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说文论武之民族主义(一) -- 井底望天

共:💬374 🌺1619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未必。

                    联蒙灭金,可以扩大自己的战略纵深。增加土地人口,增加将来对抗蒙古的本钱。

                    战略上是对的。但是战术上的组织相当糟糕,结果吧机会又给葬送掉了。

                  • 家园 完颜宗弼的战力是被明显抬高了

                    因为他是南宋诸位名将的陪衬人,几乎是被南宋所有名将虐过。

                    其实是因为前期名将凋零,才让他迅速上位的。在第二次进攻东京战役中,他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

              • 家园 应该是金国更需要国际视野吧

                留在京城的是孟太后,哲宗的废后,既然被离婚了,就不算赵家的人了,所以才没有北上。

                宋高宗的独子先是有病,但在病中被落地的铜盆产生的声音吓死了,是不是在逃亡路上还得查一下。

                高宗一味求和,不提国仇家恨是自然的,是为了保住皇位,敢提的不死也得滚蛋,但不等于南宋君臣不恨金国。南宋皇帝的世系似乎与主贴无关,没必要讨论。南宋皇室有个特点就是皇帝经常自愿或者被迫内禅,而宰辅的权利都很大,在宋金世仇的环境下,哪个皇帝有“国际视野”,我估计他就得被赶下台,改当太上皇。

                再退一步说,面对气势汹汹的蒙古,应该是金国更需要有“国际视野”,而不是南宋。金国的丧心病狂,让任何敢于建议联合金国的南宋人都不敢张口。类似的例子也许是伊藤博文遇刺之后,反对吞并朝鲜的日本人集体失声。

      • 家园 这句说的好啊

        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蒙元强权的覆灭,最后不是靠的是文天祥心目中的有个人高尚品格的读书之士,而是被元朝压迫日久的黄河流域的农民们。

        知识分子就是毛啊,只有附在皮上才有生命力

    • 家园 文人

      一言难尽。好坏都有他们

    • 家园 【原创】说文论武之民族主义(八)

      所以说,要靠这帮人搞救亡图存,而人家的儒家教育中,本来就没有民族主义这一玩意,估计是黄粱一梦了。

      这一些人,其实看起来比较像战国时期后来出现的一些谋士们,大家可是不管那国出身,在不同国家走来走去,找工作,求官职,建功名,和得富贵。但是即使在战国时代,大部分的谋士们还是为自己的国家服务,比较少的例外是,在楚国全家受到迫害的伍子胥,在吴国发展,最后借兵报家仇。或者是卫国出生的吴起,在魏国领军。大部分的情况,都是发生在秦国,有卫国来的商鞅、韩国来的韩非、和楚国来的李斯等等。

      但好歹这些国家,都算是华夏国家,没有听说,谁走到了匈奴那里,帮助人家杀进中原。可是在宋朝形成的这个文官体系和士绅阶层,对国和民族的概念,那可是淡薄得多了。

      南宋的最后一任丞相贾似道,在中国的历史书里,是被骂得很厉害的,算是把南宋灭亡的大部分账,算到了他的头上。其中骂贾似道最主要的几点,一个是这老哥喜欢玩蛐蛐,还出了一本专业名著,叫做《促织经》。该书分两卷,对蛐蛐的形状、颜色、分类、疾病、打斗、养育和训练等等,都给予了深刻的研究,算是这门学科的第一本世界专著。

      这种玩物丧志的爱好,肯定被当时以崇尚程朱理学,讲求修身和自省的知识界所鄙夷。而贾似道另一个被人骂的,就是当时谣传他想和蒙古偷偷签订秘密合约,以割让长江以北和淮河以南之地,并进贡来换取蒙古不要南侵。这个谣言,并以忽必烈在襄樊的退兵,作为证据。

      其实现在的学术界,基本确定当年没有这个密约,而且忽必烈退兵,是因为蒙哥大汗之死,大家要赶回去开武林盟主大会,争当接班人。估计当时贾似道确实是想和蒙古和谈,但以当时蒙古军的势力之强盛,大概人家根本不想买账。

      真正让贾似道得到骂名的,其实主要是他的经济政策,就是向大地主阶层加税。在他于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出任丞相之前,已经在地方上20年的官职,因此有不少政府管理和财政方面的经验。贾似道在主管财政时,还追过国家的欠税。

      贾似道在理宗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干了一件让官僚们很不爽的事情,就是严格立法打击大户人家囤积粮食。本来南宋政府为了防止囤积粮食,采取了“和籴法”,就是由政府收购这些大富的粮食。而因为这些大地主本来就土地兼并得厉害,粮食生产的大量产出在他们手里,一囤积自然就会把粮价标高。当政府公价买他们粮食的时候,人家这些人又是朝廷大官,自然就会定一个好价钱,同时又把其他的小地主或者自耕农的粮食收购,一转手就肥了自己。

      但是当时为了买这些囤积的粮食,南宋朝廷只好增加发现纸币,从而有引发了通货膨胀,导致城市里的工商阶层利益大大受损,人家也要上街砸酱油瓶了。因此贾似道的政策,就是希望能够取消这个方法,控制住通货膨胀。

