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简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前言 -- wolfgan

共:💬65 🌺18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简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五)

      ----美国次贷危机的特点

      以上就是2003年前世界经济面临的情况,第三次技术革命已经基本上停滞不前,世界经济前进的发动机不复存在。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工资水平不断下降,整体购买力实际在不断下降中,市场实际在萎缩中。对各发达国家而言,经济停滞已难于避免。这种情况下,各发达国家不断的采取刺激公共和个人消费的政策,希望经济的下降是个短时期内的事情,外部经济形势最终会整体好转。然而,大势已经注定,世界经济形势已经不可能从根本上好转,不断的刺激消费的措施虽然在短时期内避免了经济的下滑,却使得国家、企业、个人的负债水平不断上升,为经济更大的下滑打下了伏笔。全球经济经济泡沫化的趋势因此也越来越明显。在这个时候,各发达国家本该采取断然措施,承认经济下滑不可避免,主动戳破泡沫。然而这时,一个宏观调控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露了出来,那就是,虽然政府可以收集到经济运行的足够数据,可以知道经济运行的发展方向。但是,有什么办法保证它采取的措施是会有利于国家甚至世界经济的呢?它难道不会采取不利于经济运行的措施吗?这种事情确实发生了。2003年,美国为了从根本上控制世界石油的生产和销售,确保美国的霸主地位千秋万代,悍然入侵伊拉克。结果遭到了欧俄中的联合反对,陷入了当地抵抗组织的泥潭,如意算盘没有得逞。而后又企图攻打伊朗,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结果遭到中俄伊朗的强烈反击,计划不得不半途而废。在此期间,为了筹措战争的庞大开支,美联储猛放银根,并且蓄意制造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企图用一个更大的泡沫来掩盖已有的泡沫。对美国来说,世界霸主千秋万代的美梦确实值得它这么做去赌一把。但是,这种行为对整个世界经济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这使得世界经济陷入了更大的泡沫状态中。与美国制造房地产泡沫的同时,房地产泡沫在世界各地也在被制造着,各国政府或者纵容或者干脆参与制造,世界经济泡沫的程度化大大加深了。和历史上的经济危机相比,美国的这次房地产泡沫和英国历史上的南海骗局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为了筹措军费开支,由政府出面组织圈钱,主动制造巨大的泡沫,结果很多相关人士包括一些明眼人在其中大赚其钱,而损失却被转移到了不明真相的社会各阶层人民身上。

      在这次美国房地产泡沫中,又以次级贷最为闻名。所谓次贷就是指次级按揭贷款,是给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其他负债较重的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在美国,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给根本没有买房能力的人贷款,让他们也买上房子。最后这种贷款变成坏债的比例必然极高。可以说,只要有点经济常识的,都可以看出这里蕴含的巨大风险。然而,次级贷不但通行无阻,而且还被打包,发行了债券。在美国房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这些债券看起来回报很高。然而,是泡沫就总会破裂。从2006年开始,美国楼市开始掉头,房价开始下跌,于是连锁反应不断发生。到了2008年9月,形势终于一发不可收拾。先是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收购,而后美国政府出资 救助美国国际集团(AIG),美联储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华尔街投行退出历史舞台。美国华尔街掀起的金融风暴席卷了全球,世界股市全面大幅下跌,生产迅速下降,国际贸易也迅速萎缩,贸易保护主义开始迅速抬头。可以说,美国掌控金融的人士如果看不出来次级贷的危害,那才是见了鬼了。只有一个可以解释,那就是这是一次被蓄意制造出来的泡沫,目的是为了美国的全球利益,只不过最后整个计划没有成功而已。

    • 家园 简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四)

