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庐山会议四十五年断想(前言) -- 温相

共:💬18 🌺2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庐山会议四十五年断想(前言)

    第一次庐山会议离今天已经有四十五个年头了,虽然说四十五年也是弹指一挥间,可是留给我们的教训和经验以及其他的需要领悟的遗产实在太多,每年到了夏天这个时候都不免想起四十五年之前的那个风云际会的日子,觉得真是应该仔细的给那段历史一个很好的侧面回应,于是,就想起了写这篇《庐山会议四十五年断想》的小文。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系列

      曾经勇敢的转到OCEF去了。尽管OCEF的宗旨是不谈政治,呵呵。但是我觉得这里谈的不仅仅是政治。是对历史的看法,是对人生的,对社会的态度。

    • 家园 向方家请教,李锐任毛泽东秘书到底多久,职掌如何。

      我看到一些文章,似乎对李锐现在主要以毛泽东秘书身份自居不满意,言下之意指他任职不久,地位也不重要,就是与叶子龙也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他不以部长,而以毛泽东秘书职位示人是不直。此说可有道理?

      • 家园 李锐当时是兼职秘书:

        和田家英他们不能比,和叶子龙他们也不能比,他没有很多时间亲近毛泽东,他当时负责的就是一点一面的事。

        • 家园 我记得,李锐是1958年1月,在南宁会议时,和林一山在毛泽东面前

          辩论三峡问题是,表现出色,被毛泽东看中:‘你当我秘书,需要这样的秀才’。李以水电工作忙推脱,毛泽东说‘是兼职的嘛’。据李锐本人讲他是不太想当的,因为怕复杂的人事关系不好处理。

          到1959年7月庐山会议,一年半时间里,因为是兼职秘书,有了和毛泽东单独见面的机会,也写信反映情况提些建议,但主要还是搞他的水电建设。期间以主席秘书的身份参加了中央历次会议,否则的话,以他水利电力部副部长的身份,未全必有资格参加。不知对否?

    • 家园 【原创】庐山会议四十五年断想--彭德怀策略失误谈

      毛泽东在一九五九七月上庐山之前还去了家乡一次,游泳于湘江和韶山水库、青年水库,扫墓、祭祖,做了别梦依稀咒逝川的诗句,总之是兴致很高。

      上了庐山以后兴致也不低,庐山会议当时被称作是神仙会,上午读书、学习文件、讨论,晚上娱乐、看戏、跳舞,午饭、晚饭都是布置的很好,北京的厨师也叫了几个去,汪东兴当时在江西锻炼,对毛泽东的起居关注的很是到位。七月二日,毛泽东点了江西的赣剧《思凡》、《惊梦》和《悟空借扇》,还写了李白的诗一首说明是送给庐山诸位常委同志的,李锐、田家英、陈伯达、康生还畅游含鄱口,董必武、朱德、陶铸唱和毛泽东的庐山一诗,十六日之前是天下大好,没什么波澜。

      毛泽东后来专门找了周小舟、李锐、周惠三人晚上谈心,毛泽东说这是湖南同乡会,可以有话直说。小舟就提出很尖锐的话题说是大跃进是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毛泽东自己还笑了说,四十岁之前火气很大,自己一直以为自己的是正确的,现在还有火气,不好沟通。李锐建议以后经济还是请陈云挂帅,主席抓大局,毛泽东同意,说陈云好似三国的郭嘉,还说了曹操赤壁之战后的讲话是国难思良将,就是说郭嘉的。毛泽东自己也说:“放炮不好,可是自己也有难处,我说了个人民公社好,报纸就给捅出去了,也有难处。”同时毛泽东还自我批评说:“我这人是敢想敢干,不信邪、不怕鬼(以前他说李锐怕鬼,鬼是指的李富春),可也是唯心主义多一点,邓子恢说我唯心,他不一定唯物,我是唯心一点的,王鹤寿抱怨曹营之事很难办,也有道理,真理并不一定在自己的手中。”这是七月十一日晚上的谈话,李锐说毛泽东做的自我批评比前几天大区组长会上说的还多还恳切,没有任何引蛇出洞的意思。

