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 万里风中虎

共:💬137 🌺1112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本质老马早就解释透了

                  但如果下层阶级都这么明白压迫起来未免难度太大。

                  于是搞了些似是而非的理论来愚民,既然不是科学,自然不能用结果来实证。更应该归于宗教,因其存在的价值在于维护特定的价值观和社会秩序,而非解决具体问题或改善人类生活。

                  作为一个行业,经济学界长时间地多产,无效,却高薪。

                  还有哪些行业有这些特征?只能说这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这个行业的存在并不是为了提供普通意义上的使用价值。

                  • 家园 不是宗教,而是精心设计的骗局,宗教的欺骗效率没有那么高

                    之所以欺骗效率那么高,是因为他们还是掌握了部分经济规律的

                    也不能说经济学对经济是没有正作用,有,但是那是对发达国家的经济而言

                    比方说2008年的次贷危机,但是美国还是相对迅速的从危机中走出来---至少没有发生大面积崩溃,就是美国人利用了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一些成果---危机发生后会发生总需求不足与流动性不足,需要政府弥补那两个不足

                    ---所以美国政府一方面扩大公共开支,一方面加大货币流通,美国经济就在即将崩溃的前夕给拯救回来了,这是一次成功的经济拯救行动

                    但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相似情况的时候,西方推介的确是相反的理论,诸如休克疗法的理论等等

                    同样对于博弈论的一些成果,西方引用博弈论来谴责东亚对银行的拯救行动---说什么造成道德危害云云,但是西方自己在大银行发生问题了以后,就不再说什么会造成道德危害,所以不该救的话了

                    所以,经济学本身还是基本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问题在于西方在经济学的正确体系中加了一些病毒(诸如休克疗法的理论等等),并且选择性的对自己和发展中国家使用,自己使用的当然是 没有病毒版的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推荐的则是夹杂高浓度病毒的经济学

              • 家园 哲学给了你什么呢?

                心理学给了你什么呢?

                艺术给了你什么呢?

                语言学有给了你什么呢?千万不要把语言学当成学习外语的方法论呀。

                这些科学都解决了实际问题,但是跟你的日程生活相关的又有多少呢?或者说你能理解的又有多少呢?

                我们的一个经济学的助教,是物理学的硕士,我们很不理解问她为什么放弃物理学而从头学习经济学。这个必须有非常的决心才行,因为她从经济学的研究生开始读,很多东西都没学过,为了能跟上课程,就每天玩命了。她说她当时学物理的时候导师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我忘了名字,她的原话就是:“you can't get anything better than that." 意思是说她的导师在那个领域是最牛逼的了。但是后来她觉得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和现实离得太远了。这个是她的原话,她说自己的研究范围是在 10^-15(10的负15次方)内的物理现象。然后又给了别的例子,我彻底的听不懂了。但是意思就是说她的研究离现实太远了,她说我每天花十几个小时写程序,推理公式,但是那个结果只存在想象中。她想做一些和现实联系的更紧的研究,所以决定转到经济学了,我就笑她说“economic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reality.”,这个是玩笑了。我们以前还有从数学系转过来的,也是从博士念起,问过他为什么放弃数学,他说对数字感到厌倦了,和现实没有关系。这些人放弃了5,6年的专业从头学起,不是一个冲动那么简单了。

                很多人对经济学的概念是从报纸上看了几篇文章而来的,听了几个名词就认为自己对经济学有了了解。这样的认识得出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用doesn't fix anything,那是很自然的事情。

                • 家园 我认为经济学是和物理化学一样的实证科学,不是“哲学”

                  而且经济学是极需要像你说的这些学物理或数学的人来重新审视的。因为经济学理论的血统太乱了。这么多互不相干甚至相互抵触的理论都被视为正统,这其中肯定有不合逻辑的。

                  经济学只有经典的亚当斯密国富论是真正的有逻辑可实证的科学。整个经济学只有那几个基本假设和原理是基础。其后的衍生推理演绎部分都靠不住。急需像物理等其他学科的人重新检查基本逻辑。

