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华北治安战》看TG的地雷战 -- 北溟有鱼

共:💬75 🌺60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从《华北治安战》看TG的地雷战

    (俺这篇文章原发在南京大学小百合BBS)

    近来网上对TG在华北的地雷战争论颇多。什么“地雷只炸百姓不炸鬼子”,“地雷是为了掩护TG逃跑用的”……甚至还有“地雷战是科幻片”论。

    鉴于持这些论点的朋友,大抵是宁可相信日本人“击沉敌航母百艘”,或者宁可相信先总统 蒋公“歼匪一亿” 的战报,也不肯相信TG资料的,俺就拿日本人的资料来说说TG的华北地雷战吧。

    手头还正巧有本《华北治安战》,就用它了。

    成文略显仓促,结构其实还有调整余地,但还是先发上吧。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众所周知,抗战中的TG是一支装备落后的武装,但装备落后可以靠战术思想弥补。当其他抗日或者土匪武装还满脑子只有“枪杆子”的时候,TG却开始在地雷之类的“土玩意儿”身上动脑筋了。而使用地雷作战,也成了TG敌后武装的“招牌动作”之一。

    P281“上述各匪(指上文1939年初在京津附近活动的几支抗日武装)的装备以步枪为主(新旧杂牌不等),只有共军有时还使用手榴弹和地雷。”

    TG令日军印象最为深刻的地雷战术,就是通过公路布雷阻滞日军行动。《华北治安战》中记录的TG地雷使用,多数是采取了这一战法。

    但必须说明, “布雷阻滞日军行动”和“布雷掩护TG开溜”完全不能划等号。至少下面的前两个战例,就是TG用布雷拖住日本援军,以掩护攻击作战。

    套一句时髦的军事词汇,这大概算是两次“攻势布雷”吧?

    P307“旅团增援部队于21日午后由石门出发,急行军奔向井陉。但是,途中铁路及公路被破坏,因修路及排除地雷,致使前进迟缓,22日午前始达井陉,与独立步兵第三十四大队长取得联络。”

    ————————————————————

    评:

    这段描述了TG一次失败的围点打援。主力袭击井陉的鬼子守备部队,小股武装通过布雷、破路等方式阻滞日本援兵。看来地雷是取得了一些阻滞效果,但主力部队攻坚失利,于是最后只能闪人。

    本来想查查这个“石门”在虾米地方,离井陉多远,但后来被迫放弃了这个念头:山西的“石门”太多了,一上手就找出三个。

    虽然围点不成,但害得日本兵提心吊胆地跑了几乎一整天的路,还是挺快人心的。

    P315“……旅团长作了以主力救援涞源县方面的部署,但一路上到处埋有地雷,设有障碍,道路均被破坏,部队前进缓慢……”

    ————————————————————————

    评:又是布雷掩护攻势,同样攻击未果。但这次日本承认其守备部队被TG打得“濒于危殆”。日军对整个战斗的战果统计是:

    P316“关于此次作战中彼我的损失,根据军的统计:敌遗弃尸体1,199具,运走尸体727具,俘虏6人;我战死133人、生死不明31人。”

    按照日方统计,TG战死1900人以上,才有6个被俘。是鬼子虚报战果,或是鬼子杀良冒功?

    如果都不是,那么TG这次失败的战斗,正诠释了“宁死不屈”四个字的含义。

    P337“……(TG)在路面上挖成闪电形的沟,连续埋设地雷。破坏坡道……”

    ————————————————————

    评:

    和前面的地雷使用方法不同,这次TG破坏公路时不计成本,大量布雷,手段异常恶劣。

    看来日军通过公路网快速机动的战法,确实给TG制造了不少麻烦,所以这次TG对公路网的破坏堪称“穷凶极恶”。

    除了破坏公路,TG地雷的另一个作用是掩护重要设施,或者重要物品。

    《华北治安战》对这一战法也有记述。以下内容来自日军36师团对TG战术的总结:

    P22“五、隐藏物品的地点,往往埋设地雷,多在小棍棒或木片上,拴上地雷的细绳作为记号,对此应加注意。”

    除此之外,所谓兔子急了还咬人,TG使用地雷也有疯狂的时候。以下是《华北治安战》中的一次悲壮战例:

    P160“敌军虽猛烈射击,但我方逐渐压缩包围圈,攻入村内……有时敌兵从房顶上抛来手榴弹,有数处地雷爆炸……”

    ——————————————————————

    评:

    这段描述了日本对沙河北坦村的“治安肃正”。在作战中TG又一次使用了地雷。不像前面几次只是用地雷破路,TG这次是让地雷在村子里爆响了。

    村中布雷不像公路,不可能老早就布好。这种战法对村民财产破坏也是相当大的,估计是防守的TG眼见抵挡不住,于是出此下策,临时在村里布上几颗地雷,想在日军攻入时做垂死一搏。

    按照某些人的逻辑,实在是不可理喻啊不可理喻:地雷在村里炸,很可能炸死老百姓吧?即便不炸死老百姓,总要炸塌民居吧?

