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国内职业教育的一些现象。 -- 坐言起行

共:💬35 🌺23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国内职业教育的一些现象。

    最近和家里聊天,听到些职业教育的现象。

    中国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久遭诟病。大学扩招后,本科,研究生的高等教育数量上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随之毕业即失业,所学非社会所需等问题也变得更为严重。一方面中国每年培养最多的工程师,博士生。 另一方面也有技术工人,职业教育供应不足的问题。

    这次听到家里人说,老家出现一批职业学校。 课程以机床操控,模具设计之类实用技术为主。 一些低端学校的课程就是泥瓦工,水管系统维修之类。 由于每个学生每学期国家补助1700元,学生不交学费学校照样赚钱。所以每到中、高考后,学校就开始满世界找人读书。 这类学校的学生虽然不一定有机会真正学习到社会急需的技术,但是至少是听到,看到,了解到当前社会需要。 所谓不会杀猪见过猪跑。 常有上海江浙之类的地方来把毕业生招走。

    据家里人说这个现象在赣西已经有三五年了,只是以前没谈到而已。个人认为如果此事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话,那说明国家在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合理配置上是动心思做了很多实事的。 等到七八年后,发达国家可能要面对的是一只世界规模最大的,经过工业化教育的劳动力大军了。 届时中国的教育体系结构也应该会更贴近社会需要,灵活度适应性都会是很可怕的。

    由于只是闲聊中知道的,细节可能会有很大出入。 河里也没其他人提到过这一现象。所以上来求证一下。 很想知道国内现在各级学校的在校生人数,课程设置,学习风气,资本投入之类的状况。

    • 家园 前些年俺们这边(浙江沿海)的人才中心直接向内地职业学校

      预定毕业生,有多少吃多少。

      这两年招工形势不行了。现在的年轻人不想出远门,很多内地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到附近中心城市直接就业。

    • 家园 职业教育完全交给市场是不行的

      90年代初,有中专、职高、技校是初中毕业生读高中之外的选择。那时的中专生质量很高,很多分数能上重点高中的农村生源选择了读中专,因为那时中专还包分配。

      某些大型的国企自己还办有技校,直接招本单位的子弟进去读,先学习,然后到工厂实习,工厂里有专门的师傅代。毕业后直接进厂当工人。

      目前,天天在电视上打广告的职业学校,很难投入更大的资源培养学生。往往更专于短平快的培训。而且师资水平也难以保证。

    • 家园 我这边有一日资企业,属于电子厂那一类的

      流水线上的工人基本工资1200,五险一金,有加班费,需要倒班,初中文化就可以,该企业非得要中专以上文凭,在当地找不到人,就到外地的学校招,忽悠过来干几个月后大部分都跑了,太累,每天至少站8个小时,另外本地房价平均万元。

    • 家园 有些职业教育学校纯粹是骗钱

      教不了多少实用技术,培养出来的还是些小工。

    • 家园 其实发达国家的教育也不是全部都好

      查了几年的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初中毕业学生与高中生入学数逐渐接近,高中生中约有一半为成人高中和职业学校。加上高考后上职业学校的人,基本上大多数人都会学一两门手艺。当然学得好坏是另一回事。

      应该说这方面ZF还是做得不错的,一方面提供了劳动力大军,另一方面暂时保持了稳定。毕竟发展教育的一个目的就是拿学校当FQ的蓄洪池。

      不了解国外宏观的教育情况,但从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出一点。

      日本的《龙樱》,烂得不能再烂的高中;

      美国的《卡特教练》,(《Coach Carter》 ),Samuel L. Jackson 主演。黑人学生毕业后多数没有前途,直通监狱!进大学的不足5%。

      比起来,国内年年上升的高中/高校入学率至少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 家园 中等职业教育在不断的加强

      以广东省为例,设立了中职类学校困难学生资助资金,配合中央及省安排的国家助学金补助,按3,500元/人、年的标准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农村贫困家庭和城市家庭经费困难学生给予学杂费资助,并对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按1,500元/人、年标准资助生活费。