      ----二战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因素和这些因素的消失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先是促使日本于1931年侵略中国东北,拉开了中国抗日战争序幕。并且最终促使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把整个世界带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之中。二次大战摧毁了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大国,沉重打击了英法两个世界殖民大国。美国在战争中不但没有受到破坏,而且呈现出压倒性的优势。到1948年,美国工业生产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54.6%, 出口贸易占23.9%,还集中了世界3/4的黄金。战争刚结束时,美国的政策是利用美国在战后的全面优势,迫使各国开放市场,接受价廉物美的美国货,摧毁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的经济,夺取这些国家对殖民地的统治和影响,从而实现美国独霸西方世界的美梦。为达此目的,美国对盟国援助只用于救急,不是帮助盟国重建生产体系;援助都附有“排 除国际商业中的一切歧视待遇的协议”,并且在货币和贸易体系计划中,美国不让各国为平衡支付而限制贸易。然而,随着美国商品大量输入各国, 欧洲和日本国内失业工人大量增加,各国共产党势力迅速壮大,美国终于发现,他们的头号敌人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而不是欧洲和日本,因此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变消灭竞争对手为扶植竞争对手。主要措施有三,一是著名的马歇尔计划;二是停止拆 毁德国和日本的军事工业;三是允许日元、英镑、马克等货币贬值,例如日元贬值到1美元兑360日元,从而减少美国货对各国市场的冲击,并使各国有能力对美 出口。不久,由于朝鲜战争爆发,日本由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美国军火的前线供应商,成为美国对付苏联和中国的桥头堡。美国从此采取了单方面自由贸易,允许它的所谓盟国采取贸易保护的友好态度。此后,欧洲和日本生产能力得以重建,内需扩大,世界经济开始进入良性循环。

      二战后最重要的经济变化是全球范围内又兴起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又叫第三次技术革命. 从上世纪40年代末起,开始了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这场新科技革命发源于美国,尔后迅速扩展到西欧、日本、大洋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涉及到科学技术各个重要领域和国民经济的一切重要部门。从70年代初开始,又出现了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影响之深远,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空前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使世界人均GDP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有更明显的上升速度,在工业部门内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始逐步取代原有的重化工业部门,和原有的重化工业部门一起成为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在2000年后,这一轮技术革命有明显速度下降的趋势,这就为2008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二战后,面对工人运动的高涨,西方已工业化国家普遍对工会不再持压迫态度,转而持扶持态度。这使得劳动人民阶层和资本家谈判时取得了比以前有利的多的位置,在分配时获得的份额大大增加,这显然从整体上扩大了市场容量,使得社会生产不再像二战前那样容易进入为虚假需求生产的阶段。其次,西方已工业化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实行凯恩斯主义政策,用财政和货币手段扩大需求,尤其是政府和公共需求。这就为经济危机到来时的剩余产能找到了部分出路,从而减缓了经济危机的烈度。凯恩斯主义的另外一面就是强调宏观调控,不再像自由放任的经济强调政府尽量少干事,而是认为市场经常有失灵的时候,中央政府有必要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站出来,向市场发出应该调整的信号。这在很大程度上上标志着人类政府状态的进化,为遏制经济危机的出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二战后债务经济的发展也为经济向上走加了把火。债务经济古来就有,在世界各大国中又以美国最为发达,发展最好。不但各级政府可以发行国债、地方债,公司发展可以发行公司债券,而且个人消费也可以向银行贷款。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扩大市场容量,为美国历史上经济的发展出力不少。战后,这种模式在世界各国被普遍推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这种模式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借债比例过高,超过了借债人可能的偿还能力,就会使借债人陷入债务危机甚至陷入破产的境地,这就会使社会的有效需求可能出现迅速的下降。尤其当整个经济走到下行轨道时,债务经济就会形成债务泡沫,危害更加明显。

      二战后已工业化国家工会的发展导致那里的工人工资成本大大上升。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提高了所在国国家总体上的购买力,另外一方面,它又降低了所在国国际间的竞争力。在1950--1970年代,由于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等各种因素,市场容量迅速扩大,各国经济间的竞争尚不激烈。到了1973年,新技术革命的速度降了下来,其它二战后有利发展的因素也已基本到位,市场容量扩充的速度迅速下降,各发达国家间的竞争变得激烈起来。这时,劳动力成本偏高的国家,譬如美国,英国,在竞争中就处于明显不利地位。因此,在1980年-1982年期间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分别在美英两国发动了一场反凯恩斯主义革命,削减福利、削减工人工资,强硬打击罢工,同时削减税收,给 企业以各种税收优惠,刺激企业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美英两国的竞争力,但是却给整个世界市场的相对萎缩留下了伏笔。此后,新自由主义在全球逐步得到了推广,劳动者的收入在整个分配环节中不断下降,整个世界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实际处于相对萎缩的境地。

