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读与记(序) -- 立金洪海亮
申请加入八卦教,拜山文字,请ifuleu教主审查。
在读八一大楼的时候,记得好像是雪里蕻老兄提到张素华的《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俺喜欢看大家八卦,也想为八卦教做些工作,便从当当上买来一本,闲暇时读之,月余矣,怎奈工作繁忙没有周末(经济形势不错),家事繁忙没有网络(老婆大人看小说,俺只能看电视、读书了),直到今天也没有读完,却想写写一些感想,就教于方家,也准备好了挨砖头,呵呵。
俺没有精力和能力像ifuleu老兄那样旁征博引,洋洋洒洒,俺就老老实实说在这本书上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想,给各位教友提供些资料和原料吧,呵呵。其他资料,有能力就引一些,没有能力就不细查了。
一、书的信息
《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以下称《变局》)有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06年6月第一版,2007年8月第二版,2009年2月第9次印刷,印数71001~76000册,简装版28元。第9次印刷,看来销量不错。不知道有没有突破20万册。
二、主要内容
书包括前言共23章,另有附录7篇,主要是一些当事人的回忆。
摘录一些章节的名称:
10、最是大节见真知——刘少奇在大会上的讲话
11、林彪临时决定抛开事先准备的讲话稿
15、邓小平:厚道人的一篇务实报告
16、从三易其稿看朱德的心路历程
17、周恩来给地方官员透了实底,算了细账
读到现在,我感觉作者的立场很明确:刘邓是对的,从标题上就能看出作者对刘邓的偏爱;主席是错的,“顽固”坚持“三面红旗”,但对主席在大会上做出的一些英明讲话也不掩饰敬佩,并且引用邓力群的话说:“毛泽东的讲话当时听了不过瘾,觉得很一般。”“但事过几十年后,感觉他的讲话确实是讲得深刻,经得起时间、实践的检验”。
另外,书里面引用的资料非常丰富,作者也能够看到会议的原始记录,在很多地方还是很有启发的。例如“厚道人”的讲话中说到“党的各级领导人(包括党委会的所有成员)应该有监督”“我觉得,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是来自党委会本身,或者书记处本身,或者常委会本身”,把领导人“同伙夫、勤杂人员等同志们编在一个党小组里,那是起不了多少监督作用的”。
作为监督作用,可能仅仅党小组内的监督确实不够,但是也能看出来,邓对群众监督这一块的观念一贯如此。
三、准备按照部分重要章节,一节一节的写写感想。或许会对照着写。比如第一篇准备写写“最是大节见真知”与主席的讲话的对比。
此为序言,先抛个笼子出来,哈哈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读第一遍的时候,我超不喜欢作者的立场。
读第二遍的时候,觉得作者似乎在书里加了一些隐藏宝物.....
最近闲暇时翻翻,越来越觉得这本书很有点明褒暗贬的意思。
比如对刘修养的描述,一方面赞他党性高、觉悟高各方面都杠杠的,一方面就很淡定的讲到,他开会即兴发言,脱离原来大家议定好的发言稿,想想真是很党性很觉悟啊......
这书确实写的蛮那啥的.....
里面点出来修养在徐水听到亩产万斤的时候问:“还能不能再多一些?”哈哈
兄弟板凳先坐了。
七千人大会在党史上太重要了,期待你的新解读。
我读完书后和你的感觉完全相反!
只是张素华写得很隐晦而已!
呵呵,尽量把那些隐晦的地方找找,分析一下,跟大家讨论、争论一下,这是俺的想法。
一、会议的起因:粮食征调问题
先推翻序里面的想法,先写写对起因的看法。
《变局》提出了三个近因,一个直接原因。
近因1:在调整中困难重重,如何克服?
第13页说:毛泽东获知信阳情况的当天,立刻召开常委会,以十万火急的方式请周恩来抓紧制定中央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简称《十二条》),亲自审阅修改,11月3日下发全国,重申反对“共产风”,反对“一平二调”,强调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运行农民保留小额自留地,经营小规模家庭副业,有领导有计划的恢复农村集市等。
我感慨的是两个方面。
一是为什么要“重申”?以前发过,为什么没有执行?联想到那封著名的党内通信,是不是主席的指示真的出不了中南海?
