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伊朗人眼中的两伊战争 -- 北溟有鱼

共:💬252 🌺1818 🌵3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伊朗人眼中的两伊战争

    请伊朗朋友S君吃饭,闲聊之余谈到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无疑是伊朗近现代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战争的创伤和烙印,甚至几代人也难以磨平。时至今日,硝烟散尽20多年后,在德黑兰大街上仍满是两伊战争英雄的宣传画,仍能时常看见残疾的伊战老兵。而伊朗政府“公正股票”计划等一系列福利措施的首批受益对象,也始终是“伊战伤残军人”。

    S君是老兵了,谈及那场战争,颇动感情。他对两伊战争的评述,很能代表老一辈伊朗人对那场战争的看法。现将S君讲话作一摘录,与大家共享伊朗人眼中的两伊战争。

    我“参军”那年才十四五岁——别奇怪。那时候年轻人充满了热情和信仰,高中刚毕业,甚至初中刚毕业就走上战场的多的是。不过因为年龄不够,我参加的只是“服务队”,就是帮前线军队搞后勤服务。不过很快前线军队顶不住了,于是我们也填进了战壕里,和伊拉克人面对面的较量。

    战争的残酷,你们年轻人根本体会不了。那场战争伊朗死了多少人根本没法统计,但是比较接近的数字是300到400万人(鱼评:伊朗人口7000万,按占人口比例来说,相当于4亿多人的中国打了场死亡2500万人的抗日战争。可巧两场战争都打了8年)。有一个班22个学生参军,战争结束却只有三个幸存者。

    那时国家给不了我们任何东西。像我们这些“服务队”的人甚至连一套制服都发不出来。但是没有人抱怨。年轻人仍然义无反顾的投身军队。那时保卫祖国的狂热,现在的年轻人真的很难体会了。

    你们外国人可能很难理解,伊朗那么大,人口那么多,为什么抵抗一个小小的伊拉克还那么吃力。其实伊朗不是在和一个国家打仗,我们是在和60个国家开战(听到这里小鱼的下巴脱臼了)。

    那时候的伊拉克非常嚣张。美国的西方阵营支持他,苏联的东方阵营支持他,整个阿拉伯世界也在支持他。有的国家出武器,有的国家出钱,有的国家甚至直接派顾问和雇佣兵帮伊拉克打仗。我们的军队在战场上就捉到了来自8个国家的俘虏。(鱼评:如此说来,你们的外交部长应该第一个被军事法庭拉出去枪毙。)

    而伊朗被全世界制裁,武器打掉一样少一样。我们只能从阿富汗圣战者(原话直译,其实其中很多就是现在的塔利班)那里高价买到一些武器来补充自己,买同样的武器,价钱是伊拉克人的好几倍(鱼评:这话不准确,其实伊朗当时还有很多武器采购渠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google“伊朗门事件”。不过这些渠道的确远不如伊拉克畅通便利)。

    而且那时伊斯兰革命刚胜利,军队正在“清洗”,对伊拉克的进攻没有防备。所以一开始损失很大,几乎让萨达姆打到德黑兰。(鱼评:怎么想起苏联卫国战争?)

    但是我们伊朗人硬是把伊拉克人顶住了。除了人以外,我们什么都没有。但伊朗人打仗不怕死。我们迎着伊拉克人的炮弹冲锋。我本人在胡齐斯坦(伊朗西南部省份)战斗了4年,亲眼看着我们的军队把伊拉克人赶回了巴士拉。

    但是,让人伤心的是,战争结束后我们才发现,战前两手空空的我们,战后仍然两手空空。反倒是躲在后方印钞票的家伙(这里是原话直译)发了大财。战后几十年我们经济发展很糟糕,穷人仍然很多。有的老兵甚至因生活所迫上街乞讨。(鱼评:确有此事。小鱼本有个原则是不向外国乞丐施舍,因为小鱼尚不能一一周济自己的贫困同胞。但最终却为德黑兰街头双腿被炸断的伊朗老兵破了例——卫国献身,理应敬重。)

    我不知道如果再来一次这样的战争,伊朗的年轻人会作出怎样的选择。现在年轻人和我们当时想法差别太大。我对他们完全没有把握了……

    说完了两伊战争,S君突然问我:“你们中国,打过这样的战争么?”

    于是小鱼跟他说起咱们的8年抗战,说起我故乡的南京大屠杀,说起先辈的英勇不屈,声情并茂的。虽然小鱼清楚,自己蹩脚的英文一定很损效果。

    S君突然问我:“你今年刚20多岁吧?如果中国又和日本打仗,你会怎么办?”

    小鱼指着停在门外的爱车,半开玩笑半严肃:

    “如果我们打好了,一切好说。如果中国快顶不住了——”

    我会开着它去撞日本使馆,如果那时我还在德黑兰的话。”

    通宝推:沾花富翁,五峰,瀚海黄沙,响马,传说,PenPen,daharry,匿名:1
    • 家园 果然“小鱼”还是如老兵说的不了解历史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这些战争中,中国就是与有着几乎全世界国家支持的敌人作战并且取得胜利的。最后也没有耽误国家建设!

