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有关几个青铜器的疑问,请诸君释疑,纯请教贴。 -- 无术

共:💬33 🌺32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关几个青铜器的疑问,请诸君释疑,纯请教贴。

    大约在07年中,我去英国,有大约一个下午的时间匆匆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转了一下,拍了一些照片。其中有很多不知所以的物品,当时放下来没有深究,也不知如何深究。最近重翻出这些照片,想到西西河一定有人对此有研究和兴趣,所以放上来,还请诸君答疑。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据我现在的观察好像还没有在网上看到这件文物的图片。这应该是件青铜貘。这个物件我当时只是感觉很好,时间有限,并未多想。如果这是个单纯貘的形象而不具备实用功能的话,可能是春秋战国的作品,因为商器多为酒器,而周多为食器。作为观赏的器件直观上从春秋开始出现。请方家指点。

    水风道长建议我提供些细节和多个角度,因为这是旧照没有其它的资料了,只好将文件放大,切片,所以有些模糊。这个器件大约有15厘米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与另外一件藏于美国 Freer Gallery of Art 的貘尊比较,可以看出他们的相似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除了这件貘尊之外还有四件在国内其中一件是私人收藏外链出处,一件藏于陕西外链出处,一对2006年出土于山西绛县倗国国君墓区中的一个大墓,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馆。这个山西倗国墓是由于盗墓者强行盗墓不得已开始发掘,一开始就不可收拾,发现了大量的物品。外链出处

    青铜错金虎,很有气势,个头也较大,高大约接近30厘米。不明出土地,背景,时代。从虎爪的形状来看,有可能是某个更大器件的一部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细节如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青铜剑,出土时间,地点,时代都不知道,还没有弄明白上面的字是什么,请诸位赐教。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以下是剑上的字,依次由剑尖到剑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这件青铜器也应该是件名品,可是我没有找到有关的资料,博物馆的解释是“可能出土于湖南,商朝器具”。据大水网友提供的“国宝档案-双羊尊”里介绍,这件器物可能是周初商朝迁徙到湖南的遗族铸造的,还有另外一个收藏在日本根津美术馆相似的双羊尊可能是类似时期的作品。羊身有鳞,鼎足有龙体卷曲的龙纹。羊头龙身是中国古人的神兽之一(羌字就可能是羊和龙的合体,也有说是羊和人的合体,至于羌字是从什么时候最开始出现的,已经何时开始作为族的称谓,而这个被称作羌的民族在历史中是不是一个不变的或主体不变的一群人,好像很复杂,等待大牛的科普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局部 - 羊头,龙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鼎足上龙纹 - 比较难看出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这里先谢过大家了。

    • 家园 器物断代

      第一件类羊的器物与盂鏙相比更类貘,因盂鏙形似貘。盂鏙一般体态肥硕、丰满,腹身微垂。貘是昂首,吻部较长,向前伸出,看器物形态特征更接近貘。

      这类器物是墓主右侧棺椁之间空当处与盘叠放在一起,应是水器,功能类似盉、匜等器。此器有商代特征,商代铜器的特点之一,如方圆、卣、簋、壶等等,足内多是平底,且有凸形网纹,网纹为菱形组合。而此器的足是平底。另外商铜器铸造后,用铜水补孔形成的。商代铜器也有用分铸法的,但较少。如器物上的耳、兽头,可先分别铸好,再放在铸器模上,在浇铸器体时铜水便会将其与器体联结成一个整体。在商代还没有大、小焊接技术,以铜焊铜(即大焊)是战国以后才有的。我看不太清楚,只能看到此器的耳朵好象是焊接,另外器物的花纹道深而底平,纹路非常规矩有力,这都是商代的风格。商人尚质,周人尚文,西周器物花纹繁杂,却不符合事实,而商代是到后期至西周才开始流行繁密富丽的纹饰,所谓周人尚文就是铭文很多,还长。但商代的铭文少,没有那么长篇大论的。

      第二件虎器,近似汉代,因汉代是错金银,战国是金银涂,这种“金银涂”方法制成的的器物,饰脱落处,没有任何凹痕,一眼就可看出,其金银错纹饰不是嵌上去的,而是涂上去的。

