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彭德怀研究2-历史之纵贯线 -- 爱吃肉的兔子

共:💬68 🌺340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彭德怀研究2-历史之纵贯线

    毛泽东主席和彭德怀元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年最杰出的双子星座,前者伟大在于政治和战略,后者闪耀的是军事天才和对人民的忠诚。如果说主席是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元帅的声名却随着时光的流逝光芒万丈。毛泽东主席可能没有预料到这点。但元帅生前自比为于谦,说过‘要留清白在人间’。从这点看,真理是在元帅这边。两位人杰几乎并肩战斗和互相争论了一辈子(彭:1898-1974,毛:1893-1976)。他们的纠葛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

    纵贯线-起点

    1928年12月彭德怀率领约红五军八百人与毛泽东在井冈山茨坪第一次见面。无法想象两人第一次见面的相互感觉如何。其后朱毛率领红四军下井冈山,彭却由于叛徒带路没有守住井岗山根据地。

    1930年2月23日,由毛泽东亲自引入,从绿林好汉成长为红军将领的袁文才、王佐,于被湘赣边界特委以策划“军事阴谋”的罪名错杀。彭德怀在这个事件中,派红五军第四、五纵队执行了这一错误命令。有个细节要特别注意,边界特委伪造了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给袁文才的信,才将袁王及其部属骗来。我们可以感受毛泽东会如何看待,如何反应。毕竟,井冈山是毛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袁文才、王佐对这块红色区域的营建,有着不可抹杀的功劳。毛无论听彭如何解释,恐怕都不会接受。彭的部队毕竟是执行的哪把刀。在历史上两人相会的开始,彭德怀元帅给毛泽东主席留下的回忆肯定不会太好。毛泽东主席为了稳定井冈山,没有通知夫人杨开慧就直接娶了本地姑娘贺子珍,其后彭德怀元帅的攻打长沙和一.三军团朱毛彭二次攻打长沙也是何健杀死开慧的直接原因。阴差阳错之下,这一系列灾难很难保证主席会怎么判断元帅。我们说第一映像很重要。以后的历史证明,这个理论是对的。

    1931年11月,毛泽东被项英批判,并免去了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职务,脱离军权。按毛的原话:‘连个鬼影子都不上门'。其间彭是当时党中央错误路线的军事执行者之一。1932年春,红军攻打赣州。毛泽东坚决反对打赣州,并作了最后的努力,提议苏区中央局:听取前线指挥员的意见,这个前线指挥员是谁哪?就是彭德怀元帅,他自己后来在其自述中却提到:赣州是可以打下来的。这次反对对失去权力的毛来说,无疑是等于落难时候的一次猛击。

    纵贯线-合作和发展中的杂音

    中国红军在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调度红军四渡赤水,第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提笔给中央军事委员会写信,信的要点是:要求把战场指挥权交给彭德怀。虽然彭不以为意,但对于林彪一向信任有加的毛来说,失去权力过的他非常敏感,毛泽东无疑是对这件事一直记挂在心,其后曾经反复四次提起。既然林彪是无辜的,那么谁的嫌疑最大,很显然,是彭德怀元帅。

    长征期间,彭德怀的三军团打了很多硬仗,其后在党中央和张国焘分歧的斗争中,彭无疑是坚决支持毛和一三军团的北上战略的。在长征的尾声,1935年10月20日彭德怀在吴起镇西北部的五里沟口一带设下埋伏吃掉敌1个骑兵团,击溃敌2个骑兵团,迫使敌军停止了对长征红军的追击,保卫了毛和党中央的安全。于是毛有‘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一诗的产生。数次的支持和挽救,无疑对彭德怀元帅和毛泽东主席的关系起了良好的润滑作用。作为共患难的战友,两人显然都明白,团结和合作最重要。三军团在合并入一军团后,彭再也没有提过从新恢复三军团番号的意图,即使以后有多次机会和部属的建议。

    抗日战争后期,1943年9月彭德怀在与毛泽东分开经年后,离开太行山八路军总部返回延安,以后即在延安参加整风学习,被批20多天。这次整风,彭无疑是吃了很多苦头的,有‘在延安你操了我20多天娘’一说,彭被解除一线带兵权利,协助毛泽东、朱德指导华北敌后抗战。如果说这件事情的信号是什么,无疑就是毛确立核心地位后的一次对军头们的立威和统一思想的行动,很多人明白了,很多人还不明白,这其中,显然包括彭总。刘少奇严厉批评彭德怀元帅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是工作,也是一个信号。百团大战的被非议,是另外一个信号。

    纵贯线-辉煌年代

    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主席和他的麾下无疑达到了人生最辉煌的年代。我们看看,毛56岁,周恩来51岁,邓小平45岁,彭德怀51岁。建国初期的将帅们显然意气飞扬和无比自信。不过,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的爆发无疑是对这种自信的一个考验。林彪元帅是没有这个信心的,毛泽东主席有,彭德怀元帅显然也有。两位湖南老乡这个时候无疑是惺惺相惜的。彭坚决拥护毛抗美援朝的决策,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不幸的是,甚至可以说是毛彭以后翻脸的致命事件发生了,毛岸英在志愿军总部被美军空袭阵亡。有时候,历史和命运就是这样打开灾难之盒的。某种意义上,主席托付自己和开慧的大儿子,也是唯一可以寄希望的儿子,给彭德怀元帅,无疑是一种最大的信任。岸英的阵亡,无疑是彭对毛最大的辜负之一。以至于后面的庐山会议上,毛有‘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感叹。

    纵贯线-最后的爆发

    1958年2月彭德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又提出辞去国防部长职务。毛泽东说,现在备案,以后不准再提。1959年3月毛泽东在上海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彭德怀再次提出,不再担任下届政府的国防部长。毛泽东此时刚辞去国家主席职位,对彭很显然有成见,原话是:“让你当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还不够吗?“。也是在这个会议上,毛泽东谈及自己和彭德怀的关系对李井泉、柯庆施、黄克诚等人说过这样一番话:"我这个人是被很多人恨的,特别是彭德怀同志,他是恨死我的了,不恨死了,也有若干恨。”。1959年的庐山会议,彭的万言书,周小舟,李锐和周惠针对毛泽东主席的‘斯大林晚年’提法,对彭德怀元帅和毛泽东主席的战友情谊和相互信任是最后的一击。