    • 家园 纪念两伊战争爆发36年

      德黑兰举行阅兵式

    • 家园 为了那辆可能冲向大使馆的汽车,花

    • 家园 《西线无战事》

      保罗·鲍曼也是整个班上了战场,后来变成啥?到处找吃的。。什么战争打了4年都该让人务必疲倦了吧。难得s君还这么激情澎湃

    • 家园 这伊朗哥们是自带食物么?

      很好奇。宗教的原因,请他们吃饭总有些顾虑。

      • 家园 好像不太讲究

        中间最讲究的那些不清真的馆子也可以去,就是只点没猪肉的菜不点酒就行,不讲究的则什么都吃,无所谓。因为是从伊斯兰教为主流的国家出来的,这些人常常把宗教视为一种负担或者戒律,面对非清真的东西,要么是害怕吃,要么是无所谓,要么是想破戒吃吃。

        这种情况跟国内穆斯林不同,中国的穆斯林尤其是回族撒拉族,是把宗教看成跟别人区别的了不起的东西,因此常常过分强调这个区别以显示自己的不同。

        • 家园 说按照教义不吃猪肉,那是有逼格,其实真正的教义是

          猪肉是可以的。

          没文化,太可怕了。连猪肉能吹都不知道,还出来装逼,就不对了。

        • 家园 惯的!

          这种情况跟国内穆斯林不同,中国的穆斯林尤其是回族撒拉族,是把宗教看成跟别人区别的了不起的东西,因此常常过分强调这个区别以显示自己的不同。

          特殊的照顾政策惯的,好像信了什么教不吃什么肉戴个什么帽就高人一等一样。

          • 家园 这种情况新中国以前就有了,我觉得主要不能怪民族政策

            清朝的时候清政府处理这类矛盾主要还是偏袒汉人的(当然,这其实是一个阴谋,有很多矛盾有清政府推手,在反清复明问题上回汉是一致的),处理藏汉、苗汉、彝汉矛盾时基本都是如此,西北、西南的民族矛盾都很厉害。民国的时候虽然号称五族共和,还是汉人民族主义为主,而西北马家虽然政治上拥护统一,但在民族上照样不把中央放到眼里。

            窃以为,中国部分穆斯林的狭隘性主要还是来自于恐惧感而非骄傲感(当然,这两者可以转化)在处于少数的情况下,穆斯林少数民族会有两种变化,一种是淡化宗教影响,民族习惯也淡化,确实,有很多回族吃大肉,喝酒,还有信佛的回族,但这些人一般不谈他们的民族身份,而另一种更为强调自己的民族身份,生怕被汉族冲淡了,拼命拿一些习惯,特征说事,对大肉和酒精敏感是一个表现,反对通婚也是一个表现,例如,哈萨克族和汉族通婚的比例比维汉通婚率还低。这种情况其实犹太人也出现过,大多数犹太人被同化了,这种转化是开始于宗教上的,例如西班牙南部的不少人其实是犹太人后代,少数还能维持自己的民族身份,但民族习惯有所改变,估计爱因斯坦就可以吃猪肉,更少数如哈西迪派就变成狂热的极端分子,大胡子,全身黑,整天念经,严守教规,但若不披那身宗教皮,他们跟周围的阿拉伯人其实很难区别开来。

            通宝推:特里托格内亚,
    • 家园 最后那句

      到有悲怆啊,但我赞了。若是卫国和你想法差不多的现代人应该不在少数。

    • 家园 军火都是宝贝啊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 家园 塔利班是90年代出现的

      两伊战争时期还没有。不过中国卖伊朗很多武器。

    • 家园 这两天看波斯波利斯 persepolis 原书

      里面可以说是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骂的体无完肤狗血淋头,呵呵

      特别是里面那个“钥匙”的故事,说的好像就是这个胡齐斯坦。因为伊朗军貌似是在胡齐斯坦用人在两公里的伊拉克地雷场里踩出四条进攻的道路来。原文里说开路的都是穷人家的孩子,然后被教士们忽悠了,挂上个塑料钥匙就开始冲地雷阵。

      不过那本书里也有好段子,例如“F-14”。伊拉克攻击了德黑兰。结果伊朗决心反击。可是伊朗军的飞行员都关监狱里审查来着。被迫无奈的政府只好释放伊朗军飞行员,然后要求他们去攻击巴格达。结果这些飞行员一句抱怨也没有,也没要任何补偿,只是提出一个要求,就是国家要在电视里播放之前巴列维王朝时期的国歌。如果政府做得到他们就去起飞攻击巴格达。最后随着国歌声,140架伊朗战机实现了对巴格达的攻击,然而最后只有一半人幸运返回。

      对于伊朗人这种爱国精神,实在是五体投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