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嘉庆帝及其时代--太上皇帝乾隆(上) -- 温相

共:💬10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嘉庆帝及其时代--太上皇帝乾隆(上)

    说起嘉庆帝,那就不能不提他的父亲乾隆,他的这个父亲自称是十全老人,现在网上给他排八字,说乾隆的八字是最好的,其实不用排大家也知道,此公是中国有史以来活的最久的,实际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执政六十年,训政三年,比康熙的六十一年还要多一些),做了四万多首诗词,虽则像什么“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落入花丛都不见。”比较不令人感冒,但是,数量比之陆游还是高产。而且,一生六下江南,十大武功,皇帝做到这份上就差一死了

    乾隆这个人也确实运气很好的,他的祖父康熙有过三十五个儿子,成活的有二十四个之多,到得康熙四十年,老皇帝可谓是儿孙满堂了,乾隆的父亲当时的雍亲王尽管排行第四,可是,乾隆这个孙子毕竟还不能经常上达天听,然而,机会就那么巧合,让乾隆一下子就给撞上了。有一次他陪同康熙木兰秋?A,突然遇到狗熊跑到马前,康熙的坐骑受惊一跃而起,这时候,大家都有些慌乱,唯有乾隆很镇定自若的把马缰绳拉住

    ,使康熙得以射杀狗熊,事后,康熙大为赞叹乾隆的举动,对人说:“

    是命贵重,福将过予。”满清贵族昭??(礼亲王代善的后裔)在他的著名笔记《啸亭杂录》中有一篇《圣祖识纯皇》中把康熙知遇乾隆的这段往事交待的很清楚。能够得到老皇帝的天语褒奖,自然使乾隆在众多的皇孙中显得特立独行起来,这也是他很早就被乃父雍正立为皇储的主因

    。乾隆因为自幼受到康熙的调教,所以,对乃祖的感情不同一般,他一向目无余子,连李世民也不在他的视野之内,唯独对祖父康熙一直是非常尊敬的,他即位后曾经说过:“如果得到上天的眷顾,得以在位一个甲子的话,就退位让贤,决不敢超越皇祖六十年的在位记录。”所以,到了乾隆六十年的时候,皇帝把位置传给了我们这篇系列的主人公嘉亲王永琰。

    乾隆有一年南巡,遇到一个拍马屁的老先生,此人本来是为了邀功,自己编辑一本书,上面写乾隆皇帝在位五十五年,他以为这么写已经是够多的了,岂料他没有和上谕以及乾隆准备在位六十年的设想吻合,被皇帝大骂一顿不说,还因此被杀头,成为有清一代比较滑稽的文字狱之一

    。然而,乾隆六十年时,虽然大臣们包括和?|等人都还极力的劝阻乾隆三思时,乾隆不再考虑了,他决定传位,其实,传位的准备工作几年之前就做好了。这一年的十二月,乾隆下了一道上谕,说:“朕于明年归政后,凡有缮奏事件,俱书太上皇帝。其奏对称太上皇。”名作训政。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乾隆自谓是太上皇帝,而不是太上皇。太上皇和太上皇帝仅仅一字之差,然而内涵却是大不相同。太上皇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父亲或者曾经做过皇帝退位之后尊称,而太上皇帝则是皇帝的皇帝。有太上皇帝在,皇帝只能是监国摄政的身份,和亲政还远远不同。

    中国历史上可考的第一位太上皇就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这个老头很淳朴,皇帝叫他老爹,他也觉得很正常,后来在刘太公身边的工作人员就对刘太公说:“您老怎么能叫皇帝冲着您叫爹呢?”刘太公当时就蒙了,急忙问什么?那位说了:“皇帝又名天子,那是上天的儿子,他只有一个爹那就是老天爷,所以,您老见了皇帝也不能以老子自居。”这话据此把刘太公“老子天下第一”的腐朽思想给灭了,第二天,当刘邦又来看望老子时,老子给儿子行礼,刘邦也纳闷了,一问才知道是有人教给老太爷这么做的,刘邦很高兴,赏给那个工作人员一笔黄铜。并且称赞他很懂规矩。由此可见,太上皇并不是可以高高在上的。刘太公之后还有几个胡闹形成的太上皇,像北魏的献文帝、北齐的武成帝、北周的宣帝,大一统王朝的还有隋唐的隋炀帝(那是被李渊给封的),唐高祖、唐睿宗、唐玄宗、唐顺宗、明英宗,(南宋有著名的三朝内禅的故事,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三代)这几个大一统王朝的太上皇基本都是被迫的,唐高祖和唐玄宗那都是开创了一个时代的人物,他们一前一后都给儿子搞的退位,还都异口同声的说过这样应景的话:“朕昔日为天子不足贵,今为天子之父始知贵矣。”其实,内心都挺苦恼,待遇也不行。明英宗就更不用说了,堂堂太上皇还要让皇后缝缝补补的卖钱度日,差点因为交通外廷被弟弟给办了。比较神奇的是宋高宗,因为宋孝宗的统绪来路完全是高宗一手栽培的,再加上孝宗本人很孝顺,所以,高宗还算是力度比较大的,连宰相的任免也要听他的意见,而且最后等于说和儿子先后而去,寿数也不小。然而,他们和我们这位十全老人一比那就是天上地下的区别了。