    纵贯线-结局

    彭在庐山会议后被迫辞去国防部长兼国务院副总理职位。在1966年开始的文革中受尽折磨,批斗中由于拒绝承认自己犯错,被打断肋骨。后被圈禁。曾为中国第二元帅的彭于1974年病重,1974年11月29日14时52分,彭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身旁没有亲人,没有朋友。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毛的晚年是悲凉的。第一接班人刘少奇的被打倒惨死,总理周恩来的非抵抗拖延,林彪元帅的叛逃和死亡,对于文化大革命的不确定,都让毛有孤家寡人的感觉。亲人的疏离和亲情的淡漠是另外一个苍凉。他走后,他的接班人被废撼。他的理想被篡改。他的遗体不得安葬。

    结语

    如同中国历史上很多英明的君主和贤明的臣子一样,毛泽东主席和彭德怀元帅无疑在他们的合作道路上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同样,历史的传说里这些传奇人物的结局并不都是幸福到永远。唐太宗李世民最后砸了魏征的墓碑,明太祖的开国将帅们几乎被诛杀干净。彭德怀元帅的被圈禁死亡无疑是另一个不完全相同(毕竟是现代社会和共产党集体领导)却类似的重复。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放弃自己说话和反对的权利,任凭领袖借助个人威望和权力用不光彩的手段打击和肉体消灭政敌,在和平时期处理国事是危险的。彭德怀元帅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毛泽东主席的悲剧,也是中国人民的悲剧(最后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人的消失,失去刹车的运动,往往是悲剧的开始),文化大革命和大跃进的惨痛教训告诉人们,如果人民自己放弃了权利,不想去思考和从新选择的领导人,或是更改犯了大错的领导人,那么这样的悲剧还要重新演绎。人民的利益和国家利益永远高于个人,无论他/她是领袖还是历史巨人,这也包括毛泽东主席。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在朝鲜战争爆发60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领导人和领袖。

    爱吃肉的兔子:【原创】彭德怀研究-个性问题

    爱吃肉的兔子:【原创】作品相关-彭德怀元帅-风的简介

    通宝推:文化体制,ameng8000,acxp,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嗯,想想彭德怀是怎么整刘伯承的

      刘伯承可是共和国第一个挨整的元帅

      • 家园 反教条主义还是有道理的

        全面苏化也有不少问题,到70年,林彪还在搞骡马化,无他,缺汽车,也缺油,50年代中期,石油大部要进口,汽车很多要烧煤气和木炭。

        苏式的军工厂,工序是给没经验的工人设计的,工艺分的非常细,适合战时动员来的农民和妇女使用,对中国就不太合适。

        还有炮钢的配方,士兵的饮食,甚至军装,都有不适应的地方。

        但是,反教条主义可能也有一个背景,就是毛对苏联的态度改变了,特别是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出台,毛对苏联的敬畏感就大大降低。

        反教条主义也有个坏的结果,就是大跃进,结果某大厂,土法造飞机,3年出不了一架合格品。

      • 家园 彭德怀没那个权力去整一个元帅

        谁有这个权力,你可以想想。

        推荐你看看新版彭德怀传。看看老彭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样被迫转变的。

        • 家园 他只是中转举报并负责核对真实性,再主持基于

          这些资料的批,前后忙了一年.

          http://www.szwzdj.gov.cn/Show.asp?id=2873

             

          1958:军队“反教条主义”风波中四大元帅

          --------------------------------------------------------------------------------

          发布时间: 2008-11-10 9:10:49 被阅览数: 239 次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刘伯承从严办院办出了麻烦

            1950年下半年,刘伯承得知中央要办一所教育、训练中高级干部的陆军大学时,立即提笔给中央写了一封信。他恳切地写道:“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最难的是干部的培养。而培养干部最难的又是高级干部的培养。我愿意辞去在西南担任的一切行政长官的职务,去办一所军事学校。战争已经结束了,我年龄这么大了,还是让我去办学校吧!”

            党中央很快批准了刘伯承的请求。

            刘伯承考虑到将来要开设空军系、海军系,建议将原先准备命名的“陆军大学”,更名为“军事学院”。南京军事学院筹办以后,刘伯承任院长兼政委。学院建在原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和国防部旧址上。

            刘伯承对学员要求很严。刚入校时,学员坐的是皮沙发凳子。他看到后说:“当学生的,就是要坐硬凳子,屁股那么娇贵呀?”他还引用“慈不掌兵”的古语来说明这个道理。于是大家都换成了硬凳子。外出作业时,学员都提着马扎,背着图囊。小孩子们看见了都很吃惊,说:“哎呀,老伯伯怎么还背着书包上学呀?”他本人也以花甲高龄,坚持保持着模范军人的仪表、姿态。到院部大操场会操要走很远的路,刘伯承每操必到。晚上他亲自检查内务。因为右眼失明,左眼视力也很微弱,他总是把腰弯得很低,查看被子是否叠得整齐。如果不够整洁,他会立即批评:“你们住的这个屋像个乱鸡窝,农民习气,农民习气!”

            1955年,印尼总统苏加诺访问南京,参观南京军事学院。由于刚授衔,学院决定校级以上军官,身着新发的礼服,佩戴勋章夹道热烈欢迎。不巧,天下大雨。有人建议将欢迎仪式改到礼堂内进行。刘伯承说,事关国威军威,哪能随心所欲,坚持按原计划办。他自己身着元帅礼服,不打雨伞,冒雨迎接苏加诺。陪同苏加诺总统来院的陈毅元帅见状也不要雨伞。两位元帅英姿焕发,冒雨欢迎外宾,令苏加诺一行深受感动,给许多人留下了刘伯承严格治军的深刻印象。连一个旧国民党留用教员都说:“我进过国民党的黄埔军校和陆军大学,国民党训练也讲究严格,但比起你们共产党来,差得远了!”