                  当初,生物学在正式成为科学之前,也是胡乱猜测的很多。记得是物理的前辈指出生物学的困境和曙光。

                  • 家园 生物学有两种

                    一种是实验生物学,专门做理论解释不了的,一种是理论生物学,专门做实验找不到的。呵呵二十年前一个大牛说的

                    60年代以后好多数理出身的聪明人搞了理论生物学,基本是一个小圈子里自娱自乐性质的做些数学模型,也有“其后的衍生推理演绎部分都靠不住”的倾向,不知道是不是和经济学的某些圈子类似。真正好的科学理论肯定是及时总结经验数据,又能预测指导进一步实验的

                • 家园 你列举的那些确实对大多数人来说和

                  经济学一样晦涩深奥。

                  经济学界通过掌控经济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力是普遍而强制性的。只有宗教界可以与之比肩。

                  哲学,心理学,艺术,语言学的从业人员对民众生活则没有这样的影响力。

                  所以我们可以无视很多“学家”胡说八道,但对“经济学家”就要提高警惕。

                  至于是不是fix anything,这个要从业人员来证明了。我们看得到只有外在的,显眼的东西。只有美国中产阶级的式微和金融从业人员的高薪。按照我们这些只领会了经济学基本前提,“人性本恶”和“经济人”假设的非经济学人而言,符合经验和人性的解释就是这些“金融天才”干的还是庄家出千的老行当。

    • 家园 【原创】皮萨里德斯先生

      两位美国的经济学大师,由在美国的河友介绍。我重点讲讲皮萨里德斯先生。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先生是LSE和英国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也是小虎所在学派中最值得尊重的长辈。

      现在, 四十年勤勤恳恳磨一剑的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先生成为世界级的经济学大师,是LSE的骄傲,是英国经济学界的骄傲,是所有经济学人尤其是劳动力经济学人的骄傲。

      作为曾经在皮萨里德斯先生手下工作的普通研究员,我们都知道他得奖是迟早的事情,这样的天才人物和勤奋的科学研究者必然会摘得这个桂冠。

      其实,早在2008年,当时在为皮萨里德斯先生做研究助理的一个希腊师弟就告诉我,他已经进了最后5人的SHORT LIST。不过,金融危机爆发,当年的奖给了夸夸其谈的PAUL KRUGMAN。

      我们都感到很遗憾。

      不过,George J. Stigler比他的同学Milton Friedman多等了7年才得到这个奖。

      瘦瘦的皮萨里德斯先生身体很好,多等等更加名至实归。

      好事终究多磨。皮萨里德斯先生等到了这一天。在这一点上,他比很多人(比如说MINCER先生)都要幸运。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对我的研究工作帮助很大。

      大概10年前,我的研究工作受到重大挫折,被迫退出公共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领域。

      主要原因是WB的一位资深经济学家,用虚假的数据和无效的方法在AER和EJ上抢先发表了类似的研究。虽然MIT的超级大师兄DARON算间接给我报了仇,但是当时对我的打击是致命的。

      有一年时间,我象一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一样在校园里游荡,不知道该干什么。

      后来,老导师可能是怕我寻短见就让我做一个冷门的课题。这个领域开始于1980年左右,可是到现在研究者也不会超过100人。我这个人的好处就是喜欢数据,这个领域没人做其实就是数据处理太难。

      结果,我吭吃吭吃地干了两年,根本就没人理,整个大学都当没我这个人存在。起得比鸡早,睡得比鸡晚,经常在办公室干到半夜,回家的路上遇到黄鼠狼,狐狸,果子狸,野狗什么的。

      突然有一天,老导师跑过来说,CHRIS知道了你的研究,认为这是他MISMATCH理论模型最重要的实证研究。他要引用你的结果。

      我不在意的说,哪个CHRIS?

      就是那个CHRIS,还有哪个CHRIS。这个世界上难道还有一个CHRIS要得诺奖吗?