    乾隆退位之后,大臣的进退行止都要报告老皇帝知道,宫中的宪书还写乾隆六十一年的字样,外国使节也都知道中国只有乾隆,没有嘉庆。翻开嘉庆最初的执政年表就可以经常看到“上奉太上皇帝??????”

    的字样,而乾隆年迈,居中用事的就是满清当时的第三号人物和?|,嘉庆虽则做了皇帝也还是不折不扣的儿皇帝。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前几个星期正好中央台也在播放清朝皇帝的故事

      每个星期六和星期一中央十台都播放那个好像是什么中国满学会会长阎崇年的《清十二宫疑案》,里面讲得还不如温相讲的详细呢!呵呵!那个是每个皇帝两集,这礼拜应该是到了道光上集了!不过还是看温相的文章写得更好!那个阎崇年倒是说话很有特色,很有意思!

      对了,温相,我想问您一个问题:阎崇年说到乾隆的第二个皇后离奇的就杯乾隆冷落了,阎崇年说史书记载好像是“忤上逆!”但是究竟是什么确切的原因

      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不知道温相对这个有什么研究吗?

      • 家园 我解答一下

        这个清朝官方史书一直讳言,据杨珍的考据主要原因是乾隆想立嘉庆的生母魏佳氏为皇贵妃,结果高宗的第二位皇后乌拉纳喇氏不同意,造成帝后失和.于是就象清史稿所说,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上方幸木兰,命丧仪视皇贵妃。甚至因为他的原因也使他的儿子,皇十二子永(左面是王,又面是基,不知读什么)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可能,皇十二子因为生母的原因,一生都郁郁寡欢,最后只有25岁就死了.

    • 家园 有个问题

      康熙对孙子们均十分喜爱,所以很多孩子自小变是养在宫中的,乾隆也是其中之一。而后因为他当了皇帝,所以才把这段感情写的过于夸张。但要如温兄所说,却有些不大对劲儿了。

    • 家园 【原创】嘉庆帝及其时代--太上皇帝乾隆(下)

      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除了五个儿子夭折以外,其他的都成活并且受封。而永琰当时不过排名十五,永琰的外祖父清泰也不过是个小官(内管领),母亲魏佳氏后来是母以子贵才得以追封皇后的,生前根本不在贵宠之列的。那么,永琰何以荣膺皇太子呢?这就要从满清的所谓的祖宗家法说起了。

      清朝从还没有入关之前就没有延袭汉族王朝的习惯,立嗣以长,最初是以军功为重,褚英被努尔哈赤立作“储君”也是因为他出类拔萃的军事才能而并非是长子的特殊地位。其后,皇太极、福临两个皇帝的得立也是政治斗争的产物,号称开创之主的康熙自己也不是长子。康熙初年立皇太子是因为当时正处于三藩之乱,国家需要利用这个稳定人心,再者,康熙有意大幅度汉化满洲,拉近同汉族地主之间的差距,标榜满汉一体,所以,仿效汉族习惯,预立储君,然而,这次给他带来的教训实在深刻,太子不法以致于诸王争立,成为康熙晚年最大的隐患,所以,世宗即位之后,采取了创新的办法--密立储贰,这又是中国二千多年封建史上的独创。乾隆的皇位就是这么来的。这个创新最大的重点就在于是立贤。不过虽说是立贤其实也还是在立嫡立长上面打转转,比如乾隆不仅是立贤,实际也是立长,弘时早死,乾隆就是世宗的长子了。永琰之立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前面说过,乾隆有十二个儿子成活,不过最初准备立的两个皇后生的嫡子,都是很小就故去了,其中嫡子皇次子永琏的早逝最让乾隆伤心,世宗很看重这个孙子,起名叫琏本身就是照着

      “琏瑚之器”来的,可惜九岁就死了,乾隆特旨追封皇太子,这在满清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乾隆说:“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永琏死后,乾隆还不死心继续立皇后的第二个嫡子永琮为接班人,意图很明显,只是没有像永琏那么正规,不巧的是,永琮也很快就死了,这次乾隆开始唯心起来,他后悔的说道:“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因为两个儿子的不幸病故,导致皇后在乾隆十三年因为思念过度也病逝于去德州的路上,这一年由于皇后的病故和爱子的早夭遂成为乾隆初政的终结点。