            20世纪50年代初,“学习苏联老大哥”的口号在军队里叫得很响。虽然中国军队打的仗不比苏军少,经验也不比苏军差,但当时的中国军队还来不及总结整理自己的经验,军事学院也只能先利用苏军的现成教材。刘伯承明确提出: “我们学习外国经验的时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学以致用是我们的原则。”

            对于苏军教材,一般来说,都是采取先拿过来,然后在应用中逐步消化的办法,因而在教学中出现了比如想定作业不符实际,而照搬教材中的理论原则和战术数据;在作业方法上过多地要求数据计算,战斗文书冗长等诸多毛病。

            在南京军事学院,学员反映比较强烈、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六小时一贯制”的课业制度,感到不符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吃不消;一个是“三堂会审”的考试制度,大考小考没完没了:每门课学完要考,学期考、学年考、毕业考。考的时候学员“如临大敌”,考官有主考,还有陪考、监考,就像是“三堂会审”。毕业考实际上是“国家考试”,由朱德为主席,刘伯承、甘泗淇等为副主席组成的国家考试委员会,和军委各部负责同志任主考官,对毕业学员进行考核验收。考场更是威严。一进考试楼大门,从门厅、楼梯到考试大厅里都铺着大红地毯,长长的台桌后面坐着主考官、陪考官和监考的刘伯承的苏联顾问等10多人。考生人人着装整齐,考题是抽签,有的很难。所以考试的时候,发生过有的人因为太紧张,一下子答不出来,血压升高当场晕倒的事。

            刘伯承很重视这些情况,专门到战役系党支部听取意见。他边听边记,回来后与其他领导商量后,做了一些改进。例如,在上午四小时课后加一餐点心,解决“吃不消”的问题。以后又把“六小时一贯制”的课业制度改为八小时学习制,在考试方法上,进一步增加了考查学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内容。还对教材内容、讲授方法也进行了改革,受到学员们的普遍欢迎。

            1956年,由于在长期革命战争中身体受到严重摧残,加之6年来创办军事学院的日夜操劳,64岁的刘伯承越发感到精力难支,脑子、眼睛都出现病症。于是,他向中央军委请假治疗,并建议由学院的副院长陈伯钧代理院长,副政委钟期光代理政委。

            1956年11月6日,刘伯承赴上海就医。

            两封来信引起彭德怀的重视

            南京军事学院一开始设了4个系,其中战役系招收的52名学员都是军以上干部(1955年授衔时,学员刘震、李天佑、杨得志、陈锡联、韩先楚等5人被授予上将军衔,张震、秦基伟、廖汉生、温玉成、李作鹏等22人被授予中将军衔,其余人都被授予少将军衔),多数参加过国内战争和朝鲜战争,具有实战经验。他们之中有些人在学习过战役法之后,认为苏军经验有些是先进的,有些虽然先进但对我军并不适用,还有些其本身就是不先进的,因此必须批判地学习。同时,迫切要求学院做出改革措施。1956年8月25日,一位战役系的学员写信给彭德怀,提出“几年以前,我们在‘把苏联的一切先进经验都学到手’的口号下,从教材、教法和许多教育制度方面全盘学苏联,这是完全对的。但是我们感觉在向苏联学习中也产生了教条主义倾向。这主要表现在:教材方面,教学方法方面,对待我们的经验的态度方面以及其他方面”。他建议:“基于以上看法,学院提出的‘反对经验主义,防止教条主义’的这一带方针性的口号,似应请领导上加以考虑。”彭德怀对这封信没有作任何批示,但引起他开始对南京军事学院一些问题的重视。

            同年11月30日,彭德怀又看到一封信,是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学习苏军经验问题的。信是直接写给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的,经过中央办公厅转给了彭德怀。写信的人是军事学院的战史系教授会主任,曾任军委训练总监部军事科学和条令部处长的蔡铁根。

            信的开头写道:“邓小平同志:我是最近离开军委训练总监部的,我在那里曾经工作了4年多。在我离开之前,深深感到北京存在着严重的军事思想上的混乱,急需提请中央和军委领导上的注意。为此,我写了《关于向苏军学习的问题》,请您看看,并把它转给中央负责同志和军委负责首长。”由于作者直接把问题反映给中共中央,彭德怀自然不能不给予特别的重视。

            彭德怀看过这封信,立即批示:“蔡铁根同志给邓小平同志的信,应发给军委主席、委员及总参谋长、副总参谋长、各部首长、国防部各副部长阅。”看来,他已感到,学习苏军经验这个问题,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时候了。

            与此同时,主管全军院校工作的副总参谋长张宗逊,率领一个工作组到了南京,在军事学院和总高级步兵学校举行一系列座谈会,写出一份调查报告。在报告中肯定了几年来院校学习苏军经验的成绩,同时指出学习中的片面性,把许多不适用于中国军队的东西也学来了。彭德怀看过这份调查,感到南京军事学院的问题,很有必要亲自前去了解,以便着手解决。

            彭德怀的讲话留下历史遗憾

            1957年2月21日,彭德怀写信给毛泽东,专门报告他准备同副总参谋长陈赓、总政治部主任谭政等10余人,到南京军区检查国防工事和勘察地形,另外了解一下学院工作、军事训练、军内关系、军民关系等。毛泽东于25日批复“同意”并附注:“请注意军中思想动态,政治教育情况。”

            彭德怀一行于27日到达南京,住西康路33号。第二天即开始了解军事学院的教学情况。他和陈赓、谭政一起,上午听取高级速成系和战役系部分学员的汇报,下午听取学院政治部两个领导干部的汇报。3月1日,同学院训练部门和其他机关干部交谈,听取他们对教学中一些问题的看法。每日听完汇报,在吃饭时间和晚上,彭德怀、陈赓、谭政3人交换意见。3月2日听取学院领导干部集体汇报,刘伯承院长由于在上海休养,没有参加。彭德怀在听取汇报后,谈了自己对学院教学工作的意见。这次讲话,便是后来引起很大争论的那篇《在听取军事学院汇报中的谈话》。

            彭德怀回到北京,对这篇讲话记录加以斟酌修改,于4月24日送给毛泽东,并附信说:“这次我在南京着重了解了军事学院的情况,同他们的教职学员分别座谈了3天,感到该院在教学工作中教条主义倾向相当严重。因为这个学院是训练我军高级干部的学校,对于全军的学校和部队影响很大,所以我特别向该院党委讲了一次话,着重提出该院应当展开反教条主义的工作。”毛泽东在25日批复:“退彭。此件已阅,同意。”

            彭德怀还把这篇讲话稿送给了邓小平,邓阅后转送周恩来。后来对这篇讲话,彭德怀又稍加整理(把其中“工作是有成绩的”改为“成绩是显著的”) ,作为《视察南京军区工作向党中央和军委的汇报》中的一个部分,分送中央政治局和军委。

            在这篇讲话的前一部分,他肯定了学院的成绩,并详细列举了学院的各种成果。接着,他具体指出学院教学工作中的缺点,说:“根据汇报的情况来看,在学院教学中,不是有教条主义的问题,而是教条主义相当严重。最主要的表现是教学内容和我国我军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当然就军事学院的历史和客观情况来看,就现在的事实来看,产生了现在这种相当严重的教条主义现象,也不是意外的,不能把责任归咎于哪一个人。要论责任,我也是有责任的。”

