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转友人一篇 世界工厂的危机 -- 老马丁

共:💬614 🌺3816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希望是博士前两年

      不然这文章水平....

      • 家园 正常正常...

        Ph.D candidate 甚至毕业了的社科博士很多时候也就这水平

        博士么,对自己搞得小块领域真能明白就很不错了。况且很多社科类博士临到毕业也没接触过实际社会。他们谈社会,不过专业名词用的多些,真实水准不见得有工厂老师傅高。

    • 家园 想送花经验不够,宝推乐善不够.

      总是说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大家都看到了,我觉得还是不够全面,这些观点都是站在"劳"这一方,真实的本质不一定看得明白,因此方法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劳"这一方基本上都一样的命运,但是"资"这一方却不然,大鱼吃小鱼,吃得才叫有滋有味,这小"资"还只能哑巴吃黄连,要知道大鱼一定是吃小鱼的,作为虾米的"劳"不是大鱼吃的对象.大鱼吃小鱼吃得是合理合法,布局严密,时间悠久,证据要么忘记保留,要么就不会给你拿到,只能有时间讲故事了.

      这个ZF是FB问题还是无能问题,我更倾向于后者......伤害具有传递效应,最后总会伤到自己.

    • 家园 这实话也明白得太晚了吧?

      88年的时间,我感觉共产党是要培植一批红色资本家,98年的时间我感觉共产党就是再变质也不可能抛弃工农吧,2008年的时间我感觉共产党在使劲浑身解数把工农往死路上逼,然后在死路的那端是暴力镇压等候着。

    • 家园 送花收藏

      乐善不够没法推宝,只好人肉推

    • 家园 他在美国的研究生院?

      如果是在美国还能写这样的文章,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 家园 我的观察

      回国后虽然大部分时间呆在医院陪我妈妈,但是还是和国内许多朋友们有交流,也新认识了一些朋友。我的观察:除了极少数幸运者(超级天才和考上公务员的幸运儿),大部分农村和城市低端平民背景的青年男女(85后往后),不管读大学与否,基本上已无畅通的上升通路。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正在尽可能的把肉留在自己的锅里,报纸上披露的80后局长只是翻起的冰山一角。有钱人在加速把子女送美加读本科:这些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小留,他们在中国完成高中教育,通过考SAT进入美国前50的大学和部分加拿大的大学,以求避开传统的中国人才培养渠道,达到快速成才的目的。记得我一个朋友的女儿,和我是高中校友(湖北最好的高中),竟然放弃了明天的高考,专心准备下周在香港的SAT1,可见全家信心之足。而湖北今年高考有1/3的考生能上各类大学。

      最让人伤心的,常说的男才女貌,女貌差不多在各类市场(婚配,就业等)完全货币化了,男才却充其量有市无价,还有女才,基本给忽略了。想想,为啥伪娘有市场?

      ---------

      一些佐证

      女貌的公开标价 把官传下

      MRandson:回风中笑网友

      豆子星:门缝还留着,但是已经是拼爹大势了

      定风波:我也想起个例子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再转一个例子

        出处

        身份背景对后天发展的影响加大,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面临困难,穷会成为穷的原因,富会成为富的原因吗?专家称,普通人家子弟,因为父母无金钱和权力,难以进入社会上升通道;有着强大社会资源的富有家庭的孩子,可轻松获得体面工作及更广阔发展空间。

        1.农家子弟还能“鲤鱼跃龙门”吗

        ——大学收费高、毕业工作难找,农村家庭的子女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的成本越来越高,动力越来越小

        在北京做家政的肖梅近来格外烦恼。远在四川广汉老家的儿子初中毕业,考上了县城里的重点高中。是让儿子继续读高中、考大学?还是干脆去念个技校、过两年出来打工?

        肖梅服务的家庭是两位退休老教师,他们力劝肖梅一定要让儿子读书,因为“知识改变命运”。这两位老教师也是四川人,其女儿1988年考入北京大学,之后进入国家机关工作,如今有房有车有官职,父母家人都跟着享福。“难道你想让儿子和你一样一辈子在外打工?”

