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六)资金之河与信贷扩张 -- 陈经

共:💬191 🌺756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六)资金之河与信贷扩张

    (一)到(五)见: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509091

    (贴子顶上来的规律很奇怪,有新跟贴也上不来,但似乎有时又上来了)

    经济这个事感兴趣的人不少,能讲点身边的事扯几句的更多,却绝大多数人搞不清。连专业人士可能都是糊涂地理解,只不过自以为正确,知道糊涂就不容易了。每个人通过自己的亲身感觉,能摸到一些,但想有个正确的整体理解,就非常困难。专业人士会学宏观理论,但如果模型不对,对应到真实的世界差错会很大。

    观察货币资金流动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经济确实是用货币的法子驱动的。资金之河在个人与经济实体组成的庞大网络里流来流去,资金流过,物资被加工制造交换,服务发生,产权转换,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就运转起来。这事的妙处在于,我们有时不用管经济上发生了什么,只看这河水的流动。

    河流网络运行能够“可持续”,要点在于“循环”。资金流进又流出节点,有储蓄就是进的多过出的,借贷时出的就多过进的。个人与经济实体想持续有收入,它的上游要有水来。但上游的水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要有来源。理想状态下,每个节点都有出有入,资金在众多通道里循环流动,转圈又再次经过同一地点。必须转圈,否则水流到断头路尽头的沙漠里不再出来,损耗掉了。这种沙漠多了,整个网络的水流会越来越弱,最终干涸。所以“循环”是整个网络持续运行的基础。形象地说,河流网络是由无数互相连接的循环圈组成的。一个沙漠增多,河道干涸的例子,是外贸逆差。持续的外贸逆差,一国经济的麻烦会很大,很多非洲国家就是这样死掉的。

    这个网络有时会进入一些特殊状态。许多节点忽然大起胆子借贷,于是整个大地上凭空冒出许多象泉眼一样的“水源”,漫向其它节点。到处都是资金,河水四处乱流,流到哪儿,哪儿就一通忙乱,这时我们说“流动性过剩”。这种泉眼多了,外贸逆差断头路也不怕,有钱时没人在乎这个,美国前几年就是这样。忽然,泉眼干涸了,没有资格再往外喷水,反而要把水吸进去还贷。我们就会看到,整个网络中的水位忽然减少,许多节点不再有水经过,露出干裂的地皮,靠点残水度日,这时我们说“流动性枯竭”。这就是本次世界金融危机的形象描述。

    有一些节点喜欢储蓄,河水经过它们,流量会减弱。中国这种节点特别多,也是一种特殊状态。如果任由这种状态持续,网络中所有的水都会被储存起来,经济就完蛋了。当然这没有发生,因为中国的银行象大海一样将储蓄收集在一起,然后听政府的安排放贷,水流蒸发到天上转一圈,又喷回网络中。这样,中国的河流网络才源源不断地运行,水还越来越大。我们理解这个图景时,不要把大海当河流网络的一部分,要把它当一个独立的大水库。

    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河流网络中循环流动的总水量为A,在大海的储蓄量B。一年过去,中国热爱储蓄的节点们将净增量为C的水存入了大海。这时,总水量会变为A-C,储蓄量变为B+C。要维持水量不变,银行就得以“新增贷款”的形式,把C又放回网络。但如果流速不变,这只能保持经济不萎缩。如果想经济增长D,就需要把净量为C+D的水贷回去。总水量增加了D,储蓄量增加了C,贷款量增加了C+D。这相当于是说,中国银行体系的“新增贷款”,要考虑储蓄,还要考虑经济增长,要发多些。经济增长8%,对应M2增速却要17%,可以理解就是这么出来了。我查这几年的货币数据,唯一从来没有减少过的,就是贷款。这是因为,经济增长D的部分始终为正,而居民储蓄C的部分,有时虽然会减少但很少,多半也有不小的增长。中国每年都要搞不少新增贷款,从河流网络循环的角度看是必然的。经济要增长,居民储蓄要增长,贷款自然要增加得更多,信贷扩张就是这么来的。

