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接着是侃侃罗马(七) -- xinxide

共:💬22 🌺3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接着是侃侃罗马(七)

    xinxide:【原创】接着是侃侃罗马(一)

    xinxide:【原创】接着是侃侃罗马(二)

    xinxide:【原创】接着是侃侃罗马(三)

    xinxide:【原创】接着是侃侃罗马(四)

    xinxide:【原创】接着是侃侃罗马(五)

    xinxide:【原创】接着是侃侃罗马 (六)

    xinxide:【原创】接着是侃侃罗马 (七)

    xinxide:【原创】接着是侃侃罗马(八)

    xinxide:【原创】接着是侃侃罗马(九)

    xinxide:【原创】接着是侃侃罗马(十)

    坎尼战役

      公元前216年春天 汉尼拔先发制人的的攻下了罗马人的补给重地坎尼 截断了罗马城的粮食供应

      此时罗马元老院选出了两位新的执政官发罗与鲍鲁斯 并为了将汉尼拔彻底铲除动员了罗马共和国史上最庞大的一支联军 估计人数最高上至十万

      急于与汉尼拔一决高下的罗马众军团在两位执政官带领下南行至普利亚 在找到汉尼拔之后于距其六英里之处扎营 被汉尼拔打怕了的罗马人将两只军队合并为一 两位执行官轮流隔日掌管指挥权

      其中一位执政官发罗是个生性鲁莽傲慢的人 他一心渴望早日打败汉尼拔 可惜却没有这个能力却又不自知

      汉尼拔利用这个特点 派骑兵骚扰罗马军营并干扰其水源供应 被激怒的发罗在次日轮到他掌权时动员全军誓与汉尼拔一决胜负

      汉尼拔在此战中使用了其举世闻名的新月形战术 在战斗初期将军队部署成中锋凸起的阵形 阵形的中间是新兵而两翼由老兵组成 中锋凸起部分的作用是引诱罗马军集中攻打 此外 汉尼拔还准备了500名身藏匕首的敢死队员 让他们在战时假装投降罗马人 上缴武器 然后被押送至罗马军阵后方

      战斗开始后 面对占人数优势的罗马步兵 汉尼拔的中央步兵不久便节节后退 不疑有诈的罗马军涌入迦太基阵形中部 欲将其中锋击溃之后反抄其左右两翼 至此迦太基军阵形变成了凹陷的弦月状 两翼的老兵将罗马主力包围在其中 此时中锋在督战队的监督下也开始了顽强的反击 而迦太基优势的骑兵则借机冲锋在击溃罗马骑兵之后 转头猛击罗马步兵的后方 此时那500名敢死队员也亮出暗藏的匕首 杀死罗马人抢夺武器 在罗马人背后打开了花 至此汉尼拔成功的以较少的兵力彻底包围了人数为其两倍以上的罗马军 被包围的罗马人乱成一团士气全无失去了信心 于是战斗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天才的汉尼拔 他再次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这是西方军事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合围战 同时还创造了以劣势兵力围歼优势兵力的先烈

      罗马军团彻底惨败 据估计 罗马人在此役中死亡与被俘虏的人数大约有五到七万人 死亡者名单上包括了罗马执政官鲍鲁斯 前任的两位执政官 两位财务官 共和国四十八名军团司令官中的二十九人 以及八十位元老院议员 约为罗马共和国政府 25%-30% 的成员

      另一执政官发罗倒是成功逃回罗马 这种混蛋你说他活着有什么意义? 就会吹牛和坏事 事先胆大妄为事后胆小如鼠 他应该被罗马妇女们的口水淹死

      此战成为古罗马历史上最惨痛的败北 亦为全球史上在单日中伤亡最严重的战役之一

      罗马在此战中的惨败动摇了它在意大利南部的联盟 西西里岛上的希腊殖民地城邦纷纷起义造反 许多人相信汉尼拔若是在此时得到迦太基在人力与器械上的增援,他极有可能成功的攻下罗马城 但事与愿违 虽然同年中 意大利第二大城市卡普阿 倒戈投入汉尼拔阵营 汉尼拔随之以此城作为他的新基地 但大多数意大利城邦依然坚定不移地减灾罗马这边 罗马在意大利的联盟屹立不垮