        肖梅当然希望儿子有一个美好的前程,不当农民、不当农民工。但是,她有自己的难处。儿子学习成绩不错,可未必能考上北京大学这类顶尖名校。如果最终只考上四川省内的普通高校,父母辛苦在外打工供其读7年书,将来可能还是找不到好工作。

        “我们村里这样的人家多了。大学也读了,花了家里六七万元,结果毕业后找不着好工作,也是一样在外打工,户口还是回老家。”

        “我租房的院子里,也有七八个大学毕业生,有甘肃的、有河南的。念了大学,还不是一样卖保险、搞推销,这几天有工作、过两天又没工作,挣得还不一定有我多。”

        进入9月,儿子还是按时上学了。同时,肖梅也在北京以及四川物色合适的技工学校。“学个理发、厨师什么的,有一技之长,将来找得着活儿,能养活自己。”在肖梅看来,这些是城里孩子不屑学、将来也不屑干的,可能是儿子这个农家子弟最好的选择。

        “我觉得非常遗憾,近几年社会底层特别是农民以及农民工家庭的子女,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的动力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高,总体上看,渠道有变窄的趋势。”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表示。

        社会中不同层次人员的流动,有利于整个社会和谐。特别是从收入、地位等较低层面向较高层面的流动,流动越活跃、通道越畅通,社会通常越有活力。

        教育是现代社会实现不同层面流动的关键渠道。1978年,我国恢复高考。从那时起,一大批贫寒家庭的年轻人通过高考,真正实现了“鲤鱼跳龙门”,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甚至同时改变了整个家庭以及家庭中下一代的命运。在许多农村家庭,再穷也要供有望考上大学的孩子读书。但这种状况在近几年出现了变化。Mitbbs.com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处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初,该校学生中约有一半家在乡镇农村,现在这个比例明显下降。此前,中国农业大学对新生城乡比例的调查显示,1999年至2001年农村新生均在39%左右,2007年已跌至31%。南开大学的一份数据表明,2006年该校农村新生比例约为 30%,2008年为24%。Mitbbs.com

        中国人民大学的这位人士认为,这种比例的下降可以从“成本—收益”两方面衡量。1999年后,高校普遍扩招,上大学、上名校的机会从数量上看是增加了。但与此同时,高校收费水平大幅提高。“1992年,本科生一年的学费是400元左右,其他费用很少。现在,光学费就涨了10倍不止。学生宿舍条件好了很多,有的还带卫生间,可住宿费也高出不少。”高昂的学费,让一些收入偏低的家庭望而生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扩招的机会较少流向农村。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开始出现。“毕业即失业”,为高等教育支付的成本高了,收益却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甚至还是降低了。这使得“知识改变命运”逐渐变得不再那么有吸引力。Mitbbs.com

        对农民家庭而言,改善生活的另一条渠道是进城务工。许多农民工也正是怀着这样的梦想走进城市的。但是,由于农民工工资长期徘徊在较低的水平,多数人缺少应有的社会保障,因此其向上流动的空间也非常小。城乡差距的扩大,进一步减少了农民工扎根城市的可能性。Mitbbs.com

          Mitbbs.com

        2.就业,拼能力还是拼“背景”Mitbbs.com

        ——就业过程中“背景”的排他性作用成为最大的就业歧视,高校毕业生中的农民和农民工子女在就业质量上明显处于弱势Mitbbs.com

        就业,是实现不同群体间流动的重要环节。当农民还是当律师、走街串巷卖保险还是在银行敞亮的空调屋里工作,在京沪广这样的大城市拥有稳定的工作还是做“北漂”,差别显而易见。Mitbbs.com

        吴乐霞大学毕业后在某部委下属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了6年,一直是“编制外员工”。“这6年,单位几乎每年都会空出一两个编制,但都是有关系、有背景的人顶上来,我干得再好也没希望‘转正’。转不成编制内员工,工资差出一大截,而且没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有一年新进来一名家在山东农村的正式员工,吴乐霞起初还觉得,看来转正还是有机会,后来才听说,这名员工虽然家境一般,却是单位领导的亲戚。Mitbbs.com

