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新年政治经济展望之四:金融资本(一) -- 井底望天

共:💬432 🌺3811 🌵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新年政治经济展望之四:金融资本(一)

    现在看欧洲的局势,主要是看通过主权信用危机,而引发的CDS爆炸,会把欧洲金融体系炸成什么样。

    首先就是卖CDS的如果是希腊的银行们,那就是一个好主意。因为如果希腊政府不破产的话,这些银行就把吃下了保险费。但是如果希腊政府破产的话,这些银行那可是非倒不可,正好就是像雷曼兄弟一样,破产来赖帐。

    当然吃进来的保险费,就应该像美国华尔街的各大金融机构一样,用花红的名义,先给花出去,用美国式的乾坤挪移大法,玩妙手空空的游戏。

    不过这次高盛伙同希腊政府搞诈骗游戏,对中国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中国金融界里面,还有不少人仍然吹捧高盛,号称人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当口,仍然可以赚取N倍的巨额利润。因此中国的金融改革,也还是要继续推行,说不定俺们也可以搭上高盛赚钱的便车。

    但是了解中国地方政府的各级官员的勇敢进取(或者说胆大包天),如果中国打开金融市场,允许高盛这些大行进来做对家游戏,那么玩出一群希腊,也是很容易做到的。俺倒是希望这次的欧洲金融乱局,会给中国高层领导人们一个警钟,在资本账户管制上,切不可盲动。

    点看全图

    图一 可能的希腊CDS爆破结果

    根据德国《明镜周刊》的传闻,德国银行体系大概是5000亿欧元的风险。因为CDS的估计很难做到准确,俺自己的看法是3025亿美元的希腊爆炸,可能是低估了很多。

    除了数量,另一个问题就是这些CDS合同集中一些主要的银行手里。比如说葡萄牙、意大利和爱尔兰的风险,就是在几家大行手里,一旦被引爆,那是非死不可。而法国的风险主要集中在Credit Agricole,连带大概4家持股关系的金融机构。

    而德国人就好一点,虽然数量不小,但是家家都有份,因此每个人咬紧牙关,进行一下瘦身运动,倒是可以抗过去。所以说德国人对救援行动,不是那么心急火燎,自然有这个因素在里面。

    如果说希腊的CDS是欧洲金融体系的广岛原子弹,那么不要急,后面跟来的就是长崎了。

    点看全图

    图二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CDS爆破结果

    这张图是估计的两颗欧洲大门牙的金融原子弹的爆破结果。葡萄牙同希腊是一个等级,算是中级原子弹。而西班牙就是氢弹级别了,是人家希腊和葡萄牙的4倍TNT当量了。

    最要命的是子母弹。如果看一下上面的图,你可以发现希腊爆炸之后,引线是可以烧到葡萄牙的。虽然葡萄牙只有100亿美元的损失,比法国和德国等等要少得多,但是葡萄牙抗打击的力量颇小,肯定逃不过这一个打击。

    那么如果葡萄牙再给引爆了的话,那么西班牙的885亿美元损失,就吃不消了。要是这个时候,西班牙再爆炸了,看一下德国和法国,那日子就难过了。俺估计如果西班牙给引爆了,英国、荷兰、比利时、爱尔兰和意大利都注定完蛋。德国和法国,大概就真的是伤筋动骨了。

    一句话,如果原子弹炸到希腊就停止了,那么欧洲还可以撑下去。但是炸到葡萄牙,就麻烦比较大了。西班牙如果开爆,那欧元和英镑,再加上瑞士法郎,那可是都有可能给一锅端了。

    火烧连环船,最后就是烧成了赤壁,这个可是真的可能发生。

    那么欧洲有什么应对手段呢?俺认为光是救助,估计不是一个办法。在情况危殆的时候,倒是非常时期行非常政策,可以有欧盟各大经济体,联合声明,谴责金融资本(尤其是美国的对冲基金和投行)将冲击国际金融次序、恶意造成国家破产来谋取暴利的行为,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带来毁灭性后果。

    因为这种道义上的缺失,因此这些行为是不道德的,对人类是有害而无益的。因此这些行为是没有资格受到俺们维持社会稳定和人类幸福的法律所保护。总之一句话,宣布所有针对国家主权信用破产而签订的CDS合同无效!