      二战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工业体系的层次化明显提高。市场容量的扩大使得发达国家不再需要那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岗位,发达国家于是就有了把那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可能。事实上他们也是这么做的。在上世纪整个六十和七十年代,那些低端的制造业不断的被转移到拉美、东南亚、东亚的部分地区,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过,这些地区由于各种欠缺,在继续产业向上发展的过程中很不顺利,除了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给已发达国家造成一定威胁外,后来基本都停滞不前。时间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尤其是这个世纪已经过去的几年,情况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加入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中印两国极其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他们在人均GDP很低的水平上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欧美日已发达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中国,在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还只能是绝对的工业制成品进口户,出口主要靠石油和各种原料和农产品,处于国际分工的最底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在东南亚危机后,取得了对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国产业竞争的胜利,使得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上了一个台阶。然后,以此为台阶,中国向上不断蚕食发达国家和半发达国家的产业,使得整个国际经于极大的紧张状态中。发达国家中端甚至包括高端的制造业不断向中国转移。这使得欧美日不但面临着高工资就业工作岗位丧失的危险,而且还队剩下的高工资岗位形成了强大的降低薪水的压力。这样一来,整个世界体系内高工资岗位不断被相对的低工资岗位代替,全球的购买力呈现绝对下降的趋势,市场实际上在萎缩。而且按照中印两国庞大的人口,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外力遏制的话,有一直延续下去的可能。这对欧美日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谢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简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三)

      ---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8世纪中期,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格兰中部地区兴起。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机械化大生产逐步在主要生产领域取代了手工生产,使得人类的生产力取得了划时代的巨大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子系统开始取代金融业和流通性商业成为经济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系统。从此,经济危机也开始越来越和工业系统紧密相连。

      1788年经济危机是第一次有史记载以来的工业领域自己因素引发的经济危机。1770年代和1780年代是英国纺织工业技术革命的年代。纺织行业的生产效率迅速提高,大大超过了消费能力,从而产品大量积压,商家被迫折价抛售。1788年,棉花进口额与1787年相比,下降了12%。同年,破产事件增加近 50%,工人大量被解雇,兰开夏和柴郡等地的棉纺织工陷于极端贫困的境地。不过,大量破产一方面减少了商品供给量,另一方面降低了未破产企业的工资成本,这两者合起来使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企业利润回升。更重要的是,本次危机仅仅局限于纺织工业。不久,其他各方面情况的好转迅速使英国的纺织行业走出了困境。

      1814年世界市场对英国出现巨大转机,拿破仑战败,欧洲大陆市场开放,英国商品对欧洲大陆的出口额从1811年的1300万英镑,急增至1814年的 2700万英镑;1815年,英美战争结束,英国商品对美国输出额从1814年的8000英镑激增至13300英镑。于是,英国工业空前繁荣。但是,英国货的生产和运输能力过于强大。1814年底,欧洲大陆市场即告饱和,1815年对欧洲出口即下降23%;由于美国市场迅速接替,繁荣得以继续,但过了几个月,北美市场也饱和了。1816年,英国对美输出额下降了28%。同时,由于军事订单下降,黑色冶金业和煤炭工业第一次生产过剩,原来每吨高达20英镑的铁价跌至8英镑。于是,英国工业陷入第五次危机。1817年,英国第一次提出了旨在减轻失业、启动需求的公共工程拨款法案。法案批准拨款100-200万英镑,资助建设运河、港口、道路和桥梁。这是市场经济国家用财政手段缓和经济危机的最早尝试,比凯恩斯主义的提出早了100多年。

      1825年英国的经济危机首先是,投机商人和银行首先大量破产,然后危机席卷英国主要工业部门。这场危机使纺织工业设备开工率下降了一半,纺织机械如花边机的价格下跌了75%-80%,这是机器工业首次受到危机的严重袭击。 也是第一次经济危机席卷所有主要工业部门的经济危机。