      而本应该源源不断地来自迦太基的后源 却因为迦太基人的短视和对汉尼拔丰功伟绩的嫉妒之火而迟迟不见踪影 汉尼拔没有败给正面的罗马军团 却败给了后方的自己人

      来自汉尼拔大本营西班牙的后续部队因为没有汉尼拔的优秀指挥 败于罗马军团的阻挡之下 汉尼拔的弟弟也死在罗马人手下

      坎尼战役之后 罗马人才了解到费边的睿智 从此之后再也不与汉尼拔正面交锋 改回使用被动的消耗战 罗马人不给汉尼拔任何与其正面交锋的机会 并不断派出小部队骚扰敌军旨在耗尽汉尼拔的精力 动摇其军心

      接下来的几年内 汉尼拔在意大利南部进行了一系列成效不彰的军事行动 但是依靠地方城镇低效率的补给 缺乏能独当一面的将领 迟迟等不到迦太基的援军 无法取得与罗马相抗衡的资源等等因素 使得汉尼拔进军罗马城的希望越来越渺小 虽然在此期间汉尼拔仍与罗马打了几场显著的胜仗 于公元前212年彻底摧毁两支罗马军队 并在公元前208年的一场战役中杀死了两名罗马执政官 但他至终无法取得任何关键性的胜利

      罗马人则慢慢缓了过来 罗马虽然没有一名强于汉尼拔的将领 但却有很多强于迦太基其他将军的将领 西西里岛上的反抗运动和迦太基军队被罗马军团消灭了

      对了 其中就有著名的阿基米德的故事 阿基米德所在的城市也是一座希腊殖民城市 他们反抗罗马人的统治 最终城破被屠 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死于一名无名的罗马士兵手中

      罗马人还开始组织对迦太基本土的远征 终于 公元前203年 在意大利征战将近十五年后 汉尼拔被迦太基政府召回北非 汉尼拔被任命为军队统帅 掌管由非洲军与汉尼拔从意大利所携佣兵组成的联军 以对抗由小西庇阿(落败在汉尼拔手下的大西庇阿之子,与其父同名)率领入侵迦太基的罗马远征军

      此时的小西庇阿恰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将星 汉尼拔虽然个人能力强大 但是手中的牌实在有限 没有了训练有素的军团 汉尼拔也无力回天 虽然他一度几乎要击败小西庇阿 但是小西庇阿毕竟也是一代名将 他最终还是借罗马军团的优势击败了孤注一掷的汉尼拔

      汉尼拔还有一点不利 他成名多年 无数战例被人反复研究 而小西庇阿对于汉尼拔而言却充满了神秘

      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 迦太基政府失去反抗的信心 宣布投降 汉尼拔一番努力无望 选择了远遁东方

      战后罗马向迦太基定下了极为苛刻的条款 除了巨额战争赔款之外 迦太基失去了所有海外领土 海军解散至只剩下十艘防海盗的军船 并从此不得在未经罗马许可下建立军队和开战 甚至包括自卫的战斗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0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瓦罗算不错了

      坎尼之战的根本败因是罗马不适应迦太基的骑兵机动战术,即使换了执政官也只是败的不那么惨,尽管汉尼拔的兵力少,但是骑兵的机动性实际增加了可调动的兵力,当然让罗马兵团陷入包围丧失机动性的责任在他。

      引用小蚂蚁的评价:

      孙子兵法有言:十则围之。坎尼会战中汉尼拔用兵如神,半数而围,以精密的计算和完美的调度,一举歼灭罗马有史以来最大的军团,创下了军事奇迹,也奠定了他在军事史上的不朽功名。

      作为包围战的典范,这场战斗是西方国家军校的必修课,中国的军校也不会不教。正因为这样,后人对坎尼会战的研究甚详,相关资料汗牛充栋,甚至在网络上也有不少坎尼会战的文章。同时也挖掘出许多疑问,如会战到底在左岸还是右岸进行、阵亡人数的准确数字等等。这些都不是我要追究的。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资料大多数都将罗马败战的原因归于执政官发罗,认为他是盲目冒进,同僚鲍鲁斯则反对决战。这无疑是受到了罗马史学家波里比阿和李维的影响,而他们则是听从了罗马贵族和元老院的说辞。仔细追踪战斗的经过,我们不难发现坎尼会战更本不是波里比阿所说的那样,在罗马军到达坎尼三天之后爆发的,也谈不上发罗在自己掌管军队的日子里强行出兵决战。实际上从汉尼拔攻陷坎尼到会战爆发,中间有近两个月的时间。一方面汉尼拔人数上处于劣势,他当然要仔细观察,等待有利时机,不可能急于决战。另一方面,罗马军也相当小心谨慎,惟恐再次中计。但是,从罗马在年初便集结重兵一事我们不难看出,罗马军本来就是要进行决战的,所以很难相信鲍鲁斯拥大军而反对决战,他至多不过是等待时机而已。