        唐先生在一家军工央企做人力资源工作。“企业招人,首先还是看能力、看素质。但是,每到招聘时,打招呼、递条子的太多了,都是方方面面的领导以及合作伙伴,不可能不考虑。最后,如果几个应聘者条件差不多,肯定会招那个打过招呼的。”这家企业近几年每年要招用近千名大学生,如果只是看数量,其中70%以上的新招人员没有什么关系背景,但仔细分析,没背景的主要集中在企业位于内蒙古、贵州等地的分公司,而能留在北京等地的总部以及一些条件较好的科研机构或收入较高的二级公司的,多多少少都托过人。Mitbbs.com

        正因如此,近两年已有多位专家指出,当前最主要的就业歧视,不是性别歧视、乙肝歧视、年龄歧视等,而是在就业过程中“背景”、“关系”、“人脉”的决定性、排他性作用。Mitbbs.com

        “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项目组对50万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家庭阶层对其高等教育结果有着明显的影响。通过这份调查可以看出,在“211”院校中,农民与农民工子女入学时以576分的平均分领先于管理阶层子女的557分,但其找工作则要艰辛的多。从学生毕业后半年的就业状况来看,农民与农民工子女有35%的毕业生未能就业,远远高出管理阶层子女未就业15%的比例。在就业质量上也处于弱势,2008、2009两届毕业生中的农民与农民工子女毕业半年后平均月薪在各阶层中分别排在倒数第一、第二位。Mitbbs.com

        中国社科院一份名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研究报告表明,父辈具有社会资本的那些人比一般人更易于成为干部。在父亲受教育程度这个自变量固定的情况下,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倍多。Mitbbs.com

        专家认为,当家庭背景成为就业过程中一道不断升高的“隐形门槛”,普通人家的子弟,因为其父母没有金钱和权力,难以进入社会上升通道,而有着强大社会资源的富有家庭的孩子,则可以轻松获得体面的工作、较高的收入以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就业公平,在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更加剧了由社会底层向中间阶层以及更上阶层流动的难度。Mitbbs.com

        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以及一些人口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就业歧视。最近,北京市面向全市招考740个公务员职位,明确规定,参加考试人员范围是“北京市常住户口且人事行政关系在京的人员,年龄须在18岁以上、35岁以下”,并特别注明“不包括2010年非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及户口档案保留在学校的非北京生源往届毕业生。”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张鸣教授指出,这其中包含着显而易见的“户籍歧视”和“身份歧视 ”。但人们早就习以为常,首先想到的反而是如何挖空心思找关系运作,让儿女符合招考条件。Mitbbs.com

          Mitbbs.com

        3.让所有人都能够怀有一个“中国梦”Mitbbs.com

        ——改革户籍制度,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打破就业壁垒,营造有利于向上流动的社会环境和氛围Mitbbs.com

        穷会成为穷的原因,富会成为富的原因吗?Mitbbs.com

        “不能绝对这么说,当今社会还是有许多机会,让有才能、有智慧、有勇气的人大展身手、改变命运的。但是,目前出身和背景对人们后天发展的影响确实越来越大。我们要高度重视其中不平等的环节,破除更多的障碍。”苏海南这样认为。Mitbbs.com

        不过,对很多普通人来说,他们不会这么理性地分析。“穷二代”、“富二代”、“垄二代”、“官二代”……这些说法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也是不少人身边的现实。Mitbbs.com

        ——据调查,二代农民工,其父母几乎都是农民或农民工,只有极个别曾是乡镇干部或乡村教师医生等公职人员。目前,农民工是城镇收入偏低的一个群体。Mitbbs.com

        ——20岁的投资公司董事长、22岁的房地产企业老板……“富二代”不断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其父辈不仅可以让其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甚至有地方政府拿钱出来培训“富二代”。Mitbbs.com

        ——三代人都在民航、一家人全干电力——有人戏称“垄二代”把好工作先分了。在一些地方性的垄断企业,有岗位空缺通常不会向社会公开招聘,往往都是在内部推荐的人选中选择。Mitbbs.com

        ——公务员的招考相对透明,但事业单位还未做到全部公开招聘,“内部招聘”、“人情招聘”的现象仍很突出。江西武宁就曾有过一些事业单位提供的岗位仅允许本县科级干部子女或家属报考。Mitbbs.com

        专家指出,“二代”现象折射出当前阶层固化的倾向。阶层固化不仅影响社会活力,也影响稳定。只有实现社会的良性流动,社会才能在飞速前进中保持稳定与平衡。Mitbbs.com