      老导师勃然大怒,CHRIS是他的大师兄,也是劳动力经济学的老祖宗,而我却说从来没听说过。

      你到底是不是搞经济学的,你到底是不是搞劳动力经济学的。老导师满脸痛红,敲着桌子大吼。

      后面是定格了的,张着大嘴的我。

      啊,这个,这个,我还以为是隔壁金融系那个胖妞CHRIS。

      这一定格就到了2005年,皮萨里德斯先生被IZA授予大奖,又向NOBEL挺进了一步。

      得到CHRIS的提携,小虎的名字终于变成了铅字,和那些顶级经济学刊物有了联系。

      现在小虎的“荣华富贵”一大半是来自那几篇文章,而这几篇小文章无非是皮萨里德斯先生在他的百忙之中关注到了一个绝望的中国学生,关注了他的工作和努力,在他痛苦不堪的时候给了他一些鼓励和帮助。

      我们这些小研究员们都得到过皮萨里德斯先生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包括上文中那个有三个孩子,博士读了七年的希腊师弟。那是另一个故事。

      皮萨里德斯先生作为一个塞浦路斯人,当然知道国家动荡南北分治中小民的痛苦,所以他会关心我们这些背景不是很好的学生,尤其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不那么聪明的弱势学生。

      而他以解决失业问题为终身学术追求也是一种必然。

      我不想评价皮萨里德斯先生的学术,诺贝尔奖已经说明了一切。我想说的是,一个学者除了学术以外,最重要的是他的品行,尤其是对于弱者的态度。而这一点才是最让人感动的地方。

      大哉,LSE!大哉,经济学! 

      2010/10/11纪念之

      元宝推荐:老马丁, 通宝推:面包车,倪想水,金色阳光,逆天废柴,白杨,飞过星空的流星,仲明,坚持到底,青袂,居庸叠翠,镐梓,不会飞的鱼儿,不感冒,38楼208,乌柏,抱朴仙人,tonyxu,rentg,熊仔,月光下的尘,小卡,奥森,fighterbruno,
      • 家园 原来大老虎也吃了冷板凳啊

        有一年时间,我象一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一样在校园里游荡,不知道该干什么。

        我比你还 差

        4年没干什么正事

      • 家园 原来,虎大是索罗斯的校友阿

        盛产投机高人

        ----------------------------被雷到的分割线-------------------------------------------

        刚才看了下baidu外链出处

        怎么拉登大侠也在校友之列。。。

      • 家园 原来虎大是经济学巨臂、大牛的高徒。

        一直敬佩虎大洞察时事、经济现象目光之犀利,原来虎大是经济学巨臂、大牛的高徒。

        而且校友在国内政坛、经济界光彩闪耀:周文重,张业隧,龙永图,王光亚,杨洁篪等人成为中国外交外贸领域的重要领导人.。黄平(LSE博士,社科院社会学研究员,《读书》杂志执行主编,Giddens思想的引介人之一),彭希哲(LSE博士,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人口学专家);程兵(LSE博士后):中科院数学所研究员,目前中国少有的金融数学专家;

        冒昧猜测一下虎大的职业:-----**证券首席法律顾问

      • 家园 为什么不是“大哉,皮萨里德斯先生”

        而是

        大哉,LSE!大哉,经济学!

        全文看下来,这个转折实在让我始料不及

        • 家园 皮萨里德斯先生相对其他两位,

          尤其是宝石先生,其实贡献是要小一些的。你如果查文献就知道,宝石先生更伟大,虽然我不认识他:)。

          所以,我赞美这个学科和学校,就等于向所有的大师致敬了。

          对于我自己的定位,我是很清楚的,现在就是5/6流之间。如果我继续按照现在的研究进度: 每天工作10-12小时,周六周末不休息,每年发表2-3篇文章或章节,20年以后可以进入三流经济学家的行列, 也就是和林老师和邹老师差不多。

          如果我锻炼身体,每天跑5个MILES,推200下杠铃, 继续工作40年,耗死同时代的高手,排名还可以再高点,我们一起努力吧:)。 

          • 家园 恒甫老师学问挺牛,就是太童趣!
          • 家园 虎大加油!

            为了咱们小老百姓,虎大要继续健康工作五十年!

          • 家园 虎先生加油

            其实背靠了中国的崛起,您的排名还能上升半个到一个档次,记得您的人脉也比较广,到时候没准就是中国的伯南克格林斯潘之类的。话说您工作的强度不小啊,每周七八十个小时,再拼命就赶得上IB的人了!向您请教一下,每天工作10-12小时,是不是就是上午下午各4个,晚上2-4个小时?那么您是如何保持效率的一致呢?我比较头疼的问题是一天也就只能集中精力三四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内效率逐步降低,到七八个小时的时候就还不如不看书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