    不人道啊不普世。真是愚民,都这样了还要跟TG混。

    不过北坦村的村民已经永远不能和他们论理了。因为守卫北坦村的TG战败了。

    消灭了坚守的TG之后,日本兵大索全村,终于找到了藏匿村民的地道入口。

    然后,就是灌毒气。

    除了少数当日不在村中的幸运儿,全北坦村进入地道的800多村民,无一生还。

    TG的地雷战术,对日军造成了相当的妨碍。《华北治安战》中对此的一些记录是: 

    P448“……通过固定路线,不仅不利于捕捉敌人,且有遭受伏击和触雷的危险。”

    P350“(1)不论有无敌情,应经常对周围严加警戒,禁止单独行动。过去对此放松警戒,因而遭到到敌人袭击或遭到挂雷,地雷、手榴弹等意想不到的灾害的,为数不少。”(日军发行的《扫荡剔抉共军根据地的参考》)

    ——————————————————————

    评:

    布雷让日军不大敢走“固定线路”了,让日军不敢“单独行动”了,看来还是有些让鬼子忌惮的。TG对鬼子的“固定路线”摸得挺准,情报工作要表扬。但日本兵也善于总结作战经验,并且采取应对之策。

    日本的应对之策有哪些呢?

    P163“……要做好侦察、剔抉、分离匪民的准备工作以对付善于进行地下工作、采取群众游击战术的敌人;要反复进行急促果敢而彻底的攻击。排除地雷、破除围墙、发现和挖掘地道,必须配备具有专门技术的部队。”(日本第八旅团1942年春冀中“三号作战”战训)

    P304-P305“(二)所有部队应对队员进行搜索和处理地雷的训练,并应携带必要器材。”(日本26师团1943年春冀西作战战训)

    ——————————————————————

    评:

    这些“专业技术的部队”和“必要的器材”,本可以派往“一号作战”,或者为杀向英帕尔的鬼子兵开路架桥。

    然而,他们却被TG拖在了华北,拖在了他们之前预想的“战争资源基地”。

    游击作战的意义,正在于此。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俺都在说啥啊……)日军应对地雷战战法装备不断进步,TG也没闲着。他们对地雷的应用技巧也在对日作战中不断提高。

    一项重要的提高,是TG地雷战的群众化:

    P362“……地雷战的群众化,加强封锁政策等等,使游击战术逐渐走向巧妙化。” (1943年日军北特警司令部对TG战法的总结)

    还有地雷战与伏击战的配合:

    P423-424“……除以少数兵力或工作人员动员民众破坏通讯线路、警备道路、埋设地雷之外,并以集团兵力采取伏击、诱饵等战术,奇袭日军的粮秣运输队、连络队、或偷袭中国武装团体(伪军啦)。”

    而TG地雷作战得以在日军屡次“肃正”的打击下,得以长期坚持,最重要的原因,是TG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战斗意志,以及扎根群众的工作方法。

    日本第27步兵联队长铃木启九就对TG的打而不死,到处扎根深恶痛绝:

    P174“铁厂镇周围地形复杂,故搜索敌人颇为困难。而且共军斗志旺盛,负责掩护大部队撤退的后卫部队,一直战斗到全体战死为止,或者巧妙地利用洞窟(在鲁家峪附近经过改造的燧石采掘场旧址,可隐藏很多人)进行了抵抗。由于我军进行讨伐,到5月底治安状况曾一度平稳下来,但至6月底前后,又出现了破坏道路、切断电线及埋设地雷等情况。中共方面的地下组织扎根于行政机关、学校及居民之中,形成了所谓“剥开表皮露出红瓤”的情况。”

    就是这样,TG在华北平原坚持7年多的抗战,一直被围剿,从未被扑灭,直到1945年旭日旗落地的那天。

    最后,俺再用一次战例结束本文吧。

    这次战例,又是TG的败仗:

    P434 “……共军战死 570人,俘虏17人……缴获 迫击炮2门、自动步枪2支、步枪300支、手枪51支、手榴弹1,290颗、地雷25个。此外,被服、军需品等甚多……”

    ————————————————————

    评:

    这段是写日军1941年8-9月对TG冀南第十军分区 “肃正”的“战果”,从日方资料看,TG这次似乎吃亏不小。

    从日军战报看,TG损失近600人,但被缴获的各类枪械超过350支,还包括迫击炮两门,看来遭到重创的很可能是TG的一支较为精锐的部队。

    缴获构成中短枪比例很大,可能是某个精锐的特务排被歼了,或是一些地方武装工作队惨遭不幸。

    注意,被日军缴获的武器中,包括“地雷25个”。

    看来即便是装备了“迫击炮”和“自动步枪”的TG精锐,也还是离不开地雷这种“土得掉渣”的武器。土洋结合,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嘛。

    还是要提一下TG此战的损失:

    570人战死,只有17个被俘。

    [FLY]英雄不朽!

    英雄,不朽![/FLY]

    关键词(Tags): #六扇门(zxonline)通宝推:hnlhl,明月照九州,dahuang,踢细胞,非吾有,苍野,桃子甜,南云北望,老芒,季侯,铸剑,老老狐狸,njyd,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送花,另外提点小意见

      你在结尾提到《华北治安战》里战例

      P434 “……共军战死 570人,俘虏17人……缴获 迫击炮2门、自动步枪2支、步枪300支、手枪51支、手榴弹1,290颗、地雷25个。此外,被服、军需品等甚多……”

      这段是写日军1941年8-9月对TG冀南第十军分区 “肃正”的“战果”,从日方资料看,TG这次似乎吃亏不小。从日军战报看,TG损失近600人,但被缴获的各类枪械超过350支,还包括迫击炮两门,看来遭到重创的很可能是TG的一支较为精锐的部队。缴获构成中短枪比例很大,可能是某个精锐的特务排被歼了,或是一些地方武装工作队惨遭不幸。

      我不这样看,根本一些日军老兵回忆录,日军警备队普遍虚报战果,并在平时收集武器应对人员损失较时来提交一份漂亮的报告,避免上级追究。

      我这里引用日本老兵藤原彰《中国战线从军记》的一些内容,供你参考。

      1941年秋天,我在景和镇的时候,第三中队频繁地进行扫荡作战,出动作战的次数相当多。在这一阶段,我们中队的战死者只有石井军曹一个人。当时,石井军曹骑着自行车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刚走到一个村子前的时候,就被一发狙击的子弹击中。随后,野村曹长麻利地指挥部下在露天的野地里堆起小山一样的柴堆,给石井军曹举行了火葬。初次遇到中队里有战死者的现实,让我感觉到了战争的严酷气氛。

        因为有下士官被打死,所以在战斗报告里写上了比实际上大得多的战果。中队长跟野村曹长商量以后,决定写上缴获步枪七八支。结果,一次实际上几乎没有任何战果的战斗,在战报里却变成了“敌方遗弃尸体二十多具,缴获步枪八支”的吹嘘和夸大。至于作为缴获步枪的实物,我们中队为应付这样的情况,早已做好了相当数量的储备。

      紧接在浅叶分队之后又看到了木下中队被全歼的现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到,八路军由于得到了中国民众的拥护,所以拥有强大的抗日战斗力,从本质上说,日本军队是不可能战胜他们的。

        我直接目睹了浅叶分队和木下中队的全军覆没,但实际上,在八路军的游击区,日军小分队被全歼的事例多得很。八路军的战术是,如果看到日军拥有优势兵力就撤退回避,发现日军处于劣势时,就预设埋伏,全歼日军士兵,然后夺走他们的所有武器装备。无论是浅叶小队,还是木下中队,都只留下了日军官兵的尸体,全部武器装备都被拿走了。这就说明,八路军与日本军队或国民党军队作战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夺取对手的武器来装备自己。

        原来,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很差,至今为止在冀中地区与日军作战的冀中军区的部队和回民支队都只有命中精度很低的各种步枪,以及偶尔从日军手里缴获的1936年式机关枪。八路军的捷克制轻机枪对我们日军的威胁倒是挺大,但也不多见。手榴弹也是八路军自己制造的居多,那是在铸铁里面装上炸药,爆炸时弹片纷飞,用来造成杀伤。不仅铸铁,很多情况下连石头也用来制造手榴弹或地雷。因此,八路军在作战中非常积极地缴获日军的武器装备。