      1825年危机以后,纺织工业仍然步履蹒跚。但是,铁路业兴起,带动冶金、煤炭、机车制造业的发展,运输成本迅速降低,进而带动其他工业的发展,英国经济经历了长达近12年的繁荣。从1837年开始,英国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危机 ,危机一直持续到1843年。在此期间,英国商品继续采取危机期间对其他国家进行倾销的老方法,但是美、法、德等国首次加强了贸易保护。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因经济危机而进行贸易战。同时,经济危机也迫使英国迫切需要获得新的海外市场,这直接导致了当时英国商人打开中国市场的急切,并进而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把中国强行拉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可以说,从中国一开始进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就深受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在英国工业革命不断深入的同时,美国的经济也迅速发展,甚至在南北战争期间也是如此。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美国经济的发展更加迅速。1871年普鲁士击败法国,统一了德意志,并获得法国纺织工业发达的阿尔萨斯和煤铁资源丰富的洛林,以及50亿金法郎的赔款,德国经济迅速繁荣起来。受美德两国经济上升的影响,英国经济也进入繁荣。然而,到了1873年,经济危机又降临到了英、美、德德国的头上。1873年美、德陷入危机后,两国政府都大大提高了贸易保护水平,坚决保护国内市场,反对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此前,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英国的经济危机总是波及到世界各国,包括美德。然而,从1878年的英国经济危机开始,英国经济危机并没有以往一样波及到美国和德国。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美、德两国先后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成为世界潮流,除英国外,其他各国都纷纷转向。此后,美、德等各国竞争力不断增强,其国内市场越来越多地为本国工业所占领,英国的国际市场份额明显缩小,甚至英国的国内市场都开始受到美、德商品的入侵。英国由此更加走向相对衰落。以往受危机影响的程度更多地取决于国际竞争力和金融投机。英国竞争力强,可以转嫁危机,受危机影响较浅,其他国家则常常比英国更严重。金融投机强的,受危机影响也深。而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内加强的一个后果是,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下降了。并且从此以后,由于美国迅速扩大的国内市场,美国经济开始取代英国经济,通常主导着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危机。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兴起。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基本都是后来逐步跟进相比,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德、英等。其中美国的作用又最明显。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是一场以重工业取代轻工业主导地位的工业革命。从此,轻工业失去了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获得的在世界范围内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场工业革命中,由于各国对这场工业革命重视程度不同,造成了各国工业产值地位的显著变化。美国和德国由于高度重视,比重持续扩大。而英法则把资金大量投入了殖民地,发展相对缓慢。1870年,主要国家工业产值占世界比重分别为: 英国 32% 、美国 22% 、德国 13.2% 、法国 10% 、沙俄 3.7% 、日本 忽略不计。到1913年,这些国家发生了明显变化,各自占世界的比重如下: 英国 14.1% 、美国 38% 、德国 15.7% 、法国 6.4% 、沙俄 4.7% 、日本 1%。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化国家,德国工业也超过了英国。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何时失去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到二十世纪初结束。世界经济失去了快速上升的势头,再次变得危机频仍。先是爆发了1900-1903年经济危机,然后又爆发了1907-1908年经济危机。然而摆脱这轮危机主要靠的是军备竞赛,显然,这只会把世界拖入战争的前沿。1913年,新一轮经济危机又初露端倪。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从1871年到1914年,欧洲基本没有出现过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欧洲带来了长期的和平。然而,工业革命一旦结束,战争就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世界走来。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欧洲是这次战争的主战场,英、德、法、俄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霸权互相拼死厮杀,元气大伤,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增,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债权国和国际金融中心。战后,美国的经济一路狂飚,到了192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比1920年提高了53%。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其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38%提高到1929年的48.5%,,优势地位更加明显。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却掩藏着深重的危机。,美国的贫富财富越来越大。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到1929年,全美最大的16家财阀控制了整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53%,全国1/3的国民收入被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占有;另一方面,约60%的美国家庭的生活水平还挣扎在仅够温饱的每年2000美元水平上下,更为严重的是,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此外,国际收支中的潜在危机也加深了美国经济的潜在危机。美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力同供应大大超过国内外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到1929年10月,危机终于爆发。这场危机一直延续到1933年,并且转为长期的萧条。1929-1933年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工业生产下降的幅度是前所从未有的,国际贸易额的实际贸易量也出现历史上第一次的下降。1929-1933年的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水平大约后退到1908-1909年。其中美国退到1905-1906年,德国退到1896年,英国退到1897年。不仅生产下降的幅度惊人,其延续时间也异常持久。在以前的危机中,生产下降的延续时间不过几个月,而这次却是几十个月。1929-1933年的危机宣告了主张放任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失灵。于是,鼓吹通过加强国家干预来刺激经济和保持充分就业的凯恩斯主义便应运而生。

