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抛砖引玉,讨论一下毛时代的人均收入以及如何看待当年的艰苦 -- 洗心

共:💬215 🌺1354 🌵1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要加上很多隐性收入,工作福利养老教育,包括社会的稳定。
    • 家园 我没经历过毛时代,但从我家来看那时应该很苦

      即使是八十年代初我家也还穷到要吃酱油饭。我妈妈过日子很会精打细算。每天从早上四五点钟做到晚上,除了上班之外还要种自留地,喂猪。种菜一大半是拿出去卖的,猪肯定是卖了换钱的。钱嘛,给乡下的老人,兄弟姐妹们都要给一点,他们日子也是苦哈哈。还有养活我家几个小孩。我家领导家境还可以,娇生惯养长大的。有一次陪我妈在北京办来美签证,晚上跟我妈住一个房间,听我妈讲那时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的日子,后来跟我说她边听边哭,哭了半宿。

      至少从我家社会阶层来看,实际收入应该算非常低的。

      • 家园 我听一妇人说的,

        她目前生她的时候,出生那天借谁家一晚米做一次饭,谁借过她家一斤米酒。出月那天也是这样。我是不愿意相信。但这个肯定也是事实。那大姐大约五十岁。。。。。

        七十年代,到乡下表哥那里。招呼我们这些贵客的就是多煮点,捞一点米饭我们吃。找两鸡蛋。他们自己喝稀的。就着萝卜干吃。小时候有一吃我抱怨鸡蛋不够,母亲什么都不说就给了我一巴掌。今天想起来,真心酸。不过表哥现在生活还行,不为吃饭的问题费脑筋。楼也盖了起来。当年到他们家,泥做的墙,四周贴上报纸。又矮又黑的。

      • 家园 全年$410 本来就不多

        不要说全年$410, 现在让你过一过每个月$410的日子恐怕你都要叫穷了。

        我主贴的主要意思是:不要现在五碗饭吃饱了就忘本把前面三碗饭说的一钱不值。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表明:79年人均收入购买力平价$410, 中国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超过了今天印度人均$1030.

        • 家园 你的大量数据和事实和我的个人感觉相去甚远

          我家那时并不是最底层。我妈是工人,我爸是政府基层干部,日子过得比我家还苦的多了去了。我估计我家那时在中国是中层。但我家和周围的人大部分人每日就是为了吃饭从早到晚忙碌,哪有什么休闲。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正是因为真实才感动了很多人。

          印度当然也有很穷的人,但要说普通阶层过得比中国79年还苦,我是根本不信的。

          • 家园 奇怪的是你的根据是什么

            印度当然也有很穷的人,但要说普通阶层过得比中国79年还苦,我是根本不信的。

            我说非洲饥民有很多过得比中国79年还苦,你信吧?那印度人为啥就不可能过得比中国79年还苦呢?楼主分析其实还只是人均收入的数字而已,要说实际的那还得考虑印度贫富分化的状况。网上照片已经不少了,但不说别的,只要想一想,什么样的苦可能让大批印度农民拿起枪跟军警玩命?

            • 家园 1

              印度军队不参与打毛派,据说现在要搅和了

              印度的警察跟农民战斗力没多少区别,就看谁是打埋伏和主场,你让天朝一年打不到5发子弹的普通警察去跟乡下民风彪悍的刁民打枪战一样是被车的份。三哥那种无训练无组织警察三天两头被有备而战的游击队车不奇怪。自然为何警察无组织无训练又是一个问题了。

          • 家园 个人的感觉和记忆不一定能反映全貌

            以我的记忆来说:至少每到夏季晚上,街上都是各家各户的邻居聚在一起侃、扑克、象棋等等来消夏的。我家处于混居区,有中高干,有普通军人家庭,更多的是工人平民。(中高干是很少在街上和大家混在一起的,平民家庭几乎是倾巢而出)

            从我的感觉上讲,八十年代的工厂氛围还是和以前差不多,文体娱乐活动还有不少;九十年代以后就不同了,月加班100小时是基本状况、加班200小时没啥了不得、加班300小时的虽少可是总是有,有组织的和自发的文体娱乐活动基本消失,那可真是功夫全用来干活了,没工夫花钱了