      可这件如果我没看错的话,使用的是镶嵌法,也叫镂金装饰法。先是作母范预刻凹槽,器铸成后在凹槽内嵌金银。接着錾槽,铜器铸成后,凹槽还需要加工錾凿,精细纹饰,需在器表用墨笔绘成纹样,然后根据纹样,錾刻浅槽,这在古代叫刻镂,也叫镂金。第三步是镶嵌。第四步是磨错。“金丝或金片镶嵌完毕,铜器的表面并不平整,必须用错(厝)石磨错,使金丝或金片与铜器表面自然平滑,达到严丝合缝的地步”。也就是说此虎器是汉代镶嵌法。战国前还达不到这个工艺。而且此器的花纹使用金泊装饰,黑衬底,这和汉代风格接近,汉代往往喜欢黑底衬云叶金泊显出耀眼的光。

      最后一件很有名,确实是双羊尊,此器物属于大英博物馆藏品。它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厅里是一件特别引人注目的商代青铜器。

      铸造于公元前13世纪到12世纪,同“妇好”(商王武丁之妻)墓出土器皿造型相似,属于南方青铜器风格。

      顾名思义,这件青铜器的形状为两只背对背联结为一体的公羊,四只羊腿被巧妙地用作支撑,羊背上驮着的圆柱体则是器皿的口。西周时期的康侯簋与它类似,最后也去了大英博物馆。

      现在说剑器的铭文,青铜剑第一个图文字是玆 。玄的繁体字。出自《吴越文字汇编》第五十九页编号127双玄字,这个字在寥鋁玆用戈上出现过。

      第二个字是王,出自《吴越文字汇编》第七页编号009。吴王子于戈一可查。

      第三个字是;膚,肤的繁体,出自《吴越文字汇编》第五十八页编号第130号,膚戈一可查。

      这种字体属青铜器铭文{越王勾践剑铭}一类,常出现在吴、越、楚,蔡,徐,宋等南方诸国。在历史遗迹中这种书体常以错金形式出现。

      鸟虫篆,篆体之一,又称“鸟虫书”,其笔画屈曲如虫,画首或饰以鸟状而得名,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吴越的一种文字变体。变体的目的是为了显出高贵与华丽,就是达到一种装饰效果。

      因字体与吴越鸟虫篆一样,汉代虽也有鸟篆却极少,写法与此铭文差距很大,此器铭文是典型的吴越鸟篆体。而且剑的形质与吴越出土剑也极为相似,因此断为战国时期。当然,我看不到实物,仍然有可能断的不对,权当作捧场吧。

      通宝推:醉寺,年青是福,汉水东流,一介书生,bayerno,铁手,无术,
      • 家园 这些才是西西河的宝藏!
      • 家园 谢谢你的帖子,很多细节,收益匪浅

        另有几个小问题。

        盂鏙是什么?鏙是一种动物吗?青铜貘的耳朵是怎么看出来焊接的?我一直没有看出焊接的痕迹,所以一直以为是浑然一体的。

        另有一个青铜斝,上有一字很妙,请指教: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137591

        • 家园 徽识符

          我通宝为负,所以一直不能回复,既然如此艰难,那就一次说个清楚吧。首先回答你的疑问,为何没看出接口?如果你了解铸造过程,大量看各代青铜器自然就没问题。

          商中期有了分铸技术,先铸造一个器身,然后再把它的零件,就是提前铸好的零件,局部再搞一个模子,像这件东西都是这样铸进去,先铸好的小零件最后插在大件主器的范上,最后把它们铸接连起来。如此铸器自然有可循的痕迹。盂鏙是(弓鱼)国墓中出土器物。和你发的图上那个貘十分相似。因此我开始怀疑是弓鱼国的器物。后仔细辨认才知不是。

          盂,饮器,盛饮食或其他液体的圆口器皿,在商周时期是水器。而貘;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于南方山谷中,辟邪。上古传说此兽食铁与铜。因此三代多用它制器辟邪。其实貘就是现在的熊猫,上古名为;猫熊。

          商周之际铭文的年代很难把握,需要过硬的基本功,如地层关系、周祭祭名、先王先妣名、时代明确的事件、职官、人物等等。正如谁也不可能凭文字,风格和纹饰在没标明年代的情况下,区分出明未和清初的器物。时代相隔近断代难度就增加。而鉴定一件青铜器,是要将器形、纹饰、铭文三者结合起来看,真器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三者之间关系矛盾必是伪器。

          目前我国对器物从文体,纹饰和风格等断器都有约定的内涵,也就是说,先约定某些器的年代,再找出约定器的文字和风格等,用这些特点反过来判断这些器物的年代。就这两张图,我不能保证自己的判断一定正确。只能依靠手里的材料和先秦历史知识作推测。