      乾隆即位之后,力矫前朝的弊端,效法乃祖行宽大之政,四川巡抚王士俊不满皇帝的翻案,上书讥讽被判作斩监候,几位皇叔的事情在这时也得到一个比较体面的了结,一时朝廷上下、官方民间对乾隆的好感大增

      ,民谣作“乾隆宝,增寿考;乾隆钱,万万年”,即使在一百年后的清末一些官民士庶回忆起这段时光还都是饱含着一定的留恋。然而,到了乾隆十三年,皇帝变脸了。这一年,乾隆诛杀的大臣最多,处理最严,一反初政的宽大的令名于不顾。先是皇长子定亲王因为对皇后的丧事办理不恭受到严谴,继而协办大学士阿克敦(乾嘉名相阿桂的父亲)因为战事不利处以斩监候下狱,接着督抚周学健、塞愣额因为违制擞发被严谴,其中塞某人还被皇帝处以自尽,连前朝著名大臣尹继善也受了革职的处分。然则这还不是最厉害的,因着大小金川的事情,皇帝先杀庆复

      ,再杀张广泗,最后在年底杀了讷亲。庆复是隆科多的弟弟,满清最有名的汉军贵族佟半朝的后裔,世袭的公爵,张广泗是世宗生前宠臣鄂尔泰一手举荐的重要疆臣。可是,这还都比不上讷亲事件的严重。

      讷亲是满洲著名八大家之一的纽钴禄氏出身,他的曾祖父是满清赫赫威名的三大开国功臣之首,努尔哈赤的最亲任的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他的祖父是顺治亲委的辅政四大臣之一的遏必隆,父亲音德也是世宗的亲信之一。讷亲本人还是世宗临终的顾命大臣之一,乾隆一开始非常看重讷亲,把他当作首辅大臣,让他出马平定大小金川的叛乱,哪知道讷亲能力平平,再加上复杂的原因,皇帝决定借用讷亲的脑袋杀人立威。而办法很特别。在这里,我们要提一下讷亲的祖父遏必隆这个人。遏必隆

      是额亦都的十六子,母亲是和硕公主,松锦会战时,遏必隆作为皇太极

      的侍卫对明军曹变蛟突袭皇太极御营奋起搏斗,使得皇太极及时脱险,事后,皇太极心有余悸的夸奖遏必隆说“微卿,朕几危矣。”还说遏必隆:“巴图鲁子犹巴图鲁也”(额亦都生前受封巴图鲁荣誉称号),遏必隆留下一把随身用的腰刀,人称“遏必隆刀”,全称叫:“遏必隆神锋握胜刀”,这把刀以后被皇帝收进宫中,作为大臣专征时颁给的特殊荣誉和皇帝亲临的象征。直到清末平太平军时,首席大臣赛尚阿还得到过这种殊荣,著名的鸦片战争的投降派头子琦善因为畏缩不前,被咸丰皇帝在奏折上公开威胁道:“汝再逡巡不前,朕必用遏必隆神锋握胜刀

      将汝正法。”可见,这把刀的威力所在。然而,这时的乾隆却用这把讷亲的祖父的佩刀来结果祖父的孙子,而且还是自裁,手段未免毒辣一些

      ,遏必隆九泉有知,一定后悔把这把刀流传下来了。

      乾隆政治在乾隆十三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乾隆二十年又是另一个重要的分界点,这一年标志着乾隆的“宽大”政策的彻底结束,五年之后,从康熙三十年开始的盛世终于走向尾声,乾隆政治从乾隆二十年或者说二十五年开始逐步走向反面,专制统治得到全面的提升,以后文网密布、臣民动辄得咎,皇帝本人也从惕厉走向荒淫。

      下面再回过头来提一下我们的主人公,永琰,在永琰之前活到乾隆五十年的也就只有成亲王和仪郡王两个人,(皇十二子过继出去)所以,永琰算作是老三,也是年长的皇子。而且,他和成亲王、仪郡王比起来老成厚重,能力上偏于务实,所以,被乾隆看好。最后终于脱颖而出。永琰即位后改名锸琰,借以和弟兄们的名字以示区别,后来道光也是由绵宁改为?F宁。清代的皇帝中不避讳弟兄们的名字从乾隆开始,乾隆的理由是大家的名字都是皇祖赐给,不能轻易更改,以后咸丰、同治、光绪

      、宣统四朝都延用乾隆的办法,而嘉庆、道光两朝例外。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