            这篇讲话在分析产生错误的主客观原因时说:“在军事学院产生这些缺点,是有客观原因的。在学院开办的最初几年,没有适合我军情况的现成教材,因此许多教材不得不请苏联专家替我们编写;学院人力不足,忙于应付施教,不能兼顾研究我军自己的经验;我军的各种条令迟至今日没有编写出来,使教学无所依据。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从学院方面来说,在成立了6年多之后,对于结合我国我军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仍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特别是经过1956年9月全院学过5个整风文件,学院中的许多同志已经感到有反对教条主义必要之后,而院党委仍然徘徊、犹豫、拖延,未能下定决心,就使党委领导在教学工作上落后于客观实际了。”

            这篇讲话,对军事学院建院以来取得成绩与存在缺点的评价,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在批评学院缺点时,武断地说“教学工作中教条主义相当严重”。

            这篇讲话,打乱了军事学院正常教学秩序。院党委和各部、系都不得不成立中心组,全体学员停课一周,学习贯彻报告精神,大张旗鼓地开展反对教条主义的运动。同时,这也为1958年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发动全军范围的反教条主义运动定下了基调,作了理论上、思想上的准备。

            刘伯承采取了积极、慎重的态度。他虽因脑部旧伤复发一直在上海治疗,但仍指示在校主持工作的陈伯钧、钟期光召开院党委扩大会议,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并做出了《关于深入开展反教条主义的决定》。这个决定,明确提出“学院成立以来的工作成绩是基本的、主要的”,认为缺点和错误的性质是“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外国经验中的教条主义倾向”。对于彭德怀的讲话关于教学工作中教条主义相当严重的批评,委婉地陈述了自己的看法。

            在当时反对教条主义已经形成气候,军事学院承受着首当其冲的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刘伯承和党委一班人,只能用这种曲折婉转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原则。

            5月16日,彭德怀主持第109次军委会议,讨论总高级步校党委进一步反对教条主义的决定时说,中国军事的教条主义是有历史根源的,从袁世凯建立新军以来,中国的军事学就开始衰退了。袁的新军是抄袭日本的东西,北伐时代是抄袭苏联的东西,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他又去抄袭德、意、日、美、英的东西。中国的红军建立后,旧军队的制度和习气被农民游击队打得粉碎,逐渐创建了人民军队自己的一套。可是有人对这一套缺乏信心,有自卑感,认为自己的东西土里土气,不叫科学。当然对苏联的东西,我们还是要学,但是不要忘了自己的好东西。

            彭德怀的话是发自内心,也是有所指。

            叶剑英逆风中盛赞刘伯承

            1957年,战役系学员毕业后,军事学院开始了分校建院的工作。7月底,中央军委任命刘伯承为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然而,刘伯承的健康状况使他实在难以担任此职。他于8月6日写信给毛泽东和彭德怀,呈请免任高等军事学院的领导职务。

            刘伯承的这个请求,后经中央军委批准。

            9月13日,军事学院召开大会,欢送刘伯承离任,欢迎新任院长廖汉生到职。

            这一年,刘伯承病痛与忧虑交加。在医院的病房里,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作了这样的描述:“感觉残老身体就像一部长久用损的汽车,小修未好又经几年过分使用之后,遂成一部难好易翻的破车……左脑后部与两太阳穴处常作胀痛,眼复流泪水至头部昏眩。”“反教条主义”运动更像一块压在他心头上的大石块,使他日益担心刚刚走上轨道的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被迫中止。

            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全军的“反教条主义”运动逐步升级。在这场运动中,除了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刘伯承遭到批判,主持训总工作的叶剑英也没能幸免。叶剑英一直是主张既要批评和纠正教条主义式的态度和方法,也要反对经验主义的态度和方法。

            1958年4月8日,叶剑英来到南京军事学院,在全院教职学员干部大会上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对军事学院工作中的成绩作了充分肯定,反对给军事学院戴教条主义的帽子,并勇于承担责任。他说:“有人说学院是教条主义的头头,但应该说,全军包括院校和部队都有教条主义的成份,当然不必安上一个教条主义的帽子。过去军事训练中出现教条主义倾向,主要责任在领导。训总首先应作自我批评,不要把责任推到底下,因为我们照搬、照翻、照印、照发,毫无疑问你们底下只好照办,我们四照,你们只一照。”

            叶剑英在这次讲话中,怀着崇高的敬意,谈到老战友刘伯承,对这位受到不公正批判的军事理论家作了高度赞扬,给以深切的慰藉:“我们的刘伯承同志经历了40多年战场生活、军队生活,精通俄文,战斗经验丰富。像他这样的同志是很少的。他很红、很专,就是不健。他八九次受伤,为革命为人民流了很多血,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的宝贝,应该很好地维护他的健康,以便他能更好地负责国家大事。”叶剑英这番话,在当时军队“反教条主义”空气浓厚的情况下是很难得的,表现了他敢于坚持真理的态度和对老战友的真挚情感。在场的2000多名教职员听到他的发言无不为之感动,报以热烈的掌声。

            叶剑英从南京返回北京不久,即出席中央军委于5月27日至7月22日召开的扩大会议。

            林彪忽然活跃起来

            召开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是同年3月中共中央成都会议上决定的。毛泽东在推动开展全国经济建设“大跃进”的同时,想也促一促军队的工作,使之与全国的形势相适应。因此,确定军委扩大会议的重点议题是检查军委和各总部对工作的领导。当时毛泽东对军队工作的一般看法是:全国解放后,在经济工作和文教工作中产生了教条主义,军事工作中搬了一部分教条,基本原则坚持了,还不能说是教条主义。

            即将当选为中央副主席的林彪参加成都会议回到北京后,听说在1958年3月10日至5月的训练总监部四级干部会议上,对怎样认识和反对教条主义有争论。他含沙射影地说:“有人一提起学习就想到外国,专学外国的东西,以为只有外国的东西才是好的。这就是迷信,一定要打破迷信观点,”“不要一说到外国的东西就津津有味,把本国的东西看作是‘土包子’”,“我们的经验很丰富,不能把黄金当作黄土甩掉了”。他还耸人听闻地说:“有的单位不把毛泽东军事著作作为军事基本教材,只作为参考材料,是不对的。有的单位连参考也没有列上,就更不应该。”林彪以隐喻的口气说这番话,是不点名地攻击军事学院和训练总监部,攻击主持这两个单位工作的领导人刘伯承和叶剑英。