      这种公权私用的现象,中国现在一定也少不了。在美国,以前的副总统钱尼通过从国防部拿到手的油水合同,一转手进了自己人的军队服务承包公司,大概是同一种玩法。

      贾似道干的就是要把人家这个大腕里的肥肉,给强过来,用现在最时髦的话,就是国进民退。

      在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不顾朝廷大臣们的一片反对声音之中,贾似道强行推行“公田制”。这个制度很简单,就是根据大地主的官阶高低,来规定你最高拥有的土地亩数。那么超过这个最高额度的土地,怎么办,是不是全部收归国有?不是,人家贾似道也没有这么大的胆子,只是规定超过部分的三分之一,让俺们国家收购成为公田。然后俺政府把这些公田租给佃户,收的田租就拿来做军费,以免抵抗蒙古的再次南侵。

      这个均田的国进民退政策,可以说是最后导致南宋灭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人家熟读孔孟之道的士绅兼官僚阶层们,对这个在大富豪的大胖子身上割肉,来减轻小屁民的穷瘦子的负担的政策取向,非常不爽。虽然这个政策,使南宋在这之后的12年间,军费是彻底解决了,让南宋成为世界上抵抗蒙古铁骑时间最长的国家。可是得罪了这帮士绅阶层的结果,就是当蒙古军再次南下的时候,这些知识分子们,就敲锣打鼓、手捧鲜花,对着杀过来的蒙古军队,高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了。

      得罪这帮有钱有势的读书人的后果很严重。贾似道倒台后,这个均田政策立即就被废除了。但是因为这个政策而失去的“民”心,就是士绅之心,已经无法挽回。除了朝廷垮台,贾似道自己被人给打死不说,掌握话语权的读书人,还在元朝时期编撰的《宋史》中,把老贾永远钉在历史的道德耻辱柱子上。

      贾似道不光是经济政策让大家不爽,他还试图限制宦官和外戚的权力,设立了一个信访信箱,让对官员们不满的人,可以写信投诉。在军费上,他针对军队将军们在修建防守阵地中间,趁机贪污和中饱私囊的弊习,也严格追查,导致了军事将领们的不满。

      于是在蒙元南下过程中,南宋军队纷纷投降。元世祖忽必烈在南宋灭亡之后,曾询问投降的宋朝将领,为啥这帮人投降投得这么容易?结果这些将领回答,那个贾似道权倾一时,每每轻待俺们这帮武人而善待那帮文人,因此俺们早就不愤,那还不赶紧投降。

      可是这个重文轻武的政策,是大宋朝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一直没有变动的国策,怎能算在贾似道的头上呢!你对老贾不满,也要拿出点实质的指责出来吧。于是忽必烈回答到,看你们这帮鸟样,贾似道轻看你们,那一点都没有错啊。

      当然不是说贾似道是一个能臣,可是在南宋那个时代,大部分的儒生的本事,都是写些空谈,发些清议,一张口就大谈道德修养,可是大捞好处的时候,却毫不手软。贾似道虽然不行,也算是蜀中的廖化了。

      通宝推:atene,马甲,李根,
      • 家园 历史是胜利者写的,是个一般结果

        我们这些小屁民们就是被各种阉割篡改的历史教育大的,幸好有个互连网,给大家个学习思考的地方。

      • 家园 儒家所提倡的“华夷之辩”是怎么一回事?

        所以说,要靠这帮人搞救亡图存,而人家的儒家教育中,本来就没有民族主义这一玩意,估计是黄粱一梦了。

        俺觉得此话大谬了!

        不过那帮穿马褂,戴着瓜皮帽,接一根假辫子祭孔的人群很喜欢这个调调。

        想把孔子给气活过来

        ——《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孔子说,没有管仲,我们就要“被发左衽”了。)

        另:百度结果供参考:

        ...

        “华夷之辩”实际上是孔子时期的华夏民族主义。

        华夷之辩讲得非常婉转,意思是说要分清楚华夏和蛮夷。

        孔子认为,华夏国家要互相帮助,来抵抗蛮夷的入侵。孔子认为,华夏国家是先进的,不能被落后的蛮夷所蹂躏摧残,华夏国家的君主有义务来保护华夏文明。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保护华夏文明,以及华夏国家的居民不被蛮夷侵犯杀戮,是最大的“仁”。

        孔子的“华夷之辩”,对后世儒家思想有相当大的影响。保护了先进的文明,使得华夏文明得意延续。

        ...

