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读与记(序) -- 立金洪海亮

共:💬514 🌺3487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 困惑
          家园 刘举着毛的大旗

          不管好事坏事都能算到毛的头上

        • 困惑
          家园 党的组织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

          党的组织工作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党的组织部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保证;

        • 困惑
          家园 楼上铸剑兄的链接所做解释很有道理,推荐一读

          铸剑:七千人大会应该是明确毛刘路线分歧的开始

        • 困惑
          家园 一线二线分工和主席被架空基本上是可以明确的

          抢班夺权的人,真正立非常之功者少,阴谋夺权者多吧?

          或架空,或幽禁,或斧声烛影……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上台,也不是靠非常之功吧?

          当然,一切都是个人推论,是分析加诛心。

          从我接触到的这些资料加上以前在河里以及在其它地方看到的信息,我觉得有几个事情比较明确:

          1)刘当时主持中央一线工作,除特别重大问题外,主席基本上不过问日常工作了;甚至想过问都过问不了,这些连刘源《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中都无法隐瞒,只是在描述主席拿着党章、宪法要求发言的时候用了他们的语言而已

          2)刘在党内建立起了自己的班底。或许这也是主席希望能够平稳过渡的想法,但是肯定不会让其成为铁板一块,这也不符合政治需求;但是经过反高饶、反彭德怀(庐山会议上主席对彭说我死了,别人怕都镇不住你之类的话,应该是受到了来自刘及其班底的压力),刘的班底在七千人大会上达到了高峰(是不是最高峰俺不知道,后来毕竟还有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北京市委)

          在七千人大会上,地市和县级领导干部对中央的一线、二线分工不会如此明确,主席是英明领袖,如果全党要求最高领导负责任,可能会被推到主席头上;或者通过压力让主席辞去党的主席,就任荣誉主席,实现权力过渡,也未为可知

          想想改革开放后的那些史料,想想我们需要对一本书的资料进行如许解读,当时控制了宣传喉舌的刘的班底,开足马力宣传,甚至哪怕早就一个神,但是供起来……

          通宝推:寒冷未必在冬天,
          • 家园 还是奇怪刘的声望从哪儿来的

            如果大跃进的一大推手是他。

            刘的班底在七千人大会上达到了高峰

            刘在军队里没什么班底,即使罗粟有心,他们也算不上什么实力派。

            功为己过为人(如你说批评下面诸人,自己不做自我批评),更无助于他的声望。

            没有相应的声望,那叫沐猴而冠,不说别人,就是邓岂会服他。

            赫鲁晓夫是天下无主,有缘者捡漏,勃列日涅夫是赫失其鹿,有缘者得之。想象一下,勃自己主政,搞得一塌糊涂,然后怪罪老赫,把他废了。。。历史上这样干的貌似只有桓温?但主席又岂是那样的白痴。

            当然,如某些人的评价,刘“从来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说不定会硬要跑步上台....

            • 家园 刘当时锋芒盛,毛也只好退避之。

              七千人大会时刘的党内声望很高,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刘在毛57年搞争鸣时的反对,刘历来反对开门整风,只主张关门整风,在反右后被认为是先见之明。二是大跃进。虽然毛在具体领导上退居二线,但应该指出大跃进的发动和思想路线都是毛主导的。正因为这个因素,上海会议时毛说要自己挂帅,海瑞顶毛:现在你挂帅,不是一直你挂帅的嘛。大跃进失败,此消彼长,刘的声望自然高了。

              也正因为此,刘才积极的批评大跃进,因为刘在大跃进中的激进不过是在错误思想路线指导下的具体错误,刘最终会是这个批评的受益者。

              基于同样的原因,毛在七千人大会上处于完全的守势,不是林彪的横空出击,连个勉强的平局都得不到。所以文革中,江青说,七千人大会时主席受了一肚子气。

              关键词(Tags): #党史闲话通宝推:西安笨老虎,ifuleu,
              • 家园 最重要因素是官僚们支持刘路线

                不赞成毛的为人民服务思想。

              • 家园 难怪太祖如此恨刘……

                我爸吃饭时给我讲故事,提到过这一点儿,说当时老毛实际上已经有点儿被动了,很多人都开始不听他的指示了。当时我还不信,听君一席话,原来是真的。

                刘这家伙,野心也不小,难怪后期被太祖修理。

              • 家园 探讨一下

                因为刘在大跃进中的激进不过是在错误思想路线指导下的具体错误

                这句话是说刘会将大跃进的思路解释为错误的思想路线?

                的确,刘的书面讲话是变相的否定了三面红旗和农业发展纲要

                • 家园 除了这个讲话,还有其他证据。

                  刘把当时的形势估计的一片黑暗,要求政策全面退缩,可作其否定路线的实践证据。而另一个当事人,毛则认为形势并非如此,调整下可改善局面,事实证明62年底形势就好转了,毛的分析更切实些。

                  文革初毛批评刘时就联系了刘在七千人大会的表现,称其当时右倾,应该是当事人对路线分歧的证实。

                  • 家园 形势问题我觉得挺重要

                    书中提到的杨得志许世友对形势的判断,还有在山东的判断,还有毛回京后让刘去问问谭启龙刘建勋刘俊秀...

                    但是不知道修养是否真的去问了没有,问了之后有什么反馈就更不知道了.

                    看马社香的<<重上井冈山>>,里面提到华国锋对于形势的判断还有给群众鼓劲方面一直是站在主席这边的.

                    • 家园 是啊,刘是从极左到极右的典型啊

                      发现错误后恨不得把形势说得一团漆黑,根本不想前行。

                      法乎上,取乎中

                      他刚开始是“法乎天,取乎地”,后来干脆法乎地了,匍匐前进了。

                      看看主席对形势的判断

                      但毛泽东懂得,形势困难与否,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客观存在,只有现实情况才能检验。不久,他找到了答案。也就是这年6月末7月初,南方一些省区夏粮收获以后,结果大大好于原来的预期。比如他所经过的江西、湖南、河南、河北、山东,都比预测的要好。尤其是山东,在5月华东局会议时,认为小麦不行,很是悲观。为了核实山东的小麦产量,毛泽东特意改变了原来的行车路线。本来,他走京广线时都是按郑州-邯郸-石家庄一直北上回京,这一次尽管田家英从北京来电话表示有急事向他汇报,但他还是从邯郸绕道济南,其目的,就是要亲自了解一下山东的小麦收成情况。结果,原来愁眉苦脸的山东同志,这一次眉飞色舞、欢天喜地地告诉他,小麦行了,原来预计只能收29亿斤,结果收了42亿斤。毛泽东大喜。毛泽东就是带着这样一种喜悦回到了北京。

              • 家园 官僚还是厉害

                不管干好干坏,他都是那个得好处的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