      珠三角的地市,根据省的要求,开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扶助,招收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双转移”学生。很多学校学生的就业率达到100%,不乏知名企业。这对边远地区的扶贫作用很明显。

      目前,珠三角存在12年免费教育的争议,即向下延伸到学前教育还是向上延伸到高中教育的争论。根据趋势看,最有可能的是先实现中职教育的免费,引导优秀的学生读中职。

      基于能上普通高中,就不上职业学校的心里,整体生源素质不高。但由于企业参与前店后厂,这个局面会慢慢好转。

    • 家园 新闻已经报道本科毕业回炉念中专的事情

      女生,南京某校计算机本科毕业,后找工作艰难,勉强找到一个文秘工作.

      后干脆辞职去年技校了,好像学电工吧.

    • 家园 据说职业学校就业率极高。

      不过家长们还是愿意先选大学,不管是什么等级的。

        俺到两所职业学校进修过,其中一所是扬州技师学院,简称就不提了。

      • 家园 握手。。
      • 家园 中职生现在是香饽饽。好几年前,珠三长三以及闽浙地区

        的初级加工制造业,就已经面临倒贴钱都招不到中职生的难题。而且这几年操作工短缺的状况是愈演愈烈,连那些以前很好招人的相对高端的加工制造业(比如精密电子这类),也开始招不到人。深圳富士康北上河南、笔记本电脑制造群西进川渝,这和当地丰富的人口资源有莫大干系。

        差不多从2005年开始,中职院校出去招生,“承诺100%就业、承诺月收入不低于1500”,这已经是必打的广告词。校方敢承诺,自然是有他的底气。

        而用人单位去中职招工,要接受校方挑剔的筛选。那些口碑比较好的中职院校,其筛选用人单位常见的条件有——广东福建的企业免谈、不提供住宿的免谈、年底不是双薪的免谈、不给工人买保险的免谈等等。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一个是经济发展迅猛,企业扩张快,另一个就是人口因素,适龄学生越来越少。

        但是,中职的这种高就业率,其代价是这些孩子25岁以后的生计会成为问题。在那些工厂里面,绝大部分孩子除了学会像士兵一样服从之外,学不到任何技能。农村户口、手无缚鸡之力、没有学历、没有技能,试问,将来他们如何立足?

        高职生则是比较尴尬的一群,就业率和中职有天壤之别。他们喜欢自称是“大学生”,但是揣着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文凭、却讲不清楚硬盘和内存关系的大把大把。用人单位也不太愿意录用高职生——论专业素养,他们和中职生半斤八两,眼睛却总是盯着企业里本硕们的位置和工资。而且现在本科生泛滥,很多一线的工作,企业宁可雇佣本科生去干——1000多块的本科生,那是要多少、有多少。

        • 家园 这个,有点不合实际了啊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每年录取分数线最高的大专,比广东的三本都要高。您老自己去查查。现在在每个省老牌子的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都还是呱呱叫的。广轻的美术分数仅仅次于广东美院。

          至于浙江省,同样也是如此。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一大批学校也是分数和就业都居高不下。无他,比本科注重实践能力耳。

          • 家园 呵呵,您说得对。我说的的确实不够全面。

            因为经济原因,广东的整体教育水平比较高的,上海江苏浙江也同样如此。经济发达了,一切都好谈。像上海的大专,如果是本地生源的话,讲得一口不错的英语、日语的比比皆是,足以让很多本科生汗颜。上海人也上进,相当多的大专生在毕业数年内后通过自考拿到本科文凭或其他职业资格证书。有一个和我同龄的上海人,高中毕业后去消防部队参军,在部队里拿到中文大专文凭。退伍后一直在企业里从事安防工作,手里捏着一本最高等级的消防从业资格证,现在一年也能混个10多万。这次胶州路事件,估计他在市场上会更抢手。

            那么,这个上海人为什么会以高中生的底子,能在职场上走到今天这一步呢?