        如何让向上流动的通道更加畅通?苏海南认为,首要的一点就是打破城乡分割的壁垒,改变存在多年的城乡二元结构。其中关键的一点是改革户籍制度,减少户籍对劳动力的束缚以及对人口流动的负面作用。第二是全面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服务的均等化。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及措施应当首先考虑弱势群体,而不是最后才照顾到这部分人群。城乡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应当尽可能一致,别让农村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一大截。第三是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方面,破除种种不合理的障碍以及歧视性的政策措施,尤其要打破那些垄断行业、权力部门的就业壁垒,防止近亲繁殖,尽可能实现就业公平。国家应当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约束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加强监督并纠正各种歧视性招聘行为。第四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让财富更多地向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倾斜,同时打击权力寻租和灰色收入。此外,干部任用制度也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Mitbbs.com

        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文,今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报考公务员,不再实行加分等优惠政策。人社部还承诺,继公务员公开招考后,2012年,全国所有的事业单位也将做到公开招考。这些有助于公平公正的措施受到普遍欢迎。Mitbbs.com

        苏海南表示,中国目前仍然处在一个社会变迁比较剧烈的时代,阶层结构肯定会发生变化,关键是朝什么方向发展。“一定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我们应当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向上流动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让所有人都能够怀有一个‘中国梦’,即只要是中国公民,只要努力向上,不论是偏远地区农民的子女还是城市居民的子女,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上升的空间,都可能凭借自身的才华和拼搏,改变命运。只有这样,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Mitbbs.com

        把希望还给“老程们”Mitbbs.com

        如果缺少一种可以流动的机制,弱势群体会越来越边缘化,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Mitbbs.com

        70岁的河南农民老程原本过得挺惬意。千辛万苦,老程终于把小儿子供上了大学。孩子毕业留在北京,虽然只是小职员,可让老两口的养老有了着落,其他3个当农民的兄弟们盖房子、看病,他也搭把手。Mitbbs.com

        老程说,村里年纪相仿的老哥儿们,也都是“沾”了进城子女的“光”,有钱花、有指望的日子挺好。Mitbbs.com

        可最近几年,惬意的老程心里渐渐不安起来——孙子们小小年纪全都去城里打工了!他质问:“为啥不读下去,读大学!”Mitbbs.com

        几个留在农村的儿子回答说,农家娃毕业后根本找不到好工作。“在街上发传单,挣钱还不够吃饭。白花了几万块供他!”儿子还说,邻县前年选了12名乡长,基本都是官员和老板的子弟。“这社会就是三六九等的,你还敢指望‘鲤鱼跳龙门’么?”Mitbbs.com

        老程当然没话说。可眼见孙儿们在城里受累,“房子买不起、生病看不起、女人娶不起、麻烦惹不起”,日子过得拮据又憋屈,想想自己当年“改换门庭”的渴望与艰辛,老程脸上渐渐没了笑容。Mitbbs.com

        老程的心路历程,也是当前许多人真实的困惑。Mitbbs.com

        寒门子弟还能通过个人奋斗改变命运吗?Mitbbs.com

        一个社会难免出现阶层分化。正是这种“差异”产生的动力,让人们为了向上层流动而努力奋斗,让人们不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擢升”。 “往前追三代,都是苦出身”——现在大多数的“金领”、“白领”,其实根儿都在农村。像老程家那样,哪怕只有一个人“上了一层”,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情感上,他都有能力反过来关照整个家庭乃至家族。向上的“奋斗”与向下的“反顾”,使城乡之间、贫富之间始终保持紧密联系、和谐共生。Mitbbs.com

        然而,如果缺少一种可以流动的机制,如果社会成员一出生就被烙上“穷人”、“富人”的印记,如果全凭家庭背景和人脉关系而非个人能力来决定一生的成败,那么社会弱势群体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始终被边缘化。深深的失望将导致强烈的被剥夺感,以及“仇富”、“仇官”等反社会情绪,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身处缺乏竞争的安乐群,占据优势社会地位的强势群体,往往只在意既得利益是否安稳,并不会真正关注甚至在某些方面阻挠经济社会的进步。Mitbbs.com

        贫富差距加大的趋势日趋严重,“阶层固化”所导致的严峻社会现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再不可漠视。Mitbbs.com

        把希望还给“老程们”!