          斝是用于盛酒兼作祭神的祼器,也是最早的礼器之一。此器是商代早中期青铜器的铸造特色,器敞口高颈,前有双柱作帽形,下有三锥足,足部与器腹相通。袋足的作用是为了在温酒时扩大受火面积,所以有温酒的作用。商朝资源匮乏,在制造这些青铜器时就把它们造得很薄,一般都控制在二三毫米。把容器壁做得这么薄需要高超的技术。做这个青铜器有两个模,一个内模,一个外模,浇铸时把内模套在外模内,再从空隙中把铜水注入,冷却后就成了青铜器。因为青铜器的壁很薄,内模和外模之间的空隙就很小,古人用二三毫米厚的铜片从底部垫进空隙,保证距离,然后注入铜水,由于铜水温度很高,铜片也随之熔化并混合在一起了。”

          由于很多青铜器皿的底部由三个尖足支撑,一般的木桌容易被它们的尖足破坏,所以当时专门用了一种铜镜作为制作这种青铜器的案板。陕西省宝鸡市曾出土过一整套青铜器制造工具。斝和爵都是商早期的主要温酒器,它的三空足和器腹相连,加热迅速,便于温酒。古时,常从一堆火中取一小段燃着的木条来烧爵和斝,为了防止烟熏,古人还会在爵上盖一小块布遮挡烟尘。在爵的流部和腹部之间,两边各有一段小小的突起的短柱,这根小短柱,对于古人控制喝酒时的仪态大有用处。小短柱是商代王侯们用来保持喝酒仪态用的。古人喝酒不像现在人‘感情深,一口闷’。

          在商代,使用爵饮酒的都是王侯级别的贵族,非王侯只能使用陶制器皿。王侯们是小口呷酒,这双柱就对他们的仪态有限制作用,使他们不能仰头一饮而尽。但这不是唯一的解释,从它铸造的角度和各种文献以及考古发掘情况考证,爵,斝、鬲和罍的口上虽有类似斝的双柱,但斝的双柱多了些装饰,在顶部加了一个蘑菇状的盖子。这多出来的两段除了是为解决浇铸的问题,还有陶鬹的继承原因。黄河下游史前大汶口和海岱龙山文化中陶鬹,而陶鬹是东夷图腾。它的直系后裔是青铜斝。

          青铜斝只在商文化独享最尊贵的地位。因为商继承东夷文化把陶鬹这种鸟形陶器图腾变化为青铜斝。陶鬹与商代青铜斝唯一的差异是,口缘上平口捏流。也就是说青铜斝本身就是商王室氏族的图腾.《礼记.明堂位》记载;“爵;夏后氏以琖,殷以斝,周以黄目。灌爵,夏后氏以鸡彝,殷以斝,周以爵”。作为爵或灌尊,在夏,周有所不同,但在商代却使用了斝。这代表斝在商文化的重要地位。灌祭是三代都施行的,不同的是使用的礼器不一样。同样是鼎,可能就是彝或祭器,并往往自铭为彝。如司母戊大方鼎就是一例,彝,宗庙之常器也。

          了解了器物的功能,在先秦史基础上参考器物质本身去分析,按照古礼,“非是祖先,不在祀典”“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也就是说彝器是祭祀自己祖先用的礼器。至于功能是器物的用途,国外的青铜器大多是兵器,工具,我国的多属礼乐器,这和文化的核心礼乐制分不开,因为礼乐制非常繁复,器物具体是如何使用就成了难点。如,最多见的鼎,都知道是烹煮的器具,但同时又并存的种种形状各异的鼎,方,圆,有盖,附盘等等,这些器形不一的鼎用途就不一样。而且功能和器物的组合也有很大关系,鼎内有匕是用来取肉的,尊内有勺是用来盛酒的,礼乐器的形成组合是按礼乐行为的要求规定的。

          青铜时代“商人重酒器,周人重食器”所以西周把青铜食器推到了一个鼎盛阶段。新的青铜食器种类替代了商代酒器,这也是西周还出土不少酒器,到东周就大量出土食器的原因.统治集团利用青铜器“明贵贱,别上下”.夏,商,周三代文化,夏是鸡彝,商是斝,周是爵。每个时期的文化都有重器。分别代表他们的文化特征。鸡彝这种灌尊就是夏文化中的封口盉。这种重器就是夏灌祭的器物。考古挖掘,夏的青铜礼器中只见爵一种酒器。在陶器中却发现了觚,爵,盉比较常见,特别是盉。而鬹很少见,就是偶尔有,其形质也差距很大。属于鬲。此器上的符号我们称其为徽识符号,或祭祀符。这种符号是借助文字作为图腾的标识,组合成整体就不是文字,形体上与甲骨文有别,因此族徽与铭文是要分开释读的。

