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29) -- 江南水

共:💬209 🌺101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二世继位后对法令多有更动

              我们目前看到的秦法,基本都是秦始皇时代的,二世时代的法令缺乏直接证据。不过从常理而论,以远逊于秦始皇的才具和管理能力,做规模差不多的事情,一定需要在法令上更苛刻——同时让法令苛刻,也是为了达到清洗反对派的目的。

              • 家园 我跟大秦兄是心有戚戚

                人们在讨论秦法是不是严苛的时候,大多是拿考古来说事儿,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云梦竹简。

                但是,在引用云梦竹简的时候,人们忽视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举个例子来说,经过又一个冰河时期后,中国所有的文献消耗殆尽,一些80年代初的报纸侥幸流传了下去。后来鬼使神差(考古跟鬼使神差也差不太多),发现了一部75年宪法。

                好了,后世开始推测中国80年代初的情况,那么是80年代的报纸更有参考价值呢,还是75年宪法更有说服力?

                按照考古界的惯例,原始文件是第一手证据,文献记载都有水分(报纸的水分更大),他们完全可以合理的认为,75年宪法更符合80年代初的情况。

                可是,那些跨越过七八十年代的人都知道,75年跟80年代是不一样的,说是两个时代都不过分。

                考古很重要,作为文献记载的补充,考古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考古拿出来的东西是静止的东西,所有的文物都是停留在一个时间点上,靠文物来推测时代的前后连接,有时候,并不一定可靠。

                反观文献记载,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有时候含水量还很丰富,但是他能相对完整的记载一个时代的脉络。

                所以用考古成就来否认文献记载,不是一个合适的态度。

                说回秦朝,秦完成六合一统,是一个大变局。在这个大变局里,秦法是僵死不变的吗?

                云梦竹简的纪年,只是记载到了始皇帝三十年(前217年),秦国刚完成一统天下没有多久。这些随葬的秦律,应该是在秦国实行了很长时间的,成熟的法令。

                那么在始皇帝三十年后就没有颁布新的法令吗,别忘了,秦的最高领导是有制法权的,他的命令也是法令。

                我们不能拿着75年宪法来看80年代初,因为80年代有了一部新的宪法82年宪法,75和82之间还有一部78年宪法。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是按照常理来推断,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变局,秦应该会推出新的法令,这些法令跟云梦出土的竹简有不一样的地方。陈胜吴广说“失期,法皆斩。”,不一定就是编造的,很可能就是秦一统天下后的新法令。

                我们也不能因为秦国推出新的法令,就说秦的最高领导破坏法令,不依法治国。时代在发展,情况在变化,法令也该与时俱进,否则我们也没法改革开放了。

                当然,秦的新法令造成了严重后果,那是另一回事儿。

                秦采取更加严厉的法令,有因应新情况的需要,也有他的历史惯性,当年商鞅变法的时候,那也是很多人头落地的。

                • 家园 秦法严苛应该是当时秦以外的普遍看法

                  不过,“严苛”要分开看,“严”是执法认真程度,“苛”是法令规定尺度。任何一个高效率的国家,“严”是必须做到的,“苛”是需要防止的。

                  从战国同时代六国人的言论看,基本都说秦法“严”;“苛”则是从秦末大乱开始的说法,我印象中,“暴秦”是陈胜吴广开始喊的,战国时候只是说“虎狼之国”。前者是对秦政策的评价,后者则是战场上的印象——因为在秦统一之前,六国人对于秦政是缺乏实际体验的,能体验的只有秦在战争中的强横高效。真正有体验的,是秦国民众。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秦末遍地烽火的情况下,秦本土民众依然没有任何动乱的迹象。这可以从侧面说明,至少在秦本土民众看来,秦法固然“严”,但是未必“苛”——或者说,“苛”只是被征服地区民众的感受,而不是一百多年以来秦本土民众的观感。

                  一方面,是新征服地区的民众的不满;另一方面,秦也未把新征服地区看成可信赖的地方。加上强势君主之后秦内部自相残杀,秦的统一自然就容易崩解。也可以说,秦始皇极其迅速的征服(灭六国不过十年,征服的土地和人口超过此前一百多年征服的总和),让统治阶层和被统治者都无法适应,无论是硬的统治机器,还是软的意识形态,都没有为统一做好准备。

                  • 家园 秦国的本土人和六国人对秦法有不同感受是可以理解的

                    假如秦法在一统天下后,更严更苛,对秦地的人来说,不过是原来背着100斤的面袋子,现在又加了20斤而已;对六国的人来说,一下子就背上了120斤的面袋子。其中的滋味儿,一想就知道了。

                    秦迅速的一统天下,跟周突袭商有异曲同工之处,可惜秦始皇没有好好学习一下周公,在短时间内完成意识形态的转变,这给秦王朝的猝死埋下了一个很大的伏笔。

                    • 家园 嗯,举个简单的例子

                      商鞅变法对耕战有优待,但同时也规定农民不能轻易离开田地,哪怕是遇到天灾,这种规定在小范围还可以适用,在六国旧有地区绝对是会引起强烈抵制的。

                    • 家园 意识形态的转变,其实秦国是有机会的

                      吕不韦执政时代,其实在这方面做过很大的努力——顺便说一句,好像现在人们对吕不韦的印象停留在投机客和皮条客的方面,而我认为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在《吕氏春秋》中,出现了以“义兵”扫灭暴政统一天下的论述,还有“黄帝教颛顼”的内容,编排中,也体现了融汇各家治国理论的思想。显然,吕不韦是想把秦国的意识形态,从偏向法家,转向各家融汇,来适应统一天下之后的新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吕不韦灭东周迁九鼎,在政治上得到统一的合法性授权;而且在吕不韦主政期间,秦军占领敌国大片土地,却少有斩首记录,和以前的昭王以后的始皇时代都有很明显的区别,这也可以理解为通过政策的变化收拾人心——过去以斩首论功,因为是敌国,杀了就杀了;现在敌国民众很快要成为秦国臣民,就要减少杀戮了。

                      但是随着吕不韦的倒台,他为秦国统一做的理论上的准备,明显被搁置了。秦始皇时代的措施,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废分封立郡县,基本都是硬的制度措施;在软的思想文化领域,却是过于简单粗暴。帝国全靠强力实现统一,所以一旦力量出现削弱就难以维持。

            • 家园 秦朝命运不错了

              和亚历山大的马其顿类似。都是扩张太快,完成扩张之后才十余年这个领袖就去世,而临死前又没有解决好继承人问题。结果死后几年整个帝国就四分五裂。

              但是另一方面,帝国的理念又在以后的数百年间被后继者发扬光大了,不论是“汉承秦制”还是“希腊化”。

            • 家园 还有就是

              6国民众依然有自立为国之心,不甘被异国统治,哪怕始皇帝想建立一个四海一家的帝国。但信任不会这么快到来。

              各国的贵族显然也蠢蠢欲动。

      • 家园 燕国真叫可怜啊

        燕国这么一个历史最久远的诸侯国

        在战国里一直弱小,一直战栗。。

        终于被灭掉了。。。

      • 家园 花谢通宝!
      • 家园 荆轲刺秦王的时候,秦舞阳在干啥,吓得动不了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