        与此相对应,日本军队也尽量不把武器交给八路军,同时以尽量收缴对方的武器作为重点。日军在清点战果的时候,比起清点对手的尸体数量来,更重要的是清点缴获武器的数量。因此,各部队都把收缴的武器保存起来,在自己一方损失比较大的战斗后,用于增加战斗报告的“水分”。这就使得日军与八路军的战斗呈现出武器争夺战的态势。

        

    • 家园 人民烈士永垂不朽!

      恭喜:你意外获得【铢钱】四个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 家园 好文,花
    • 家园 从另一个角度看当年研制地雷的八路如何被“锄奸”的。

      你所不知道的另一个“江姐”——抗日烈士熊大缜牺牲过程真相

      此贴内容原载于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一书的第41-46 节,我则是从新浪文化读书频道如下这个地址的网页上转载过来的: http://book.sina.com.cn/excerpt/sz/rw/2009-09-22/2348260651.shtml 《地雷战》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电影,电影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军民在华北地区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独特的战法。地雷战打得鬼子闻风丧胆,在地雷战中,人民抗日武装发展壮大起来。  有人不禁要问,当时的中国北方庄稼汉对地雷知之甚少,而八路军中也极其缺少地雷制造的专业人员,他们怎么能够将地雷制造得如此精妙,运用得如此神奇?  鲜为人知的是,华北地雷战中,有一批科学技术人员。这些科技人员为地雷战付出了极大的心血,甚至是生命,其事迹与前方战士同样可歌可泣。  冀中抗日根据地,地处大平原,没有山脉、湖泊,被日军重点驻兵的三条重要铁路包围着,又靠近日寇统治中心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成为开展游击战最为艰难的地区。1938年春,抗日战争处于艰难时期,八路军急需枪支弹药,在这种条件下,抗日军民被逼出了地雷战这个适合冀中平原的战法。  可是,问题又来了,一没有人会造地雷,二缺少造地雷的器材、原料。这个时候,冀中军分区司令员吕正操想到了科学家,他找来了冀中军区二分区参谋长的张珍。  张珍原名张学渊,曾在辅仁大学化学系当过教师,他认识不少北平、天津的爱国技术专家。张珍接受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的命令,秘密潜回北平,找到他的辅仁大学同学孙鲁,动员他和自己一起寻找、动员科学家到抗日根据地工作。孙鲁回到天津老家,在英租界找到熊大缜(熊大正)。孙鲁向熊大缜介绍冀中情况,熊大缜找到导师叶企孙。  说到地雷战中的科学家,首先得说一说叶企孙。  叶企孙,名鸿眷,字企孙。1898年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前清举人,国学造诣很深,对西方现代科学也颇有研究。叶企孙,1907年入敬业学校,1913年入清华学校,1918年在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国学习,1920年 6月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23年6月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通晓英语、法语、德语。考察过欧洲高等教育和科研。  叶企孙先生是中国物理学事业的铺路人。著名科学家华罗庚、吴有训、熊庆来、周培源、王淦昌、钱三强、钱伟长、李政道、杨振宁、赵九章、彭桓武、王大珩、陈芳允、邓稼先、朱光亚、黄祖洽、周光召、唐孝威等,都曾受过叶企孙老师的培养。  1929年,清华大学理学院成立,叶企孙担任院长。抗日战争期间,叶企孙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继续担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1948年叶企孙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2年院系调整,他离开清华大学到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磁学教研室成立后,他担任室主任,为新中国磁学研究队伍的组织和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195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前身)成立,叶企孙任副主任委员和兼职研究员,协助竺可桢先生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自然科学史研究机构,培养了不少优秀科学史研究人才。