          • 家园 赫赫,那要看怎么定义印度的”普通阶层“了

            印度,那才是纯正的“九个人供养一个人”。普通阶层, 是那九个人,还是那一个人,有很大区别的。(当然我也没有直观概念,看一些印度电影,和一些印度朋友聊天而已。)

            共产理念有百错,但在“平等”方面,还是领先其他理念滴。“自由”,“博爱”,就差了。

          • 家园 回忆的误区

            人在回忆苦难的时候似乎总有放大的倾向,所以有唐骏之类现身说法讲成功励志故事的时候,编着编着就把自己也感动得信以为真了。

            这个也和后来的个人境遇有关,就拿我妈做例子吧。我爸是老师,家里4个孩子,我妈总要算计着我爸那点微薄的薪水和粮油票如何渡过一月。有时我妈干完活很晚回家,发现米桶没米了,大概是忘记了提前嘱咐我白天先去条件稍好的邻居家借两三斤,现在想来,着实凄惨。我哥从小是我外婆带大的,因为她家条件稍好,主要是因为她家有市里的领导干部“驻队”(大概就是领导干部在生产队参加劳动的驻点,当年舅爹也在市里当官,到底多大我一直不知道,只知道能量很大,农转非带安排工作对于他是易事,据说他安排的人“没有一个连就有一个排”,听我哥说他在他家玩的时候,市委常委、公安局长等经常在他家打扑克)伙食较好。在我出生之前,我那位当年任妇女书记的二姑妈曾经用生活困难和国家政策(那时开始宣传计划生育了)试图动员我妈将我计划掉。外婆闻之,速来我家,并对我母亲承诺完全负担我哥,而且肯定双凤双龙,又是一个大胖小子,7斤8两的我才得以出世,当然也是在多年后我发现我还有个哥。但即便如此,我妈还是总是念叨“还是毛主席的时候好,这邓矮子害死人”之类的话。咱也算天资聪颖一直是优秀学生还算读了点书的人,说实话,我进了大学也不大理解母亲的感受。

            还有,即使是在掌握了一定的历史资料、思维逻辑的条件下,还有个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的问题,也就是河里常说的屁股问题。比如在中国,尤其是知识分子口中,一个明显的倾向就是要么是假设进入了恐龙特急克塞号里的那个时空隧道,彷佛前三十年如果老毛不死,这后三十年就和前30年一样,或者还不如,那个捏造的饿死三千万只怕还要再添个零,等等之类;要么就是刻意抽离各种客观条件,盲目地拿中国和欧美和亚洲小龙小虎们比,暗示“如果,那么...”,或者“如果不,那么...”。这是典型的舆论封锁+洗脑的宣传方法。

            网络兴起之初,发现网络真是一个好地方,能提供海量的深入思考社会的素材,有很多释疑解惑的好东西,所以现在有人说网路让知识贬值的很快,所以不奇怪,中国的大批冒充政治明星的经济学家成了大家批驳痛骂的砖家。而我是在大三,才从早一年毕业的社科系校友手上买了套毛选四卷本,也没认真读。

            记得我大一的时候写的社会实践报告,就是关于三农问题的,当然非常粗浅,大概就是关于城乡和工农剪刀差以及税费过重等问题。好像中央正式提出这个问题,是在我毕业之后。

            至于印度,我没去过,但巴基斯坦我呆过,两国应该还是有可比性的,说他们的穷人不如中国的70年代,我完全同意。比如说印度孟买的贫民窟还算好,好歹还是印度上海、印度纽约、印度香港的城中村,总算是一份家产,而那些乡野赤贫是彻底的无产者,甚至掘土蜗居,类似土拨鼠。网上也有超级驴友到印度观光拍照留念,看看那些照片我完全不觉得惊讶,因为这和我的判断完全吻合。虽然这几张照片是浮光掠影窥斑见豹,但毕竟是第一手材料可资佐证。