      • 家园 TMD女貌竟然还真的公开货币化了

        这个饭局门

        李香香 500块。

        我还是太纯洁了。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转一个《新闻1+1》关于今年的高考主动放弃和留学

        ——留学,不是流失!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今天全国900多万考生结束了高考。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人才库来说,以前只有国内的高校盯着他们,现在全世界的高校都在盯着他们。对于考生来说,以前是只有国内的高校可以供他们选择,现在是只要你有能力、有实力,全世界的高校都可以供你选择,在此基础之上,也就衍生出了留学热和移民热。

          对于高校来说,他们争夺的、看重的是人才,对于人才来说,他们看重的又是什么呢?

          今天,高考最后一天,全国900多万考生如释重负。

          考生:轻松。

          考生:很兴奋,终于解放了,12年之后。

          解说:全世界最大、最紧张的考试,一家海外媒体也在关注着中国的高考。但是,他们可能没有感觉到今年中国高考的细微变化,那就是与往年相比,我们的高考似乎越来越平静了。

          字幕提示:2010年5月28日新闻

          同期:根据教育部的统计,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6万人,比去年减少74万人。

          解说:整整74万,这已经是高考考生连续第二年出现大幅度下降。应当说,适龄人口的减少是考生人数大幅度降低的主要因素。而除此之外,有一个现象似乎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很多考生的主动放弃。

          昨天,在北京的一家留学中介,记者就见到了来自陕西的高三学生田有强。

          记者:今天你知道是高考第二天?

          田有强:我知道,我知道是高考第二天。

          记者:你本来是应该参加这次高考?

          田有强:对,我出国留学,到国外先上预科,之后再通过预科再转到大学那边,去英国读书。

          一开始就觉得在国内好,那时候小,怕出国之后就没有朋友。但现在的话还好,现在觉得出国之后又可以认识新的朋友。

          解说:今年的田有强没有参加高考,而通过采访来这家留学中介进行咨询的很多家长,我们发现,他们的孩子也都是在今年应该参加高考的考生,甚至还有一些是现在高中的在读学生,他们已经提早为自己的出国之路进行准备。

          李平 留学中介负责人:

          很多的学生,他们自身的学习成绩,包括很多学生的高考成绩也都是非常不错,我们遇到很多的学生,实际上他完全有机会在国内上很好的学校,只不过是他的目标,可能跟在国内上的这些学校还是有些差异,所以他们选择了一些更好的选择。

          解说:

          显然,与此前的情况不同,如今,很多学生不再是因为高考失利而逼上梁山,选择留学,众多拔尖的学生已经把出国留学作为首选,开始早早地进行准备。在北京,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北京八中等很多知名学校,甚至都开设了专门的出国班。

          马一平(北京八中校长助理):去年好像大约统计也就10来个学生,可能都不到10个人。

          记者:今年出国毕业班有多少学生?

          马一平:30多个人吧,从我们这个班来说,多数应该说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

          记者:他们考到国外,应该是不错的学校?

          马一平:美国杜克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都有。

          解说:透过这一个班的情况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素质优良,以出国留学为首选目标的学生为数不少。对于国内外的任何大学他们都极具诱惑力,今年,加拿大使馆就在中国高考开始之前,举办了多场邀请中国学生与签证官面对面的活动。

          同期:有多少人去过加拿大?没有,要去加拿大吗?太好了!

          解说:林爱薇女士是加拿大使馆商务参赞,昨天记者采访她的时候,她直言表示,加拿大欢迎中国的高端和优秀的人才去留学。

          林爱薇(加拿大使馆商务参赞):当然我们希望能看到,更多优秀的学生来到加拿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去年参加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究所举办的博士生见面交流会。

          解说:行动起来的不仅是加拿大,同样在高考前夕,澳大利亚、美国、法国等国的驻华签证官,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中国留学生的欢迎,并表示他们的签证政策宽松,对中国留学生非常有吸引力。

          字幕提示:2010年3月13日新闻

          同期:教育部公布了去年我国留学人数的情况,数据显示,2009年度我国出国人数增加了4.95万人,增长近三成。

          解说:资料显示,自1978年以来,已经有106万中国学生留学海外,回来的仅27.5万人,留在海外的78.5万青年才俊,相当于30所北大、30所清华的所有在校本科生。

          今天,随着中国高考人数的逐步减少,我们出国留学的孩子却在大幅度增加,这样的数字变化到底蕴含着怎样的风向标?热现象、冷思考,新高考时代的留学现状,折射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呢?又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呢?

