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说文论武之民族主义(一) -- 井底望天

共:💬374 🌺1619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说文论武之民族主义(一)

    宋朝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有一个很特殊的地位。

    一方面是军事上的积弱,导致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征服。另一方面是经济、科技和文化的高度发展,在宋朝几乎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高潮,这个时期,被大部分海外的汉学家,不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称作为中华文明的黄金时期。

    日本著名的汉学家内藤湖南对宋朝的评价非常高,认为中华文明到了宋朝进入了文明成熟期。内藤把中华文明分成3个阶段(这种3段论看历史,大概是起源于《春秋公羊传》,并成为后世人们的主要分段法):上古、中世和近世。

    他认为中华文明像一个水池中的涟漪,从文明中心的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形成,然后这个中原文化像波浪一样,向外扩张,影响周边地区,导致周边的落后民族不断接受先进的中原文化。但这些落后民族在接受中原文化的教化之后,开始自身的觉醒和发展,然后在壮大了之后,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和力量,又反过来影响中原文化。这个反馈作用,就像涟漪碰到了岸边,然后反方向移动。

    这个反作用力,就使得文化发达过度,出现衰弱现象的中原文明受到年轻文化的刺激而再生活力,不断更新延续、发展壮大和老而不死。而中华文明就是这样一个对外部影响和被外部反影响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文明体系。

    在他的划分中,上古就是从夏商周到东汉中期大约公元2世界中叶,是中华文明形成、发展和对外扩张期。这之后,就是第一过渡期,从2世纪后期到4世纪初期,就是东汉中期到西晋,这种扩张基本停滞。

    中世就是从4世纪初期的五胡十六国到9世纪初期的唐代中叶,从五胡乱华开始,这一时期的外部异族觉醒,势力侵入中原,反作用于中国内部的时期。第二过渡期,就是9世纪中叶的唐朝末期到10世纪中叶的五代时期,算是外来势力及其盛行的时期。

    近世就是从11世纪的宋朝到清朝,算是中国原来文化的文化复兴和进步。这个时期,贵族没落之后,官僚群体出现和君主独裁建立。中国社会出现平民主义倾向,文化回归到老百姓手里。

    内藤认为中国历史算是“宋代近世说”,从这里中国文化进入老年期,知识分子心态更趋圆滑,向往返璞归真、崇尚自然、厌弃繁琐、苟且偷生,希望获得宁静和生命延续。整个民族社会生活中政治和军事的重要性减退,知识分子们的建树全是在文化和艺术上面。

    与此相应,在内藤眼中,中国在清朝末年经受的鸦片战争、洪杨造反、甲午战败、义和拳乱、八国联军、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而呈现出来的政治腐败、经济赢弱和军事懦弱,其实和宋朝时代远远领先世界N百年的高度发达和辉煌灿烂分不开。

    与此对应,内藤提出另外两个理论,一个是文化中心移动说,另一个中日文化同体说。

    中日文化同体说,就是日本文化不是一个独立文化,而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原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内藤认为,从文化上来讲,日本就是中国之一个省。中国文化,或者叫中华文化,如果要更让一些人舒服一点,就可以叫做东洋文化,或者东亚文化。

    在西方词语里,可以叫做Chinese Civilization 或者说Sinic Civilization。但是后来的西方学者,比较倾向于将派生于中国文明的日本文化,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文明体系,就像是将西方的东正教文明,和拉丁美洲的天主教文明,从西方文明(基督教和欧洲天主教)中分离出来一样。这种分离,在日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之后,一心要脱亚入欧的文化取舍应该是比较合拍。

    在内藤的时代,日本学界对日本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一部分的认知还是比较明确。而文化中心移动说,就是中国文明本来起源于中原,以洛阳一带为中心,但后来中心西移到了西安的关中地区。在宋朝以后,中国文明的中心北移到了北京,但是这个文明中心主要是政治中心,而文化中心则南移到了南京一带。

    在日本崛起的那一代知识分子中,包括内藤在内的一大批人,其主流思想是中国文明中心最后会东移到日本,而由日本来主导实现中国文明的复兴和发展,而这个理想,就是历史赋予日本的国家使命和文化天职。

    从内藤的分析看来,日本对中国的反作用影响,可以看做是唐朝第二期的一个新版。他认为中国文明的衰老,是清末中国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而日本的兴盛,和西方文明一样,就是他们是青壮年,相对于一个老人的优势。他在描述中国在三国时期的历史,用的就是年轻的吴国领袖人物周瑜和蜀国领袖人物诸葛亮,打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人魏国领袖人物曹操的故事。

    当然反过来也可以讲,日本和西方当年的强盛,其实就是和宋朝面临的契丹、女真和蒙古的强盛,或者说明朝面临的满洲的强盛,是一个道理,就是人家都是没有啥子文化的野蛮人。有教养的人讲道理,没文化的人靠蛮力。

    这种日本盛行的思维,其实骨子里就为后来日本的侵略中国提供了理论基础。说到底,就是俺们日本人,同你中国人,都是中国文化啊。你现在老了又残了,需要俺们给你输入新鲜血液了,这样在俺们的领导下,中国文化就真正复兴了。

    其实这种主张,当年不少冲到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们,还是比较接受的,不然俺们中国也不会在抗日战争中间,出了那么多愿意和日本人合作,来做所谓曲线救国工作的。估计那些曲线救国之人,走的曲线,就是内藤湖南先生等人主张的,由日本文化来主导的中国文明复兴。

