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无赫赫之功的苏联对日作战—拉拉拉杂杂抄《结局》 -- 抱朴仙人

共:💬49 🌺224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无赫赫之功的苏联对日作战—拉拉拉杂杂抄《结局》

    最近几年把书架上的书送朋友,成果颇丰,代价是有位新朋友来参观剩余藏书,撇着嘴评价道“品位不高”。

    但还是有点有趣的东西。

    比如《结局》,MB扎哈罗夫主编,1966年初版,1978年翻译。

    译者前言里说:“全书共十章,着重从战略上较全面详细地介绍了远东战役的政治背景,经济地理,组织准备,实施经过和主要经验,提供了一些重要的资料。但该书过分夸张苏联出兵的作用,借力贬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军民进行的抗日战争的决定作用,充分暴露出一副大国沙文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的狰狞面目,还有个别段落对我进行恶毒攻击,需要批判阅读……”

    咳……咳……这几天天气不错……

    前几天看胡锦涛总书记接见参加对日作战的苏军老战士,又去看了一下加列耶夫对战争的介绍,http://bbs.cqzg.cn/thread-319897-1-1.html里边很有意思的是加列耶夫为苏军的战争技巧辩护,说苏军并不是水平不行等等。

    是啊,二十四天时间,以伤亡一万两千人的代价,在五千公里的正面上,突进八百公里,一直打到朝鲜,俘虏就抓了将近70万人,听起来就是摧枯拉朽,也看不出有什么奇谋秘技,一个人包围一个连之类。

    其实啦,一个人包围一个连,那是没办法,要是有办法,谁不愿意一个连包围一个人啊。

    回到正题,这本书是后贝加尔方面军司令员和参谋长联手写的,自然会体现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兴趣点,军事规划和组织是很有意思的亮点,比如隐蔽地将大量部队和技术兵器从西部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向东调动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比如在复杂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下如何组织进攻。

    印象很深的是一些小细节,以下乱抄几段:

    “后贝加尔方面军要翻越高山和在半沙漠地带进攻,远东第二方面军一开始就要强渡宽阔的江河,第一方面军则要突破筑垒地域,越过原始森林和大沼泽地……”

    为了调有突破德国筑垒地域经验的部队来突破筑垒地域,从普鲁士调来第5集团军,从柯尼希斯贝格调来第39集团军,调动距离长达9000至12000公里,13万6千节车皮,沿西伯利亚铁路隐蔽向东调动,其中有400多公里铁路紧贴国境线,对面的日本人用望远镜就可以轻易看见。

    选择战役目标:要歼灭日军重兵集团,只有登陆进攻日本本土、进攻驻华日军、进攻关东军三个选项。登陆作战力所不及;驻华日军分散驻扎,没有重兵集团;只好去打关东军。

    行军路线上很少或者没有水源,水井出水量仅能达到部队用水量要求的五分之一,部队不得不间隔四个小时以上分批出发,以留下时间让井水重新渗出来。

    保障了水和燃油,部队得以在山岭和沙漠环境下每昼夜突进80公里以上,迅速实现了计划中二十三天内分进合击的战略目标。

    作者们有一段对日本敢死队武士道的评论,我觉得值得抄下来:

    “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充当了敢死队员。不管用人携带鱼雷炸毁敌舰也好,把人身上载满炸药充当小坦克也好,把士兵锁在机枪上也好,把士兵留在敌人驻地也好,总之,都是为了消灭一个敌人,自己也同归于尽。由于其使命决定,一个敢死队员的一生就只能从事一次行动。建立功绩在他来说成了目的本身,而不是达成目的的手段

    我们的许多军人,包括远东军人,他们牺牲自己不是因为他们是敢死队员,而是为了援救同志。他们是自觉地,经过全面考虑,才在胜败攸关的时刻牺牲自己的生命以夺取战斗的胜利。

    你可以随便举一名我们牺牲的英雄。他们都是在战斗艰苦的时刻,为了援救大多数同志,而去建立这种功勋的。毫无疑问,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为了未来的战斗,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会保存自己的生命。对于每个苏联军人来讲,重要的不是要打死敌人,而是要尽可能多地消灭敌人。这就是为国捐躯的苏联士兵与日本敢死队的区别。