    对这些有意破坏社会稳定的金融资本,就是一句话,把它给和谐掉。

    欧洲佬在玩道德游戏牌上,还是有两把刷子,可以做到脸皮奇厚,道貌很岸然,因此不排除用这一招自救。

    另外一招,就是要联合中国,真正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要确立替代美元的路线图,重新构造一个国际储蓄货币。这后面一招,IMF总裁法国人卡恩最近已经放话,要搞一个替代美元的新储蓄货币。不过在IMF做任何重大决定,需要85%的投票,而美国自己就占了17.09%,可以否决任何变化。

    而法国(4.94%)和德国(5.98%)加起来,都没法和美国相比,大概还要看日本(6.12%)和英国(4.94%)这次在美国的重锤之下,如何取舍了。

    另外一个办法,就是追杀造成希腊危机的共同罪犯高盛,以及和高盛联手出击的对冲基金Paulson集团。

    前面说了高盛伙同希腊政府玩的这个障眼法,没有过细的介绍。这里就把这个骗局好好介绍一下。

    当时是希腊政府大概有68亿美元的债务牵涉到了这个货币对掉合同。就是说用了日元和美元作为贷款本金,然后通过和欧元对掉,把这个债务给藏起来了。

    高盛自己大概是15亿美元的投入,然后就在德国的一家银行那里用CDS给对冲了。而因为只有高盛自己知道这么一笔交易,人家其他人不知道,因此CDS的费率估计要低于真实的情况。这里就是一个可以追究的商业欺诈行为了。

    后来高盛在2005年把这个合同卖给了希腊国家银行,然后后者又把这个合同给债券化了,卖了20年的债券出去。而这之后高盛自己有没有大买针对这个合同的CDS,希望通过希腊信用崩溃而发财,就没有人知道了。这个也是可以好好追究的地方。

    而值得中国人注意和警觉的就是,一手搞成这个合同的人,就是当时高盛在欧洲的主管,本身是希腊人的Antigone Loudiadis女士。这样为国际金融资本,来搞垮自己的祖国,也算是现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常见货色了。

    通宝推:大溪水,风的笑容,胡丹青,捷克,子玉,james,时空,TSCHAN,逍遥蜀客,none空空,本嘉明,rtf0,桃子甜,于是,龙驹坝,四处晃荡,ljsqt,李根,kmy1810,
    • 家园 传胡祖六或将出任中国央行副行长

      http://news.sina.com.cn/o/2010-03-26/000517274410s.shtml

      又是高盛!联系井大的文章:

      高盛自己大概是15亿美元的投入,然后就在德国的一家银行那里用CDS给对冲了。而因为只有高盛自己知道这么一笔交易,人家其他人不知道,因此CDS的费率估计要低于真实的情况。这里就是一个可以追究的商业欺诈行为了。

      后来高盛在2005年把这个合同卖给了希腊国家银行,然后后者又把这个合同给债券化了,卖了20年的债券出去。而这之后高盛自己有没有大买针对这个合同的 CDS,希望通过希腊信用崩溃而发财,就没有人知道了。这个也是可以好好追究的地方。

      而值得中国人注意和警觉的就是,一手搞成这个合同的人,就是当时高盛在欧洲的主管,本身是希腊人的Antigone Loudiadis女士。这样为国际金融资本,来搞垮自己的祖国,也算是现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常见货色了。

      想起了<<战争之王>>里的著名台词: "如果你不能把武器卖给自己祖国的敌人,你就不算一个真正的国际军火商"。这里我们可以引申下,不把自己国家金融搞垮的人,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国际金融从业人员.

