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最后的莫希干人 -- 晨枫

共:💬101 🌺20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物联网可不是数据库

              INTERNET之前,每个人都是“孤立”的,而INTERNET将他们连成一张网络。

              所谓物联网,是给每个物品加上一个芯片,具备通讯(比如通过RFID),远程控制的能力。并且每个物品具有IP。也就是以所有的物体为“点”的INTERNET。比如我可以远程控制我的汽车,电视等。而在工业上,所有的设备都上网之后,大规模的协同控制变得很简单。

              这方面的框架已经有了,具体的实现技术还有些小障碍,比如芯片如何做的小,通讯是否容易受干扰之类,但不是关键问题。几年内可以解决。

              一些初步的应用已经开始,比如集装箱自动报关,智能交通等。

              我估计10年后就可以看到成规模的建设。

              几份报告:

              http://www.p5w.net/stock/lzft/hyyj/201001/P020100105593657719811.pdf

              http://www.p5w.cn/stock/lzft/hyyj/201002/P020100226521763004423.pdf

              • 家园 这个前景毫无疑问是很好的,但似乎有些远

                障碍不仅仅是你说的那些,更重要的是:

                1. 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在每个物体内都安装RFID只是成本的一小部分,还得安装处理器用于把传感器的数据组织成便于编码和传输的格式,然后,还得有鉴权模块判断周围无数个接收器哪个有权接受其中的哪个数据(比如说一个集装箱的电子标签必须向海关报告集装箱内货物详细清单,但只需向来海关接货的无数卡车之一报告它的目的地址)。这还没有考虑直接接触到标签进行强行解码的保护。一个完善的电子标签系统的成本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低到非常普及的程度,所以我预测未来10年只会是有限的应用。

                2. 内置中央处理单元。

                比如一个智能集装箱。首先它必须可以接受里面每个货物的电子id信息,然后必须对照发货公司的发货清单进行核查(如果是整箱运输可以交给发货公司做,但如果是散货,集装箱自己需要有这个能力),接收每个货物目的地信息。到达一个海关后,接收地理信息并与货物清单的目的地对照,在错误货物出门时报警,在正确货物出门时给相应的货物报关,并给接货公司目的地信息。。。。对于集装箱而言这套系统的成本可能还好不算很大,但是对于其他的一些低价值的物品,这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开销了。

                3. 系统处理单元。

                这个单元用于接受每个独立物体的数据,并规格化。然后汇入中央数据库进行处理。对于一个家庭而言,起码得有一个家庭中央控制系统。对于企业而言,就需要有生产,物流和ERP系统能够接收并利用这些数据。

                这只是初步想了一下的困难。在实施过程中应该还有不少具体的技术困难,比如RFID的距离和能源问题,频段问题,辐射对于人体安全问题,等等。所以我的看法是,这个所谓物流网的设想是很好的,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现在开始大规模忽悠为时过早了。

              • 家园 嗯,工业上大规模协同控制的问题已经不是联网的问题

                而是有了那么多信息怎么办的问题。不过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对物联网不大懂,不敢乱说。

    • 家园 关于加密,可能是这个原因,设计系统的时候假定都使军用信道

      。军用卫星通道本来就是加密的,所以作为传输的“净荷”,自身无须关注加密功能,所以无人机系统的飞机和控制台两端都未单独设计加密功能(加密功能在使用军用卫星通信的成熟模块中)。

      但是,实际上,一旦战斗任务密度很高,信息大爆炸,军用信道不够用,实际上需要大量租用民间卫星的信道。这样就出了被敌方接收到的问题了。

      记得海湾战争时期,就是这样,美国军方甚至租用了大约当时一半的民用卫星带宽。

      美国的高科技战争,其实还是有许多设计时候考虑不周的情况的。许多武器,单独看,似乎很完美,但是一旦纳入大规模实战环境中,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不过,这次出的这个“视频未加密”问题也很小,很简单,很容易改正,不是什么大问题。

    • 家园 人类的突变思维来源于

      人类的突变思维来源于联想和类比,

      这个功能又和大脑神经元的 网状连络 有关系!

    • 家园 小说中最后的好象是指他们的“皇”族。

      快到最后时,那个印第安部落的老人发现了他身的印记,把他认为当然的领袖。到最后他死了,那个部落并没有全死。

    • 家园 加密并不会增加带宽

      常用的加密算法都是对原文(plain text)的置换,和密钥卷积等。数据量大小应该是一样的。可是加密数据中1个比特的误码可能导致解密后的数据尤其是视频无法使用。

      能被截获并观看,说明视频的压缩/传输算法是标准的,比如DVB等。或许可以可以通过使用非标准(proprietary)的视频压缩算法+authorization来解决。这方面技术应该不是障碍。

      但端到端的延迟绝对会是killer,视频信号传回地面站到新的指令发回飞行器,中间包含飞机-->卫星-->地面站-->飞行员决策-->卫星-->飞机。这中间包含了四倍的地面到卫星的传输,这是1秒左右的时间。在紧急情况下绝对会造成问题。

      一点浅见。

    • 家园 何以见得卫星带宽不够用?

      我朋友开车时用windows mobile上盗版破解了GPS软件,都用起来好得很,可是全世界用GPS导航的汽车何止上百万!即使是将来,美国无人机不可能有这么多吧?虽然飞机飞得快需要卫星反应快些,但在空中进行导航没有障碍物没准更容易指挥。

      何况GPS的分辨率也不低。这都是“不付费”的民用任务都能执行的如此之好,到了战时,掐断他国以及本国民用GPS服务,从流量的角度来说,那时候用来控制军队的无人机那能有什么问题呢?

      还有,晨大提到了加密导致真实有用信息减少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加密和压缩可以一起来啊。其实我学过密码学原理,但不够深入,还请专家们多指教,我有个很粗浅的想法就是,压缩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加密”办法啊。我自己做过一个huffman纯压缩算法的程序,压缩效果虽一般,但是最起码市面上就没有哪个压缩或者加密软件能“解密(还原)”用我的软件压缩过的数据。缺点是,如果对方猜出来我用huffman算法做的程序,那确实有可能做出相应的破解,但是我就不能在这个基础上做点手脚吗?那还怎么破解?我觉得应该还是挺困难的。

      再有,加密其实只要过了身份验证这一关就好多了,后面的数据不需要同等级别的解密运算和计算量。这招也同样大大减低流量传输和解密计算的负担。

      凭我这些仅有的知识量,我觉得卫星带宽流量不够用这条不太可能成立。

      恰恰相反的是,美国的军事系统过于依赖卫星,可美国发射的环绕地球的卫星不过上百颗,一旦遭到部分损毁,可能会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做不了了。其实美军对此命门心知肚明,只能以一旦外太空军事设备遭到打击就“全面开战”的军事恐吓来阻止这一点,这个观点以前就在别的文章上看到过。我的一点粗浅技术分析也验证了这一点。

    • 家园 这个

      嫩确定嫩说的不是天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