      当然在战术上发罗的确犯有致命的重大错误:临战改变罗马百人队的队形,使士兵们在陌生的布局下作战;拥挤的阵列使罗马军失去了特有的高度机动性;发罗在第一次与汉尼拔交战时曾用轻装步兵补强骑兵的不足,的确显示了他的军事能力。可惜不知为何在坎尼会战中他没有采用这个有效措施,或许因为相信罗马军有绝对的数量优势,不必补强两翼,只要采取中心突破就可以获胜;过于热中冲锋陷阵,使自己在胜负未见分晓的时候就随罗马骑兵脱离了战场,使大军失去了主帅等等。

      但是鲍鲁斯也犯有重大错误,他没能动用自己指挥的右翼步兵给骑兵以应有的支援,反而急于挥右翼步兵向中间靠拢,结果正中汉尼拔的计谋。这许多的失误和误算叠加在一起,造成了罗马的无可挽回的悲剧。所以后人有说坎尼会战既需要有汉尼拔,也需要有发罗。言外之意是说,这样的结局是意外,可遇不可求。事实上,此后的战争史上没有一次战斗能够超过坎尼会战的,能够接近或等于坎尼会战的战役也少得屈指可数。因为象汉尼拔那样人才当然是凤毛麟角,而在一场会战中出现那么多失误的指挥官也难得一见。所以用坎尼会战为例来相信以少胜多的人应该深以为戒,不要以为自己是汉尼拔,敌人一定是发罗,而重蹈赵括带兵的悲剧。

      如果罗马人对自己在特拉比亚河会战和特拉西梅诺湖战役中的失败心有不服,认为那是汉尼拔的奸计所致的话,坎尼会战之后罗马人就再无借口了。因为双方在战场上都是以罗马人认为的堂堂正正的作战方式进行战斗的。往不好听的方面讲,罗马军是以大欺小,但是罗马军依旧失败了。这里公认的原因是罗马还没有发展出一套战略观念,只是单纯迷信重装兵中央突破。不过,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已经知道,在坎尼会战之前,当时的古代社会已经有了许多模范的战例,有了初步的战略展开的思想。远的有亚历山大、皮鲁斯,近的有哈密尔卡和汉尼拔。但由于罗马的军队是由任期只有一年的执政官来指挥,很少有长期连任的情况,所以他们的军事经验得不到积累和发挥。这种缺陷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已经清楚地显现出来了,坎尼会战不过是罗马的这个缺陷所带来的众多苦果之一。所以,发罗也好鲍鲁斯也好,他们的错误不是他们明知故犯、一时疏忽或智力低弱,而是罗马当时的能力极限,换给另外的人也不一定就能表现更好。

      对罗马人来说,通过这一战,也就明白了重装兵的不足,知道了汉尼拔为什么能一再取胜的最大机密:那就是强大的骑兵和他们的高度机动的作战能力。当然,数百年的传统不可能立刻改变,强大的骑兵也不是一日之间可以建立。汉尼拔的骑兵主力来自奴米底亚,他们已经有许多世代都以优秀的骑兵而闻名地中海世界。

      瓦罗在战后有两件事情是他免死的原因:一是他及时赶到小西庇阿那里,以执政官身份稳定了残余的败兵的军心,当时有不少军官已经考虑逃离罗马,小西庇阿是用武力强行威慑的,他赶到后不仅稳定了军心而且继续收拢残兵一万余人守城直到罗马新指挥官赶来接任;二是他精神稳定后向元老院提交了战事实况和形势报告,而且自己接受了回罗马述职的命令而没有畏罪潜逃,表明他还是忠于罗马且不回避自己责任,这在当时人心惶惶的情况下很难得,他很难保证自己回去不被几乎每家都有烈士的罗马市民们撕成碎片,这点很像崤之战后的秦军三名主帅。

      发罗风尘仆仆地赶回罗马城外时,惊讶地发现城门两侧夹道站着几乎所有的元老院议员和众多的罗马市民,于是慌忙翻身下马。那些元老们已经等候他多时,一见他的到来,纷纷上前迎接他,安抚他那惊慌不安的心,众口同声地对他表示感谢,称赞他面对如此空前绝后的灾难,没有放弃职责,没有背叛共和国,面对罗马元老院的召唤没有任何犹豫地执行,表现出罗马市民对自己的国家的高度信赖。悲痛悔恨和感激之情使这个从地狱门口生还的战士热泪纵横。