      现在看彭德怀,彭德怀原来不准备上山,为什么呢?八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当着李井泉、柯庆施等人的面说彭德怀恨死了他,此前一年,彭德怀和周恩来一起要求辞去自己的职务,毛泽东挽留周恩来,保留了名义上的总理,专管外交,而对彭德怀就说了一句狠话:“给你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还不满足吗?”彭德怀和黄克诚说,主席这人犯了错误就说是别人干的,自己什么事都没有,总是做好人,我和他谈不来,不想上山了。黄克诚不同意,他说你不上山,主席意见更大,主席谁不批,从少奇到总理都没少挨骂,可不能怕挨骂就不开会了。彭德怀自己回忆说,后来他想即使自己完了,还有黄克诚做国防部长,没什么大不了的。去庐山的途中,彭德怀对沿途老百姓的疾苦就有所感触,吃饭不吃说:“老百姓都饿成这样了,你们还有心吃饭?”说的政治局、书记处的几位领导都不高兴。

      彭德怀发表自己的看法本身是没有任何错误的,关键在于他的策略上的失误,现在回想起庐山这件事,一切的症结都在这封信上面,彭德怀见毛泽东面谈,毛的警卫人员说毛睡了,彭德怀就走了,朝鲜战争时,彭德怀也有闯进去的经历,现在却没这么做,不知道是不是天意如此,回去后和秘书王承光交待要写信,王说还是等王主任(王焰)他们来再说。彭德怀不同意,就是口述一封信,后来不连累秘书就说是自己写的。彭的这封信有几个地方刺激了毛泽东,像小资产阶级狂热、处理经济问题没有处理西藏问题那么得心应手等,毛泽东自己说过:“搞经济就那么难?比打仗还难?”彭直接把这样的说法从信上就给否定了,毛泽东一直把王明他们比作小资产阶级狂热,现在彭把矛头对准了毛,毛当然光火。七月十四日,交给毛泽东秘书高智,两天后,事变就发生了。

      黄克诚后来和彭德怀说,你跟了主席多少年,为什么还不知道他的习惯,有意见当面提,不能背后讲,错误要当面说,不能写什么信啊、文件啊,主席一看你写信就认为你是有目的了。彭解释说怕当面说不好,自己脾气大,主席脾气更大,说不好就吵翻了。黄克诚说吵翻了也就是你们两个人知道,写了信就是很多人知道。彭德怀对毛泽东说,我是给你个人写的信,怎么印发了?毛泽东则回答你也没说不能印发啊。彭很生气,在自述中写道:“本来是供他参考的,也写明是参考的,我说你要是讨论、印发也要和我事先说一说嘛,为了避免争论,抑制了自己的感情离开他(毛)到总理处开会去了。”从这个对话来看,彭显然没有明白毛泽东的为人,毛泽东不是不能反左,也不是不能纠偏,问题在于谁来说这样的话,只能毛泽东自己来说,从郑州会议上毛泽东就说了要反左,在老家时他还很乐观,认为庐山开完会,纠左就可以把经济搞上去了,没想到起了这么大一个波澜。他后来多次说:“庐山我们本来是纠左的,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彭德怀,把会给搅了,于是就反右。”

      毛泽东自从一九五五年打倒邓子恢开始,就有些滥用一九四三年中央政治局赋予的他对党内、军内“下最后决心“的权力,以前同志们之间还是有民主的,特别是工作上的不同看法,可以插话、反击,后来就不行了,慢慢的成了一言堂,最明显的就是周恩来的例子,周恩来对毛泽东冒进不同意,他对毛泽东说:“我作为总理,良心上过不去。”毛泽东当时就变了脸色,随后就去了南方,南宁会议朱批周恩来是“离右派只有五十米”,周恩来、陈云、李先念、薄一波多次检讨,中央党校派范若愚给周恩来帮忙起草检讨,范写:“多年以来和主席一起同心同德”周恩来一看就不让他写了,说你们太年轻不懂得党史啊,我是遵义会议以后才跟上的主席,这么写不合理啊。周恩来后面为什么那么亦步亦趋的不敢再提反对意见,一个南宁会议说明了一切,毛泽东不再是延安时的毛泽东了。