    日本敢死队员是自杀者。为国捐躯的苏联军人则是英雄。如果注意到,日本敢死队员在执行任务前所享受的高薪,他们的死不过是偿付他们活着时所挥霍的开支,那么,日本宣传机构力图给他们罩上的光圈就会黯然失色。一名敢死队员只不过是一粒子弹,只能用一次。这种敢死精神恰恰说明了日本军事思想的冒险性和缺陷。”

    图穷匕首见,因为俄国阅兵想起了这本书,打算送给黄河故人,代价是他要为河友写一篇有关的文章。东北抗战专家嘛,我觉得他义不容辞。哈哈。

    关键词(Tags): #杂七杂八通宝推:empire2007,p3p2p1,
    • 家园 海拉尔北山日军要塞

      是关东军环绕苏“满”边境的17处大型要塞之一,规模巨大,1945年被苏军摧毁。在争夺北山要塞的战斗中,苏军战死1000+;日军战死3000+,受伤及被俘约4000,也算是整个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作战中伤亡较大的一仗。

      参观那天地表温度27度,地下温度-3度,需要穿上棉大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最新动态,已经写完一节啦

      是“战前苏军攻击方向的选择和对困难的预估”。

      第二节“日本人的准备工作”已经写了一半。正在尽量多找些资料核实过程中。

      话说这关东军的准备工作真够垃圾的,开战之时关东军司令官在大连;开战之后六个小时居然没什么作战命令,一点成型的预案都没有;反应过来撤到通化,居然要通过民用线路下作战命令,因为没想到苏军的进攻时如此猛烈;面对凶猛的红色铁流,陆航还能飞的飞机几乎全部起飞,然后撤离战区,一点没有神风的影子,要不然苏军能刷出好多王牌来(苏军总计准备了五千架飞机,日军所有飞机总数约两千出头)。如此之烂,以至于我都不愿意写了。

      写的时候冷汗涔涔,觉得1979年的时候,沈阳军区司令员比三十多年前的山田乙三好受不了多少。

      • 家园 【30年前有本小说就是写东北遭遇苏军突袭后】

        沈阳军区如何不堪一击,最后司令员只身逃入关内的。依稀记得作者是个日本人或美国人。之所以获得中国读者的关注是那年美国国防部长首次访华,参观北京军区炮兵部队,用手摸过炮口后说:

        这样的炮弹打到苏联坦克上会弹回来的。

      • 家园 如此之烂,超过想象。

        工业国家和半工业国家差别还是很大的。

        想想当年对苏军,TG的压力还是很大的。还好手里有蛋蛋,至少可以搞个玉石俱焚,不至于象日本一样被单向蹂躏。

        哎。

        • 家园 其实不太一样

          沈阳军区那边就是防御,没二话。仅有的进攻就是盯着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是为了防御。

          关东军修了17个要塞,一多半修在边境为了进攻。等人家打进来,措手不及;等人家穿过去,就傻眼了。日军给予苏军最大杀伤的是海拉尔要塞,这个要塞是个纯粹防御性质的,而且不在边境线附近。

          实际上苏军就是头三天打了几场恶仗,剩下的日子就是强行军了,天皇不下诏书,这些关东军也就是等着被歼灭的份。

          被抽血的关东军和打过苏德战场的苏军相比,差了至少一个数量级。这一战役也是恃强凌弱的闪击战一个很典型的战例。

          • 家园 鬼子烧糊涂了

            诺门坎的教训还不够深刻?

            还有,哪有进攻修要塞的?相比日军,苏军的学习能力要强很多,指挥艺术也要强。筑垒地域就是很好的办法。

            • 家园 一直到关特演,鬼子都想再次进入西伯利亚

              进而吃下苏联远东地区,要塞的一多半是那以前修的。

              苏军可没有掉以轻心,远东军在那里最少也放了40个师,远东边防军不多,但也不是白给的。就算全盛的关东军全线压上,大不了拼个鱼死网破。

              话说回来,一头撞上红色战神还死不悔改这个优良品质还是很值得夸奖的。日本人直接帮助斯大林发掘了朱可夫,朱可夫直接攻击了纳粹,相当于日本人间接攻击了纳粹一下。

    • 家园 得宝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老铁支持你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