            1、当地经济发达,教育水平高。上海的中学生,再烂再烂,不至于电压电阻搞不清,二十六个字母念不全,这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见过一个四川的中专生,他默写26个字母,是按照电脑键盘的布局和排序来的,也算是人才。

            2、经济发达导致择业面宽。比如征兵工作,在上海历来很难。上海人只要想当兵且符合条件,就没有去不成的,而且参军的军种和地方都不会差。如果不想当兵,去可以去做货代、文员,甚至去盛大九城做游戏客服:))——这是多少三校生梦寐以求的工作啊!而在欠发达地区,入伍要给钱。越穷的地方、给得越多。连找份保洁司机的工作都要送礼托人。

            3、经济发达地区有良好的职业平台。在内陆省份,是无法想象做消防一年能拿十多万薪水的,于是也就不会有人去向这个方向发展,而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如果在内陆地区某高职开一个消防方面的专业,如果招的人多的话,我担心会整班失业。

            说了这么多,其实这也是我一开始就想说而又没说的,因为担心会讲得太乱——如何解决当下职教中存在的问题——说到底,既然我们不指望中国能像以前的日本那样举全国之力扶持教育,那么,教育的进步就只能高度依赖于国家的进步与发展,让市场去塑造教育体系、调节教育资源。这听上去与“教育”似乎格格不入,但是,目前我们好像也只能如此。

            • 家园 生源只是一个方面

              我给我的表妹、我妹妹、我表弟报的全是发达地区的大专,全是职业技术学院。据这三个人三个地方的观察,大体如下:

              1、我表妹,在浙江,二三线小城市,周围的同学素质不见得比我们家那边高多少。且并不是很踏实。专业教育的底子也不见得好。

              2、我妹妹,就读的是广东的一所职业技术学院,该校的师资力量和浙江我表妹就读的那家相仿,但是其教学思路和投入要远远大于前者。我妹妹身边的同学,据她的反馈,我的感觉是,素质和我妹妹基本相仿,某些人的做生意的头脑和才艺要强于我妹妹,但是文化知识底子,我认为差不了多少。我妹妹在里面属于中游。顺便说下,我妹妹上那个职业技术学院在那边的招生分数线在本省是中上等,我妹妹的高考成绩在河南省上大专线(专科二批)的人里面是中下等,刚刚过线没有多少分。

              但是这家学校的学生的各种思维都是比较先进的,学校的学生社团要面试两轮,而且英雄不问来路,不歧视外地学生,竞争比较公平,学校里面没有感到有多少小团体(虽然我妹妹反映还是有一点,我坚持认为那是粤语造成的隔膜)。我妹妹最突出的反映是周围的人太菜,但是我也认为那是她衡量人的标准不同造成的。

              3、我表弟,给他报的是广东号称最好的职业技术学院。进校和我妹妹的感觉相仿,但是学生学习精神更浓郁,那个学校的学生都是以接近本科分甚至本科线以上考进去的。他的成绩在河南属于大专线(专科二批)的中游偏上。他在里面并不属于中游以上,这从我妹妹和他同样去社团面试就可以看出来。我妹妹第一轮面试,六家社团过了五家;而我表弟是一家也没有过(我不知道他面试了几家)。

              上海人,啥也别说了,生在魔都是你们的幸运,贫困地区的无权无势的孩子是不跟你们比的。我曾经感叹下社会不公平,地域差别太严重,都在河里引起波涛。因此我就不说什么了。总之,不发达地区的孩子们得自己来努力。

              但是上海人,生源究竟如何,我还是要打个问号的。当年我们大学的时候,我们班上海的从来都是考试的倒数,北京的那个也是。个别收入稳定家庭状况还不错的上海人自然是多才多艺(就像当年我们班的那个上海mm,会游泳,性格活泼开朗),发展健康,但是也不能忽略了还有大量的郊区老百姓。这部分人也未必如何如何。而收入稳定家庭不错的上海筒子们,都不一定会去上职业技术学校了。就像我妹妹嫌他们学校的学生质量低,不爱学习,并且说,虽然地方发达,她觉得那些人也没有什么钱啊~~~我回答她“那是因为更有门路的人就不会去职业技术学院了”。

              关于职业技术学院的深入观察,可能过阵子我会大体讲讲我所知道的情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