      在这里,我们可以做个小结。从资本主义进入工业社会前和进入工业社会后的经济危机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起始原因是信用泛滥。资本主义社会是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在市场中无处不在。既然是信用就必然存在着泛滥的可能,这种信用泛滥的对象可以是郁金香,可以是密西西比股票和南海股票,也可以是各种工业品,总之是人类社会提供的某种商品。信用泛滥导致虚假需求的出现,进而导致某些商品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以超过市场实际需要的数量生产,形成市场泡沫。是泡沫就总有破裂的一天。如果泡沫被吹得太大,当泡沫必然破裂时,就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形成经济产生危机。民间炒作和政府蓄意误导都有可能产生信用泛滥。一般的信用泛滥只会产生市场干扰,这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现象。大规模的信用泛滥才会形成经济危机。在人类社会进行工业革命后,工业部门成为市场经济的核心部门。信用泡沫也就集中的表现在了各种工业品上。各种工业品的消费政府会消耗掉很小一部份,绝大部分还是要靠社会各阶层的人民来消费。社会上富人总是少数,少数富人对商品的需求总是有限的。于是大宗商品消费的真正主体是社会的中下阶层。当一个社会贫富分化明显时,社会的中下层购买能力必然有限,社会总体上对各种商品的有效需求必然低下。这样一来,市场上发出的需求信号就很容易引发信用泛滥,社会上生产的商品就很容易迅速突破社会有效需求的范畴,进入虚假需求引导的生产阶段。危机因此看起来就很容易发生。在卡尔马克思生活的年代,广大工人阶层和资本家谈判时处于极度不利的地位,在整个分配体系中所得甚少,因此购买力极度低下,从而导致整个社会有效需求的总体能力低下。同时,自由放任的经济体制又使得需求信号很容易被无限放大,信用泛滥极度容易膨胀,引导社会生产迅速进入无效需求的生产阶段。应该说,在卡尔马克思生活的绝大部分年代,资本主义社会进入经济危机的门槛是比较低的。

      然而,在卡尔马克思生活的晚年,世界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度的扩大了市场需求,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时间长达四十年的繁荣年代。不难看出,新技术的使用,尤其是扩大人类基本需求的新技术的使用,可以扩大整个市场需求,进而带动生产全面繁荣。这是资本主义对抗经济危机最有力的武器。然而,人类新技术的应用到目前为止是不能被规划的,总是不期而遇的。一旦技术革命相对停滞,资本主义的活力就迅速消失,危机的门槛再次变低,社会矛盾就会激化,甚至出现大规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技术革命的间隙期。

    • 家园 简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二)

      ----资本主义进入工业社会前的经济危机

      1637年荷兰郁金香投机泡沫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前,荷兰击败当时海上贸易的强国西班牙,掌握了独占性的贸易地位,巨额资金源源不断流往荷兰。荷兰国内各阶层人民在某种程度上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好处,于是开始关注投资,各种商品价格都水涨船高,其中尤以郁金香的价格被抬到了匪夷所思的境地。是泡沫总会破裂的。1637年4月27日,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郁金香泡沫终于破裂了。郁金香泡沫的破裂使荷兰的金融信用受到毁灭性打击,使荷兰经济陷于一片混乱,长期处于大萧条状态。这次危机不但影响了荷兰,也影响到了当时的英国和法国。从这点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开始就具有跨越国境的性质。