二是重申的内容,按劳分配、小额自由地、小副业等这些印象中在主席领导读苏联教科书的时候也提到过,并不是一耙子打死。想想河里考证过关于“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资料,可以看出主席的思路一直是比较清晰的。
近因2:中央要不要自我批评?许多问题需要回答
书中提到,有人问为什么相当普遍的人不敢讲话?“共产风”中央一再纠正,为什么纠正不了?
我想,造成这个局面的,是不是就是中央领导层或者说执行层有工作作风问题?简单粗暴,命令式而不是商讨式?
主席提议中央要做检讨,他带头检讨了,但是总览全书,刘和邓的讲话中对自己的检讨很少,大部分在批评省部级、地市级的执行。
近因3:应对国际的压力和挑战
引用总理的话:“七千人大会的时候,正面临着苏联的压力,就是说我们国内的情况有困难,修正主义利用这个,想把我们压下去”
联想到第一稿书面报告中很多代表提出困难讲得太多,描述成一团黑等等,看以看出第一稿的书面报告并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上来考虑如何鼓气的问题,如何集中全党的力量战胜困难的问题。
直接起因:粮食争购发生了问题
邓的讲话直接指出,中央要反对分散主义,要确保完成任务。
大会报告的第一稿显然也是这个思想。只有在主席讲了坚持民主集中制之后才有改观。可见,刘邓的工作思路是没有想发扬党内民主的,他们还是要求基层党员干部做党的工具,听话就可以了,不愿走群众路线,甚至不愿意接受批评。
同主席提出的“出气会”相比,高下立判。
有些框框他们是不能也不敢突破的,突破了书都出版不了。
但是又要说出一点史实,就难免到处用曲笔弯弯绕了。
他们很辛苦的,要谅解。读书的时候自己多辨析,就算对得起他们一番苦心了。
雪里蕻大哥,主席那些事儿,都开始慢慢解禁了。平方事件,是不是过20年,也会慢慢解密???
做好又一大楼的学习准备工作.
从雪兄这里学习了很多东西,谢谢!
老铁也表示感谢啊,哈哈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二、修养的惊人言论
主席应该一直在考虑接班人问题。作为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者,他一直很清楚人的生老病死,并且坦然面对。所以,对修养的培养一直都在做,从辞国家主席到编写《刘少奇选集》都是这样。书中P40说道:“当时刘少奇在党内的地位非同一般。不少人向毛泽东建议编辑出版他建国以后的著作,毛泽东总以还不成熟为由,没有进行。但毛泽东一直主张编辑出版刘少奇的选集,尽管刘少奇也不断的拒绝,但还是成立了《刘少奇选集》编辑组”。
联系到刘主持的会议,包括七千人大会后的西楼会议,可以看出,当时主席放权还是很多的,基本上日常工作都放手让刘去做,让他去树立威信,搭建班子。真正做到了一线、二线分工。用封建时代的话说,当时他是“太子监国”。
但是,书中披露出来的刘的话语,着实让我大吃一惊。这些话主要在第22章《打下毛刘分歧的楔子》,抄录并评论如下。
1、还能再高吗?
想想主席在党内通信中说的“同现在流行的一些高调比较起来,我在这里唱的是低调,意在真正调动积极性,达到增产的目的。如果事实不是我讲的那样低,而达到了较高的目的,我变为保守主义者,那就谢天谢地,不胜光荣之至”,还有那篇《记者头脑要冷静》中“虚报不好,比瞒产有危险性。报多了,拿不出来。如果根据多报的数字作生产计划,有危险性,作供应计划,更危险。记者到下面去,不能人家说什么,你就反映什么,要有冷静的头脑,要作比较。”
以前看一篇文章叫《毛泽东力纠五风》,看来真是这样,而刘,很可能是五风的推动者,至少是鼓励者。《变局》作者也说:当然,最早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是毛泽东。
2、罪己诏与非常时期大总统
为什么震动?因为罪己诏不是太子下的,是皇帝下的;这是赤裸裸的逼宫啊。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加班夺权”。
作者评论说,“刘少奇在这里追究的是他自己的责任,但不少人都知道,最大的责任者是毛泽东”。
其实,我的感觉跟上面一样,也是在逼宫,要求主席自己隐退,交出权利。
3、死后下一代揭
这不就是赤裸裸的赫鲁晓夫吗?
不过美国出的8平方真相书,已经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