            军委扩大会从5 月22 日开始,开了约两个星期,“反教条主义”就成了会议的主题。林彪认定萧克、李达等是“反对反教条主义”的,另外一方是“反教条主义”的,报告了毛泽东,并建议将军委扩大会议的主题改为开展“反教条主义”斗争。毛泽东同意了林彪的建议,并在莲花池会议上决定要刘伯承作检讨。

            5月28日,彭德怀在军委扩大会议第二次小型会议上发言说,对于军队中的教条主义是早有感觉的,但在1953年冬只提了反对形式主义,因为当时刚刚开始学,反对得不够大胆;直到去年在南京军事学院讲话时才明确提出反对教条主义。过去提的不明显,吃了亏。

            5月30日,彭德怀在军委扩大会议第三次小型会议上又说:苏军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以来,在军队建设上有不少违背列宁建设原则的地方。另外,苏军在内部关系上,曾经有一个时期不正常,现在正在改进。苏军的一套组织制度和体制,大都是为着巩固单一首长制。我们有些同志由于受旧军队影响较深,看不到苏军的这些问题,反而热爱这一套。我们在学习上,搬错了一些东西,但也抵制了一些,不是全部都搬了。我们之所以要严肃地批判教条主义,是为着把我军的优良传统牢固地传下去;不然的话,当我军这批老的骨干死去以后,我军就有可能像匈牙利军队那样变质垮台的危险。

            这种考虑,也是毛泽东同意在军队内开展“反教条主义”斗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会议的主旋律“一是揭发,二是批判,三是检讨”。

            在会议过程中,有人提出要刘伯承到会,听取意见。继任军事学院院长廖汉生看到会议批判的气氛越来越浓,调子越来越高,似乎“教条主义”就是刘伯承一个人搞起来的,似乎刘伯承在军事学院不仅有错误,甚至是罪过,这样紧张的气氛对刘帅久病的身体很不利,就悄悄打电话给留在南京主持学院日常工作的张震副院长,向他通报了会议情况,表明他的意见:“请告诉刘帅不要来北京,他身体不好,可以请假,有话可由我们代为转达。”

            6月7日上午,邓小平召集彭德怀、林彪、罗荣桓、叶剑英几位元帅开会。彭德怀在会上说:“我们来开会,是为了要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为此就要把矛盾彻底暴露出来,求得正确解决。讲团结,只有把有碍团结的问题全部揭开了,展开批评,才能达到团结。批评的对象是军委和下属各部;因我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批评军委,主要就应当是批评我。有人担心大家批评军委,批评我,是否会影响领导威信。我说,威信是建立在真理上的,不是建立在军衔和勋章上面。我也不是老资格,既不是南昌起义的,也不是秋收暴动的,要查党龄、军龄,我都不如人家,我倒是在军阀队伍中干过的,有什么了不起呢?为什么批评不得?老资格更应该受得起批评。”

            这次讲话,在“左”的影响下,开始把思想问题上纲为路线问题,从路线斗争高度批判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军阀主义。

            6月9日,黄克诚来传达毛泽东的指示,说主席对会议的决心很大,开不好,大家就不要走,并决定会议扩大范围到师。

            6月20日,开全体大会,会议正式代表增加到1004 人,还有列席的438人,会场移到中南海怀仁堂。会议前期军事学院已经来了20个人,现在第二批又来了31人,包括部分教授会主任和学员代表,总数达到50多人。就连因病休养的刘伯承也被中央派专人到南京,请他到会。

            6月21日,毛泽东向军委扩大会议的全体与会者讲话。他说:“我多年来没有管军事。不管军事,四年于斯矣。朝鲜战争以后,一切推给彭德怀同志。你们批评得对,你们越批评我就越为舒服。你们凡是批评彭德怀同志的,也就是批评我。你们看对不对?我是这样看。要说是军事完全搞坏了,那也不是,也没有一个同志说完全搞坏的,而是同志们大多数都说的八年来基本上搞得好,也有缺点、错误。担责任的是彭德怀同志,但不能完全怪他一个人,还应该要怪我。讲责任,第一是我,第二是彭德怀,第三恐怕是黄老,因为他是秘书长,还有各总部。”毛泽东接着详细讲了我军在历史上和当前存在的教条主义问题。

            6月23日,毛泽东召集军委扩大会议主席团成员和各组组长座谈会。毛泽东在会上说,学习苏联的方针是坚定不移的,因为他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学,现在学,将来也还要学,但一定要有选择地学,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并明确提出“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而后,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发表讲话,他说:“现在学校奇怪得很,中国革命战争经验不讲,专门讲‘十大打击’,而我们几十个打击也有,却不讲……不知道军事学院、训总到底有多少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本来是行动的指南,而他们当作死条条来啃,马克思、列宁的话,一定批评他们是教条主义。”讲话的末尾,他还对刘伯承的功过作了不适当的评论, “伯承身上的旧军阀习气就完全没有了吗?当着他的面我也要说,我看还是有的。他一到苏区,就和‘洋大人’搞在一块儿,军事上完全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那一套。抗战时期,好一点。解放战争初期,特别是进了大别山,也不行。办了军事学院,好为人师,搞起了老本行——教条主义,莫误人子弟哟。”

            彭德怀顺着毛泽东的话题,板着面孔说道:“刘伯承身上有很严重的教条主义,不但影响了南京,连北京也有些吹鼓手、抬轿子的。不要忘了,红军时期,教条主义可是逼死过革命同志的!”