    • 家园 【原创】新年政治经济展望之四:金融资本(十)

      只要看一下这次所谓中国在2009年底减持美国国债造成的巨大震动,美国又是开听证会,财政部又是马上改数据,就看得出来其中的奥秘。虽然美国的专家们,会轻蔑地说,毛毛雨一件,看你也没有这个本事。那种表情,就是晚上行夜路,勇敢地吹口哨的行为。

      欧洲人在1971年的时候,是吃了一个大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两个,一个就是欧洲人不团结,被美国人采取了各个击破,分而灭之。当然另一原因,就是经济理论的话语权被人家美国的犹太人给掌握了,糊里糊涂而上了套。

      不过欧洲人吃了20年的苦头,终于在外部威胁苏联崩溃之后,立刻就以欧盟和欧元区的方式抱团自保。这之后,美国对欧洲人的吸血能力大幅度降低,于是继续对付想建立日元区而失败的亚洲,进行吸血大法。

      看着今天美国在金融上,同时向中国、日本和欧洲出手,不要感到诧异,因为美国在1971年也是这样出手的。

      通常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讲的都是欠债就是要还钱,天经地义。如果你没有钱还,那么就砸锅卖铁,把家里的好东西拿出来卖了,也是一个办法。

      当年美国人在没有犹太人做军师的时候,采取的就是这样一个做法。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就是作为债主黄世仁,天天逼着欠债人英国和法国这些杨白劳们还钱。如果没有黄金还,那么就把你在美国的企业和其他资产拿来抵债。那么俺进口一些产品给你如何?那也是还债的一个法子啊。可是人家美国人说,不行,俺不要你的进口货。俺只要黄金和你的财产。

      但是当美国人自己成了欠债人的时候,采取的方法就是完全不同。美国是不愿意通过把自己的优质资产交给外国债主来抵债的。在1970年代时候,当中东的美国盟友,比如说伊朗等国,希望购买美国公司,结果让美国政府警告,收买美国公司的行为就是向美国宣战的行为。

      美国的想法很清楚,就是要通过切断美元和黄金的联系,然后让外国的债权人,比如说欧洲各国,手上拿着大把的美元,而找不到出路。

      对这些国家来讲,美国通过所谓的国际自由贸易经济理论,减少各种贸易壁垒,让欧洲和日本向美国狂销商品。然后这些贸易出超国,自然手上就拿满了过剩的美元。

      而美国的做法就是,开打贸易战,宣布美元不贬值,但是这些国家的货币必须升值。升值的幅度当然是要由美国来定。

      今天美国对中国开出的条件本来是40%,但看了御用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刚刚在纽约时报发表的对中国的宣战书,似乎要价降低到了25%.

      但是看中国政府进行的出口企业压力试验,谈的目标是3-5%,与美国的要价相差颇大,很难谈得拢。

      在美国提出他国货币的升值幅度之后,接下来的做法,就是以同样的幅度,增加对该国出口产品的关税。

      这个做法在2005年的时候,同样由纽约州的参议员舒默提出人民币升值27%的目标。后来导致了人民币从2005年到2008年升值20%左右。因此可以看出,美国这次还是会像克鲁格曼说的那样,采取同样的手法。

      在1971年的时候,美国提出的是著名的迈尔斯法案,而今天估计就会是舒默-格拉汉姆法案,就是要对中国输美产品增加25%的关税。

      但是和1971年相比,今天的中国,和当年的欧洲和日本大不相同。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中国今天的产品基本上和美国产品不形成竞争关系,因此对中国产品增加关税,可能会令其他的一些竞争对手,比如说印度等等,得到好处,但是对美国自己的制造业却没有多大的改善。

      而在1971年,虽然美国打击的一些国家,比如说意大利和西班牙,和美国没有直接竞争关系,例如西班牙的制鞋业,但美国的主要目标国,日本和德国,就是和美国竞争非常激烈。

      因此美国开打贸易战,确实在当时会对自己的制造业有助力。但是当时美国要同时向欧洲和日本开打贸易战,必须要做到各个击破,才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当时美国用的方法是,用韩国和台湾来压制日本,然后用日本来压制德国,最后用德国作为砧板,来砍杀其他的欧洲国家。

      当然这样的贸易战,肯定不会只是在经济领域里开打,而必须和不可避免的上升为全方位的政治外交大战。

      当时美国在对付韩国和台湾比较容易,很快就让这两个附庸的小经济体自己开始进行“自愿”产品限额。对日本,光是采取外交和政治压力,还是不够。结果美国,就端出了归还日本对冲绳的管制权为胡萝卜,最后达到日元升值的目标。