      彭德怀就没有周的这样的好记性,八届七中全会和毛泽东对他的那番话:“老总,我们定个君子同盟,我死后,你不要造反,好不好?”明显的是不信任,可是,彭德怀还是出自公心给毛泽东写信,这一方面反映了彭德怀的耿介,一方面也反应了彭德怀的简单。

      我们经常说工作方法很重要,这就和战术一样,战略对头了,战术要是不行,也是白费劲,彭德怀等人纠左的愿望都是好的,但是,工作方法上失误了,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纠左,反而给自己给当时的中国平添了一盆油。责任当然是毛泽东负主要的,而多年之后我们再读到这段历史时就会为彭德怀同志的心昭天日、肝胆相照的精神所感动的同时也为他的一时的考虑不周而扼腕叹息。这岂止是他的损失,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损失。

      毛泽东确实是政治家,他似乎是专为政治而生的人物,他生前说过:世界上有什么东西能够让亿万人为之奋斗终身,为之投入生命、热情而在所不惜呢?只有政治。所以,毛泽东喜欢用政治思考一切,他经常喜欢“政治挂帅”、“政治决定一切”,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这根弦始终绷的很紧。这点有利也有弊,特别是后期,毛泽东把一些本来属于工作范围内的不同意见也上升到政治态度和路线认识上面去,搞的左右都不敢对他进行一定说理和辩驳。邓小平在六十年代时曾经侧面的批评过毛泽东这个缺点,他说:“现在什么都是政治第一,政治挂帅,别人一说话就说你路线不对头了,路线站错了,还怎么讲话呢?还能听到真话吗

      ?都是好,不是一般的好,大好等等,都是胜利,那么就在胜利中走向灭亡。古人说兼听则明,什么时候都对。”

      左的错误包括像大跃进这样的错误,可不可以谈,都是可以谈的,但是这要毛泽东来谈,其他人来谈特别是一些在历史上被证明一直和毛泽东有过过节并且错了的谈那就是别有用心了。比如后来的文革的错误,邓小平转了清华的刘冰的信,毛泽东就不高兴,他就说性质变了,而他自己对文革也有批评,一个是否定一切

      错了,另一个是全面内战错了,仅此而已。其他人像周恩来纠左,毛泽东就不同意,批林彪还是极右。而这种倾向在庐山也就是很明显开始了,只是注意的人不多,彭德怀等人自然没有注意。

      在彭德怀的话出来之后,毛泽东一开始没有把问题上升到非常严重的地步,至少没有把他看作是路线斗争和右派的反扑,倒是黄克诚和张闻天、周小舟的讲话之后,毛泽东疑心大起,开始重视这件事了。

      先说张闻天,张是五九年四月参加华约组织与中国外长会议期间与彭德怀搭乘一架飞机的,他们先后都谈到了国内的大跃进,而后彭德怀就大跃进说过这样一段话:“国内党的威信高,人民好工人也好,农民好,要不然都上街,红军可没有那么多的。”这是他参观了当时东欧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小康水准之后的感慨。张上庐山之后就住在河东路177号,和彭德怀的176号是邻居,张闻天是历史上有名的二十八个半的主力,在瑞金时期,他公开写文章炮轰毛泽东,还给毛起外号叫加里宁(按:加里宁是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也就是一个摆设,而毛泽东当时在瑞金也是摆设),后来张闻天还把毛泽东的人民委员会主席的位置拿了过来

      ,虽然遵义会议之后,张闻天一直拥护毛泽东,不过二人的摩擦仍旧不断,张名义上是总负责,黎平会议上张闻天讽刺毛泽东拿架子,毛泽东一气之下走了,张说他要走就走,这件事发生在遵义会议之后,后来张给毛泽东道歉承认毛泽东军事指挥地位,并且通过决议,毛泽东为“党内军事指挥上下最后决心”的人,张

