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一个老红军的“自我检查” -- 潇洒书生

共:💬61 🌺4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一个老红军的“自我检查”

    去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上级组织准备编写有关反映本行业老干部事迹的专著。我代表所在单位接受了指派的任务。这两天,我一直在查阅离休老干部的历史档案,一份反映本单位创建人、红军老干部袁思源(化名)历史情况的卷宗引起了我充分的注意。

    袁思源,1914年4月生于四川省南江县,小学二年级肆业后在家乡给地主刘文章当长工;1933年1月,参加红四方面军,历任红25军73师219团3营战士、宣传员、通讯员,同年9月在广元县雪风寺住地加快共青团;1934年4月,被选调到设在通江县的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枪械修理二工房当学徒;1935 年,他和父亲、三叔父一起随军参加长征,三过雪山草地,其三叔父饿死在草地;1936年,他随军到达陕西,因身体患病休养,未参加西路军行动;同年12 月,他在社镇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至1950年,袁思源历任八路军129师修械所股长、副所长,八路军河北邢台兵工厂子弹分厂厂长,山西长治兵工厂三分厂厂长、七分厂厂长;建国后,他历任国家重点军工厂副厂长、副书记,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顾问。1982年离休。

    我自幼就认识袁老,对他的红军经历非常有兴趣。我参加工作以后,与袁老有些往来,尤其对他和他的战友们的战斗经历还做过史料征集的工作。但,我还是首次看到袁老档案袋中的全部资料,一些新的发现还纠正了以往以讹传讹的认识。在档案资料中,袁老在1965年3月26日出席单位党委扩大会议的发言记录稿,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这份记录稿子可以帮助我比较清晰地了解当时企业党组织生活的一个侧面。

    这份标题为“袁思源同志在党委扩大会议上‘下楼’、‘洗操’的自我检查记录稿”,是这样记录袁老的自我检查的:

    “刚才书记、厂长都作了检查,说明我们只有依靠党、依靠国家才能解决困难。比如,今年过元旦就比以前好,海带、白糖、香烟等增加了,今后还要更好。我管的事务比较宽,一下说不完,现分两个方面向大家检查。一、多吃多占方面。外面客人来了,我有时陪客人吃饭后没有交粮票,也没有拿钱,这是不对的。今后,客还是要陪,但必须按制度办事,一定要交粮票交钱。每个月,我要吃两条烟,虽然交了钱,但都是通过关系买的,少交了票证,这是不对的。争取今年把烟戒了。去年生活科给我从老家地委张书记那里带回黄豆罐头4个,辣椒面1斤和猪油1斤,我认为这是老战友送的,就没有分给职工食堂,这是贪图享受的坏思想,一定要改正过来。另外,今年以来,我家吃了肉松 1斤,白糖2到3斤,猪油2斤,鱼3到4斤,猪肉5斤。去年“五一节”,我家从单位分了25斤面粉、5斤糯米、15斤红苕,虽然交了粮票和钱,但比起工人的生活要特殊多了。现在,我家还种了一分多地,养了两只鸡、三只鸭,确实比一般家庭好过多了。对于这些特殊化的表现,我以前确实认识不足,现在通过参加几次大会与讨论,提高了认识,我要坚决地在这次运动中,首先擦干净自己的嘴巴和双手,站在党的立场,将投机倒把、贪污盗窃,从经济上打垮,从政治上搞臭,把运动搞深、搞透,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二、分散主义方面。听了两次报告,参加了几次会议并从文件上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问题确实是严重的,危害性很大。特别是三年大跃进以来,又连续遭受了三年的灾害,对这样的形势,我一开始认识不足,通过学习才逐步提高了认识。在前几年特别困难的时候,我看到职工又要干活又吃不饱饭,就作主组织生产了打渔船、打谷机、柴油机等等农用物资,并弄到地方上拉关系,换回了粮食、牛肉分给职工改善生活。我自以为资格老,又是一番好心,所以,这些事与其他领导没得关系,是我犯了自由主义的严重错误。通过学习,我已经认识到,我的所作所为都是分散主义和本位主义的具体表现,只顾本单位和所属职工的利益,而不顾国家的整体利益,是与社会主义建设要求背道而驰的行为,应当受到组织的严肃处理。今天我的检查就到这里,下去还要继续从思想上找根源,希望大家多提批评意见”。