“文化大革命”中,叶企孙受到迫害,1977年1月13日在北京含冤逝世。终年79岁。  而1977年的叶企孙教授之死,竟然也与冀中地雷战有关。  吕正操司令员派张珍到北平时,叶企孙先生正在天津养病。熊大缜是叶企孙最看好的门生,也是他的助教。这时,叶企孙正准备让熊大缜去德国深造,熊大缜也正准备完婚后远行欧洲。  熊大缜听说八路军准备开展地雷战的事,兴奋异常,觉得这是科学工作者为抗日战争直接出力的好机会,决心放弃出国机会、推迟婚期,到冀中抗日炮火中去。  熊大缜虽然决心已定,但是还得听老师的意见。他向叶企孙老师讲出冀中根据地要开展地雷战,急需科技工作者,但没有说出自己的决心。叶企孙老师听说抗日需要制造地雷的专家,又从学生的话语中听出熊大缜的想法,毫不犹豫地说:“国难当头,国事为重。”支持熊大缜到战斗前线去。  虽然说得轻松,但话说出后,叶企孙心中沉重异常。自己的得力助手,刚刚25岁的熊大缜,是自己这么多年才发现的一个好苗子,这个熊大缜如果深造,将来在学术上的成就不可限量,对国家的贡献难以预测。可是,抗日战争如火如荼,这个时候,什么都不能说了。不但让学生上前线,叶企孙还暗暗下决心有一天自己也去抗日战争第一线的决心。  在叶企孙的鼓励、帮助下,熊大缜决心到冀中抗日根据地去。熊大缜的行动带动了一大批北平爱国热血青年学子,好多人跟熊大缜一起去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冀中根据地。请记住这些名字:  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汪德熙  清华大学机械系实验员胡达佛  清华大学物理系实验员阎裕昌(门本忠)   清华大学生物系实验员张瑞清  清华大学地学系学生李广信(李琳)   清华大学经济系学生祝懿德  清华大学物理系学生葛庭燧  清华大学物理系职员何国华  燕京大学物理系学生张方(李度)   北平大学电机系毕业生刘维  清华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林风  燕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生李猛(朱南华)   熊大缜通过北平地下党关系进入冀中军区根据地后,立刻受到冀中军区吕正操司令员的赏识重用。不久之后,他被提升为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着手筹建技术研究社,以开展烈性炸药、地雷和雷管以及无线电研制工作。  吕正操将军的回忆录中写道:“熊大缜任职后通过关系和各种渠道,购买了几十部电台的原材料。将十二个炸药筒埋在铁轨下,在几百米外接上引爆器埋伏下来等待。一会儿,敌人先从沿铁路一侧的公路上开过一辆巡逻车探路,又从铁路上开过一辆压道车清道,然后才是满装军火的列车开过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火车头便飞上了天。接着是车上的军火接二连三的大爆炸,火光冲天,震耳欲聋。这次行动之后,他们又多次出动,炸火车,炸桥梁,炸碉堡,炸得敌人惊恐不安,交通线经常遭到破坏。”   技术研究社研究有了成果。  在熊大缜、汪德熙的领导下,冀中根据地的炸药厂也不断壮大,到后来竟建成了一座拥有2000多工人,能制造大批量地雷、手榴弹、复装子弹、掷弹筒弹,能修理各种枪械的大型兵工厂。  熊大缜、汪德熙多次受到吕正操司令的嘉奖。1938年底,在唐县北大悲村,聂荣臻司令员接见了熊大缜。对技研社和炸药厂大加赞赏,并嘱咐要尽力扩大规模,争取更多的知识分子到根据地参加工作。在一次反“扫荡”中,贺龙司令员带一支8000人的部队援助冀中。贺龙看到熊大缜的业绩很感兴趣,带了他的总供给部长亲自到技研社参观学习。  美国派观察组到冀中考察,看到熊大缜后惊叹地说:“你们真有本事呀!和美国的火箭一样呵!”吕正操回忆说:“他们在外国报纸上发表文章,说他们美国的技术中国的晋察冀都有了。晋察冀这样搞,其他兄弟部队打电报要求支援。”   后来,汪德熙因工作需要离开根据地到昆明去,张方全面负责炸药厂的工作。张方把研制炸药的经验写成书面材料,散发到各抗日根据地。朱德总司令所在的晋冀鲁豫根据地也办起了子弹厂,但是造出来的火药不好用,子弹厂生产不出子弹。朱总司令亲自下令请张方到晋冀鲁豫根据地传授技术。张方到后一个月,子弹就可以源源不断供应了。张方原本只懂物理实验方法,对化学是门外汉,全靠汪德熙临走时留下的一大本英文《火药学》,自学成了火药专家。一次试验中,张方右手的三个指头都被炸断了。当时根据地生活艰苦,普通战士每月一元津贴,朱总最高也只是每月五元,而张方每月十二元。