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们大家都是过客《二十六》小酒庄 -- 潘涌

共:💬41 🌺113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我们大家都是过客《二十六》小酒庄

    我们大家都是过客《二十六》小酒庄

    英语和汉语都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在思维表达上一直各领千秋,引导人类思维进化。优美的语言形象点说是一股活水,流经之处引发生命,到了麦田,麦苗绿油油,到了油菜地,没过多久就会让你看到满目金黄。在双语世界中生活,想靠语言生存,最怕跟不上源头,水流继续前进,自己落在老地方。我还好,上帝安排我进了小酒庄,一直沿用着多年不变的语言。

    我到美国一年后,买下现在我称为“小酒庄”专卖烟酒的地方,玩的是在中关村学到的智慧,两万五搞定。问题是怎么向国内的家人和好友解释,我到底买了个什么东西,在做什么生意。说成是“酒店”吧,会让国内朋友误解为可以住人的那种酒店,老潘在美国发财了。说成是“酒馆”吧,也不行,直到现在我经常看到留言,说他们会来看我,到我的酒馆喝两杯,酒馆极易理解成国内饭馆卖酒菜喝酒的地方。说实在的,我要是真干上国内理解的那一行,每天烟熏火燎,哪有时间看书学习写作,恐怕也不会再有学者风度。说成是“酒吧”也不行,我自己这边就通不过,酒吧一词早已流传到国内,已有明确的概念和定义。刚开店的时候,一位中国朋友到店里买啤酒,大瓶的,开瓶就往嘴里灌,我看着直冒冷汗,美国人见到这种情况要报警的。他可能当成酒吧了,还问我是不是一块干一瓶,他埋单。

    汉语有定义准确之处,也有语意含糊不清的时候,如酒店,酒馆,烟酒店,酒吧,就挺捉弄人的,我个人理解主要是酒不是中国独有,受外来文化影响很大。汉语对“茶”定义非常清楚,到目前为止还没见到有人混淆过,我想茶是特中国特民族,喝茶侃山说书听相声的地方叫茶馆,卖茶叶的地方叫茶庄,北京人的茶馆,山西人的茶庄,井水不犯河水,几百年一贯制。卖酒一年多了,稀里糊涂还不能准确点说我做买卖的地方汉语叫什么,终于有一天修车老杨嘴里说出这个地方叫酒庄。老杨,上海人,有海外关系,一九八零年移民美国,是我见到的几个为数不多最早通过海外亲属邀请方式到美国的五零后。

    得到酒庄中文名字不容易,实际上在美国康州经营酒庄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北京人老孟,就是前几年一直请我吃肉饼的那个,买了个年销售额五十万的中型酒庄,三年后年营业额提高到七十万,最后两口子决定还是卖掉,可能觉得费神费力仍抵不上收获。这两口子创造了语言交流的奇迹,一个懂英语不记数,一个不懂英语但价格记得很好,他们也邀请过我到他们的酒庄看看,我后悔没有去,现在无法把他们的交流奇迹记录下来。也有可能两口子听信了公司推销员的不良劝告,一直走的是低价销售策略,价格低货才卖得快,几年下来,酒是卖了不少,批发公司高兴,顾客高兴。听说老两口腰部都有不同程度损伤,也是,那么多个箱子搬上搬下,搬进搬出,稍不注意就会有闪失,第二天还不能休息,这些辛苦只有自己知道。

    在美国经营酒庄需要超级精明,诚信辅之,不可预料的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在眼前,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按常理出牌,公司派出的推销员是经过培训选拔的,每个星期扎着领带到酒庄推销产品,顺便收三十天前公司发货的货款。你往外每付一笔账,要极为细心地核对,千万别重复付账,上次付过了,这次再付一次。美国年轻的推销员喜欢藏单,每天和和气气,过了几个月说一笔老账没付,这次一块算上,但碰上这样的事千万不可大惊小怪,到公司告状,因为人家一家老小也得过日子。只需暗示一下就行了,对方很快会明白过来,然后送你一大堆卖不掉的酒和广告汗衫帽子,作为补赏。最多的一次我收了十五件T恤十顶网球帽,我忙说中国人不爱戴帽子,这么多往哪放。