            彭德怀所言是有所指的。长征途中,红一、四方面军会合于草地后,红四方面军主动将一些军、师干部送到刘伯承任总教官的红军学校受训,时任红四方面军30军军长的余天云也在其中。余聪敏倔强,指挥打仗果敢决断,20岁便当了军长,深得张国焘的器重。但由于文化修养浅薄,阅历有限,加之性情刚烈,惯于争强好胜,对于全新的军事知识接受不了,倘若谦虚好学也就没事,偏在战术问题上与班级教官争吵,一直争执到刘伯承那儿,不但口出狂言加以谩骂,还公然拔枪相胁。基于余天云严重违纪,学校将他关了短期禁闭。不料余天云思想上想不开,认为自己这个红四方面军最年轻最有前途的军长折了面子,羞愤难当,竟在一次行军时跳崖自杀。对于余天云的死,连张国焘也认为余心地如此脆弱,心理素质如此差劲,这种轻率举动是不可迁怪别人的,也就没有为难刘伯承。

            相隔了20多年之后,彭德怀重提旧事,毛泽东附和道:“教条主义真是害死人哟。”

            毛泽东指出:“刘伯承同志的错误是思想方法问题,是方向问题。”同时他也肯定:“伯承同志有令人佩服的一面——认真。”并说:“伯承同志的检讨发言不要写了,也不要出席会议。决议不要写任何人。”

            毛泽东讲话后,会议又升温了,采取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方式,批判教条主义、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反党宗派活动等。大会先后点了萧克、李达、陈伯钧、宋时轮、粟裕等上将、大将的名,两位元帅叶剑英和刘伯承也未能幸免。

            这天晚上,抱病来京参加会议的刘伯承在病床前召见了杨得志、陈锡联和廖汉生。他非常坦诚地提出因病不能天天到会场上去,要他们3人帮助他了解会议情况,分析问题,提出意见,以便作好检讨发言。望着老院长诚挚的神态,听着他沉重的话语,在场的3人也都心情沉重。

            林彪从会议一开始就煽风点火、含沙射影、暗箭伤人,起了推波助澜的恶劣作用。

            刘伯承抱病做检讨令人垂泪

            军委扩大会议开始后,在外地治病疗养的刘伯承,接军委指示,到北京出席会议。在赴京的头一天,他思绪翻滚,一夜没有成眠,左眼球红红的。

            在火车上,又呈失眠状态,左眼球更红了。到了北京,他得了青光眼,眼压高达73度,不得不住进北京医院,一面治疗,一面准备检查材料。

            对刘伯承是否要在会上作检查的问题,毛泽东曾关照说:“让刘伯承同志好好休息,可以不来参加会议作检讨,表示个态度就可以了。”

            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也说:“刘伯承同志工作积极认真,对组织是尊重的。他今年已66岁了,又有病,不要搞得太紧张。”

            豪爽、耿直的陈毅,看到刘伯承这个样子,心里更是难受。他赶到北京医院,对刘伯承说:“你写啥子检讨嘛!要写,我替你写,写一百个字就行了。”

            但是,在当时那种政治气氛之下,刘伯承不能不出席,并在会上作检讨。

            7月10日,中南海怀仁堂座无虚席,1000多双眼睛凝神注视着主席台上的动静。当执行主席宣布大会开始时,鸦雀无声的会场上,笼罩着一种极其严肃而又令人压抑的浓重气氛。由人搀扶着,迈着蹒跚的、沉重的步子的刘伯承,刚刚出现在主席台角的时候,全场立即掌声大作,延续了大约半分钟才逐渐停息下来。许多人鼻子酸了,眼睛潮了,眼窝里贮满了泪水。这掌声,这泪水,饱含着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爱戴,也伴合着会心的谅解和深情的叹惜。

            年近古稀而又残病交加的刘伯承被扶到讲台前,宣读自己的检讨。他表示拥护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感谢同志们的批评。严于律己、严于责己是刘伯承几十年来的一贯作风。这次,在“左”的思潮统治一切,上面点名批评,下面有人非议的情况下,自然更免不了对自己过分苛责,说了一些过头的、违心的自我批评的话,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实事求是同样是刘伯承几十年来的一贯作风。他在发言的前半部分,仍然客观地说明了一些事情的真相,全面总结了军事学院的工作。

            接着,主管全军训练工作的叶剑英也作了检讨发言。

            7月19日,邓小平在大会上讲话,特意讲了要公道地对待刘帅。他说:伯承同志,我是非常尊重他的,我们是老搭档了,你说他犯了错误,我心里那么舒服?我是很不舒服的。伯承同志这几年工作不是都做得不好,也不是过去不好。不能说他多年来做的不是好事。如果这样说,不公道。

            四年后彭德怀意识到错批刘伯承

            军委扩大会议后期,“温度”越来越高,过火的批评斗争越来越凶。训练总监部被说成是“教条主义的司令部”,军事学院被说成是“教条主义的大本营”。

            “反教条主义”以后,代理院长陈伯钧被调离军事学院,降任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并且继续挨不完的批判,作不完的检讨,身心受到严重打击,影响了他军事教育才能的充分发挥。随后钟期光也被免去军事学院政治委员职务,休息治病。不久,他前往苏联治疗,回国后叶剑英把他要到北京,担任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也是降了级。全军许多主管院校教育和训练工作的领导干部,被打成“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代表人物”而遭到批斗,有的甚至被诬为“反党宗派集团”而开除党籍,清除出军队,或遣送边疆劳动改造,致使一些好同志后来含冤死去。不少院校教授会、教研室领导干部和多年从事军事教育卓有成就的老教员,也被当作“传播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媒介”批判后而被调离院校,改行或转业处理。使我军在建国后刚刚起步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遭受重大挫折。这种挫折在随即当上国防部长的林彪当权之后,更是恶性发展,在“突出政治”的冲击和“文革”浩劫的扫荡下,多数院校被砍,军事训练名存实亡,我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基本停顿,造成了无法估量和不可挽回的损失。

            对这场运动的发动与总结,军委常务副主席、国防部长彭德怀的责任是显而易见的。彭德怀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与军事家。他后来遭受的极不公正的待遇成为千古奇冤。他的整个一生是光辉而悲壮的。但在“反对教条主义”问题上,是令人遗憾的。本来,刘伯承对彭德怀非常尊敬。他给军委和毛泽东的定期综合报告,每次都要写明“请彭副主席转交”,从不越权办事。但彭德怀1957 年春去军事学院检查工作并结论为“教条主义相当严重”,既不符合事实,又是背着刘伯承的一次严重政治打击,成为这场运动的直接理论根据之一。如此重大问题,事先事后均未与刘伯承通气,急速报告毛泽东,不料又被林彪等人所利用,参与发动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政治运动,开展了全军性的“两条建军路线”的斗争,迫使重病在身的刘伯承进京检讨。这些做法显然是不妥的。

            1958年“反教条主义”的总结发言是彭德怀宣读的。他的这篇发言迎合当时“左”的思潮,把一些不赞成或抵制“批判地学习”苏军经验的思想,夸大为教条主义、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并进行了严厉批判。他当时不仅没有感到错误,而且认为讲的比较“有力量”。可是过了4年之后,1962年他被“罢官”在吴家花园给毛泽东写那封长信(被称为《八万言书》)的时候,他开始认识到这篇发言和对刘伯承、萧克等人的批判是错了,是“言过其实”的,会后对萧克和训总一批干部的组织处理,“并非出于我的本意”。为此,他曾经嘱托他的侄儿彭起超,在有机会时一定要代他向萧克道歉。