      然后在对付德国的时候,美国采取的方法,是由国会的议员们通过议案,要求从德国撤出美军,从而导致德国在华沙条约国家集团的虎视眈眈之下,出现国家安全问题。

      这样的话,德国这个局面一打开,整个欧洲就全部给收拾了。当然当时的德国首相舒尔茨提议整个欧洲国家一起行动,但是因为各国各自为政,缺乏互信,从而没有办法进行共同进退。

      结果最后的结果,就是总体外国货币对美元升值了11%。其中日元升值了14.4%,德国马克升值11.9%,比利时法郎和荷兰盾分别升值10.4%,英镑和法郎升值7.9%,意大利里拉升值7%。连北美的加元也升值8%。

      那么是不是按照美国的说法,国际经济不平衡解决了?不是。当时美国对这些国家中央银行的债务,本来是750亿美元,经过这么一折腾,就实际变成了400亿美元,差不多是47%贬值。然后美国的国债,就开始大幅增加。

      每一次美国逼迫外国货币升值一次,就会伴随着美国国债的大幅跳升。然后白吃白喝一大轮,过几年就再玩一次外币升值游戏。所以人家犹太人萨缪尔森说得好,每次金融危机,对美国都是一次重新平衡的大好机会。不过这个要成功的话,必须要得到为美国买单的国家,热情的配合,相信这是对大家双赢的事情,这个庞氏局才可以继续玩下去。

      通宝推:pattern,桥上,大溪水,yueyu,rynax,山龙,橘子洲,沉静的悲哀,SleepingBeauty,赵括他弟弟,龙驹坝,西电鲁丁,熊仔,人生过客,醉后何妨死便埋,小学一年级,编程浪子叶开,舞月轻云,
      • 家园 两则人民币和美元的重要消息!

        一则:三菱东京日联银行25日宣布首次实施了日中贸易人民币结算。该笔结算发生在3月24日,是日本最大的墨水生产商DIC在华子公司向日本总部支付的钱款。这是日资银行和日资企业在中日跨境贸易中首次进行人民币结算。

        二则:美国外汇监管局拟大幅减小外汇交易的杠杆比例至10:1,之前已经将杠杆由400:1减小到100:1,现在又即将进一步大幅减小至10:1,已经低于期货的杠杆比例。不知道老美打什么主意。

      • 家园 看完了(一)到(十),明白了:“都是你的错!”

        舒默克鲁格曼跳出来指责中国拖累了经济复苏,做得也太露骨鸟!这就不仅仅是要遏制中国,从中国吸血,而且是气急败坏,把华尔街一手操办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屎盆子”扣到中国人头上,要嫁(犹太人之)祸于(中国)人 —— 都是中国人的错!

        我看在克鲁格曼的《折腾中国(Take on China)》一文后面留言的大多数美国人都不太买他的帐。

        参见:readers' comments Taking On China

        #59 读者留言说:

        See Mr. K , when we raised the import tariff in 1970 aganist Germany and Japan, they did not have two-thirds of American manufacturing in their backyard. So it was easy then, try that today aganist China and you also have to deal with corporate America indirectly.

        【大意】—— 克先生应该明白,我们在1970年提高德国和日本的进口税的时候,并没有三分之二的美国制造业落户在他们的后院里,所以那会儿并不难(用提高进口税来强迫德马克、日元升值)。可是现在,你要是想跟中国作对,你必须也要间接地对付美国的跨国公司。

        但是,那些不读书不看报,又永远自我感觉良好的老美们很可能就被煽动了。面临中期选举,山庄上的议员们在‘拯救经济’的成绩单上拿不出好成绩来,就不得不转嫁政治危机。

        舒默克鲁格曼是不是应该再直截了当一些,下令叫美国的跨国公司把在中国的加工厂、制造业都搬回美国去?

