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的“技术圈” -- 陈经

共:💬478 🌺1546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怎么又扯到文理科上了?

          这种分科其实很没道理,绝大部分的理科生思维方式很文科的, 而很多文科生的思维却很理科。

          楼主说的对,不在于其出身是文还是理,而在于其实际的思维行为方式。搞人文的确实不太容易产生技术思维,但搞社科的却和理科没多大区别,也很容易产生技术思维,而且因为文科特有优势,反而是更容易产生。

          说到底,技术这个词翻译的不好,呵呵,格致这个词倒是很精准。

          • 家园 送花得宝了

            同感,这个文科生的言论本身就很奇怪,无法理解!

            也的不敢苟同。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 家园 金融衍生品就类似零部件的改造、组装,

        真不算是什么神奇的东西,目前一些衍生品主要是因为国内的管制才没有出现。不过看看这次金融危机,管制也未必是坏事。

    • 家园 很同意陈兄说的这个know-how概念的

      很多大公司招人的时候都强调要知道know-how,简单说就是不仅仅知道怎么做,还知道为什么,知道了为什么才知道下一步怎么做,怎么做的更好。工程技术这块知道了know-how,剩下的就真的是萝卜白菜了,然而知道know-how的过程却需要漫长的过程。

      合格的工程师还有一点就是有成本核算的概念,知道某个技术在成本上是否可行,两者合一,和这样的人聊技术会很有效率的很有意思的,和看一片经典的review一样。

      关键词(Tags): #know-how(kofai)#知道怎么做(kofai)#知道为什么(kofai)
    • 家园 说得很到位

      技术很多时候就是那一层窗户纸的事

    • 家园 这几百万工程师

      感觉也是中国成长为工业化国家的标志之一了

      • 家园 嗯,从每年几百万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就能看到中国的未来

        每年600w的大学生,还不算技校之类的技能学校。

        算上一半的文科生,每年有300w的工程师。

        10年就是将近3000w的工程师放到社会上抢食。高竞争和低保障导致工程师们不能懈怠。多么恐怖的一个数字。算上文科生近6000w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而日本在2010年所有19-59年龄的人口总和才7000w多点。德国这个数字是5000w.

        没有理由对中国悲观

      • 家园 这也是让美国人感到紧张害怕的因素

        在美国媒体上经常看到这样的说法:中国每年毕业的理工科学士,是美国的多少倍,布拉布拉布拉。

        常看到一些比较悲观的河友,总拿中美科技差距说事。我对此可以理解,但却不以为然。这种要比就跟最好的比,其目标是好的,但如果比的结果是灰心丧气,悲观失望,那就不好了。要知道,中国真正开始工业化才几年啊,人家可是发展几百年了。中国整个社会依然还不能说进入了工业化社会,只能说是“正在进入”。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就要求中国各行各业都能像一个成熟的工业社会那样运转,出同样的工业成果和人才,是极其不现实的。

        常听人说,中国现在很多东西能设计出来,就是造不出来。能设计出来说明我们know how,造不出来是因为整个工业基础不够雄厚,需要的只是时间去积累。这里没有多少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工业基础的积累,需要的不是大师,而是几百万在第一线工作的工程师。

        中国的问题不在缺少大师,问题在于太多的人想当大师,缺少在第一线踏踏实实工作的精神。急着升官、急着脱离技术岗位,使得很多本可以在技术领域取得更多成绩的人过早地脱离技术,造成很大的人才浪费。袁隆平如果也是早早去当官做“博导”,也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

        通宝推:某人a,
        • 家园 花这句~

          要知道,中国真正开始工业化才几年啊,人家可是发展几百年了。中国整个社会依然还不能说进入了工业化社会,只能说是“正在进入”。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就要求中国各行各业都能像一个成熟的工业社会那样运转,出同样的工业成果和人才,是极其不现实的。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这年头不当大师不行啊

          在基层干,吃的喝的从哪里来?

          问题在于分配机制不行。在利益分配上,领导层永远享有绝对的主动权,基层的职工一点优势也没有,必须要把领导都喂饱了喂肥了,领导才会想起来给一线职工分一杯羹。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个问题可能还不十分突出,到了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窃以为这是基层职工往上爬的最大的动力之一。

          当然了,我说的是某些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情况,可能不具有代表性。

          轻拍之。

        • 家园 我一向认为中国最需要的不是所谓"大师"

          而且几百万上千万踏踏实实的工程师和几千万上亿踏踏实实的技术工人

          感觉国家领导可能被忽悠了,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