            军委扩大会议结束之后,刘伯承回到南京。

            1959年1月19日,刘伯承携眷从南京移居北京。离开南京的那一天,军事学院的许多领导干部到江边为老院长送行,并要送过江去,一直送到浦口火车站。

            刘伯承执意不肯,他抢先上了船,向送行的人挥手告别。

            渡船徐徐向对岸驶去了,而停留在东岸的人们久久不肯离去。他们远远地望着渡船,望着站立在渡船上的老院长的身影,默默无语。渐渐地,渐渐地,渡船看不见了,老院长的身影看不见了。

            这时,军事学院新任院长廖汉生,慨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这个老首长,没有少受罪!”

            为当年蒙冤戴上“教条主义”帽子的同志摘帽,也经历了比较复杂的过程。1980年初秋的一天,新上任的总长杨得志、副总长杨勇、张震来到邓小平的家,就总参的工作向邓小平汇报,并专门询问了“反教条主义”问题,请示如何处理这件事。因为当年反教条主义领导小组组长正是担任总书记的邓小平,他们都有些为难。邓小平听后当即说:“反教条主义是错误的。”他坦然地回忆说:“当年我是反教条主义领导小组组长,那是毛主席指定的,我不好推辞,但是在反教条主义过程中,我保护了刘帅。我曾对毛主席说,你不是说二野能打仗吗?没有司令员,哪有我这个政治委员,打仗主要靠司令员。” 邓小平的这番话,在庐山会议之后的一次会议上也讲过。当林彪在会上说二野打仗主要靠邓时,邓小平说,不对,我只是个政治委员,没有刘、哪有邓?他们听了邓小平的话,如释重负,深为邓小平对待历史问题实事求是的态度与胸襟所折服。为在反教条主义风波中受到错误对待的将帅恢复名誉,终于排上了中央军委的议事日程。

            1986 年10 月7日,刘伯承久病辞世。邓小平至为悲痛,于10月21日写下了《悼伯承》一文。他在文中再次谈到了“反教条主义”问题:“1958年批判他搞教条主义,那是不公正的。完全可以说,伯承是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奠基人之一。他在这方面的重大贡献,永远值得我们珍视。”

            10 月16日,在刘伯承追悼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代表党中央对反教条主义作了彻底否定,明确指出:“1958 年反教条主义是错误的”。历史终于做出了公正的评价。

          --------------------------------------------------------------------------------

          下两条同类新闻:

          萧克与保卫石家庄的两出“空城计”

          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何引而不发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 家园 有种感觉

            真正要整刘伯承的其实是林彪。

            毛泽东和彭德怀的公开讲话都是一边肯定成绩一边指出错误。彭德怀还特意在下发文件中加重了肯定的语气(改成“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怎么都看不出有私人目的在里面。另外就是彭德怀没有建立自己的山头,把刘伯承往死里整对他没有实际的好处,他和刘伯承也没有明显的私怨。毛泽东就更不用说了,没有任何人能挑战他的地位,刘伯承又不是要造反,何必无事生非?当然有人非要说他们心理变态以整人为乐那我就没办法了。

            倒是林彪。第一他是候选的下一代接班人,正好是事业的上升期。扳倒一个老帅对他来说就是多一个机会安排自己人,加强自己的力量,对接班大有好处(就算储君位子已经稳固也不希望自己上台以后有一帮子位高权重的老臣在那里掣肘)。第二无论从哪个角度说,在几大元帅里,林彪的心胸都是最狭窄的。把政治对手往死里整是他一贯的风格。别的元帅很少有这方面的记录。但林彪就算排除了后来政治抹黑的因素,这方面的例子也有不少。第三林彪是几大元帅里最放纵属下的。四野的骄兵悍将不是白叫的。军队正规化,最受不了的一般都是最骄狂的那一帮。在这帮属下的怂恿下,林彪恐怕很难不做点什么。

            虽然反教条主义是彭德怀在主持,但是后面有一帮人不断的煽风点火,把运动升级到无法控制的程度也不难做到。特别是反教条主义最后得利的就只有林彪这个山头。毛泽东是确定无疑的领袖,锅里碗里的都是他的。批不批刘伯承对毛泽东的地位没有任何影响。彭德怀除了得罪人以外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因为他本来就不会搞山头,在空出的位置上安插自己人。只有林彪。批完了刘伯承以后林彪的军事思想就在全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除了毛泽东思想以外)。

            我对这段历史不熟悉。所以这些只是一些猜测。也不知道和历史记录有没有冲突的地方。

            • 家园 这个事对刘帅另说,但后来怎么就拐到反粟上了

              粟和刘不是一个系统的,如果说刘帅是因教学问题,和一堆将领发生了冲突,粟哪?

              从目前已有情况看,教学上的冲突,并非全无道理,中国当时武器在苏式化,但由于装备量,和军工水平,所以苏式战术,还不能完全使用,最突出的就是,可集中火力,和弹药消耗量,这个东西教学上用的是,苏式既成工业水平基础上的战术方式,和中国既有的不匹配.

              这个东西不是不能用,更缓和方式磨合的,上升到路线问题,就有点过了.

              而粟明显是总参和国防部权限的问题.

              当时中国的军事权力,实际是三架马车,训练一块是刘的,但他训将不掌兵.国防总和总参各一块.

              这实际从中国来说,是宋以后普遍的军事管理式,同时也是现代各先发国家的军事管理方式.训练权,调兵权,和指挥权,三个分开.只不过中国古代,由于军事技术水平问题,这种分权毛病还比较多,现代军事水平上升,这种分权问题少了很多.

              个人认为,彭倒不一定是蓄谋去怎样,而是一种本能,加上周围人鼓动,就把建国初军事体系正规化过程中,制度性合理,但需要磨合的问题,上升到了路线问题.

              反教条的结果是,打垮了总参,收了军校,国防部独大,这个东西非常危险,结构性的,不仅对国家是不合适的,对彭个人来说,实际上是把自己放在了火上烤.