            跑个题,再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医疗,这是除吃饭之外第二大的社会福利问题。那时的全民医保制度,我家姊妹四个都曾受惠,而且都是大问题:大姐16岁时,突发风湿性偏瘫,治愈;二姐6岁时被货车上掉落的棉花包砸断大腿,骨节错开6公分,治愈;我哥9岁时被当年差点进入省篮球队的父亲一巴掌打歪了脖子,治愈;我5个月时严重高烧,好心的夜班护士发现我病情严重,紧急治愈,这个拖不得这个。这些当年的辛酸往事我妈总是反复提起,但当我面对更多社会现实的时候,我就会慢慢反省,我不妨也来做个假设:要是当年的情况推后30年放到现在,情况肯定不会更好,只会更糟,而且很可能糟得多,瘫痪瘸腿歪脖这样严重的后遗症放在金钱横行医德丧失人心不古的当下,不是没有可能。说的再严重点,家破人亡的可能都有,比如我那样的情况,把人家路过的好心护士都吓着了,要放在如今,谁会多看你一眼?你没钱人家只怕还要轰人。如果说对医务工作者我保留了好多年的感激,可现在面对已经魂在天国的母亲,我只有对庸医巫医们无言的愤怒,并将那份曾经的感激之情抛向地狱送给魔鬼。我要深深忏悔的是,我仍然走进了从轻信到盲从的误区,不,深渊。

            话说回来,我在卡拉奇的时候因为感冒引发咽炎,门诊费折合人民币70元,比药都贵,而且还不灵,我自己又到药店买最好的进口红霉素,折合100多元。那医院远远没有中国医院门庭若市摩肩接踵一诊难求,大概是因为贵,而人越少当然就越贵了,这才符合市场经济原理。看医生身边墙上的招牌,都是大英帝国的名头呢,在中国估计就是主任级专家呢。由此不难想象,印巴等国现在的医疗状况,尤其是穷人的健康水平了。

            如果想想中国当年那么多人口,工农业基础那么薄弱的情况,都没出现印度现在都如此普遍的问题,恐怕就可以得出更加客观的更加符合历史的结论。

            关键词(Tags): #三农通宝推:柳随风,左手拈花,iwgl,铸剑,dongdream,天狼星,篷舟,润树,慕飞,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段写的好,但远远不全面

              毛时代有毛时代的好处,这个绝对抹杀不了,但其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挂帅,全民族整体思想僵化,对世界的认识完全没有开眼界,经济竞争毫无竞争力。。。。唉,不说了!

            • 家园 写的真好。
              • 家园 先感谢国家,更要感谢父母

                也要感谢大家的通宝和鲜花~

                这些都是我人生成长中很重要的记忆,而生活体验对人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无疑具有无法磨灭的影响。当时的城乡和工农差别之巨大,也许现在很多人难以想象,尤其是对于城市里长大的或者年龄较小的同胞。而我儿时长大的地方是省会的郊区农场,现在车程仅仅30分钟而已,小时候我骑自行车载我姐市内上班去汽车终点站,要一个小时,还得过两条河,记得还是拉纤的那种,一个是木船一个是铁趸船。真是咫尺天涯天壤之别。

                对于70年代及以前的中国人来说,前三十年中的那段经历对于他们思考中国社会当下的问题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却会形成巨大反差。我经常看看乌有,记得有篇文章说,很多有农村背景的学者,只要品行正直并严肃思考,和当下那些所谓主流学者的观点完全无法融合,还说张维迎虽出生陕西农村却成了例外云云。虽一家之言也许以偏概全,却总有些道理。

                照我的看法,以及联合国的年龄分段,这一部分人群才可能是更具有社会建设性的愤青,有理想、有镜鉴、感性理性兼具、有逻辑比较和历史分析能力。80后也许就稍显薄弱些吧,当然他们的成长也更快。如果说70后没有完全被洗脑成功,80后就是几乎被洗脑成功,这就是残存的那点生活体验在起作用,而80后没有,需要后天的学习甄别。在社会意识和历史道路严重纠结的当下,那点东西是威力很大的历史镜鉴,不是某些国师可以轻易忽悠的。说某些方面现在比以前好,没问题,说以前很苦,也没问题,如果非要说以前一无是处、发展停滞、崩溃边缘、暗无天日,这不仅仅是侮辱伟人、历史以及这个国家和民族,而且侮辱了有点历史感并理性思考的全体中国人。这就是我所说的苦难被刻意放大到受害臆想症的程度了,这是很多标榜独立思考自由民主人士典型的一种精神症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