朱老总说:“张方为了炸药残疾了,得特殊照顾。”八路军搞到一批氯酸钾,着手试制炸药,但是用的是传统的翻晒方式,在屋顶上干燥,曾出现过连人带屋顶都炸飞的事故。在当时的条件下,防止炸药自爆成了难题。熊大缜多次潜回到天津,请教老师叶企孙。叶企孙听说熊大缜领导的技术研究社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时,不顾身体不好,非要亲自到冀中根据地了解情况,由于弟子们的再三劝阻才没有成行。叶企孙对根据地造地雷的事放心不下,他马上让自己的实验员阎裕昌前往冀中。阎裕昌化名门本忠秘密进入冀中抗日根据地。  门本忠本是清华大学的一个勤杂工,叶企孙见他对科学有特殊兴趣,又聪明能干,破格提他为实验员,做自己的助手。由于多年的教学实验,门本忠对炸药有丰富的知识。门本忠一到根据地,就解决了炸药自爆问题,还设计出根据地特定条件下可以生产的电雷管电路。  这时,叶企孙先生又派学生从天津冲破日军封锁线运来电表、白金丝等必要物资。汪德熙、林风、张瑞清、熊大缜、葛庭燧等人,也经常装扮成传教士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日本封锁线,进入北平、天津,为冀中军区购买雷管、无线电元器件等紧缺军用物资。叶企孙设法筹集款项购买急需的军用物资运往冀中,为当地抗日事业解了燃眉之急。  熊大缜等人还与开滦矿务公司副经理王崇植联系,弄到了大批制造炸药所需的化学原料、铜壳和铂丝以及控制电雷管的电动起爆器。又通过王崇植弄到无线电器材,请到技术人员,在天津英租界清华同学会内装配无线电台,然后设法运入冀中。化学系毕业生林风在天津租界一家工厂内偷偷制造黄色炸药(TNT),伪装成条状肥皂秘密运入冀中。  有了地雷,冀中军民如虎添翼。地道战、地雷战、伏击战等神奇的战法,打得日本军日夜不宁、心惊胆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阜平县五丈湾村民兵李勇爆炸组,利用地雷先后炸死炸伤日伪军362人,炸毁汽车25辆。天井关之战,一种专炸坦克的地雷把日军第八联队的装甲车炸毁,日军报纸写“八路军有反坦克地雷”,从此,不敢大摇大摆进入冀中了。日军的《华北驻屯军肃正作战指要》中用了相当的篇幅指导日军应付地雷战。美国著名记者哈里逊·福尔曼,起初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持悲观态度,当他看了冀中的地雷战后说:“围困日本人的一个常用方法,便是在据点附近安放成百上千个地雷。”“一个人有相当大的勇气,才能面对敌人可怕的现代化武器想出这些‘微不足道’的抵抗方法。”   可是,就在冀中地雷战开展得有声有色时,大祸降临到科学家们的头上了。  当时是国共合作,共同抗日。1938年秋,国民政府河北省主席鹿钟麟下令要吕正操让出冀中,向冀东发展(全国一盘棋,大家不该有保存自己的地盘的私心)。这样的要求吕正操当然不能接受,国共两支抗日武装面临的是摩擦甚至火拼。熊大缜表示应该求同存异,一致对敌,避免摩擦。这引起了一些政治嗅觉灵敏者的严重关注。加上他多次化装到敌占区采购军火,更引起一些人的怀疑。  1939 年1月,鹿钟麟派一个考察团到冀中。有个叫方平的团员到供给部。熊大缜见方平是读书人,使试着用英语与之交谈。方平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双方一下子交流顺畅起来,他们越聊越投机。供给部政委王文波在一旁听不懂,又气又恼,将这事当成特务嫌疑上报。  1939年春天,共产党在各个根据地都成立了锄奸部,发起了一个旨在清洗汉奸、特务的锄奸运动,冀中军区也成立了锄奸部。锄奸部不能不干活,不能没成绩,于是就瞄准了知识分子成堆的供给部,技研社是重点,熊大缜是头子。  于是,军区锄奸部工作人员轻而易举地、干净利落地一网打尽,抓捕了熊大缜、门本忠、张方、李广信、刘维、李猛、胡达佛等技研社全部技术员。接着又把供给部、炸药厂、印刷所、卫生部、医院、电台、银行、学校、报社、商店、教会等机关中平津来的所有知识分子通通抓了起来,总共有100多人。锄奸部搞出了一起轰动一时的大特务汉奸案。  这些“坏蛋”是二分区参谋长张珍从城里弄来的,张珍成为“引狼入室”的罪魁祸首,受审次数最多。  受刑最重的自然是“首恶”熊大缜。解放后,在北京市安全局档案室所存的熊大缜档案材料就有32卷,仅口供就有81页。主要罪名是“国民党特务”(注意:不是汉奸里负责情报工作、替日本收集情报的“日本特务”,而是“国民党特务”。另外不知道当时我党是否也向国民党内部派了地下党员搜集国民党的情报?),主要罪证则是一封密信。密信是从天津送到冀中军区供给部的一批伪装成肥皂的TNT炸药夹带的。内容是:“你派来的人我们已经见了,你们需要的东西,已送了几批。急需的物资,最好在秋收之前,由河运较方便。”信尾署名是:“天津党政军联合办事处”,锄奸部认为这是国民党在天津的特务机关。白纸黑字,铁证如山。