          主持人:

          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的是中央党校辛鸣教授。

          辛教授,刚才短片的最后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高考越来越容易了,上大学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因为报考的人数越来越少了,但是选择出国读大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您觉得这一升一降蕴含着一个什么东西呢?

          辛鸣(中央党校教授):

          这应该说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主持人:

          为什么这么说?

          辛鸣:

          就像你刚才开始说的,我们过去20多年前,我们只有高考这么一条路,只有千军万马去挤高考这个独木桥。但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学生不仅可以在国内高考,还可以到国际上的大学去。而且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刚才看到,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优秀的学生当然希望上优秀的大学。

          主持人:

          但是现在恰恰是这些优秀的学生,很多人都觉得,我们辛辛苦苦培养了十几年,这么优秀的学生,一转眼就到国外上大学了,这是不是我们人才的流失?

          辛鸣:

          到国外上大学叫“留学”,留学不等于人才的流失。

          主持人:

          但刚才我们从短片里看到一个数字,改革开放这30多年以来,我们出去了一百零几万优秀的学子,都是最顶尖的优秀学子,结果到现在才回来27.5 万。

          辛鸣:

          这个数据是真实的,但是我们如何来看待这个数据,应该要加以分析。

          主持人:

          您怎么看这个数据?

          辛鸣:

          我们过去总认为人才是,我只要在你这个地方待着,在你这个地方有身份、有编制、有岗位,我才叫为你服务,才叫人尽其才。

          主持人:

          在我身边叫为我服务。

          辛鸣:

          对。其实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越来越看到,人才应该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也就是说,只要你真正有舞台、有平台,愿意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哪怕你在大洋彼岸,同样也可以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现代科技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说,我们要转变观念,不要以为留在海外的人才都是流失了,或者说只要在海外待着,就不能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贡献了。

          主持人:

          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假如把这些优秀的高考考生比作优秀的商品的话,现在是国外的大学在争抢我们最好的商品,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留下这些最好的商品?

          辛鸣:

          这个话我们应该分成两方面说。我们也希望培养这些优秀的学生,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们也可以让国际教育资源来培养我们这些优秀的学生,我们要记住,他们现在是人才,但是更准确的说,他们叫“人才的前期”,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这个培养过程,如果让他们接受了国际视野的培养,或者是国际上更好大学对他们的培养,那他们就能成长为更好的人才,更好的人才将来不是同样能为我们中国的社会发展做贡献吗?所以,我们不要考虑这个人才是谁培养的,而要考虑这个人才将来能为谁服务。

          主持人:

          您是站得高、看得远,但是对于这些最优秀的高中学生,他们选择去国外读大学的话,对于我们的高校来说是不是一种损失?

          辛鸣:

          应该说给了我们高校一种压力和动力,高校应该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国外的一些一流大学那样,吸引我们中国一流的高中生。我们应该实事求是承认,现在有很多国外大学,在吸引这些高端高中生方面他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奖学金的设置,比我们一些国内大学要高得多得多。甚至看国外,把吸引学生当成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政府来做,就像我们刚才短片里看到的,很多外交官把主要工作放在这儿,他们是想希望通过这样来争取人才,让人才到他们那边去,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培养人才的感情,希望人才能留在他们国家,为他们工作。

          主持人:

          辛教授,您刚才说的这番话,恰恰证明人才是有国界的,否则的话,他们也不会这样下大力气去争夺人才?