    这还是“流速不变”的正常情况。现在我们应该能看出来了,经济总量GDP可以理解为总水量A乘以流速V,流过的水越多,经济活动发生的就越多。2008年底,许多企业忽然就没了生意,流速V1降为V2。还有因储蓄导致的常规损失C。那么,要把这些总量补上,再加上目标经济增长D,我们需要的就不仅是C+D的新增贷款。假设新增贷款为E,列方程:

    (A - C + E) * V2 = (A + D) * V1

    E = (A+D) * V1/V2 + C - A = (C + D) + (V1/V2-1)*(A+D)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的新增贷款不仅是常规的C+D,还有经济失速(V1/V2–1)*(A+D)带来的增量。失速越多,需要的贷款就越多。2008年底,显然货币流动速率急剧下降,所以2009年M2不是常规17%的增量,而是29%才搞定。我不知道央行年初提出保8和往年一样,又提出17%的常规M2增量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这个道理。显然央行是自相矛盾的,17%是不可能完成目标的。大致估算一下,没有世界经济危机,2009年需要6-7万的新增贷款,有这个危机,就需要10万亿了。

    通过这样一个计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这个模型还有点道道,搞不好能推出不少东西。我确信这是对中国经济的正确理解,但我是胡想出来的。没读过书,只知道V就是“货币流通速率”,但不知道书上有没有这样的模型推算。管它呢,下面我们继续胡推,想想怎么来调控这个网络,把“可持续增长”玩出来。

    (另外,对我的推理、结论、模型有置疑的,可以自己讲自己的道理,但这与我的思考方向无关。如果要直接探讨,需要在我的模型框架里想问题找问题。)

    (待续)

    通宝推:肥狐,无毒有藕,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文摘】财政部“特急”文件叫停地方违规担保向公众集资行为

      财政不是“不差钱”,而是很缺钱。所以说它搞项目,钱从哪里来?无非 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顺便说一句,为什么我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总觉得跟1992、1993年那会儿有点神似呢?呵呵...

      来源:济南日报 2009年11月30日06:01

        一份加标“特急”字样的财政部文件近日被下发到各地财政部门。

        文件要求坚决制止正在发生的地方财政违规担保向社会公众集资的行为,严禁出现新的财政违规担保向社会公众集资的行为。

        地方财政担保信托理财产品违规

        记者拿到的这份由财政部预算司下发的文件称,当前一些基层政府出现了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下称“平台公司”)等主体由财政担保,向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等社会公众集资,用于开发区、工业园等的拆迁及基础设施建设的现象。

        中央政府出台了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计划之后,地方政府一直面临着巨大的筹措配套资金的压力。因而地方融资平台成为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发行城投债是第一选择,但是由于发行城投债的要求较高,一些地方政府选择了以地方财政为担保的各种“信托理财产品”。而这些信托理财产品的共同特点都是地方财政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以黑龙江牡丹江市的“政信富民”信托理财产品为例,其合约中就明确标明:所募集的资金委托信托公司对牡丹江市广兴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进行信托股权投资,信托到期时由牡丹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溢价回购信托投资股权,牡丹江市政府财政担保,同时经过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列入财政支出预算。

        但是地方财政为信托理财产品担保的做法明显违反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财政部在此次的文件中指出:《担保法》第八条规定:“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第五条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依法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立金融机构或者擅自从事金融业务活动。”

        “政信合作”擦边球不能再打

        对于地方政府利用融资平台筹措4万亿投资配套资金的做法,相关决策部门一向采取默许的态度,但也存在争议。此次财政部的通知实际上起到了盖棺定论的作用,财政部警告说,这些做法如任其发展,势必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损害政府的声誉和形象,甚至危及地方社会稳定。

        上述财政部下发的文件要求,立即停止财政违规担保向社会公众集资行为。财政担保正在向社会公众集资的要立即终止。拟由财政担保向社会公众集资的,要及时终止集资计划。并严禁发生新的财政违规担保向社会公众集资行为。对于已经使用财政资金提供担保并集资的,财政部严令地方政府要按照有关规定抓紧组织资金予以清退,依法保证干部群众等社会公众的集资款不受侵害。这意味着4万亿刺激计划出台以来风行各地的“政信合作”的业务模式被监管部门叫停。

