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历史随笔(1)---李斯与赵高 -- 海月

共:💬14 🌺6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历史随笔(1)---李斯与赵高

    李斯师从荀子,但所作所为毫无孔孟仁义之道,却将荀子自强之道发挥的淋漓尽致。可强中更有强中手,帝王之术之厚黑学修行仍不如赵高,以至满门死于赵高之手。

    李斯年少时即感叹厕鼠不如仓鼠,一个鼠字就说明李斯的精神境界。不过李斯毕竟是有真才实学的,他敏锐地觉察到六国一统的时机稍纵即逝,他劝秦王用尽一切手段尽快统一天下,“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统一天下后,又用尽一切手段巩固之:焚书坑儒、书同文、车同轨……,他所作的一切皆以功利为目的,不择手段,不过非雄才大略不能为也!而他自己也得到了能够得到的一切,以至于担心“物极必反”!

    而赵高却在深宫长大,见惯了宫廷政治学,而老师就是吕不韦、李斯、嬴政这些绝世高手!“始皇闻其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看来还有一身武功,善辩,“敏于事”。他与李斯不同李斯出山之后即事吕不韦,后事秦王,都对他言听计从,后来更是位极人臣。赵高为一阉人,几次差点被蒙氏兄弟除去,只是由于始皇的私下喜欢才幸免于难。在那些大佬的阴影下活的实在是战战兢兢!不过,他抓住了一生最大的贵人胡亥!“使教胡亥决狱,胡亥幸之。”胡亥是位毫无阅历,很容易轻信人的头脑简单之辈,以赵高的智商和见识,玩弄胡亥那是玩儿似的。

    李斯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赞同赵高假传诏令杀扶苏蒙恬,立胡亥为二世!李斯开始时不愿做这样大逆不道的事的,赵高是怎么说服李斯去做的呢?他就是看准了李斯怕“物极必反”,失去所拥有的心理,当初李斯杀韩非的原因,赵高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君侯才能、谋略、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于蒙恬?”“不及也。”赵高以扶苏即位后任用蒙恬为丞相这一虚拟未来来威胁李斯,正中李斯心灵的柔软抖颤之处!

    胡亥上位后,李斯与胡亥并不亲,那就是赵高的表演了。赵高杀尽始皇的儿子女儿,“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

    陈胜吴广反,天下狼烟四起,而胡亥还是燕乐与深宫,赵高一手遮天。李斯还有的政治家的责任,就上书胡亥,希望找个解决的办法。没想到二世“诮让”李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李斯恐惧,“乃阿二世意”。

    赵高让二世居深宫不坐朝见大臣,“赵高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这样,李斯与赵高之间就有了矛盾。赵高每次在二世燕乐之时让李斯来奏事,几次下来,胡亥甚为恼怒,赵高于是就说李斯的儿子李由通匪!

    李斯也不是易于之辈,就上书胡亥,让他警惕田常篡齐的历史。胡亥以赵高为阉人为由毫不在意。而且“二世雅爱信高,恐李斯杀之,乃私告赵高。”赵高的反击也是拿田常之事,说如果自己被丞相杀了,那么丞相就可以做田常了。呵呵,可笑二世被人田常两次,还是不觉悟!

    李斯又纠集左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上书要求停建阿房宫,其实是夺赵高的权。却被二世怪罪。赵高反击,罢了三人的官,二冯自杀,李斯下狱。胡亥又让赵高主审。“赵高治斯,搒略千余,不胜痛,自诬服。”可怜的李斯被棍棒打怕了。

    李斯还有幻想,想自己有功,自己也确实没有反心,于是就还是上书二世,可是都被赵高扣下了。赵高又派了很多人来审他,只要每次李斯喊冤,赵高就“辄使人复搒之。”狠狠地揍!终于二世真派人来问了,李斯还是以为赵高的手段,就什么也不敢说了。李斯被腰斩咸阳!大儿子“三川令”李由被项羽所杀,他对中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为什么不早点急流勇退少点得失之心呢?一代开创新制度的政治家就这样死了,天命注定还是性格使然?

