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试论汉字的科学性(二) -- 大西洋14

共:💬68 🌺14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很多啊

          不知道你做什么工作的,如果是理工类和中国同行交流时不时蹦出几个外文专业词汇很常见啊。

          不过这种情况应该和汉字关系不大,关键还是这些东西是在别的文化上衍生出来的

          • 家园 这不是我需要的例子

            我是想找一些可以证明汉语无法表述的情况。像那种专业词汇应该是翻译的问题,最简单的解决之道应该是造新字,以和一个外文专业词汇对应(这就是英语等语言对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吧),但这不可能。

            但有一个取巧的方法,就是古字新意。成功的例子化学中有,我在下面也说过,羟、醛等字,自古就有,但译者赋予了其全新的含义,使古字重生。网络中的例子就是囧和槑,尤其是前者。

            汉语中有数万的汉字几乎不会再使用,或很少用到,找古字的空间很大。

            • 家园 找旧的东西来表示新的含义,为什么就不能创造呢?

              当然,创造可能意味着断裂,意味着丢失,但总是从旧里面求新,这就是这2000年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反映,原创性不足真的是问题。东亚人号称平均智商很高,但改革开放这30年也未见出什么科学天才,一定是有原因的,就跟中国经济30年高速发展一样,都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原因还需要探求。

              英语学得不好,你要的例子自己还真是找不到,英语在表述事务时是否会更清晰明了,个人也不敢下结论了,那只是平时的个人感觉而已。当然,也许只是翻译的问题,想把外来文化里的新东西引入到另一文化里,本身就是困难的,这就跟中国唐诗永远也翻译不了一样。

              • 家园 因为造一个新字成本很大

                想想啊,造一个新字,如果这个字大量使用,就需要更新国标、字典、网络字库、全民普及(读音和写法),成本很大的。拼音文字就没有这种麻烦,直接打字母就是了。

                所以,古字新意是一个很取巧的方法,毕竟免去了上面很多麻烦不是。而如果真有了造新字的必要,那国家在7:30的新闻联播上播几遍好了。

                为什么总有人说创意呢?创意真的不是问题。

                链接出处

                以前写的几句,不知道你怎么看。

                • 家园 最大的麻烦还是翻译外来词

                  这个大概也是汉语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国土生土长的新词想表达无论是用常用字还是古字都不难。外来的词源于不同文化,想翻译得信达雅非常难,你随便找几个生僻字哪效果还不如现在的音译加意译的方法好呢。而且像翻译好需要掌握这个领域的知识加深厚的古汉语知识,不说这样的人才有多少,就是有人家是不是放弃干脆把外语当工作语言继续深入研究的机会,花大力气搞翻译也是问题

                • 家园 看了你的链接,对你的看法不同意,创新的是人,而且

                  创新是一种能力,日本是发达国家了,而且也有了创新的需求了,可日本人的创新能力还是低下,当然日本在技术产品精益求精上是独树一帜,但在科学创新领域确实是有局限。

                  相反,俄罗斯前几年又出了一个破解庞加莱猜想的数学天才,俄罗斯相比日本不够民主,经济也不够发达,但还是可以出天才。所以说,天才跟民主制度等等其实没有直接关系,只跟人的思维有关,而中国文化里是不是没有培育这种思维的土壤呢?我认为中国文化很难培育天才,也就是中国文化导致的思维模式很难产生那种天才,当然,我相信中国很容易可以达到日本的高度,但也仅仅是一个实力13倍于日本的国家而已,在创新上未必能突破日本的局限。

                  • 家园 呵呵,实际上现在已经歪楼了

                    简单说说,不知道你是如何定义一些概念的,比如天才、创新、思维模式。

                    天才,我的定义是在某一方面十分出色,常人所不及,比如记忆上过目不忘,计算上心算十五六位乘除法(经过训练的不算),等等这样一些人吧,他们才是天才。至于爱因斯坦、牛顿,我认为是杰出的人才,十分杰出的人才,不算我定义中的天才。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是无可替代的,他们只是先于同时代的人一步发现了世界中固有的规律。他们是可以培养出来的。现在的焦点是,中国文化或说中国体制能不能培养这样的人才?

                    创新,什么是创新?理论突破是创新,那发明一个新工具是不是创新?创造一个新词是不是创新?

                    呵呵,这话题太大,我不敢说。但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论人才还是创新,都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文化或者体制只能对此产生正面或负面的作用,而不能决定其是否产生。

                    关于日本,呃,每年日本在顶级科学杂志上发表那么多文章,不知道怎么就在中国落了一个不懂创新的名声!和美国或和整个欧洲比,日本差很远,但,日本比英国差?比法国德国差?按人口基数来讲,将来中国要顶的上美欧日之和才行!!!

                • 家园 我明白,汉字是不可能再新造字了,只是感慨一下。
    • 家园 词汇的信息量不是越多越好。

        信息量过多会带来两个后果。要么就是一词多意,误解率高,要么就是所需词汇量太多,难记。

    • 家园 "简洁"的优势会逐渐消失

      说明同样的词汇量,汉语包含的信息量最大。在信息社会,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优势。

      我怎么觉得正好相反呢? 如果信息载体是纸质材料, 单位符号熵值高的语言效率高(省纸). 但是随着信息载体的数字化, 对于同样数量的信息, 用不同人类语言进行存储和传输的开销应该趋于相同(编码充分优化).

      • 家园 硬盘也是要花钱的,读一遍也是需要时间的。
      • 家园 “简洁”的优势不仅仅是存储和传输

        信息化社会不仅仅是信息传播和存储手段的变化,还应该包括信息量的急剧扩大。

        在信息化社会里,“简洁”的文字在使用上还是更有优势,比如同样一个文件,无论是纸印的还是电脑显示的,中文都是10页,英文可能都是20页,我用5分钟就能看完中文的,看完英文的可能就需要10分钟,也就是说单位时间内我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当然,这个速度也和个人对两种语言的掌握水平有关。不知道在国外的河友们有没有比较过自己看两种不同语言的速度,我自己没有这样的经验,不知道结论是什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