          这个符号,可能是鸟、吴、天、非四个字的合文。古代吴、虞字相通,和鸟合在一起,就是“鸆”字。甲骨文中有人名倒合书的例子。上“鸆”下“天”,可以倒过来念“天鸆”。这是一个以“鸆”为族徽的氏族。至于那个“非”字,金文中习见,但是什么意思不明。一般释为“非”。我认为是祖祖辈辈之“辈”的专字。幼子、大人加非,就是“辈”。一个族徽加一个“辈”,就是族类之义。所以,这个徽识符号,可能是“天鸆辈”,辈表示族类,意思就是天鸆之族的意思。

          出现这种徽识文的时期是商中后期了,那时大量出现合族祭祀的情况,往往是一个徽识符号上两个族的复合体现。甲骨文习见国族名,地名,人名三位一体。商代祭祀一般是;干支+赏赐者+赏赐动词+被赏赐者+赏赐物+“用作”+祭祀对象+器名+族氏的格式。就是说族徽是把受祀父祖的称谓连在族徽之下,和族徽合为一个“区域”。目前出土的商铜器铭4317件,金文中族徽的探讨一直是古文字学的难点,这些族徽整理后发现铸刻有接近八十个不同的氏族族徽,可见商朝氏族的众多。他们都能独立的铸制彝器,以纪念其先辈,显见诸氏族均拥有一定的权力范围。

          族徽是短铭金文,祭名加先祖 这样的形式行文常常变化很多,目前收集的这四千多个族徽还尚无一例是完全一样的。族徽是个庄严与神圣的标志,是绝不容许千变万化的。所以,变的只是文字等,族徽完全没变过。另外这类带族徽的器多出土地点不详,作为商王族有主支之分,而族徽中若是复合氏名,通常由两个族氏铭构成,其中一个是另一个族氏的分族。

          此器中族徽应是;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族。他们是殷商的大族。是商代已存在的族氏铭,该族的复合氏名为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是商末因征伐人方立战功兴起的一支族氏,西周时是是己国,这个己即纪。拥有自己族氏名号的分族,产生原因和周代一样。贵族被授于采邑,官职后,从原来所在的族属中分离另立族氏。此族出土的器物不少,他们与王族有上下统属关联,与多子族称谓有别,与一般受商王节制,调遣的族氏的族氏相比并没特殊之处。

          在金文中可看出,举族是在商代末年才兴起于殷墟的大族。与他们组合作器祭祖的族有;灷,叡,登,徾,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甲骨卜辞记载了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族在武丁时期参加对方的作战情况,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方与人方都是商王朝北部的重要敌对方国。

          商代晚期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族还参加了对人方的战争,人方大概位置在商的东南部,江淮之间。{Y10。5417}小子记载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族受命监视人方的事。正是小子率领族人在对人方的征伐过程中表现很好,才受到封赏,而山东出土的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族期,属殷墟四期,与商王征伐人方的时间一致。费县接近江苏,或者就是受命监视的人方之地。

          除参战之外,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族还参加与国家的祭祀活动,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族因功受王赏赐積地五年的贡奉,故此为大子乙作祭祀用的尊,而受封之地在河北省的沙河,地近刑台,就是商王畿的范围内。商王乙辛的卜辞中王很关心此族长的身体状况。而侯王庄王陵墓中亦见有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族器,可见殷王室与他们关系十分亲密。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族中不少受到“子”,“卿”等的封赏。商灭亡后,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族做为名门望族仍然存在,至少到西周中期仍可见其家族作器,出土范围也在扩大,周口,洛阳,北京,陕西,甘肃等地均有发现。

          周口鹿邑太清宫长子墓中出土两件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父口鼎,1973年北京房山琉璃河中出土复尊和复鼎各一件,铭文末均铸有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复是此族人,乃私名。传世的员方鼎{西周中期,Y05,2695}中记载周王狩猎于此,令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族的员执犬。可见此族和周王关系还很密切。{员}亦是此族宗长之私名。但这些地方都不是他们的领地,无论是陕西扶风还是甘肃灵台,乃至于殷墟以及洛阳都不足以列为氏族领地的可能选择。

          唯一的可能就在山东费城与长清县,这两个地方的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族器出土告诉我们,这个支族位山东半岛中部。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整个族氏在山东半岛地区应该是一个极大的方国,拥有众多的分支族氏,并且在乙,辛王朝成为势力最庞大的集团。