      闻天从不搞阴谋,有话说在当面,不过很刺耳,毛泽东对他意见一直比较大,给张闻天写信就说:“你的毛病很大,我对你进城以后一直不太满意,恩来他们也不满意你,你是书生气十足。不懂实际。”张确实是书生气十足,他明明知道毛泽东讨厌的就是给三面红旗泼冷水,可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反映事实,而且他挑选的时间就是毛泽东下令讨论的七月二十一日,也就是黄克诚、李锐发言之后的第二天。张闻天讲了15000字数的稿子,柯庆施几次打断他的讲话,和他对立,张闻天还是不停止,柯庆施也没办法了,最后就说,闻天同志(当时叫张为洛甫)很好,都把问题讲了出来,散会吧。

      张闻天出于一名共产党员的天职把党的错误反映到了桌面上,本来不应该受到责难,然而,毛泽东却认为张闻天是和彭德怀穿了一条腿的裤子,在历史上特别是华北抗日时期的旧帐因而被翻了出来,七月十七日,毛泽东请李锐、周小舟、田家英、胡乔木吃饭,毛泽东说:彭德怀在华北军分会上发个了小册子,反对我们

      洛川会议游击战,让王明高兴的不得了,拿去印了一堆作为宣传的样本。当时谁也没有领悟到毛泽东的这番话的真实意图,事后李锐说毛泽东其实是在点他们几位,不要和彭德怀搞到一起去,后来的发展证明毛泽东的确是这么想的,而这几位秘书也确实没有明白毛的良苦用心,多少都和彭德怀搞到了一起。

      七月十六日,毛泽东让印发彭的信,十七日说出彭的历史问题,毛泽东已经把历史上和彭的不愉快联系到了现实中来,张闻天一出马问题更加严重,毛泽东本来就不满意小组会上对彭的信的评论,那时候有相当多的人还是赞同彭的看法,比如山西的陶鲁茄、湖南周小舟等人,现在张闻天出现了,毛泽东自然把他们看作是一起的。带着目的来的。十七日,毛泽东让黄克诚上山,谭震林一见黄克诚就说,你是我们的救兵,我们请你来是和他们(彭德怀)对着干的。黄克诚说,我不是救兵,我是反兵。这句话后来也成为黄克诚攻击中央的黑话之一。黄克诚批评了彭德怀鲁莽之后和李先念谈了,李先念也说,主席面前不好说话,听不进去

      ,不要说知无不言了。

      黄克诚跟着就讲话,十九日放了一大炮,一个国防部长,一个总参谋长、书记处书记同时对三面红旗有看法,再加上一个前总书记张闻天,毛泽东终于坐不住了,二十三日,前秘书周小舟又是一顿炮轰,毛泽东断定是有组织的,毛生平最反感、最忌讳拉走他身边的人,他对小舟期许很深,直到后来还希望小舟不远而复,可是现在一个跟头跌进了彭张的怀抱,毛泽东的心情究竟怎么样是不难猜测的。再有一个黄克诚,黄是毛泽东的亲信大将之一,毛泽东对他不同于萧华、罗瑞卿、谭政,因为后三人多是传令兵,用毛的话说,喝酒碰杯还行,研究问题就要找黄老了。黄克诚是第一个建议抢占东北的我军高级将领,毛泽东对他的印象很好,觉得他见识不一般,比聂荣臻当总长强,仅在林彪之下。即使是后来黄克诚下台,毛泽东在天安门还要找黄克诚,见了黄克诚还问他回不回军队继续干的话,而彭黄张周四人彭德怀惨死,张闻天也惨死,周小舟自杀,只有黄克诚幸免,内中也不是没有缘故的。这也是黄克诚晚年仍旧对毛保有一番别有滋味的感情所在。

      然而,当时在庐山上,黄克诚和彭德怀住在一起,还一起说怪话,黄克诚不仅否定人民公社还说上山是为了说缺点的,要是说优点还有什么可说的,张闻天也说,这么批判以后还有人说真话吗?七月二十三日毛泽东反击,晚上几位居然跑到一起去诉苦,被罗瑞卿看到了,于是军事俱乐部产生了。

