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张厂长的故事 -- wqnsihs

共:💬1669 🌺14025 🌵7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兄台苦尽甘来,至少现在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我们还在为生计发愁呢....

          • 家园 只是自己觉得还凑活

            大房子住不起,换了一个顶上漏水的老房子,媳妇也没找着。我妈也看开了,说大家再攒几年,买个新盖的小区房,到时候一起在城市里过年---------

            • 家园 知足常乐...

              这几天尽看到年入百万,房子数套,还每天惴惴不安,担心生计的人...一开口就是,将来的事谁能料到..

              • 家园 没办法啊

                所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自己努力了,剩下的就看机遇和运势了,不想开有啥用呢?

                你说的也对,未来难以预料。俺当年的大学同学,有一些自己去炒房的,有赚到6套房的,也有到处躲债的,他们当初都努力的想改变自己。我们活在一个最好的也是最坏的时代,走自己的路,让老天爷一个人玩去吧-----

      • 家园 唉~~~前天听说一件刚发生的类似事件~~
      • 家园 这就是媒体上大肆吹捧宣传的改开?

        要出口配额,民企有天然优势,哈哈,哈哈

        • 家园 民企的另一个优势是

          没有历史包袱。这种大型国企经过这么多年,有大量的离退休人员要养,一个单位里离退休人员比在岗人员多不稀奇,每个月光是给离退休的发退休金就是不小的数目。可是对国企职工一下子扔到市场上也不是很好的办法,国家养了这么多职工,很多人四五十岁突然下岗,或者六七十岁没了退休金,让他们学新的东西改变生活习惯又需要大量的时间。一下子说不管就不管了,大家也很不适应。更重要的也许是观念问题,大家已经习惯了被动地完成工作任务,冷不丁全靠自己了,这个弯不好转。

          那时候确实挺惨,忙总说的家徒四壁的情况不说非常普遍吧,但很多就是了,现在好多家庭还没缓过劲来。

      • 家园 那十亿是怎么欠下的?

        拨改贷?技改?政策性亏损?

        • 家园 这个企业负债拨改贷,技改贷,政策性亏损都有一点

          但不是致命的,真正致命的是江浙广东的民营纺织企业以低成本(劳动力低,税收低,设备水平低)占领市场,加上民营企业体制灵活,获得各种出口配额有优势,使这一大批国有大型企业陷入绝境:没市场。另外前任厂长借钱到海南和北海炒房炒地投机失败,也是重要原因。(当然责任人政府后来处理了,但是损失却无法挽回)

          • 家园 忙总点到核心问题了。其实大多数人当时都清楚问题在哪

            计划经济的国营企业和市场经济的民营企业,无法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因为大家的初始条件就不一样。国营企业根本就不是为在商场竞争而设立的。现在要他们去竞争,不死才见鬼呢。

            这个问题,其实当时上上下下就都清楚。从厂长到工人,都知道这是必输无疑的。所以整个就是士气大溃败。有权的厂长经理心里想的是捞好处,下面工人就是磨洋工。

          • 家园 【讨论】关于配额

            我不同意忙总关于“民企获得配额有优势”的说法,当年,我是行内人。

            美国ZF给中国的配额,由外经贸部下分到各省市外经贸委,然后下拨相关的国营外贸公司(当时全上海只有16家国营的,其中没有轻纺业务的分不到)。部委两级私留的猫腻,我们就不说了,单是下分到公司的这一块,全国有完整的倒卖网络,牌价以香港半公开的“当天市价”为参照------因为驻香港的各中资公司,背景深厚,倒卖是最猖獗的,类似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地位。

            小本是个螺丝钉级的事务员,因为手里有美国客户(真是老美,第一次来中国时,居然带了个私人律师,把我们笑得不行,大概怕红色中国把他绑票了有人回家取钱),但配额不足,于是全中国买配额,最远经我手买到过西藏的。跟经贸委管配额的几位大姐关系也挺好(因为所有本公司出具的配额证要到外经贸委签字盖章,外地证买来后好象也要去背书一下,这个倒记不清了)。