    通宝推:天涯无,SleepingBeauty,chnle,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从这个视角,毛泽东是4000年第一人,没有丝毫的夸大
    • 家园 今朝如果放弃毛泽东,撑死就是南宋。这才是文章主旨
    • 家园 关于民族主义和民族问题比较敏感,本不想再多谈,几年前

      我因受到一本关于图腾的书还有一些事件和言论的刺激拍案而起写下唐鸢:【原创】赤裸的民族——汉民族文化之反思及其他【续】一文被一些人冠以“大汉族主义”,在西西河被删帖(前半部分,后来又显示出来了);而又因为在文章中否定宋代承认清代而被另一些人斥为“满遗”,在汉网被删帖,可谓两头不讨好。其实就像很多社会科学问题一样,有些问题几乎是无解的。

      关于民族主义,有位河友说swordi:这个周总理说过的。周总理自己首先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其次才是共主义者,我没有考证过。我不赞成任何极端民族主义,但我也认为,国共两党虽然各自外衣不同,其实反对列强时骨子里还是在利用民族主义,只不过毛重视农民,最后成功了,蒋重视精英。指望老外,最后失败了,当然还有其他原因。

      您关于宋朝军事弱而经济文化强的观点我同意,但我还是坚持宋尤其南宋不能被称为一个朝代,如同我把杭州和开封排除在几大古都之外唐鸢:【原创】千年大计,兴建新京——中国必须迁都的七大理由。但是我也可以指出,从文化意义而言,在秦统一中国后的大一统朝代中,宋是仅次于汉,最能代表华夏文化的朝代--假如可以被称为宋代的话--比唐、明的代表性还强。这可以从建筑、服饰、瓷器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来。

      过去的恩怨不提也罢,因为那些民族已经汇入中华民族,而更重要的是文化意义上的回认同,已经不构成主要的民族问题影响不了中国的统一,我们更要注意文化意义上不能认同所产生的另外的民族问题,我向来不赞成以惟血统论,我认为文化认同与否更重要。唐鸢:古代中国的最大幸运是:

      总之,孟子以为民为贵,而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利益当然是中国的最高利益,无论什么民族什么信仰什么观点,都应以此作为底线。中国就像一艘大船,所有船上的人应该同舟共济。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宋的军事也不弱

        有学者考证过,宋军外战的胜率比唐要高很多。

        宋在军事上。。。好比说一个高中生,历年期末一直考第一,偏偏高考时遇到了一道证明勾股定理的怪题。结果没考上大学。然后就一直背着差等生的恶名。

        • 家园 比较新颖,实在想求证一下是怎么统计的?

          如果两次东京保卫战能统计成一胜一败,我们也只能无语。

        • 家园 “外战胜率”是一个很幽默的提法

          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如果按一场场战斗胜负累计相除这么计算战争结果,近代来说,中国八年抗战的结果得改成“惨败给日本”;远的来说,靠火牛阵一口气收复七十余城的齐将田单要挠墙痛哭了^^

          另外我对这个“学者考证”也很好奇,因为一直以来只见过网上民间史学家在鼓吹这个“宋外战胜率70%”,十分渴望能看看历史专业学者,在正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关于“外战胜率”的相关论文……

          • 家园 惭愧,是听朋友说的

            我不是宋粉或宋黑,只是朋友中有几个研究宋史的专业人士。有时听他们聊天说起过这件事。回头我问问他们,有什么具体的论文支持不。

            • 家园 有三本书可以看

              澶渊之盟新论

              经略幽燕

              拓边西北

              给朋友去得到的回复说,多少百分比那个是网上不知道谁统计的,做不得数。但是至少宋在对夏的战争中居绝对优势,而和辽的对抗中也有相对优势在这些材料肯定可以反映出来。

              如果有兴趣,找这三本书去看吧。

          • 家园 研究战史的不会提这种数字,但这个数字非常正常

            宋军缺马,胜了无法追击,而败了会被全歼——赢了占不了大便宜,输了就输的精光,战略上一开始就几乎立于不胜之地。如果大规模战斗没有这种胜率,50年就灭国了,哪能等到金、元。

            • 家园 汗水,这种迂回论证的方法

              在搞历史研究的时候最好少用^^|||

              特别是研究对象是“胜率”这种基于简单事实的计算结果,那么最老实也最可靠的办法,是去穷举史料,统计研究时段内每一场战斗的胜负结果,以胜场/所有战斗=胜率

              如果要迂回论证的话,“宋军缺马”本身是一个有争议的论题,“胜无追击败被全歼”是另一个争议论题,“战略上开始就立于不胜之地”是另一个争议论题,“没有70%胜率50年灭国”还是一个争议论题……公式模型内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一个不确定的变量,这么多变量得出的结果,可想而知偏差机率有多大^^|||||

              更别说,这个自己创造出的公式模型是不是成立,逻辑上是否严密,在元素变量之外的推导过程是否正确有效,又是一个争议论题……

              所以历史研究中讲究的是“以史料论证观点”,而不是“以观点论证观点”,后者的做法很容易陷入循环论证的怪圈^^|||

              另外具体到“外战胜率”这个奇妙的概念,俺上一帖也说了,这个东西没有意义也没有研究价值。外敌来侵略我方城池,攻击99次我都守住了,打赢了,最后一场失败城陷,领土被占百姓被掠夺涂炭,那我到处宣扬“我方胜率为99%”,有什么意义呢?去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 家园 仔细看一下宋军攻打北京的过程

              和马没有关系。是在北京大巷战的时候,被人家辽军给打垮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