        上海一位信托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为了绕过《担保法》等法律的限制,在相关的“政信合作”的产品中往往以地方财政部门的下属公司作为担保和回购的主体。“财政担保是没有法律效力的,这属于打政策的擦边球。”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而财政部此次在文件中明令禁止这种打擦边球的行为:“严禁(地方政府)违反或规避相关法律的规定,为平台公司向社会公众集资等直接或变相提供财政担保。”

        地方政府涉嫌非法集资遭警告

        而运作该类信托理财产品的平台公司的政府背景,以及发售这类产品的做法,都使地方政府蒙上了一层非法集资的色彩。

        国务院2007年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依法惩处非法集资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非法集资的几个特征: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违规向社会尤其是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承诺一定期限内给予出资人货币、实物或股权等形式的回报。

        财政部表示,相关法律和政策都明确规定了政府不得担保、非法集资的社会危害性、非法集资的主要形式和特征、地方人民政府的责任等问题,“各级财政部门务必牢固树立依法理财的意识,严格遵守法律制度规定,确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来源:济南日报)

      • 家园 中央财政无所顾忌,地方财政无以为继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图景,才是中国官办经济的真实写照

        • 家园 官办经济的本质

          在某种意义上,是不是和美国的“全球化”有异曲同工之妙?

          感觉中国像个小世界,中央和地方,跟美国和世界的关系,颇为相似。

          都是爽了上面,苦了下头。

          小弟最担心的是,和美国粉饰的全球化一样,官办经济最终被证明只是一个。。。。。。小一些的庞氏骗局。

          老天保佑,但愿不是。

      • 家园 【文摘】双宽松政策继续 地方财政巨额债务风险待解

        加州政府濒临破产吸引国人的眼球。但不妨回头看看,国内有多少“加州政府”。

        有人或许认为“土地财政”是万应灵药。实际上土地财政有一个固有的特点,即只能锦上添花而不能雪中送炭,越是经济发达,财政压力相对较小的地区,土地更能卖好价钱,而越是经济欠发达,财政缺钱的地区,土地也越卖不出钱。

          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明年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明年的经济政策的基调由此确定,但2010年的宏观政策也将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如何化解地方财政巨额债务风险,就是摆在决策层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中国经济高投资的背后,地方政府面对的是巨大的筹集配套资金的压力,据发改委的估算,地方政府需要承担的配套任务高达1.3万亿元左右,而这远远超出地方财政的配套能力。

          央行统计数据也显示,在前八个月的8万多亿信贷中,有近5万亿贷给了地方政府的各类融资平台,仅4个直辖市通过该方式就融资近1万亿元,负债规模急剧扩大。

          而5万亿的新增债务规模,也超过了地方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的总额,即其地方财政的负债率已经远远超过了100%。

          地方政府建融资平台的层级也逐步向下移动,由省级政府向市(地)级、县(市)级移动,甚至集镇、乡村也设立了融资平台。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现在有70%的投融资平台是集中在区县级。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风险官魏国雄表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缺乏约束机制,融资金额数额是否超过政府实际可承受能力,没有明确的限制。由于地方政府贷款建设的项目,大都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无法用项目本身产生的效益来归还银行贷款,要用当地本级政府未来的财政收入来归还,融资总量一旦超过未来的财政偿还能力就会形成风险。

          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各种目的,在扩大融资量的同时,尽可能延长融资偿还的期限,把还贷负担转给了后几届政府。

          另外一个风险是地方融资平台融资担保不规范,存在瑕疵。银行为防范贷款风险,通常都会要求借款人提供融资担保。地方政府为了让融资平台公司能从银行获得贷款,就想方设法向银行出具各种形式的担保,既有地方人大、政府出具的还贷支持性文件,也有地方财政出具还本付息的承诺函,尽管这种做法在法律上有瑕疵但却有一定的普遍性。