            当时东三省买来的配额,当然很多。我们下单,确实下给乡镇企业多一些,但就商论商,完全是成本因素,民企获得订单有优势,与配额无关。如果有些订单只有国企有能力做,就下给国企。坦白讲,国营外贸朝南坐,民企想影响我们,或自行挖配额,拿着配额逼我下单给他,至少在我干活的那几年,基本不可能,他们不在那个档次。够级别跟我们协调行动的,是香港商人和中资在港澳的机构。我需要他们的资金和渠道去买配额,他们需要我们官方公司把配额“洗白”,完成订单后回报他们。

            老国企的成本,经营方式,是最大的问题,扶也扶不住了。全国一盘棋分配额,是计划经济的昏招,但执行时因为大量灰色交易,使配额半公开地向沿海地带集中,而没有在西藏那种鸟不生蛋的地方浪费掉,整体的交易成本,仍然是可承受的。水至清则无鱼,如果衙门里都是像日本基层公务员那样廉洁,反而坏了。

            再说个笑话。当年的配额是到次年元旦零时前有效,即货物在12月31日半夜前装船,船出公海,则美国海关接受。上海是出口配额商品的大港,到年底各船公司最后一班船时,配船托单是极其混乱的,因为大量的托单其实货还没有好,只是先占个位。等到货好不容易理顺了,该到的货装货柜了,货柜可以上船了,突然ZF来个命令,全部停止,等大批刚刚完工的纺织品运进码头,优先装柜上船,而原先计划上船的非纺织品货柜,全部拉下。有能力这样调动ZF的,是有军队背景的几家中资公司。

            中国的事情,是一个大拼图,单看其中的一片,是看不明白的。薄公在小剧场演一出话剧,大家都赞本子好。但搞一个所有书记市长都通得过的主旋律“党的生日献礼片”,恐怕是不同的。

            通宝推:投入,
            • 家园 忙总说的是对的,你说的也没错,

              但你说的是正规情况。

              如果老张他们在正规途径拿不到配额呢?

              我有几个同学是做这个生意的,为公司做,90年代,其中的黑幕,具体就不说了,就说另外的一个事例吧,管中窥豹。

              某大外贸公司的某总办人员,负责公司的配额申领和买卖,看上去兢兢业业,本本分分,在他快升办公室主任前夕,老总进去了,刑侦机关把他约去谈话,他一吓,就交代了自己在配额买卖中赚了近百万。还好是自己主动交代的,又都交了出去,后来公司再保一下,最后是免于刑事处分,但人也基本毁了,原本积极振奋的一个骨干,变成了个唯唯诺诺的屁精,才30多的人一下子变的象个50左右的人。

              如果是正规国营大企业,跟他就没法交易的,因为财务制度紧。

              “中”字头公司直接卖出来的配额都可能没有发票,现金交易,很平常的事儿。

            • 家园 你说的配额原则上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国企一是不会去

              上贡,二是还有点架子,觉得该给我。结果就是悲剧,人家就是不给你。外经贸委申请配额我也跑过(不是纺织品),那个衙门基本属于脸难看,话难听的地方。所以有时我们也不得不装孙子。

              • 家园 至少南方不是如此

                90年代,外贸进出口权没有放开,制造企业是跨不过外贸公司这道坎的,配额之类的事,企业插不上手,谈不上该不该给谁,外贸口跟纺织局也不联营。即便企业能插手(当然也有些倒配额的个体掮客),但最后都要在我们这里“洗白”。

                我们找工厂,要最好的质量,最低的价格,最快的服务(比如打样),外地的也可以。国企确实不行,关键是成本。资金其实不是问题,外贸有钱,我们给乡镇企业垫资很多,否则他们备不了原料。最早期有种做法是这样的:工厂的报价,由我们定(当然内行,也不太离谱),一年做完,根据业务量和合作关系,一次性补工厂一笔“差价”,实在是计划得可以。

                经贸委那边,不看脸,只看权的,条子就管用。

                当然,倒那个很容易闯祸。200X年,上海某大外贸公司抓了一批,直到副总。当然副总的待遇最好,在提篮桥监狱的小卖部当差,基本都判了十年。

                我关于您这一篇的基本意思是:不能太感性看待一个时代。薄公的做法,在一省一市有效,不等于在全国有效。而且他在一市有效,也是靠全国实行了前大位的反做法而得以保障的。这些事,我们没能力下结论。

                • 家园 抱歉,我漏了一句:我们企业是有独立的外贸公司的

                  自己有出口权。(以前的副部级企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