        • 家园 转个有意思的翻译

          Google's decision signals change in Western businesses' approach to China

          google的决定标志着西方公司对中国态度的改变

          By John Pomfret

          Washington Post Staff Writer

          Wednesday, March 24, 2010

          华盛顿邮报记者

          BEIJING -- The showdown between Google and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country marks a turning point in one of the great alliances of the late 20th century -- the bond between Western capitalists and Beijing's authoritarian system.

          谷歌和世界人口最多国家的摊牌标志着20世纪世界最大联盟之一出现了分歧----西方资本家与北京专制者的联盟。

          After Google's audacious decision to confront China over the issue of censorship, officials here insisted Tuesday that the Internet giant's case was an isolated one and would not affect China's opening to the West or its market-oriented reforms.

          在谷歌大胆抗议了中国的审查制度后,当地官员于星期二表示网络巨头只是一个独立事件,不会影响中国的开放和市场改革。

          But Western businesspeople said the episode had underscored a broader sea change in how U.S. and European companies deal with the government here. More specifically, they said, Western businesses have begun to push back openly against China.

          但是西方企业家认为这次事件已经极大改变了美国及欧洲公司与当地政府的合作方式。更具体的说,西方企业家们开始公然向中国施压。

          In announcing Monday that it would stop censoring results on its Chinese site, Google acknowledged that it was "well aware" that the Beijing government "could at any time block access to our services." But the company also made clear that such an outcome would be better than having to censor itself any longer.

          星期一宣布将停止谷歌的审查后,google意识到北京政府可以随时屏蔽他们的服务。但是他们也清楚这种结果比他们继续自我审查要好。

          Although China has not yet taken any draconian action against Google or its employees, it has started censoring results for sensitive searches in China on Google's Hong Kong-based Web site, where its users on the mainland have been redirected. (Hong Kong users could see uncensored results.)

          虽然中国还没有对谷歌及其雇员采取任何严厉措施,google还是在香港的网站上过滤掉了敏感搜索,大陆的访问被重新定向。(香港的使用者可以看到未审查结果)。

          There were also signs that China wants to punish Google in other ways. On Tuesday, a Hong Kong-based Internet company, TOM Online, announced that it had stopped using Google's search tools. TOM is owned by the family of Li Ka-shing, Hong Kong's richest man and a supporter of the Communist government. Meanwhile, analysts said two major state-owned mobile phone companies on the mainland, China Mobile, with 500 million users, and China Unicom, China's second biggest, were rethinking deals with Google.

          有证据表明中国政府将通过其他方式惩罚google。星期二,香港网络公司,TOM在线,宣布停止使用google搜索工具。TOM属于香港首富兼中共支持者李嘉诚家族所有。同时,分析者认为大陆两大国有移动公司,拥有5亿用户的中国移动,及第二大的中国联通,将重新考虑与谷歌的合作。

          Analysts say that China's willingness to stand up to Western firms is a consequence of its meteoric economic rise. The government doesn't need Westerners' investment as much as it once did, and it is increasingly bald-faced about its desire to acquire their technology.

          分析者认为中国敢于对抗西方公司是基于自身高速的增长。中国政府不象以前那样依赖于西方的投资,并且开始日益赤裸裸地要求获得他们的技术。

          "The Google affair is both catalyst and evidence of change," said Arthur Kroeber, managing director of Dragonomics, a Beijing-based economics firm. "We are at a turning point. It had been very, very unusual for foreign business to say anything too negative about China because the opportunities here were too large."

          “谷歌事件既是改变的证据也是催化剂,” Arthur Kroeber ,Dragonomics(龙洲经讯,一个北京的经济公司)的常务董事说,“我们处于一个转折点。对于外国公司来说发表针对中国的不利言论非同寻常,因为这里的机会太大了。”

          Indeed, for decades, Western businesses have been Beijing's closest friends. When Congress railed against China over human rights issues and threatened to revoke its most-favored-nation trading status in the 1990s, 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 and other groups flocked to Washington to state Beijing's case. The last major Western company to openly confron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as Levi Strauss, which withdrew from the country over what it called China's "pervasive violation of human rights."