          而在近日,财政部下发文件,近日紧急叫停了地方财政为融资平台违规担保向社会公众集资。《担保法》等法律文件都明确规定,国家政府机关不得担保,尽管地方融资平台向银行贷款和向社会公众集资并不尽然相同,但都同样处于违规担保的阴影之下。

          对于地方财政面临的债务风险,官员和学者也纷纷提出建议。

          魏国雄认为,首先要通过设立法规,对各级地方政府融资总量有一个最高限额的约束,这个融资总量应以本届政府的任期内可支配用于投资建设的财力为限。这样既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其融资平台可以从银行获得融资,又有一个总额限制来防控过度融资的风险。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应当对地方政府的融资要有授权制度,以约束、规范其行为。这里包括融资额度的授权、融资期限的授权。

    • 家园 陈老大,强烈恳请你点评一下郎咸平的这个新演讲。plz

      外链出处

      • 家园 朗咸平很多话都是差不多的,但是

        他的主要观点是有道理的,同时论证方法是很野蛮的。此外他有一些具体技术性细节上准确的分析,他本人主推的东西不是这些,但是这些可以提高他的人气。

        我认为他的主要观点是要保护民族产业,尤其是民营产业,相应的就要丰富国内融资渠道,压制外资,减少政府投资(相应的是减少政府收入),排斥国外金融资本,削减央企垄断利益。

        他猛骂,就是要推动压制,减少,排斥,削减的这些东西。

        具体政策当然可以商榷,但是他说的太极端,这也是错的那也是错的。有些就是危言耸听,竞争性产业怎么可能被外资控制成能影响通货膨胀的地步?按他说的高盛控制成本最低的猪肉产业链(先不说怎么就成本最低了)就能影响中国的通货膨胀,那中粮旗下的食用油企业国务院一声令下马上就能降价,那是不是也能控制同伙膨胀呢?这不就是补贴吗?既然他说美国补贴这样厉害那样厉害,中国补贴是不是同样厉害?那是不是跟他说的外资控制中国食用油行业怎样危险矛盾了?

        还有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缺基础设施,这是不争的事实。他倒也不傻,举例子不说高铁,电厂,港口(他从来不说这些),总是说没车的高速公路。但是没车的高速公路才占多少投资阿?

        至于究竟怎样发展民族工业,尤其是那些从事竞争性行业的民营企业,他也没给出什么好办法。紧缩就倒闭,宽松就炒股炒房,这都是他自己说的。

      • 家园 其实这里很多瞧不上郎的人都忘记了郎是在哪一役出名的

        我指的是2004年使他变得尽人皆知的那场论战,是炮轰MBO以及抓大放小过程中变相侵吞国有资产,和张维迎、顾雏军等人的辩论。顾雏军和他的格林柯尔在皇帝的新装褪下后是什么样子,现在大家都已经看到了。而集体站在顾一边驳斥郎咸平的北大主流学者们事后对此的撇清可谓是狼狈不堪(挺顾学者打破集体沉默 张维迎表示与顾雏军不熟)郎在5年前大声提出的问题:“国家控股企业为何就不能行使信托责任?”如果我们看看后面这几年大国企改制上市的实际思路,尤其显得意味深长(通过公开上市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行使信托责任,与郎的观点暗合)。你能想象这个批评国有资产廉价流失,揭露国际金融资本如何在中国牟取暴利的人,是在别有用心唱衰中国么?

        当然,郎是不是靠他独树一帜的“非主流”去取悦大众,推销自己,走穴获利。人在江湖,或许也不能免俗。但不喜欢他的人,很多其实并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因为不喜欢他总是把皇帝的新衣撩起来,让他们面对他们不想看到的东西而已。

      • 家园 郎咸平的作用就是平衡

        在国内,他可以用来平衡主流经济学家;

        在河内,他可以用来平衡陈经。

        • 家园 有人敲敲警钟总是好的

          这世道平衡中肯的意见太容易被淹没了,他要不是这么偏激,谁会注意他啊?这也是没办法的

      • 家园 今年保八已成定局,明年带着惯性,不至于走到滞涨吧

        他说的美国渗透控制手法,倒是可以借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