    抢劫一直是我的小酒庄永恒的主题,每年感恩节过后,是美国人民疯狂采购的日子,采购送礼需要钱啊。这段时间,独自呆在小酒庄的时候,我总会习惯反手插门,客人想进来推不开门,等我打开后几乎都是一句相同的话:还在营业吗?我会说,一直在营业,插门是处于安全考虑。然后我如数家珍地把每次抢劫过程仔仔细细地讲给顾客听,多少遍了,我自己数不过来。客人很好,特别是女顾客,买完酒会再叮嘱一声,把门继续插好。即使遇到节前最忙的那一天,我也不让亲友和儿子到店里帮忙,主要是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不能妥善处理。我一直认为,枪顶着你的太阳穴要比枪口正对着你安全系数大些,顶你的太阳穴是抢匪站在侧面不让你看到他的面孔,这时要一动不动。康州前几年发生过一起抢劫枪杀案,三名抢匪进入酒庄,两名抢匪分别顶住父子太阳穴,一名抢匪找钱,可能是儿子还了手,另一名抢匪惊慌中开枪将父亲打死。

    这个小酒庄有七十年历史了,前几代主人都是欧洲移民,他们一直把收款台放在最里面,店主面对店门,客人进来也是先面对店主。我个人分析这种经营习惯是受欧洲喜欢面对直来直去思维的影响,花园的路也是只直不曲。我的前一代主人是个印度人,他接手后把收款台移到了店的最前面,紧靠着店门的进口处,顾客进店后会先看酒,如果直接看店主一般是有疑问或者需要打听路怎么走,顾客挑选到自己需要的酒后再走回来面对店主收款台。我接手后仍保持印度人收款台位置,但经常听到西班牙裔杂货店主忠告,收款台应该再移回到最里面,这样一旦抢匪进来,靠近我有四五秒钟的思考准备时间。我说这还不好办,一看情况不好,自己先溜到门外再说,我是不能造成“关门打狗”的思维。我的警惕性很高,客人进店后我喜欢把店门打开,说透透新鲜空气,如果觉得情况可疑,我会暗暗移到门边,随时作好反身出逃准备。

    常言道:眼观六路,我琢磨理解为上下左右再加前后,超级精明的关键点在这里。平日每进来一个顾客要死盯整个购酒过程,否则偷掉一瓶酒,这一天白干;冬天大节前还要盯前扫后,危险的情况常常起始于门外。研究过战争学的人都清楚,突发性战争行动常选于星期日清晨,通常认为那一天是人们警惕性最放松的时候。康州酒业管理局可能也进行过心理学研究,固定选择在星期六下午两点至三点之间,对纽黑文各个酒庄进行突击性检查,也许认为这个时候是酒庄警惕性最低的时候,一是那个时段顾客不多,二是已经工作一星期了,正盘算着第二天到哪玩,三是检查人员可按加班领加班费。为了酒庄机会均等,酒局派出一个暗警带一个未成年男孩儿或女孩儿佯装买酒,以闪电速度横扫各个酒庄,当场不做记录,快进快出。

    我有一对隼眼,曾经自豪过,但还是被拿住过两次,后来回放过程,觉得不太可能我看不出年龄大小,没准儿化妆了,男孩儿画了胡子,女孩儿画了皱纹彩。申辩后的真实情况果然如此,纽黑文警局和康州酒局非常客气,来专函邀请我出席过两次早餐会,不过罚款一分不少。后来的几次检查,酒局仍选择高头大马的孩子,但再也没有化妆过,每次都让我轻松看出。我先打不耐烦手势放走那个孩子,但一定要留住那个暗警,这时的暗警是以顾客身份在买酒,多少要买一点,是我加价的好机会。一瓶小青岛啤酒通常卖两美元,这时我卖三美元,一瓶奶嘴那么大的法国高级伏特加常价四美元,这时我卖六美元。暗警们没有自己掏腰包,还是觉得被抓了大头,怎么这里的酒价是天价,可能还没有见过酒庄这么卖酒的。听到这样的嘟囔我会一年大笑好几次。