      如果说荷兰郁金香泡沫基本上是民间投机炒作造成的经济危机,但是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就是第一次有明显官方背景参与炒作形成的经济危机。由于路易十四在位期间战争频仍,法国的国家财政面临着破产境地。在当时的法国摄政王奥尔良公爵的许可下,1716年约翰劳在巴黎建立了一家私人银行--通用银行(Banque Genarale),也被称作“劳氏银行”。 这家银行拥有发行货币的特权,其货币可以用来兑换硬币和付税。通用银行建立后经营得非常成功,资产总额迅速增加,在人们心中完全建立了对纸币的信任。随后,约翰劳于1717年8月成立“西方公司”(Compagnie d’Occident),获得了为期25年的自由开发路易斯安那的权利。为了组织贸易,约翰劳为新公司注入了1亿里弗尔的资本,并将公司改名为“密西西比公司”。 1718年11月,约翰劳又成立了塞内加尔公司负责对非洲的贸易。1719年他兼并了东印度公司和中国公司,改名为印度公司。 1718年,摄政王将劳的银行变为皇家银行,于是劳就把密西西比公司与已存在的东印度公司合并。新的印度公司开始发行股票,股票价格一路飞涨。随着股票投机的深入,需要大量货币的发行,于是仅仅1719年,约翰劳在5个月中共发行了8.9亿里弗尔。法国的经济在短时间被看起来确实欣欣向荣。和郁金香泡沫一样,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最终也破裂了。1720年10月,政府规定第二年9月以后所有面值在1000~10000里弗尔的钞票都将没有任何价值。印度公司被剥夺了造币权、代收赋税权以及其他所有的优势和特权,成了一个地道的私人公司。印度公司股价一泻千里,创造了至今仍保持的跌幅一次达99%的世界股市最高纪录。法国的支付方法也恢复到以硬币为基础的旧体制。密西西比泡沫的破产连累“银行”这个名词在法国被诅咒了一个世纪。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的破裂使法国经济在很长时间内都受到巨大的影响。

      随着英国逐步取代荷兰的海上霸主地位,英国的经济越来越繁荣,经济危机也就开始同时频繁的关顾英国。仅仅在十八世纪,英格兰就经历了十九次经济危机。其中1720年破灭的“南海骗局”与完全同时期的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1711年,奥克斯福特伯爵注册创立了南海公司,公司全称是“大不列颠商人与南洋及其他美洲各地通商并促进渔业公司”, 这家公司成立的本来目的也是为了应付庞大的国家战争开支,属于为政府圈钱。受约翰劳在法国的“密西西比计划”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影响,南海公司向英国政府建议用南海公司的股票偿还英国国债的持有人,并建议全英国的国债都用南海公司的股票偿还,并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批准。当时英国政府拖欠了庞大的国债,但是长期的经济繁荣却使英国的私人资本不断集聚。当时的现状是,社会储蓄不断膨胀,但投资机会却相应不足,大量暂时闲置的资金迫切需要寻找出路,而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是一种特权。在这种情形下,南海公司接受整理公债的消息一经传开,股票价格立刻一路暴涨。英国各阶层的人都卷入了这场投机活动,其中甚至包括英国国王和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和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在1720年破灭一样,南海骗局也在1720年逐步破灭。英国议会设立了一个秘密调查委员会,结果发现南海公司的总账簿中有整页整页的缺换,也有更改了或涂抹过的痕迹。公司的会计赖特逃走了,他临走前曾向一个理事声明:“如果我将我所知道的全盘揭露出来,那将是一个奇观,而会令世人惊愕不已。” 赖特的声明暗示的事实在以后的各次经济危机中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那就是经济系统和政治系统中的高层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蓄意合谋制造骗局,制造虚假繁荣并欺骗社会各阶层人民加入虚假繁荣,而自己却及早脱身,从而为自己获得巨额经济利益。从这点看,南海骗局很具有现代特征。南海骗局的破灭使英格兰政府信用也随之破灭,在英国再也没人敢问津股票,整个英格兰经济濒于崩溃,沉重地打击了刚刚建立起来的股份制度和近代金融体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