              有资料说他后来要退,但也退不下去,其实他还是缺政治经验,他与其退,不如主动把总参和军校,与国防总的制约机制恢复了,当然不是他来布新人,已经收到了国防部,自然是他国防部重新来平衡关系,但平衡关系后的具体人事,他是不应发表意见的.

              如果恢复了三足体制,他不管是进还是退,都不会太麻烦.

              说到底,他身边的人,大班子太大,小班子不灵,拉着他冲锋的人太多(当然这种冲锋,也不能完全是私心,但肯定有人是用私心更多的,但结果是用力过度,不管是人事上得罪人,还是大的军队建设格局上,形成的局面,对他个人和军队结构,都不好.).

              但能帮他作细谋划,平抚人事,和格局上既有风险的少.

              如果反教条,以磨合的态度,而不是路线斗争的方式,与总参的冲突更多协商,于个人和国家,都是好事.

              就算是这个没收住,那有些觉出问题时,不是用很粗的方式,而是一个更细的方式,还是能挽回不少的.撤退比进攻更复杂,彭总用兵,向来以猛而不以细见长,虽知进退,但也是大放大收.身边的人,只怕也都是善此类者,乏有细谋者(这种人一沾边,怕是就被彭总当小家子气轰走了.).

        • 家园 爱吃肉的兔子你根本不清楚“整人”是怎么运作的

          “整”和“被整”是1979年以前,甚至以后一段时间中共干部的基本功,但是现在有失传的趋势。所以你没搞清楚“整人”是怎么运作的。

          “整人”这种事情,是需要长期酝酿、择机发动的。比如说,我跟爱吃肉的兔子一贯不对付,我想“整”你。但是呢,我是不能随便哪天早上高兴就“整”的,我得等待时机。要等到什么时候,铁手老大发动一个“反对乱吵架”运动了,我觉得时机来了,指出“爱吃肉的兔子这个同志一贯爱乱吵架,和铁手自觉地不一致”,就开始“整”了。整的方法呢,形式上也是摆事实讲道理,但是基本都是我这边的人例如果酱来讲道理,不让你那边的人讲道理,这不就显得你没道理了么。然后就是上纲上线,“帮助”爱吃肉的兔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要兔子同志检查,一遍通不过两遍,等等。

          所以你说“彭德怀没有那个权力去整一个元帅”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不能拿到更高层的鸡毛当令箭,谁都不能轻易发动“整人”,因为有整砸的危险。但是最高层讲话了,当不当令箭去“整人”,整到什么程度,那就看彭德怀自己怎么想了。当然你可以把责任都推给老毛,但老毛和下面的大人物们互动是非常复杂的,很多时候彭德怀这个档次的想整人老毛也就让他们整了,当然你可以说老毛自己就想整,但我也可以说老毛拦着不让整也不行,政治斗争就这样。例如,老毛会不相信罗瑞卿的忠诚么?那还不就是一搞就搞掉了。

          老彭这个人,“整人”和“被整”的水平都很差,整刘伯承就是水平差的证明。整了老刘,好处没捞到,得罪一大群,等过几年自己挨整了,大家都站旁边打酱油了。

          通宝推:gzpi,
          • 家园 毛彭在反对教条主义上是一致的

            看这些革命家的政治斗争,如果仅仅停留在整人和被整的层次上是不够的,关键还是路线斗争。尽管私人恩怨或者假公济私的成分都不能排除。

            毛彭并不是反对现代化,抵制合成化作战,相反他们对这些洋玩意儿也很支持。但是考虑到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和经济条件,首先中国买不起也养不起装甲化合成化的现代军队,在战争条件下更保障不起现代军队的消耗和维护。其次共军装备长期落后于周边的潜在对手,即便是认真准备堂堂之战,在战场上也要吃亏。(实际上大陆军队装备水平全面压倒台湾应该是21世纪的事情,并且现在仍然全面落后于美军。如果不是苏联解体,应该也明显弱于俄国)

            在当时的客观条件制约之下,毛彭的共识应该是军事教育过于强调现代化会适得其反。反而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劣势装备下的传统战略战术,这才应该是当时军事教育方面的思想和灵魂。军队中的反教条主义之争其实是反映了坚持传统和超前跃进两种军事思想的斗争,这个才是刘被整的大背景。除了历史恩怨,瑜亮情节,以及彭的个性问题之外,军队本身的风格向来都是简单粗暴。开弓没有回头箭,刘是否应该被整的那么惨,恐怕这个尺度的拿捏都不是彭这个粗人能够驾驭的。毛是否在其中推波助澜和借刀杀人都未曾可知。反教条主义之争的结果(“整了老刘,好处没捞到,得罪一大群”)是毛大帅最为乐见的:捍卫了自己的军事思想,更严重削弱了老刺头的实力。牙齿已经松动了,下面就是静待时机来做拔牙手术了。

            彭试图一碗水端平,没有明显的偏袒和拉抬三军团的人马,导致了自己身居高位却仅有黄等少数铁杆,所以后来落难之时就成了墙倒众人推。但是如果历史的眼光再放长远些,我倒是觉得彭的地位会更加高大,因为他的赫赫战功和高风亮节会被永远的传承下去。反而是有些枝繁叶茂的派系,随着人事凋零会被逐渐遗忘。

            • 家园 彭会端水么?

              黄当总长是一碗水端平?

              三军团出来的干部有:第十团团长张宗逊,政治委员黄克诚,参谋长钟伟剑,政治部主任杨勇;第十一团团长邓国清,政治委员张爱萍,政治部主任王平(后任政治委员);第十二团团长谢嵩,政治委员钟赤兵(娄山关负伤后,由苏振华接任),参谋长孔权;第十三团团长彭雪枫,政治委员李干辉(后为张爱萍),政治部主任黄春圃(江华)。

              这些是三军团留下的基本干部,以前三军团的干部要不战死、要不被军团首长下令杀害、要不叛变投敌、要不因反对彭被彭处理走。你看看他们里面有谁会铁心跟彭走,只有那个黄因彭的非理智重用,讲了回义气,跟了他下台。不跟彭下台,他不更受罪?一个聪明人啊!其它的就不论了,有谁能清白呢?

            • 家园 说说百团大战的赫赫战功怎么样。。?
          • 家园 自从看了罗点点的那本自传后,现在一看罗瑞卿就

            想起罗点点全书吹捧她老爹出淤泥而不染,然后就实在无法对罗瑞卿产生任何好感。

          • 家园 想给你送花

            就是不断提示我登录,可我已经登录了呀。翻墙就是不灵。

          • 家园 你这个描写够强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