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从“欧洲宗教改革”的经验看“新儒学” -- 酱油群众

共:💬5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从“欧洲宗教改革”的经验看“新儒学”

    西方宗教为了维持其神权统治,曾经严重的压迫个人,阻碍科学进步,哥白尼、布鲁诺就是宗教压迫下的殉道者。

    然而欧洲经过后来的宗教改革,不但解除了宗教对个人的压迫和束缚,也为科学的蓬勃发展扫除了障碍,使得西方时至今日仍然保持着世界领导者的地位。

    中国与西方不同,没有宗教的束缚,但儒学却几千来早已深入中国人的骨髓,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事原则。

    儒学提倡的礼法规则,使得社会有规则可循,不会陷于混乱,一切都在一种秩序下运行。

    然而儒学的弊端也很要命,就是它的“长幼尊卑”的伦理秩序被过度强调,并且被贯彻到小至家庭、大到国家的方方面面,这就使得社会往往趋于保守,改革、创新很难推行,偶尔有人想改革,就会马上有一大堆人跳出来骂他“大逆不道”,大谈什么“祖宗之法不可违”,于是所有的改良机会都被扼杀在萌芽之初,中国历史上的改革者也大多以悲剧收场,社会的种种积弊得不到及时纠正,反而越积越多、越积越大,直到最后彻底溃烂,全部推倒后重来,其社会代价不可谓不大。这也是历史上几百年就要重复一次的“治乱循环”的根源,即,传统儒学本性是不断趋于保守,缺乏自我更新的能力。

    从五四以后,儒学再次被打倒,束缚不存在了,但它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也被一块丢弃了,泼脏水把孩子也一块倒掉了。于是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社会处于失范状态,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社会成本非常高,社会缺乏基本的诚信,到处充斥着唯利是图和坑蒙拐骗,这就是秩序崩塌后,却又没有新秩序约束所带来的代价。

    从西方宗教改革的经验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并没有让宗教从此消失,今天宗教依然是很多西方人的心灵归宿,“宗教改革”只是去除了它原有的压迫、束缚人的部分,而对人身心有益、能够给人以力量和安慰的部分被保留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宗教的存在与科学的进步发达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儒学在中国也是类似的情况,儒学早已融入中国文化,只要会讲中国话,就会受它的影响,所以儒学根本不可能被人为去除掉,所以,我们应该做的不是舍近求远,丢掉儒学,重新去寻找新的精神资源,相反,我们应该像西方的宗教改革一样,对儒学进行革新,使之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与能力,可以根据时代需要不断自我更新,去除其中阻碍时代进步的糟粕,留下其中的精华,并不断增加新的元素,使之永葆生机和活力,成为中国人长久的精神家园,让中国人心有所依。

    • 家园 欢迎看看我的文章

      飞天鸭:【原创】【讨论】毛时代普通人的精神面貌——上山下乡

      如何从内容到形式重塑中华精神文明,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

    • 家园 如果你说

      儒学早已融入中国文化,只要会讲中国话,就会受它的影响

      那根本就没有必要搞什么新儒学。

      儒,道的精神的确已经深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正是因为如此,才没有必要把它形式化,再把它变成为小众知识分子所把持的工具。你说要去芜存菁,其实这个过程已经完成。那些官僚知识分子制造出来冠上“儒家”名义的形式已经在54,WG等运动中被扫荡干净,而那些无法被去除的,已经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灵魂中的儒道精神,才是所谓的精华。

      中国现在需要做的,是多引进其他不同的知识,文化,来为自己古老的文明注入新血。我们的精神家园注定是世界的。

      而,儒道的精神也不会因外来文化的冲击就因此湮灭,只会更加的蓬勃。

      以下几点,稍加注释:

      儒学提倡的礼法规则,使得社会有规则可循,不会陷于混乱,一切都在一种秩序下运行。

      每一个社会在其发展中必然会发展出适合其情况社会相处规则。儒家的礼法适合某个阶段的中国,而非现代的中国。而你所说的秩序,对一些人来说是秩序,对更多人来说则是一种枷锁。至于儒家所提倡的“美德”等等,但凡存活到现在的文明,其文化中都有类似的东东。

      于是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社会处于失范状态,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社会成本非常高,社会缺乏基本的诚信,到处充斥着唯利是图和坑蒙拐骗,这就是秩序崩塌后,却又没有新秩序约束所带来的代价。

      这些在古代中国就没有?其实现在这种情况是减轻了还是加重了还真不好说。而这种现象,难道不是资本主义把人性里贪婪的本性发挥到极致的后果?

      儒家没有比别的文化优异或者不可代替的地方。所以诸位如果不能把眼光跳出历史,却真正是在为中国“文化”自掘坟墓。

      • 家园 多谢兄的长文回复,受兄启发,又想到一些:

        应该说影响中国人的除了儒家以外,道家、佛家也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如何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适应中国人新的精神资源,或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文化的发展往往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所以,文化的突破或许如任继愈老先生所预言的那样,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文化发展会迎来一个高峰。

        这个过程,可能是一个思想家与大众互动的过程,即思想家研究、总结,再推广,让更多的人接受,而社会的接受程度,反过来又会促使思想家对自己的研究进行修正,这样的过程或许会反复很多回合,或许它的主体会逐步趋于稳定,但其内容会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自我更新、完善,我想这样一种既稳定又能与时俱进的文化才是真正我们需要的文化。

        中国文化中的“敬法先人”“不敢为天下先”的保守成分,恰恰是使中国传统文化内敛、保守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历史治乱兴衰、大起大落的主要原因,所以,中国文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剔除其中的保守成分,使中国文化具备与时俱进、应时而变的能力,通过历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及时小的改良,来平滑历史的波动,使之走出大起大落的恶性循环。

      • 家园 多谢兄的长文回复,受兄启发,又想到一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