          从主干族氏中分离的分族,因受封拥有自己的土地财产后,是可以另立族氏名号以区别原氏名的。如小子省卣,有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族铭的铜器有“子”赐“小子”物品的记载。铭文中这些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族小子受子的赏赐,因而作器,“子”是指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族中地位最高的族长,就是大宗的宗子。

          而“小子”是从属于他的小宗之长。从以往掌握的族徽材料看,这些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族的小宗即使作为分族存在,却并没新立自己的族氏名号,族铭显示作为该族的分族只有上引各族的几个族氏,直接与其族铭有关系的铭文并不多见。而单铭的铜器数量却很多。

          这说明一个族氏从母族分离后,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另立自己新的族氏名号,原因可能是商代的父权家族制,族长的权利很大,操纵着家族的全部财产权有关。这个复合族徽是铸上大宗的族氏名号,标明自己的出身和大宗的联系。从族徽的形质考察,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族是从属商王室族的一个分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鸟形是部分子姓氏族的图腾,但器物中徽符代表的这个族不能这样理解,因为他们是直接受商王帝辛的封赐的新族。而上面说过,青铜斝是商王族的图腾,器物本身就是图腾标识,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族作为商王室的支族,有资格以这样的器物祭祀,那么只能有一种解释。就是这个鸟形应释为“隹”字,隹这个字是短尾鸟的总称。后来成为汉字中一个部首,但这个字的初文“隹”与禽类有关。甲骨文字形“隹”是鸟形。目前发现的器物铭文中,这个字往往往往用于句首,代表发端,古同惟字。金文通“唯”。

          隹字还写作獲。鸟下面的形状不是文字,而是代表宗庙盛主之器,甲骨卜辞中这样的例子不少,往往在文字后一个空白的口,其实不是文字,是祭祀中把父亲和母亲或者先祖之神主盛于器。代表祭台。

          现将以前发现的此族徽符发几张,你参照看看就明白为什么我确定是这个族的徽符,尽管发现的族徽全不一样,但变化仅是文字和族徽组合不同,族徽是不可能变的。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们一般使用“举”字代替徽符说明这个族氏,以上是这个族在其他器物中出现的例证,现发《金文编》中收的这个族徽符的图和说明。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一条图是部分代表祭品的图符,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族的部分族徽组合图例;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再看看其他的族徽对比下就清楚了为什么确定是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族。册族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亚族;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同在殷墟发现的图符,也就是曾经和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族共同祭祀作器的族氏图例;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于“隹”是否鸟形这里有例证,出自《金文氏族研究》第三章,铭文概说第四页,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暂时就这些吧,今天发现把图发错了,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族的图我居然发成了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族,但这些图不发上来我看不到,若再有错误只好等下次修正了,毕竟我通宝有限,希望没发错吧。

          通宝推:醉寺,蘭亭敍,zen,牛栏山二锅头,年青是福,迷途笨狼,飒勒青,飞行鱼,Lioncat,兴宣大院君,花大熊,ljsqt,无术,bayerno,铁手,
          • 家园 先花再慢慢读,很大的信息量,要买一本 ”金文氏族研究“
    • 家园 在大英博物馆的双羊尊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I5Mzk5MTI=/v.swf[/FLASH]

    • 家园 第一是席镇,第二象是案或禁脚,第三象是汉剑,第四是商羊尊

      第一件器型少见,推测是席镇,用来压坐席四角的东西。花纹是云雷纹和涡纹,没什么特别的。獏耳造型飘逸,应该是战国的东西,失蜡法铸的。

      第二件非常象河北平山出土的战国中山国青铜错金银动物造型器具,比如错金银龙凤案。去年国庆我在首博还看过。这个很像是漆木几案的一个支脚。动物造型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典型装饰主题。

      第三,字是鸟篆,这是战国至西汉在江淮很流行的艺术字,上面和周围都是装饰,中间的才是真正的文字,第一个字我猜是师(繁体师字坐半边)或者文,不能确定,得现翻书去。但这剑格剑型包浆,嗯嗯,如果不是你说在这么大的博物馆见的,本来我会猜是河南洛阳上周造的。估计年代不会太早,算西汉的吧。

      第四个,来头大了,看着和湖南宁乡出土的象尊、豕尊、四羊方尊非常类似,博物馆的说明还是很有道理的。现在的学者认为湖南在商代有方国存在,和商代的南土有密切联系,其器物既继承了商代的技术,也融入了当地文化的特点,非常鲜明,过目不忘。

      通宝推:铁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