      • 家园 仔细一查贾似道的个人历史,其前期表现出来的才干和

        后期骄奢淫逸,误国误民形成了反差。

        人啊,变化得真是快啊。让后人无法定位一个人呢。

      • 家园 忽必烈还是挺看得起贾似道的

        《元史·廉希宪传》有记载:昔攻鄂时,贾似道作木栅环城,一夕而成,陛下顾扈从诸臣曰“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鄂州之战战况很激烈的,元史多处有记载。宋军战死逾万人,元军死伤无明确统计数字,但想必也不少。比如说上文提到的木栅环城,是在元军已经“穴城而入”的情形下。后来文天祥谈到贾似道也说:“已末鄂渚之战何勇也。”

        至于说贾似道和忽必烈的密约,说有,说无,其实都没有很确凿的证据,都是建立由推论而得。但推论的基本事实是,贾似道和忽必烈的这次正面交手的结果是,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元军十余万精锐未能克一城。即使退一万步说,这结果是贾似道忽悠忽必烈而得,起码也证明,贾似道的忽悠功力也是相当了得。事实上元军东征西讨,兵锋之锐,还没见过谁动动舌头就让元人罢手的。

        历史人物本来就很复杂,就算谈私德,贾似道嘛,就算说他坏,说他奸,但这坏,这奸,也不是千人一面。比如说贾似道为了推行均田政策,带头献了自家浙西的一万亩良田,你要说他公忠体国吧,这一万亩良田他是从哪弄来的呢?要说他中饱私囊吧,那推行国家政策先出的可是自己的血本。和贾似道时代接近的周密在评论他时说了一段话:“身殒之后,众恶归焉,然其间是非,亦未尽然。”当时有人说贾似道有“纨绔气”。

        关于宋末士子我再说几句,不是为了说服你,仅仅希望兄台在给读者一个结论前,能多给出正反数据及实例,毕竟这个结论和你全文的关系匪浅。

        古人谈的所谓气节,和我们今天说的民族气节还是不一样的。古人的气节多指对政权的忠诚,而较少涉及今天所谓的民族观念,这两者是不能混在一起谈的。

        举两个数据,日本学者曾经统计过宋末进士宋亡后的动向,当时统计了151人,出仕元朝者57人,隐居不仕者84人,情况不明者10人。这个统计没把殉国的统计上,后来国内学者进一步补充,统计了宋末进士共328名,其中以身殉国的71人,归降出仕的83人,隐居不仕的174人。隐居不仕可以讨论一下,一方面可视为消极抵抗行为,再另一方面宋末的隐逸之风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政权。另外中日学者在研究宋亡后各地风起云涌的民间抵抗运动也取得了很多成果,这些动辄聚众8千,两万的多是地方士绅。后人评价多是,“宋之亡也,忠义之士一何多乎?”

        那么,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元末,在元末为政权死节效命的也是进士,史书上有“兵兴以来,凡死节效命,举进士,知经学者为多。”比如说守安庆的余阙说“余荷国恩,……今国家多难,授余以兵戎,……万一不幸,吾知尽忠而已。”获独步丁死节时说“余受国恩四十年,今虽无官守,然大节所在,其可辱乎?”而降明的危素走路脚步重一点,朱元璋还拿文天祥来讽刺他。

        其实一代有一代的价值观。世异时移,刻舟求剑,固然不妥,以今度古,古人又何辜呢?

        废话太多,唠叨了一点,兄台勿怪,后边我闭嘴看文了。

        通宝推:李根,马甲,
        • 家园 我觉得可以套用今天台湾的蓝营绿营来理解当时的士大夫们。

          如果我们现在就拿下台湾,蓝营的是可以死节,绿营的则不会死节。虽然双方一致都反对TG。

        • 家园 这篇文章倒不是要以今人眼光去批古人

          而是要理解,在中国文明高度发展的顶点,为啥被野蛮文明征服。

          其中各类原因很多,但个人认为民族主义和群众路线,大概是近代中国和以前比较的主要不同。这里考虑到角度,比较是重文化重建,以及对今天中国知识层对民族主义的反感,而针对性的探讨。

          宋、明有一个现象很特别,就是当抗击外来威胁时候,地方上有明哲保身的现象。不光是后来的东南互保,在明朝时候,以东北汉人为主的军人集团,和江浙文官集团,不是太和睦。但是在满清南下后,大家本土抵抗又非常激烈,曾有史学家常问,为啥这些地方早些时候,对出钱出粮到东北作战,那么多反对?

          我自己看法是这些抵抗运动,更着重于本土意识,以当时情况来看,官军的溃兵、义军变成了流寇、和入侵的外虏,扰民大概是不相伯仲。

          虽然说元军势大,但是在缅甸、越南、爪哇和日本,不一样败绩而归?后面我会把宋金之间战事,描述一下,和抗日战争对比,看似乎有所启迪。

          另外这个是个初稿,偏颇之处不少,正是希望兄才这样的专家出来,辩错,这厢有礼先了。

          • 家园 期待井大下文!

            花之

          • 家园 世人分善恶,往往不问青红皂白

            普通人心中的善恶,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恶所以恶,因为善所以善的,真能讲清楚前因后果者寥寥。而还原历史真相之举(即所谓翻案),又大多夹带私货,所以本身也没太大意义。但是无论如何,善恶之举终归有着自己的缘由,所以剖析其中的逻辑,自然能够抛开各种迷雾,反衬自己心中的取舍。

      • 家园 人性阿人性啊

        大多数人都只管眼前,不顾身后。

        看起来“大国”比“民主”还是合适。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