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汉书所谓西海有三,水皆西流注的西海是咸海 -- 苍野

共:💬204 🌺19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没有读道反驳的证据啊

      个人看了一下阁下的大作,也看了泉畔兄的,实话说,没看懂你反驳在哪里。貌似有拿结论做证据的嫌疑。主要是这段

      “但于阗/和田国,由于于阗河/和田河河道保持稳定,上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有相当人群的繁衍生息,并且使于阗成为东西文化、宗教交流的要地,中原、藏区、西方、于阗当地的文献文物多重锁定和交叉互证之下,于阗即和田,在西域地理研究中是一个确切无疑的概念”

      现在的争论就是和田和于阗是否一个国家。你所说的‘多重文物锁定’和‘交叉互证”应该是最重要的论据,可是你并没有给出。何不举例来证明呢?

      我就是一个好奇的读者,懂的不多,望懂的人多赐教。

      • 家园 那是你被这个泉畔忽悠晕了

        我举个例子,甲说河南东部靠海,乙说,扯淡,河南在山东西边,山东才靠海。这个人马上掉转枪头问,那天津也在山东西边,为什么天津也靠海?

        泉畔用的就是甲这招。

        他那个主题帖,除了无法自圆其说的东西,唯一一句能证明自己的史料就是“于阗之西,水皆西流, 注西海;其东,水东流”,其他的都不值一驳。但是这句话的前半句,已经被后人证明是错误的。为了给自己找回场子,他就不停地扯出大量与主题无关的地理名词,连捎带打地反问与反驳他观点无关的问题。比如我反驳时提出《施氏西域记》有记载“河水东流三千里,至于阗”,正常人读到这句就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于阗的西边还是有河水东流的。他反驳不了,只好由守转攻,问我三千里的起点在哪儿?苍野这个主题里的西海,也是被他问出来的。其实西海在哪里无所谓。但他只能用这个方法把话扯远,扯到你烦了,他就可以宣布胜利了。

      • 家园 实际上是汉代和田和于阗是否一个国家

        再缩小点,就是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时代的和田和于阗是否一个国家。至于到了北魏,唐朝,那对研究汉代就没有多少参考意义了。

      • 家园 你读文有些问题,

        上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有相当人群的繁衍生息,
        故“《史记》、《汉书》、《后汉书》、《魏书》、《梁书》、《周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本》等正史都记载了于阗古国”。要知道(这个是常识)在这些史书成书的年代于阗是存在的,必然真实的描述很多。如此长的历史,如此多的资料,后世确定其遗址(如果能找到)错误的可能性很小。

        • 家园 “现在的争论就是和田和于阗是否一个国家。”

          我的理解是他根本没弄清现在的和田和历史上的于阗的关系。至于历史上的于阗是否一脉相承。。。他的问题大约还没到这么高级的阶段。。。

      • 家园 读书

        对此只能无语。。。

        古称于阗,藏话意思为“产玉石的地方”。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明清时就已形成,清初,才改“于阗”为“和阗”。1959年,“和阗”又改“和田”,1983年设市,成为和田地区的中心。和田地区总面积为24.8万平方公里,人口150万。其中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97%以上。

        以上随手引自baidu,希望给完全不懂的朋友补补基础。。。

        • 读书
          家园 你在用同样的不对的逻辑

          要反驳,必须说清楚为什么汉代记载的和阗就是现在的和田。你说的产玉和改名好像并不能反驳泉畔的观点。

          • 家园 原帖说的很明白

            岑老在《汉书西域传地理校释》的于阗部分校释中劈头就是“于阗之名,初见《史记》,迄清初未易”,张广达等做《于阗史丛考》,上来就是“从汉武帝到11世纪初灭于黑汉王朝止,尉迟Visa氏一直统治者这个地区”

            这些是间接证据,之间的原始史料非常多,物格修齐写的就是一个大纲,这是补历史学常识的一个问题,就像跟不讲常识的民科无从辩论科学问题一样,没有这些常识,大家没什么好说的。我引百度的内容不是为了说明产玉与于阗的关系,而是为了证明可以很容易的获得“现在的争论就是和田和于阗是否一个国家。”这个问题的答案。你问的是“和田和于阗”,我回的当然是“和田和于阗”。于阗在历史上的一脉相承的关系,恕我没有时间给你补课。

            • 家园 很感谢你的解释,但

              是现在的问题好像是:我理解了你要说的;你却没有注意我想问的。

              你说的那句劈头来的和百度的文字,我理解。问题不在那里,问题在于泉畔所说的那个年代于阗和现在的和田(或者说以后年代里面的和阗)是否一个地方。

              从古文字的角度看,你和仓野都说了这词好像就是产玉的地方的意思。那有没有可能有重名呢?

              这两个问题才是争论的焦点。因此你们列举的东西,可以证明一件事情,那就是现在的和田以前也叫和阗。

              我想我现在应该把我的疑惑表达清楚了。 要指出的是,我没有一定要支持泉畔的说法,而是态度,但我个人觉得这是有趣的话题,他也有他的证据,没有必要动则民科,或者阴阳怪气的嘲讽。

        • 读书
          家园 “于阗”一词未必和玉石有关

          藏语gyu = 玉 tong = 城,于阗 ~ gyu tong ~ 玉城,这是白鸟库吉的看法;

          岑仲勉老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于阗一词源出汉语《山海经·海内东经》中的埻端,埻端古音类kwak tuan,Khotan的转音,和于阗的古汉语音类似;埻端又是乳之地的意思。

          而张广达则赞同德国于阗文专家恩默瑞克的语源学分析,认为来自hu-vat-ana,意为非常强有力的,和塞种(Saka,Sak=是强有力的)一词同源同义,侧面证明于阗是塞人之地。

          嗯……于阗之地在哪里,这个是连绵不绝的文献文物确定的;但于阗之名到底起源何处,大BOSS们可是混战一团哈

          • 家园 岑老这个说法不就是玄奘所说的“唐言地乳”吗?
          • 家园 我对名字的来源其实倒不关心

            恩,也不能说不关心,而是这种考证涉及很多语言学的问题,特别是古代的语音,我个人感觉有很多不靠谱的东西,因此对那些对研究历史——恩,说的有点大,应该说了解历史吧——没有多大帮助的考据,一般都54之:)

            引用百度的内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那位兄台证明,上点心搞清楚和田和于阗的关系并不难。回头看看,上边几个帖子写的有点急躁,言辞不恭之处向那位兄台致歉,原帖按我的习惯就不动了。

            这种还得给架空历史写考据证明其不存在的事情,想想真的是太好笑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