      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人都是披肝沥胆的尽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来为彭德怀讲话,可是他们完全没有考虑到问题背后的复杂,也没想到会把他们几个人的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张闻天给陈毅打电话说不能回北京了,犯了错误了,说了真话。陈毅在北京说那有什么,说真话本来就应该说,错误就是要讲。张闻天后来

      讲陈老总哪里知道这错误是多么的严重,可见,当时很多人都认识到毛泽东所领导的大跃进的错误所在,只是具体的说出来的还是很少,像彭德怀这么讲的更少。

      李锐同志回顾这段历史时就说大家把问题简单化了,而主席把问题又复杂化了。简单的是策略,复杂的是政治。如果对彭的讲话低调处理或许能够避免后来的大起伏,如果张闻天不是那么直截了当的指出大跃进的弊端或许能够让庐山会议最终走向平静,然而如果成立的话,我们也就看不到那几位的铁骨铮铮、为民请命的悲壮的一幕了。

      • 家园 复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家园 温相,有些不同意见。尽管彭总在策略上有些可以推敲的地方,但是

        某些令人惋惜的偶然细节,无法改变历史的必然命运。我认为当时毛泽东对彭总已经失去信任,就是找机会搞下去。彭总自己写的信充当了结束自己政治生命的子弹,是毛泽东一直等待的机会,这也是毛泽东看起来‘小提大作’的根本原因。

        即使彭总不来庐山,没有所谓的‘庐山会议’,中国就能躲过十年浩劫吗?不行。正如,如果基洛夫没有被暗杀,苏联就不会有肃反了吗?而且基洛夫被暗杀本身就是一场阴谋。我甚至怀疑,即使彭总自己不跳出来,他个人的命运也好不到那里去,晚几年下台而已,甚至和刘少奇,贺龙一样死得更早,死得更加的不明不白。

        当时的中国,由于一个人的伟大和全民族的渺小,决定了其他政治人物的作用变得微乎其微。

        • 家园 水镜老弟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现在,人们对毛泽东的评价处于一种理想化状态,过高地将毛泽东作为一个人和领袖的作用夸大。

          毛泽东是一个很有运气的人,尤其是在长征以后,并且他确实有一组很有能力的人帮助了他。但是,在中共发展壮大的任何一个阶段,毛泽东并不像现在人们说得那样随心所欲,他只不过有一个环境使得他可以达到人的目的。

        • 家园 水镜说的有理:

          我的本意是说纠正过左的政策当时毛泽东自己也有了考虑,后来他也多次说起来过,彭德怀的上书让庐山会议的主基调发生逆转,这是大家谁也意想不到的事情。假如,当然历史没有假如的,彭总改变一下策略,庐山会后不见得不去纠左的,那样,至少六零年两年之后的灾荒应该能够避免。

          自然,庐山的主要错误制造者是毛泽东和林彪,彭总上书就算是策略不对,本身也是不应该受到任何非难的。

          • 家园 一群笨蛋
            • 家园 这个,实际上谁都不笨

              彭认为自己代表民意,所以无所顾忌的上书;而毛则因为国内外的形势被迫从纠左转向反右。两边都有各自的道理,而且也都是努力的捍卫了自己的路线。就结果来看,搞了个两败俱伤,也影响了大局,双方都有责任。当时彭德怀挨了板子,现在毛泽东挨得也不少,至少温相的板子已经打下来了,暂时扯平了。以后如何评价,应该还没个定数,或许50年后100年后都不一样。

          • 家园 主席对他认为的自己人还是很宽容的,比如周小舟当面说“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话比较重了,毛泽东也没有什么反感,反而更加谈笑风生。只是这个周小舟嘴不严,不能守口如瓶,把许多话传了出去,包括这‘上有好者’,实在是添乱的举动。

            主席一旦不把你当成自己人,那就麻烦了,也不会客气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