    今年感恩节过后的第二个星期六,时针刚刚指向下午两点,我反插门正在小酒庄里闭目养神,听到有人敲门我赶快开了门,只见三人鱼贯而进。这时我还无法分清是正常顾客还是突击检查,只见前面两人散兵式分向两点让开通道,后面一个高个男孩儿直径走向冰柜取出六瓶百威放在收款台前,这个孩子个头至少一米八,我极细看脸是个孩儿脸随口问道,今年多大?他说十八。我没有再注意男孩儿,而是把目光转移到前面两个人身上,这时我发现他们不约而同地在朝我看,我立刻断定是例行检查。我想玩个更花的,扣下小孩十美元,不让小孩把酒提走,后一想这样不行,万一玩笑开大了,断定我已经把酒卖给了未成年人,这样我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在例行检查的时候,暗警也有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这种情况下,老板一旦发现是检查,通常火气比较大。

    高个男孩儿没有再说话,也在看着我,看我下一步怎么办,卖还是不卖。我先不耐烦地眨眨眼,中文思维是不屑一顾,然后向后摆摆手,门在后面,中英文意思都是出去。男孩儿顺着手势出去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右手边的那个中年人立刻掏出三美元要买一张三元彩票,彩票到手随即也往外溜,我想要是都这么往外溜,我这里不是瞎折腾吗。左边那个中年人取了六瓶荷兰啤酒嘴里不断说,我们就知道这个中国人不会卖酒给未成年人的。我的心不在话上,装着听不懂,但还是说,今天多少也得让我挣点,就算十美元吧。其实我也没多要,关键是整数让美国人听着心里不高兴,应该说九点九美元就好了。

    中年人嫌贵,有不想买的意思,亮出了自己的底牌,说是康州一个地区法庭的法官。我的目的是做成这笔生意,开始顺着他往下说,我说当法官需要很多学位啊,有时候只法学院毕业还不行,还要有博士学位。他听着我的话,话里又充满着恭维,说是啊,他有法学博士学位,也有耶鲁神学学位。我又回到正题上,说我开小店可真不容易,都是为了孩子读博士,实在需要钱啊。这句话可能把他的心说软了,他走回冰柜取了六个便宜的罐装啤酒,对我说刷卡,想怎么算就怎么算。这时候我也得自觉点,人心换人心,略微加点就行了。法官的车就停在店外,他进到车里开罐就饮,我没有再过去同他闲聊,总觉得他会很快离开继续检查,他没有离开的意思,一直在里面喝着。我站在店门口寻找前面离开的一长一少,早已没有踪影,估计在闪电式袭击其它酒庄。可康州为何今年派法官光临我的小酒庄,这个大迷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解开。

    剩下的想开心就开心吧,酒想怎么卖就怎么卖,日上三竿的意思是不是九十点钟才起?我尽量拖着晚开门,把喝早酒的顾客训练成喝午酒,让他们耐心等待。我开门后的第一件事,喜欢面对三竿太阳向左看,黑人鲍比慢悠悠走过来,他走一百米就要歇一次;再往右边看,白房子的老女人很快就会出来,她一直在眺望小酒庄。

    通常第三个来酒庄的是吃火鸡的乔治,岁数比我小,已经拄了好几年拐棍了,裤子前面老是湿漉漉的,就是神探李描述的那种五期老年痴呆。

    老鲍比怕蒙,在家里要把酒钱先算好,老女人也怕蒙,当面看脸色掰指头,就剩下吃火鸡的乔治了,仍然说什么是什么。

    12/21/2009

    《未完》

    遥祝各位圣诞吉祥,新年吉祥。

    关键词(Tags): #过客(朴石)#潘涌(朴石)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hehe,这个不就是典型的

      钓鱼执法么!