          实际上,数十年来,西方商人都是北京的最亲密朋友。当国会指责中国人权问题并于90年代威胁取消最惠国待遇时,中国美国商会及其他组织就涌向华盛顿声援北京。最后一个公开反对中国政府的西方公司是Levi Strauss(levis牛仔裤),他撤出中国宣称是由于“中国普遍存在的人权问题”。(译者注:1993年的时候买这个牛仔裤的还没有多少人吧,08年又滚回来了。)

          But more recently, Western businesses have begun to voice concerns about their treatment in China. The European Chamber of Commerce has issued reports over the past several years that say China's business environment is deteriorating. One report accused China of embracing "economic nationalism"; another said China had effectively halted economic reform.

          但是最近,西方公司开始担心他们在中国的待遇。欧洲商会已经发布了过去数年中国商业环境恶化的报告。该报告宣称中国实行“经济民族主义”(经济国家主义),同时称中国实际上已经停止经济改革。

          "In 2009, China was one of only two major growth markets in the world, but the door here isn't opening wider, it's narrowing," said the chamber's president, Joerg Wuttke. "China talks about opening up, but in fact local implementation is not just really bad, it's worsening."

          “2009年,中国是世界上两个主要增长市场之一,但是这里的大门并不是更加敞开,而是逐渐缩小,”商会主席Joerg Wuttke说,“中国谈论开放,但是实际上当地的实施不仅仅是糟糕,实际是日益恶化。”

          Even 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 which has long been a friendly venue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gotten into the act. On Monday, it issued a report that said business confidence among 203 members surveyed was at its lowest point since polling began four years ago.

          甚至中国美国商会,中国政府支持者的中心,也开始采取行动。星期一,该商会发表了一份报告称自从四年前开始调查以来,203个成员的商业信心指数目前处于最低点。

          And in December, the U.S. Chamber of Commerce in Washington took the unprecedented step of organizing a joint letter, signed by 33 business associations from around the world, criticizing China for a plan that would force foreign companies to hand over their priz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rademarks to China if they wanted to keep selling goods here.

          十二月,华盛顿美国商会史无前例的提交了一份联合抗议信,由33个世界各地的商业组织签名,指责中国的一个计划将迫使外国公司交出他们最有价值的知识产权和商标,如果他们还想在中国做生意的话。

          Joe Studwell, an author who has followed the perils for Western businesses in China for more than a decade, said the change in tone was part of a "new realism" toward China.

          Joe Studwell,一个随同西方公司进入中国超过十年的作家说,实际上这种改变是中国“新现实主义”的一部分。

          Businesses now understand, he said, that the "unspoken arrangement with China is coming unstuck." China is not opening its markets, nor is it allowing its currency to increase in value, as many had assumed it would.

          商人们现在认识到,他说,与中国政府的潜规则开始失灵了,不再像设想的那样,中国不再开放市场,也不允许货币升值。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world's business leaders, however, are still strong. Among the Fortune 500 companies, 480 have investments in China. There are 660,000 foreign companies represented in the country.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fter wavering last year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seems to have rebounded, with an estimated $7 billion to $8 billion a month flowing into China. With its 8 percent growth rate in 2009 and more of the same predicted for this year, China remains one of the only bright spots in the relatively dim firmament of global business today.

          中国和世界商业领袖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仍然牢固。500强公司有480个在中国投资。660,000个国外公司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国外直接投资,经过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震荡后,看起来又开始反弹了,估计每月有70亿至80亿美元资金流入中国。2009年的增长率达到8%而今年预计会更高,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目前灰暗的天空中的唯一亮点。

          And there are still Western business leaders who put a positive spin on the relationship.

          并且仍然有西方商业领袖对这种关系持积极观点。

          Michael Barbalas, president of 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Beijing, said his group's expanding profile reflects not a souring on China but a realization that political changes have mandated a more boisterous approach.

          Michael Barbalas,北京美国商会主席说,他们商会的扩张考虑不会基于对中国的厌恶,而是基于认识到政治的改变正在以一种更加激烈的方式进行。

          Ten years ago, for example, China allowed comments on very few, if any, of its laws. Last year it allowed foreign interests to comment on 300 pieces of legislation, he said.