          辛鸣:

          人才肯定是有国界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人才是有国界的,并不等于人才培养是有国界的。我们只要看到一条,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社会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中的国家,我们发展的空间很大,人才施展抱负的平台很多。我们经常讲一句话,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快速成长中的大国,我们人才施展抱负的空间是不可限量的。

          主持人:

          没错。就像辛教授刚才所说的那样,其实留学并不是人才的流失,甚至留学的人才、留学之后留守在当地,也不见得就是人才的流失。因为刚才辛教授引用了这样一句话,“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但是现在问题的关键就是,我们能拿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吸引住这些人才,我们的节目稍后继续。

          离高考还有三天,在重庆的名校巴蜀中学,高三某班空无一人,因为全班29个同学通过托福考试,上个月陆续获得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在深圳,包括民办学校在内,开设各类“出国班”或者是“国际班”的普通高中,已经超过10所。有业内人士统计,近两年深圳高中生申请出国留学的总数达到2000人,并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其中申请成功者约1500人。

          高中出国,分享全世界最优秀的教育资源,无疑引来很多羡慕和自豪的目光。但是,当人们将目光投向他们的背后之时,也不免有些忧虑。

          张容(移民顾问):

          随着学生过去了以后,父母会考虑到他们子女身份的问题,投资应该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如果父母拿到身份,子女通常如果还是在上学期间的话,是可以一块拿到这个身份的,能够解决孩子的身份,以及到时候就业的一个问题。从我们手上接到的案例来源也能够反映出来,就是很大一部分案例的类型,是来自于留学生家长,留学潮的热推动了移民热。

          留学热推动移民热,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件原来紧密相连。实际上,一股新的移民热正在发生着,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机构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到美国投资移民的EB-5类签证的中国申报人数已经翻了一番,从2008年的500人上升到超过1000人。投资移民、技术移民,成为海外吸引中国人移民的主体。

          齐立新(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

          现在的人才结构来说,全部都是以大学甚至以硕士以上学历为主,人群的学历素质比较高,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至少是四年以上的优秀人才。技术移民如果出去,他身上所捆缚的财富要求基本上在六位数人民币以上。而作为投资移民或者商业类的移民,他必须要具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以上人民币的资产要求,这是及格线。

          解说:

          毋庸置疑,这些人都是社会主体人群,他们的离开对于我们的人才结构而言是个损失,对于社会财富也是种伤害。

          加拿大移民局数据也显示,2009年加国投资移民全球目标人数为2055人,中国大陆的名额占了1000名左右。

          每一个旅程都将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以投资起步价40万加元,约235万人民币计算,仅2009年,即使只按门槛标准计算,从中国流向加拿大的财富至少为23.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一座世博会中国馆。

          记者:

          这些移民海外的精英,到底在寻求什么?

          张容:

          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看:第一就是关于子女的教育环境,还有教育体系各个方面。另外一方面包括生态,自然环境,这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解说:

          其实,早在2007年,中国社科院发布《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就曾指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精英阶层流失严重。

          人才竞争,意义重大,就在本月,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就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作出部署,提出了一系列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的具体措施。

          人才是强国之本,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被反复的强调,在此背景下,一股移民热也就搅动了无数的社会情绪。

          齐立新:

          人才,包括企业家的流动,这种国际之间的发展,都应该是一种特别正常的现象,如果我们单纯只把中国的人才,部分群体获得国外定居,看作是我们的失落。我请问,每年有那么多大量的外商投资企业涌入中国,中国的资本注入,以及有那么多人垂青中国这片土地,到中国发展,又说明什么呢?

          主持人:

          所以,辛教授,刚才您说我们的人才,目前来说作为初始阶段由别的国家来培养,这是一个好事。但是我们看到这只是一个现象,它背后是一个移民潮,而且这个移民潮的主体都是所谓的知识精英、财富精英。您觉得他们的出境、出国,对于我们这个国家和社会来说,是不是损失?就像刚才那位齐先生做出的答案,我想听听您的看法。

          辛鸣:

          其实我特别赞同他的判断。我们的人才也好、财富也好,它总是要流动起来的,中国的人才可能流向世界、中国的财富可能流向海外。同样,海外的财富也会流向中国,海外的人才也会流向中国。比如,最近我就看一份材料,上海浦东有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它就把整个硅谷的研究团队全买过来了,这个团队都是外国人,都是金发碧眼,但是他们到了上海浦东工作得很好、很高兴。为什么?他说在中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很好的施展抱负的平台,所以他愿意到中国来发展。