    • 家园 庄主得罪人了?

      咋让什么东西咬了两口.

    • 家园 装个电控门锁吧,能少走两步。
    • 家园 【老潘说的不是酒庄】老潘说的是寂寞
    • 家园 老潘还在凑“春秋”,祝生意旺。
    • 家园 不明白

      你这酒庄不是明码标价吗?貌似你可以随意要钱!

    • 家园 呵呵,上帝给老潘指引了方向,老潘挥手作别了华夏

      实际上,老潘现在还用汉语写文章也没有什么意思了,上帝是白人嘛,收留老潘也是看在壮大队伍的份上

      老实说,我倒对老潘没有什么恶意的,不过看老潘一口一个上帝,虔诚得紧,却反过来也要赞扬赞扬汉语和英语都位列世界上最美的两种语言语言,心头还是不太爽的

      别了,老潘,你已经投靠了上帝,可千万别再说自己还是华夏后人了啊,拜托拜托

      中国人的血脉里,侵染的是远古的神话:盘古、女娲、共工、不周山。。。。。。而不是不信季度就下地狱的西域神教

      别了,老潘

      • 家园 也有道理

        写篇文章讲段话,如果让读者听众感觉作者"投靠了上帝"就不同凡响, 那倒是该注意行文话语了. 或许因为本人与庄主在此相识, 读文感觉不大一样.

        个别中文传道人, 有时讲起话来(行文一般不至于)十足的国会政客相, 或像个投行经理, 拿着凡人俸禄, 不言凡语. 看官如果有"幸"聆听, 或更觉刺耳.

        我个人觉得庄主还是在人间生活, 讲人话, 解人意. 有像看官这样的在看守着, 庄主是不乏挚友的.

        看官讲的, 也在理几分, 鄙人佩服.,

      • 家园 庄主新年好!

        这位看官提到中文英文,白人非白人,倒让本人想起另一位"投靠了"上帝的"华夏后人", 蒋夫人. 她的中英文水平就不提了, 光她那手毛笔字, 再看看我们几位当家的, 可比的也不多啊.再说当年蒋夫人"海归", 也曾统领天朝的"空军大院", 名符其实的空军司令啊...... 还活了一百多岁。

        庄主当年在校学中文, 到小学就打住了, 现在写写中文,蛮好的啊. 网友留批语, 离休老母亲喜欢看, 博士生儿子爱读, 还需要什么?

        很久以前曾当面对庄主提到过, 庄主网上文章的许多读者, 本身就是网上写作高手, 他们的评语建议, 正的反的, 都十分难得. 庄主本人对那些作者非常佩服,认为那些高手写作,需要查遍史料, 难度很高, 自己也做不来。

        庄主在自己小酒庄内,每天面对的是活生生的“过客“。 电脑联着网,有空闲随时可以写下自己想写的东西。也许还有比这条件更好的,但也不会有很多了。 不少中国人在美专司传道,很好;但同时就某种程度而言,传道人自己也离开了许许多多普通人的生活,能很好地道出自己的过去,但。。。。。。 还好庄主在。

        这两次停车在酒庄外,是因为开车送太太去医院, 顺便和庄主聊聊天. 太座刚被诊断得了癌症,马上要动手术; 本来庄主公子学校放假归来, 想安排聚聚,只好算了. 昨天和庄主在店里刚聊着, 进来一位耶鲁资深学者太太, 庄主朋友. 她一听"癌症", 马上语出安慰,说得了这病,在耶鲁治疗正好. 一来耶鲁肿瘤医院水平还可以,二来耶鲁医疗保险很好。。。感谢主!? 庄主也一再嘱咐晚辈,要好好服侍太太。

        党国考验的时候到了,当然要挺住啊。

        很高兴庄主每周能发篇文章,说明生意还在,身体很好,还在写实生活。

        祝庄主及家人亲友网友新年愉快, 身体健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