          例如,十年前中国基本不允许评论他的法律,去年允许国外利益相关者评论300条法规,他说。

          "As China opens up these laws for comment, we found a lot of special interests speaking out," Barbalas said. "So we had to up our game."

          “既然中国开放这些法律的评论,我们可以表达许多相关利益,” Barbalas说,“所以我们应该进行适应。”

          Chinese officials insist the Google case is unrelated to the broader business climate here. After the Internet giant made its announcement Monday, Microsoft indicated that it would continue to "comply with the laws in every country in which we operate," disappointing human rights advocates.

          中国官员宣称google的事件与中国的商业环境没有关联。网络巨头星期一发表声明后,微软声明将继续与遵守所在国家的法律,这使许多人权拥护者失望。

          In fact, no one expects another Google to confront China soon. But the Internet giant's willingness to do so is a sign of the times.

          实际上,没有人期待立即会出现另一个google对抗中国。但是,网络巨头的自发行动表明了一种趋势。

          Meanwhile, how China treats Google going forward is widely viewed here as a test case. The government could force the firm out of China entirely, or it could allow Google to be a symbol of a new kind of relationship with Western companies -- one in which foreigners can do business here without feeling compelled to kowtow to the political system. Many analysts view the latter scenario as highly unlikely.

          同时,中国怎样对待google将被广泛视为一种试探反应。中国政府可以将这个公司完全赶出中国,或者也可以使google成为与西方公司新关系的标志----国外商人可以在此做生意而不需要向政治制度低头。许多分析者认为后一种情况基本不可能出现。

          "Tactically, yelling at Google is unwise," said Rebecca MacKinnon, a visiting fellow at Princeton University's Center for Technology Policy. But "how they handle Google is either going to contribute to reassuring foreign companies that you can do business in a rational manner or to convincing them th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is so politicized that you have to prove your loyalty."

          “战术上来说,向google咆哮是不明智的,”普林斯顿大学技术政策中心访问学者Rebecca MacKinnon说,但是“他们怎样处理google,有助于使国外公司放心的以一种理性的方式做生意,或者使他们明白监管环境如此政治化而你必须证明你的忠诚。”

          "If I were China on this case, I would declare victory," she added, "and then walk away."

          “这种情况下如果我是中国,我将宣布胜利,”她补充到,“然后走开。”

          Staff writer Ellen Nakashima in Washington contributed to this report.

          • 家园 欧美公司怕不久的将来竞争不过中国公司

            但是最近,西方公司开始担心他们在中国的待遇。欧洲商会已经发布了过去数年中国商业环境恶化的报告。该报告宣称中国实行“经济民族主义”(经济国家主义),同时称中国实际上已经停止经济改革。

            而政客为了争取选民(就业)选票、媒体齐齐出来造势:前两年用的就是这个调调,但是,当时的理由是虽然中国人工便宜但是物流/运输费用大增,因此不少西方公司正在/已经考虑把工厂搬回西方;造势了一阵子,没什么所谓的西方公司买帐,只好偃旗息鼓了,现在又借着狗狗一事拿中国法律做借口。。。

            在这之前,是先吹捧越南后吹捧印度要替代中国。

          • 家园 我觉得今后这种模式的冲突会多起来

            Google事件我觉得根本起因是其核心技术无法普遍地适应中国用户和市场。但是,google中国的确有一大批忠实用户,google适应满足他们的需要。

            一个外国商业机构团结一批中国公民,向中国政府的法律体系公开提出挑战。这个联盟不仅仅是基于肤浅的意识形态,而更重要地是基于切实的共同利益基础。这个好像是没有先例的。

            上一次类似的冲突是清末的一系列教案。

            我的直觉是,这样的利益联盟还潜在地有其他。不久也许就会冒出来。

            • 家园 这个分析很有意思

              不过,时势不同了,中国市场上有的是利益体象秃鹫和鬣狗一样等着分食GG那些人的尸体,他们注定是白死的。TG本来还在发愁怎么安抚那些利用民族主义获取利益的人呢,GG却自动送上枪口。逼走GG对TG的实质影响还没有富士康关一个厂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