          对于人才也好,对于财富也好,我们不要老是想把它留住,苦苦哀求。不需要苦苦哀求,而是需要给营造平台,提供发展的机遇。现在的中国社会,正好是具备有这样的前提和空间,也就是我们刚才没讲完的话,中国社会现在属于一个新兴发展中国家,新兴发展中国家有大量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随着我们中国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随着我们产业结构的提升,大量高科技的人才越来越会有用武之地。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中国吸引人才,尽管我们有的同志可能说,现在我们好多条件还不太具备,我们脚底下的路可能还是坑坑洼洼的,抬头看好像看不到什么前景,但是我说,看不到前景至少有无限的可能性。

          主持人:

          但是辛教授,刚才您说了,我们也在不断的吸引外资,可是我们吸引外资好像谁都能来投资。但是,如果我们的人去国外要是移民的话,它的门槛是非常高的,动辄就是几百万、几千万。我们这么多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我不否认流动肯定是好的,但是这么流动法是不是个办法?

          辛鸣:

          我可以再反问你一句,我们出去移民需要带着几百万的钱出去移民,对吧?

          主持人:

          对。

          辛鸣:

          外商、外资投资进来,可能是几千万、几个亿的钱进来。

          主持人:

          但是有一种说法,刚才短片里面也提及了。我们现在姑且先把它圈起来,流失的是整个社会的中坚人群,受过良好的教育,说流利的英语,有多少年实实在在的工作经验,还要有自己的六位数字的财富,这些人才能够进入到国外的门槛中去。这些中坚力量走了,取得国外的国籍了,对我们来说难道真的不是损失吗?

          辛鸣:

          当然我们从表面看来,确实好像是我们的人才走到国外去了,甚至有些人才已经转换国籍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承认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但是我们一定要强调的就是,人才要从国际视野来看,我相信他们这些人才,他们之所以现在选择离开中国,他们可能是发现了现在在中国这种发展环境下,他们好像找不到更好的发展舞台和平台,所以他们到国外去了。可是随着我们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我相信吸引大量人才回到中国的这种可能性会越来越增加。

          

        • 家园 讲点加拿大这边的事

          前两天和多伦多大学招生办的一起吃饭,听她抱怨从中国来的留学生素质下降。多伦多大学作为排名20到50位的大学,已经无法再中国吸引最优秀的学生了。

          这个比较令我惊讶。后来想想可能有几方面的因素:

          1. 海龟的贬值。00年以后有大批中国人开始留学。按照市场供需理论,投放量增加了,就会贬值。(你教我的)。

          2. 海外各类院校都积极在中国招生。也按照你教我的理论,这个市场不免又要多倾斜一点。

          3. 留学门槛下降。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把 留学作为一个选项,也就导致留学生平均水平越来越下降。

          4. 有没有可能,中国学校的吸引力在提高。(这方面需要国内人士的解惑了。)

          也许中国教育多样化开端就在这里了。问题比较复杂。

          • 家园 牛人都去美国了

            我的感觉是这样的,

            1. 2000年左右留学开始流行,英联邦国家把中国留学生当作财源。

            2. 先富起来的人,集体把成绩中等或者中等偏下的小孩送到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读书。我当时高中班上最后20名,估计有一半去了英联邦(他们本来就是家里有钱/权才进那个高中的)。 估计我们那个年级出去了一百多个...

            3. 这批人让英联邦的留学声誉大大下降...因为这个文凭回国后非常不值钱了...

            4. 05年后, 家长们开始把目光放到了美国和日本...

            5. 现在美国似乎也越来越容易去, 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只有成绩非常好(留在国内也是可以上前五学校的)+ 很有钱的几个人去了美国...现在嘛...美国本科留学有英国化的趋势。

            除开攻读博士的那批,其他的留学最终还是为了就业,如果这个留学不能帮助就业,那还有什么吸引力?

            基本上,现在那些英联邦商科毕业的都只能一声叹息....

          • 家园 我想可能是最好的学生在喵准美国和长春藤了

            是不是说本科?观察到这次碰到的两个校友都没有申请加拿大的学校。

            加拿大大学本科招的大陆来的中国人没有研究生突出。我班上垫底的从来都有中国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