    赵高为丞相,二世更是醉生梦死。终有一天,刘邦攻陷武关,逼近咸阳,胡亥如梦初醒,要拿赵高试问。赵高恐惧,让咸阳令逼胡亥自杀了。又立子婴为王。子婴害怕重蹈胡亥覆辙,加之赵高太轻敌,就被子婴刺杀于斋宫。

    观李斯与赵高,本无交集之处:一个为政治家殚精竭虑治理国家;一个为宦官,弄权于宫闱。只是一个政治家太过重于自身的得失,视自身荣辱甚于自身的事业,那么就会被人利用,进而杀身。

    太史公感叹“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如果李斯没有做那么多的恶事,我想李斯的身前死后可能又是另一番模样了!那么中国的历史可能就会改写!可怜的李斯将会永远与赵高交集在一起,可悲可叹!

    关键词(Tags): #历史随笔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感慨这句话

      只是一个政治家太过重于自身的得失,视自身荣辱甚于自身的事业,那么就会被人利用,进而杀身。

    • 家园 对啊

      "只是一个政治家太过重于自身的得失,视自身荣辱甚于自身的事业,那么就会被人利用", 当代周公也如此啊?

    • 家园 可见大关节处当站的稳

      只是一个政治家太过重于自身的得失,视自身荣辱甚于自身的事业,那么就会被人利用,进而杀身。

      大政治家被小丑撩拨,身死国灭,这段历史可资镜鉴。“真意不存,则成败利钝之间,顾及太多,而趋避逾熟,必至败乃公事。”

    • 家园 读史可以明志,而且常读常新

      不管是政治家还是普通人,都得站得直才行。最近正经历一场办公室政治风暴,虽然小小不言,但进退之间,也是颇费思量,其中曲折竟多少有些这段历史的映射。看了海月的这篇,心中如海上升明月,有很多感慨,也明白了许多事情。

    • 家园 赵高不是阉人

      直至西汉,史籍中从无赵高是阉人的明确记载。之所以有赵高是阉人的说法,是因为《史记》记载赵高“生于隐宫”。秦史大家马非百已经证明,“宫”是“官”的误写。而“隐官”,是秦国用来安置刑满释放人员的地方。李斯、二世说赵高身份低下,是说他是刑满释放人员子女,不是因为他是宦官。而且《史记》明确记载了赵高有女婿。

      赵高是阉人的说法,是东汉宦官势力膨胀之后兴起的,典型的影射史学。也是距离秦代已远,对于当时制度生疏的产物。

      • 家园 司马迁还有一处用到“宦人”一词

        《李斯列传》“夫高,故宦人也。”《匈奴列传》“使宦者燕人中行说傅公主”,中行说肯定是阉人了。

        主要是赵高的坏事太多了,呵呵,所以人们还是希望他是阉人。

        • 家园 “宦”很多时候不是特指阉人

          王维诗“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还有“仕宦之家”,显然都非阉人之意。

          您说的对,因为东汉宦官做了坏事,所以那以后人们也愿意把前朝做了坏事的当成宦官。

    • 家园 【原创】历史随笔(2)---张耳与陈余

      张耳陈余学的都是儒术,在魏时声名显著。张耳曾做过信陵君的门客,因此年龄比陈余大不少。张陈之间也惺惺相惜,陈余更是“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之交。”

      秦始皇焚书坑儒,张耳陈余名声在外,也被始皇通缉,张耳值千金,陈余值五百金。此二人只得逃亡至陈。

      陈胜吴广起义后,攻下了陈。张陈二人就去找陈胜,陈胜也听说过他们的大名,双方相见恨晚。那时陈胜手中有军万人,有人劝陈胜称王,张耳陈余说不可,意思是天下人都在反秦,在浴血奋战,而你现在就称王,难道那些人就心甘情愿为你卖命?不如立六国之后为主,大家一起努力,灭秦后再称王不迟。陈胜很不高兴!陈胜反秦后,小农孤陋寡闻、刚愎自用的习性暴露无遗,可以说就没有做出一项正确的决策,所以迅速失败在所必然。他不听张陈之劝,自立为王,号张楚。

      张耳陈余看陈胜不是做大事的人,且得罪了陈胜,就寻思着单飞。去哪里好呢?当然是他们熟悉的燕赵之地。于是就劝陈胜发一支军攻北边。陈胜也不信他们,就派了老朋友武臣为将军,张耳陈余只为左右校尉,给了他们三千人去攻赵地。他们以招降之法,不战而下燕赵之地。