而后来的调查证明,事实上它却是一个国共合作的统战组织。当时是国共合作,即使是真的与国民党联系也是正当的,这个组织帮助八路军,为抗日根据地运送炸药。这样一封密信却被当成了罪证!  当过东北军将领的吕正操司令员也在锄奸人员的怀疑之中,司令员明知被抓的是一群满腔热血、舍身为国的爱国者,却无力营救。  冀中抗日根据地一下子抓了这么多知识分子,远在延安的党中央震惊了,党中央派彭真和许建国等人到冀中复审。复审最后的结论是:逼供不足为凭,锄奸扩大化应予纠正。除熊大缜尚需进一步审查外,其余人员全部释放。  1939年夏天,日军对冀中根据地发起了更为疯狂的大“扫荡”,军区主力转移。审讯时被拷打受伤的熊大缜无法跟上队伍。锄奸部一名负责押解犯人的战士喝道:“快走,磨蹭什么?想逃跑啊?”   自尊自爱的熊大缜说:“别那么凶,好不好!”   锄奸部战士说:“对你这种汉奸特务,还用得着客气!”   熊大缜说:“我是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你手里的枪和子弹就是我造的。我怎么是汉奸特务?”   两个人吵了起来。战士说:“就是汉奸特务!走,再不走,毙了你!”   一生坚持真理的熊大缜不肯,他就站住了。那个战士真的拉开枪栓,推上子弹,枪口黑洞洞地对上了供给部部长熊大缜的脑袋,勾上了扳机。  就在这一刹那,熊大缜说话了,他说:“造一粒子弹不容易,留着打鬼子吧!你要真的想弄死我,就用石头!”   这个人,真的放下了枪,真的举起了石头。  年仅26岁的清华才子熊大缜,造出无数让鬼子闻风丧胆的地雷的熊大缜,死在石头之下——最有价值的脑袋也没有硬过石头(死于重庆渣滓洞监狱的江姐也是在狱方转移时被军警处死的)。   叶企孙老师最好的学生死了,几十年后,余下的学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造出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  爆破专家门本忠也死了,死得也很惨,但他很愿意这样的死,因为没有熊大缜那样的遗恨。  患有严重肺结核的门本忠,穿农民的褂子,头上包着白手巾,一村一村地走,手把手地将拿锄头的庄稼汉们教成会造雷、会玩雷的地雷高手。在冀中根据地,大人孩子没有不认识地雷大王门本忠的。  1942年5月8日,河北省安平县武莫村突然被鬼子包围。鬼子将全村老百姓用刺刀圈在一起,逼问谁是八路军,谁是造地雷的门本忠。百姓将门本忠护在身后,就是一言不发。  鬼子拉出一个砍了头,又要拉一个。门本忠从人群中冲了出来,说:“我是门本忠!不许再杀人!”   鬼子恨死了门本忠,用铁丝穿过他的锁骨,拖着在大街上转。科学家门本忠高喊口号,痛骂不绝。日寇用刀割他的舌头,最后又用小刀一刀一刀削下门本忠的肉。  壮士门本忠牺牲时46岁,留下艰难度日的老少六口。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给这些为民族解放战斗、牺牲的科技工作者献上鲜花;讲述地雷战的故事时,也应该讲一讲这些已经被遗忘的不拿枪的战士。  存活下来的冀中根据地科学家,后来成为祖国科学事业的栋梁。  熊大缜屈死时,他的导师叶企孙正在昆明西南联大,他知道的只是熊大缜被捕,便多方营救,还为此事专程到过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他哪里晓得,学生熊大缜早已是石下冤鬼。解放后,叶企孙顶着被株连的危险继续多方呼吁,一直要求为熊大缜平反。虽然没有结果,但也并没有引雷劈身。  一声惊雷,“文化大革命”来了。先是吕正操受到审查,因为熊大缜是吕正操赏识的人,熊大缜特务案又被重新提出。“革命者”用了这样的推理:因为熊大缜是特务,而熊大缜是叶企孙的学生,所以叶企孙也是特务。因为熊大缜是特务,而叶企孙是熊大缜的导师,那么,叶企孙必是特务头子。  1967年6月,叶企孙被北大学生揪斗、关押、抄家。恨不得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党、献给祖国的叶企孙成了特务,风声、雨声、雷电声,声声入耳,他精神崩溃了。这个中国物理学最优秀的导师,身形枯槁,面色憔悴,吟着谁也听不明白的歌,踯躅在首都街头。遇到熟悉的学生便说:“有钱吗?给我几个!”   1968年,叶企孙被正式逮捕下狱。关了一年多后,被放回北大,“敌我矛盾,人民内部处理”。叶企孙继续是特务,但也可以是人民。1977年1月13 日,飒飒的风,冷冷的家,孤零零的叶企孙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生活,他热爱的中国,他热爱的学生。  叶企孙一生未婚,视学生为子女。1986年,清华学生联名写信要求为叶企孙平反。1987年,叶企孙死后10年得到平反。1992年,海内外127位知名学者联名向清华大学呼吁为叶企孙建立铜像,1995年在清华大学校园,一代名师叶企孙的铜像立了起来,清华大学又有了叶企孙。