    看了这位当时行政级别为11级的高干的“自我检查”记录稿,一个熟悉的身影跃然纸上。我对袁老的家庭情况比较了解,他作“自我检查”的时候,家里需要赡养的老人有3位,需要抚养的子女有4人,另外,每月还要给牺牲的战友遗属寄钱。在我的印象中,袁老堪称“糯米老头”,从不整人,而且寡言少语。但从这份发言记录稿来看,他在关键时刻是能够承担责任的,是不畏政治风险的。

    从档案上保留的上级组织的鉴定意见来看,并没有为难袁老。中共四川省委在1965年6月28日给出的“鉴定意见”上写道:“该同志工作积极负责,贯彻上级指示决议坚决认真,观点明确,立场坚定,在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暂时困难时期,坚决拥护党的三面红旗,与群众同甘共苦”,“主要缺点是工作有些忙于事务,计划性差,工作中有时抓不住重心”。对照一下袁老的自我检查,上级组织对其“缺点”的提醒也在“避重就轻”。相比之下,党委扩大会议分组讨论时,一些应邀列席的工作人员的发言要“尖锐”了许多,如有科员“揭发”:袁书记在国家困难时候,违背统购统销政策,用单位的物资到地方上换粮食的行为是政治立场问题。还有一位科长“批评”道:“袁书记在困难时期,还下令单位农场挖水塘养鱼,说是可以通过多养鱼来改善职工生活。这件事他没有主动交待,所以,他的自我检查不彻底”。这时,一位资格更老的领导干部出来说话了:“老袁文化水平低,学习党的政策不够深刻,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大家要原谅他、帮助他,让他在工作中改正错误。”经过表决,会议同意袁老可以“下楼”并结束“洗操”。不料,一年以后,文革又开始了,袁老遭遇到了他一生中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磨难。

    袁老一生并无显赫的地位,但有奇异的经历。他的战友和上司更有不凡的人生。这些宝藏,待以后徐徐道来。

    关键词(Tags): #历史人物品评通宝推:★★★,培生,frnkl,Alarm,传说,回旋镖,大溪水,老拙,sukan,kmy1810,
    • 家园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点看法

      袁老红军的检查把“不是问题的当问题”,无奈但不庸俗。

      现在的官人文化水平高了,开展自我批评“有问题不当成问题”。

    • 家园 袁老红军为啥不写回忆录

      袁老只是按照组织要求,多次填写过履历表和撰写自传,这些内容都是“格式化”的,只为说明来历而已。其唯一的回忆性质作品,就是在西南局党校文化培训部学习初中课程一年后,于结业之际写的《智斗鬼子兵》。培训部教员在这篇作文上批注“相当初中一年级下期水平”。据我所知,袁老不愿接受采访或不写回忆文章,公开的理由是“文化水平低,写不好,也说不出来”。袁老文化水平不高是事实,但若起意要写回忆录等文字,其要求肯定会得到上级的支持。根本原因还在于袁老不情愿。其子曾与我同事多年,言及乃父历史也说不出多少故事。曾与袁老搭档的田老对其情况倒知之甚多。田老资历比袁老要浅多了,1944年初中尚未毕业即在山东老家参加八路军,在山东军区兵工厂工作。建国初,田老随军南下并参加军管,以后与袁老共事。相对袁老的内敛、寡言,田老则机智果断、能说会道,现年近九旬仍能长篇大论,谈吐诙谐。