      张耳陈余以陈胜滥杀功臣为名,劝武臣自立为赵王。这时的张陈二人到底怎么想的呢?呵呵,有个小厮叫养卒都明白,看来也是路人皆知了。养卒在赵王武臣被燕王韩广所扣留后,自告奋勇去解救时说的一番话,就是他们的所想:“欲南面而王,岂欲为卿相终已耶?”“此二人亦欲分赵而王,时未可耳。”

      后,李良兵变,杀武臣等,由于张陈二人耳目众多(势力可见一斑),得以逃脱。张耳陈余立赵歇为赵王。

      章邯击败项梁,就觉得楚已不足为患,于是北渡黄河,攻赵。章邯其人未遇项羽前,可以说战无不胜,天下无敌。他攻入邯郸,迁其民,夷其城。张耳带着赵歇,败入巨鹿,秦将王离将巨鹿围个水泄不通。陈余收常山败兵,在巨鹿北驻下。由此,著名的巨鹿之战将展开了,而张陈二人亦将反目成仇。

      张耳在巨鹿城中,兵困粮乏,形势岌岌可危。燕、楚、齐等都来救赵,却害怕秦军势大,都远远地驻扎。这里还有一段项羽杀“卿子冠军”宋义之事,先按下不表。张耳派人召陈余来救,陈余看秦兵势大,不敢前往。几个月过去了,张耳大怒,派了张黡、陈泽前来。他们对陈余说:你与张耳为刎颈之交,现在张耳他们分分钟可能就会死,你却不去救,怎么称得上生死之交呢?如果你拼死相救,说不定还有一两分希望!陈余不肯作无谓的牺牲。就给了张陈二人五千兵,这些兵进入秦军如狼入虎口全军覆没。呵呵,这两人在危急关头还是主要考虑的是自己啊!

      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军,其他诸侯只敢做“壁上观”。项羽一战成名,威冠诸侯。

      张耳得救后,怪陈余不救,又怀疑张黡、陈泽二人为陈余所杀,就多次讨要说法。陈余大怒,“乃脱解印绶,推予张耳。”张耳也意外。陈余起如厕,就有人劝张耳收了陈余的印,就是说吞了陈余的军队。陈余见此,不愿屈服。但是也没有办法,就只好带着百把亲信回去打猎捕鱼去了。从此两人势不两立!呵呵,这事张耳做的不地道,太绝了。

      灭秦后,项羽大封诸侯,张耳起兵随项羽入关,就被封为常山王,赵歇为代王。于是又有陈余的好友劝项羽:张耳陈余都有功于赵,现在封了张耳为王,“余不可以不封。”项羽就给了陈余南皮三县。

      陈余之功只封三县,因此觉得张耳夺了他的功劳,非常愤恨。就联系齐兵,袭击了常山,大破张耳。张耳无奈,他与刘邦早年有旧,就去投奔刘邦了。于是,陈余就将赵歇从代迎回,复为赵王,又让赵歇封自己为代王,可是自己却不去代郡,只派手下人去,自己就等于控制了赵、代两国。

      楚汉相争,刘邦兵败彭城。陈余觉得刘邦收留了张耳,就叛了汉。刘邦派张耳韩信领兵攻燕赵。这时有个大牛人出现了,他就是李左车!李左车劝陈余坚壁清野,张耳韩信远来,“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否则必为二子所禽矣!”陈余自称义兵,以韩信兵少,不屑用计,于是举全军出击!韩信听说陈余不用李左车之计,大喜。于是,韩信背水一战,大破赵军,张耳斩陈余于泜水上!韩信称李左车为师,问计李左车。李左车让韩信以长击短,迅速平定了燕赵之地。此后,张耳一直守赵地,刘邦立他为赵王,直至死亡。死后,其子张敖继为赵王,娶鲁元公主为王后。张耳的子孙后一直为鲁王,直至周勃、陈平破诸吕,立文帝后才取消封号。

      张耳陈余之事,在当时已是天下皆知。当蒯徹劝韩信叛汉,与楚汉成三足鼎立之势时,韩信念刘邦的好处,蒯徹曰:“始常山王(张耳)、成安君(陈余)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后争张黡、陈泽之事,常山王杀成安君泜水之南,头足异处。此二人相与,天下至欢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观张耳陈余皆是一代英雄,才智权谋皆上上之人,却也不敌“生于多欲”,虽为“刎颈之交”,也“人心难测”,终于反目成仇,欲杀之而后快,实在是造化弄人!

      关键词(Tags): #历史随笔通宝推:煮酒正熟,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