      • 家园 王文波 - from BaiDu

        王文波,生于1912年7月。直隶(今河北)安新人,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本村党支部书记,交通小组长,任高安地区中心县委委员,安新县委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地区参与组织抗日游击队,曾任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兼政委,晋察冀军区供给部政委,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冀中军区后勤部部长、冀中区贸易公司经理、晋察冀边区贸易总公司经理、华北贸易总公司副经理兼冀中区进出口贸易管理局局长。天津解放后,任天津市军管会接管部贸易接管处处长,兼任市工商局局长、天津贸易公司经理,负责筹备贸易接管工作。调北京后,先后任中央贸易部国内贸易司司长、人事司司长,外贸部人事局局长,农产品采购部、城市服务部部长助理和商业部副部长,北京商学院(现名北京工商大学)、对外贸易学院院长,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1997年1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 家园 伤痕文学

        也太火星了

        • 家园 河里黄河故人写的就客观多了

          不过熊确实功劳大,委屈也大。

      • 家园 出口转内销?
        • 家园 del
          • del
            家园 想我当年看历史

            最初看,满眼正面人物,光辉形象。

            后来看,满眼的正面人物的光芒下,有些阴暗的角落。

            再后来,所以的人物,都有些坑坑洼洼,大体觉得有些没什么了不得。

            再再后来,把自己带入,于是觉得有些同情,有些理解,甚至连汪某人都可以了解了。

            而后来,回首他们的光芒,才发现这些坑坑洼洼的人,有着各种秉性的人,他们的光辉如此的具有光芒,刺的我如同强光下的将要融化的冰,那么渺小,卑微。

          • del
            家园 是不是在冀中被审查的时候

            不但被屈打成招,而且还在大力度的刑讯下攀咬指认了无数冀中的知识分子为特务,导致这些人蒙冤受审。虽然被诬陷的知识分子们大都不久后被甄别释放,但是有运气活到解放后的,又在历次运动中因此案以特嫌的罪名挨整.....

            瞎猜的。如果是真的,那真是杯具。

          • del
            家园 比如潘汉年,那个错误实在是太严重了

            比如潘汉年,那个错误实在是太严重了

            TG还算非常客气了。

            • 家园 不是

              不是潘汉年那种错误。

              • 不是
                家园 老大莫要卖关子

                把我们的胃口都掉大发了……

                PS,黄河老兄是抗战史达人,正好借机请教一事:

                曾见到文章说TG曾经把地雷埋到井陉煤矿矿道里。不知是否确有这样的战例?详情如何?

                我手头只有进行煤矿被TG袭击严重破坏的记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