      据田老回忆,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着手编辑“红旗飘飘”丛书,曾广而告之,鼓励投稿。上级部门党组专门行文,要求组织老同志积极撰写回忆文章,踊跃投稿以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单位党委对此很重视,组建了专门的班子协助老红军、老八路撰写革命回忆录。袁老当时响应号召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还通过写信和打电话向老战友们核实情况。在经过比较充分的准备后,袁老召来写作人员帮助整理“我过雪山草地”文稿。写作人员对这篇文稿进行润色、充实后,上报单位党委审查、把关。时任党委书记的李老是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秘密加入中共的老同志,但他对红军长征的情况不熟悉,就将此稿转请市委宣传部代为审查。市委宣传部也乐于帮忙,又找了一些军界老人、宣传口的秀才帮助把关。驻军里红军出身的将军们看了此稿大都评价甚高,一位同在川陕根据地参军的少将说:“没有套话、空话,很真实”。但拿笔杆子的大秀才们却在此稿中“找出”了问题,并向上反映“这篇稿子没有大力宣传毛主席所代表的正确路线,也没有揭露‘三过草地’ 是张国焘分裂红军所造成的危害后果,是一篇没有教育意义的作品”。此时正值“反右”后期,大秀才们的“定性”意见非同小可,接到反映的部党组下令对袁老进行“路线斗争教育”。单位党委只好组织“民主生活会”对袁老进行“帮助”,并责成宣传部理论教员对袁老进行“辅导”。李书记为此还专门上京为袁老说项,以袁老“文化水平低”为由开脱。此事后来也就不了了之。

      • 家园 我读回忆录有一心得:

        文中对话细述越是详尽生动,环境情景刻画越是栩栩如生,这类“回忆”大多“水分”过多。人非神,几十年前的对话、情状,再记忆深刻,也大都不可能还原全景全程。能说出大概已属不易。加工当然可以,但涂脂抹粉过多反损真实真切。

    • 家园 盖棺论定评袁老

      本来不想写出来,看到河友对《一个老红军的“自我检查”》如此厚爱,还是把袁老去世后,其同事、部下的一些评价追记成篇,算是尽了一份心意。袁老红军离世是在一九八六年,前来吊唁的人多、送花圈的单位也多。于是主办单位专门组建了接待小组,我有机会以接待人员的身份与袁老红军生前的老友、同事、部下接触,听到了一些直言不讳的评价。

      当时已是部级领导的金部长告诉我们:袁老红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金部长说,他1944年参加八路军兵工厂工作,从学徒做起,当时的分厂领导就是袁老红军。金部长说,那时生活非常艰苦,可袁老红军从不搞特殊,一直与大家同苦而不同甘,比如我们这些工人领到津贴后一般都要凑份子弄点好吃的,每次请袁老红军,他都不参加,说他不占公家便宜也不占下属的便宜。南下后,金部长分配到西南重点军工厂当车间指导员,管组织人事工作的袁老红军见到他很高兴,问候了几句便严肃起来说:我们过去曾在一个地方同一个单位工作过,以后有事到办公室来反映,不要上我的家里去,不要让人误会我们不搞“五湖四海”。金部长说,我上他们家已经是调到北京工作以后,下企业来才去的。

      与袁老红军搭过班子的田老喝了几两酒后,兴致勃勃地谈到袁老红军的往事。田老也是1944年参加八路军的,是山东根据地兵工厂出身。他闯过关东、做过小买卖,能说会道,头脑灵活,文革时就有人揭发他作为厂长不尊重袁老红军这个党委书记。田老提起这事,似乎很委屈:袁老红军党性太强,有些死板。创办三线新企业的时候,我提出从大城市到山沟沟里来,应该多花点钱给职工修砖房,袁老红军不同意,说国家给的钱不多,要先生产后生活,住房要先修“干打垒”的。全厂当时只有几幢砖房,想挤进去住的领导、职工多不胜数。我又提出,应该先把房子分给领导干部和那些先进人物,袁老红军说他一家就住“干打垒”了,领导和先进人物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样做才算共产党的干部和先进人物嘛。我这些意见被造反派到处散布,诬蔑我“资产阶级思想严重”。田老还讲起一件事,有一次袁老红军与他到北京开会,田建议袁老红军跑一跑做大官的老上级、老战友家里,反映困难、争取支持。袁老红军说,我不搞这种庸俗的拉拉扯扯,老田也不要搞这些为好!