      在详细听取了各方面的报告后,元老院掌握了战斗的详情。他们宽容了发罗,没有追究他的任何责任。这里面或许有避免内部纷争的用意,特别是发罗出身骑士阶层,不是贵族。后世多把战败的责任完全归因于发罗,这就象我前面解释的那样,恐怕不能当真。因为如果发罗真的负有那么重大的责任的话,不要说元老院难以宽恕他,就连平民也无法宽容他,更不要说让他此后一直在北意带兵作战。由此可见,坎尼战场上他所能做的恐怕是罗马人所能做的最好的了,也就是说,罗马人终于承认了自己没有人是汉尼拔的对手这个残酷的事实。

      通宝推:煮酒正熟,
    • 家园 扎马之战的关键在于西庇阿手上的骑兵

      由于他赶在汉尼拔回来之前控制了努米底亚,掌握了精锐的北非骑兵主力,而汉尼拔的骑兵是回来后匆忙征集的,自然不能和西庇阿相比,扎马之战的决定性时刻就是西庇阿的骑兵及时迂回到汉尼拔的后方,完成包围,如果这一行动晚上一点,汉尼拔就可以突破罗马军的中军,他当时已经投入了所有预备队,已经无力抽兵对抗这支部队。这实际上是师法了坎尼之战。

      • 家园 和拿破仑截然不同的境遇

        小西庇阿的骑兵赶到了

        拿破仑的骑兵没有赶到

        • 家园 西庇阿已经算运气差的了

          如果不是罗马骑兵追逐汉尼拔的骑兵追high了,跑太远。

          或许早就可以迂回到汉尼拔的阵后了

          这只不过是预定计划的插曲罢了,如果战败完全是骑兵指挥官的问题

          格鲁西指令是找到布吕歇尔并阻止他和威灵顿汇合,从这个角度上他的任务反而类似于汉尼拔的骑兵。

          这也是格鲁西一直没有参战的原因,如果他找到布吕歇尔并吸引住,他就是完成任务

          计划中威灵顿是留给拿破仑亲办的,只不过打到最后都没劲了,才有谁先到谁赢

          事实上格鲁西拿破仑都没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没看住普军,一个没吃掉英军。

          如果格鲁西一开始就加入战场,布吕歇尔也同时到达,法军反而是劣势

          格鲁西34000人vs普鲁士60000人

          威灵顿和西庇阿有些相似,基本上把该算的都算到了,可惜对手太强,自己险些挂掉。

        • 家园 你这里有个小失误

          小西皮阿一般指扎马会战这个西皮阿的孙子,此小西阿也是"非洲征服者",而且执行了彻底毁灭迦太基城

          扎马的西皮阿一般称为大西皮阿,此人几乎没有性格和品德缺点,是本人少有的崇拜者

          在西班牙战死的西皮阿是大西皮阿的父亲,史称老西皮阿

          小西皮阿的手下有个非常饶勇的骑兵指挥官,名叫马略~````

          • 家园 呵呵 谢谢提醒 这里的确应该是大西庇阿
          • 家园 再补充一个八卦

            小西庇阿的身边有个希腊人叫波里比阿,乃希腊最后的史学家和罗马最早的史学家,布匿战争的最早记载就是由他听西庇阿叙述的。在毁灭迦太基城的时候小西庇阿看到如此惨景,咏诵起特洛伊毁灭的荷马史诗诗句,担心如此挥霍rp的罗马有朝一日也会如此。另外,这位西庇阿有两位亲戚叫格拉古,他们的母亲是大西庇阿的女儿。

            • 家园 哎~``历史就这么有趣~``

              某种情况下,我们能不能认为是西皮阿家族最后统一并建立了罗马帝国呢~```

              我还是很敬重大西皮阿的人品和魄力.有修养(深诣希腊文化),为人风趣(性情中人),意志坚定(在大败之后还能保持必胜信念),敢于挑战困难(24岁就去当西班牙王),胆量过人(敢于孤身深入敌方盟国去谈判),眼光卓越(从战俘营里看出未来的努米迪亚国王),最后从雕塑上看似乎还很有男人味

              唯一的遗憾就是寿命不算长,53岁时就去世了.

              个人觉得他才是男人的榜样.

              • 家园 大西庇阿就是因为是另类才被郁闷死的

                前半生是和老费边斗,后半生是和老加图斗,自己的兄弟还被卷入,被郁闷的早早退出政坛到坎帕尼亚养老。他还算幸运的,小西庇阿由于和格拉古那派敌对,不明不白的死在家里。

                • 家园 我觉得他退出的压力应该不算很大

                  毕竟是罗马的功勋功臣,而且也不是他自己涉嫌贪污,更何况所谓贪污本来也就只是个借口

                  他应该是厌烦了政治斗争,按照他的性格,整天与这些嘴皮子小人纠缠是件很掉身份的事情.