      前年,已经八十多岁的田老参加一个庆祝活动时,与我见了面,闲聊起袁老红军,他不无感慨地说:他老人家要活着,可能会气死的。现在这个社会,不会喜欢他那样的人。听了这话,我同样感叹。

      关键词(Tags): #历史人物品评通宝推:天涯睡客,
    • 家园 花,看检查觉得袁老是个好人
    • 家园 说一个看法

      回过头来再看《一个老红军的“自我检讨”》,想起一个老问题:为什么五、六十年贪污受贿的共产党干部在数量、级别、影响上都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这并不是说,在那个年代就没了贪污贿赂的干部,但与如今相比确实要少了许多。结合自己的经历,我的观点是:当时,政治运动的矛头从来都是对准了共产党干部的,生活腐败问题尤其是贪污受贿之类更属于在政治上“严打”范畴;由于群众性的监督无所不在,又有不断的运动作为平台,所以,一些干部既使想贪污也怕随时被人举告、斗争。政治运动的残酷性,使一些人不敢放纵。

      这样说,不是要去肯定什么运动,更不是在唱“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而是说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搞反贪腐,不论采用什么方式都要付出代价,只是代价的大小价码有差异罢了。从中国历史上看,倡导以德治国也好,施以严刑峻法也好,都没有能够根治贪腐;台湾不是号称民主的样板吗,开放的舆论监督和全民投票的选举机制,仍未能遏制陈水扁贪赃枉法的极欲。看来,道德教化,民主政治,法治机制等等的综合运用,才有可能遏制肆无忌惮的贪腐恶行。当然,能否做到也还有待实践。

      • 家园 不同意,反右和四清就不是

        文革才是打到当权派---只是后来上台的造反派一个熊样子。

        然后革委会,三结合,就又回到老路上了。

        难呐。

        • 家园 反右重点是斗意见分子,四清还是着力弄干部的

          以王光美的“桃园经验”为例,重心就是收拾干部。袁老红军的检查,就反映这个时代的状况。什么“四清”、“洗澡”,群众是被发动的对象,党员干部是被审查的对象。

    • 家园 听袁老红军讲“瞻仰毛主席遗容”

      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建成后,并没有立即面向社会开放,先组织各界人士代表前去瞻仰,袁老红军也成了先行者。从北京返回后,按例要向干部、职工做报告。袁老红军为此找秘书写发言稿,秘书说:袁书记能不能给我讲些细节?袁老红军说:进去后不许停步,就看了几眼,有啥子细节哟。秘书没办法,就按照报上的材料写成了报告。家父曾问袁老红军:你看到毛主席遗容哭没有?袁老红军说:哭到没有哭出来,流了眼泪。

    • 家园 袁老红军的酒量

      袁老红军的酒量很不错,但却很难陪客,即使陪客也不怎么喝酒。但在家里,午餐、晚餐都拿二号碗喝当地酿造的白酒。他曾解释说,陪客喝的是公家,少喝为好;家里的酒是自己买的,想怎么喝就怎么喝!

    • 家园 本人已申请认证会员,请使得上力的朋友支持一把
    • 家园 那一代人是真正有理想的人

      家父同事的父亲,是长征的红小鬼,出生入死。x军的缔造者之一,因文化的限制离开部队。老人去世后,追悼会上一战友坐豪华车吊唁。

      同事说,看见那老头没有?来家下棋坐公共汽车,还要倒车,因为是私事。追悼会坐公车,因为是公事。

      那同事现在已经以工人的身份退休,他父亲留给他的也就是一套机关分下来的房子。

      听完这个事以后,不由得感慨,那一代的人是真正有理想的人,是真正的红军。

      十送红军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了山,山上(里格)包谷(介支个)金灿灿,包谷种子(介支个)红军种,包谷棒棒咱们穷人掰,紧紧拉着红军手红军啊!撒下的种子(介支个)红了天。

        五送(里格)红军(介支个)过了坡,鸿雁(里格)阵阵(介支个)空中过,鸿雁(里格)能够捎书信,鸿雁(里格)飞到天涯海角。千言万语嘱咐红军啊!捎信(里格)多把(介支个)革命说。

        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江,江上(里格)船儿(介支个)穿梭忙,千军万马(介支个)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恩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革命成功(介支个)早回乡。

        九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鼓不敲,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心像(里格)黄连脸在笑,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盼望(里格)早日(介支个)传捷报。

        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望月(里格)亭上(介支个)搭高台,高台(里格)十丈白玉柱,雕龙(里格)画凤放呀放光彩。朝也盼来晚也想红军啊!这台(里格)名叫(介支个)望红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