                  他是个战争英雄,但不是一个政客.所以,他离开罗马应该是出于自己的高傲.

                  • 家园 没那么简单

                    他的政敌就是要把他搞臭,他死了也不得安生。他弟弟卢基乌斯在他死后终于被定罪,被课以罚款并险些坐牢。他因为对罗马忘恩负义很厌倦甚至不要求葬在罗马。

                    • 家园 我一直搞不懂加图和西皮阿有什么过节

                      大西皮阿在西西里练兵的时候,加图就去找茬了,如果不是大兵们咬牙不肯诬陷西皮阿,估计也没后来的扎马会战了

                      虽说西西里练兵时罗马已经不算那么危急了,但汉尼拔还在南意大利晃悠呢

                      • 家园 过节多了

                        引用顾教授的作品:

                        链接出处

                        普鲁塔克著有加托传,里面对加托的生平和性格有详细描述。从政治和文化上说,加托是严格的罗马至上主义者,他痛恨一切外来的影响,尤其是任何希腊文化都是加托深恶痛绝的对象,无论那是戏剧,文学,还是宗教。在国家政治事务当中,他也是罗马至上,对外主张征服和吞并(从希腊撤军的那次除外,那次他支持弗拉米尼乌斯是为了打击西庇阿) 。在他晚年的一切演说中,不管演说主题是什么,结尾的一句必定是“最后,我认为迦太基必须被毁灭。” 而西庇阿和他的家族,恰巧是罗马最早希腊化的贵族,而且在国际事务中,西庇阿讲究的是从不赶尽杀绝,他主张击败敌国,但是不征服,而是保留它的政权,这样各国势力互相牵制达到平衡,而罗马高高在上做仲裁者。这个思路,有点象后世英国殖民主义“分而治之” 的思想。这跟加托的主张格格不入。

                        从个性上讲,加托出身于平民,生活简朴,个性严厉刚正,属於那种典型的罗马人。实际上,李维就是把加托当作罗马人的标本来写的。加托最痛恨的,一是奢侈,二是贪污,三是自由主义。他不喜欢一切娱乐,热衷于为人们的日常行为和思想制定规范。我们知道现代英语里新闻检查这个词是Censorship,直接来源于古罗马的监察官一词censor,而古罗马最著名的监察官,就是这位性格严厉的加托,要不是因为他,监察官这个词也不会在现代被用作新闻检查制度。而西庇阿呢,出身世代大贵族,热衷于一切希腊文化,也热衷于花钱,生活方式奢侈,热爱美女。对人也慷慨,如果有什么事可以庆祝的话,常常就大摆酒宴,还自掏腰包布置角斗表演来娱乐全城的人。这样的两个人,无论如何不可能不起性格冲突。加托和西庇阿最早一次见于史载的冲突,是西庇阿从西班牙凯旋,在西西里岛练兵,准备入侵北非的时候。当时加托是西庇阿军中的财务官,你想,一个大手大脚花钱的司令官,钱袋子却掌握在严于律人的财务官手里,能不出问题么?没过几天,加托就因为西庇阿对部下过於慷慨和纵容,再加上生活奢侈,而与西庇阿大吵一架,两人决裂,加托只身回罗马去了。

                        其实加托这个人倒不是坏人,至少在古罗马史家的笔下不是。他忠诚于最原始最纯正的罗马精神和生活方式,是“原教旨罗马主义” 的忠实捍卫者。他后世有一个重孙子也是大大有名,也叫加托,被称为“小加托” ,也是以清廉和顽固出名,是凯撒最坚定的敌人,支持共和国,反对凯撒独裁。后来他站在庞培一边作战,被凯撒击败自杀。这加托祖孙俩,倒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古罗马的“共和国卫士” 了。在笔者看来,加托可敬但不可亲,有点象旧式维多利亚小说中女子学校里的老处女学监。西庇阿那种既聪明又随和,还带一点骄傲的性格,倒像是可以坐下来一起喝一杯的朋友。

                        只要大西庇阿不放弃他那套希腊式的政治理念和生活方式,两人之间的冲突就是绝对不可避免的。

                        • 家园 在政治面前,只有屁股没有功勋

                          这一点到了哪里都一样

                          无论你以前有多少功勋 但凡屁股不对 一笔抹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