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也谈聂鹤亭(下) -- 桃源客

共:💬15 🌺13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也谈聂鹤亭(下)

    抗日战争时期,聂鹤亭先在延安抗大第四大队任大队长(政委董必武)兼第九队队长,后担任军委总参谋部一局局长和军委参谋部部长。

    1937年12月,新四军军部在武汉组建。军长叶挺、副参谋长周子昆都曾是聂鹤亭的老上级。因急需干部,叶挺等便向中央提出希望调聂到新四军工作。毛泽东当面征求了他的意见,聂见老上级相邀,马上表示愿意去新四军。毛泽东批准了,只是提出让聂动身之前再到自己那里去一趟,他要为聂鹤亭饯行。以当时毛的威望,聂鹤亭生怕在饯行时再出言挽留,很有可能就走不了。于是他没有赴约,便匆匆离开了延安。多年以后,聂回忆道:当时自己实在是太想去新四军了,生怕毛主席变卦,不放他走,所以才不辞而别。实际上,他也意识到在这件事上自己的做法的确欠妥。

    聂鹤亭到武汉后,被中共中央长江局留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任少将高级参谋,开展对国民党军的统战工作,最终还是未能如愿去新四军。后来聂奉调返回延安。对上次爽约,他本想当面跟毛泽东解释一下,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为此,终生都引以为憾。

    1938年聂鹤亭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同年冬前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任八路军冀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任晋察冀军区参谋长,辅佐聂荣臻。

    点看全图

    八路军将领合影

    左至右:聂鹤亭、杨成武、陈伯钧、王平、舒同、程子华、孙毅 摄于1939年

    抗战胜利后,聂鹤亭随林彪、萧劲光等搭乘那架历史上著名的美军运输机离开延安。到东北后,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松江军区司令员、哈尔滨卫戍司令部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副参谋长、辽吉军区司令员、辽北军区司令员等职。(在哈尔滨时,好几位东北TG军政要员都娶有具俄罗斯血统的妻子,如李立三夫人李莎、刘亚楼妻子翟云英以及聂鹤亭妻子奥利娅等。她们过从甚密,奥利娅还认刘亚楼岳母、苏联红军“中国团”战士翟凤歧的夫人安娜做干娘。据说这位干娘经常在聂鹤亭两口子拌嘴时拉偏架。

    辽沈战役打响前,聂鹤亭经过深思熟虑曾向林彪提出:东野主力似可南下攻锦,只要攻克锦州,东北战局就会大为改观。此建议与中央的意见不谋而合。

    锦州被克后,长春旋即和平解放。林、罗命聂鹤亭率部统一指挥解放沈阳作战。总攻前,国民党新1军暂53师师长许赓扬派人出城,与辽北军区独立1师联系起义事宜。聂认为暂53师虽在解放军兵临城下之际才提出起义,但其行动可使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少遭破坏。于是,他未向东野首长请示,便予同意。沈阳解放后,林、罗为此批评了聂。林彪认为53师不应算起义,而应以投诚对待。聂鹤亭起初想不通,后经罗荣桓劝导,才做了自我批评。

    不久东野改编为第四野战军,聂鹤亭被任命为四野副参谋长。参谋长由华北军区调来的萧克担任,罗荣桓在萧克履任时专门提醒道:“四野的两位副参谋长陈光、聂鹤亭,都是资格较老的同志,你到四野来,能团结他们一道工作才好。”

    渡江战役后至建国初期,聂鹤亭任中南军区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1951年1月率部队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

    官修本《罗荣桓传》第25章第3节中记载:

    在军队高级干部中,有少数人资格较老,有重大战功,但历史上又屡犯错误。如何评定他们的军衔也是一个需慎重对待的问题。有一位曾参加过南昌起义的老干部,历任重要职务,但在处理个人生活问题上屡有失当,进城以后,又犯有不服从组织分配的错误。罗荣桓曾经亲自找他谈话,批评了他的严重错误,严肃地警告他,如果不改,就要给他以严厉处分。但在评定他的军衔时,罗荣桓全面地分析了这位干部的功过,还是主张授予他中将军衔。罗荣桓说:“这样才能服众,对他本人也是一个促进。如果过于严刻,就会产生不良影响。”授衔之后,这位干部本人深深感到了党对他的教育和关怀,大家也感到这样做比较实际。

    开国将领中,参加过“南昌起义”、又被授予中将的有以下几位(括号内为南昌起义时的职务):

    唐天际(第20军特务连副连长、南昌卫戍司令部副官长)

    彭明治(第11军25师73团代连长)

    赵镕(南昌军官教育团副官、书记长,被派往赣东北从事农运,闻讯赶上起义部队随军南下)

    谭甫仁(广东农民自卫军)

    谭家述(第11军24师教导队学兵)

    郭化若(1927年7月随教导团东进途中在九江被扣留,只身赴南昌,后在三河坝赶上起义军)

    聂鹤亭(第11军25师73团6连连长)

    其中,聂鹤亭在授衔时的职务相当于大军区副职,而只有他的中将军衔是在1956年1月25日补授的。所以,尽管《罗荣桓传》没有点明,不难判断罗帅所提到的正是聂鹤亭。

    此后,聂鹤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有文章回忆聂生活简朴,但对牺牲战友、烈士的亲属却十分慷慨,经常想方设法予以周济。

    另据聂的外甥回忆,陈赓和聂鹤亭的关系很亲近。陈在1927年赴苏联学习时,一个非常要好的国际友人曾赠送一座古董西洋钟。50年代时,聂鹤亭到陈赓家做客,陈赓拿出此钟对聂说,都说不能“送钟”,可我们都是出生入死多少回的人了,今天我把它送给你,是“钟情”我们之间几十年的兄弟之情,想你不会拒之门外吧?聂笑着说,这样的大礼我收定了!后来聂鹤亭在病故前数月将西洋钟转赠给进京看望的妹妹。(最近经专家鉴定,此钟制作于清朝中页,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颇有收藏价值。)

    聂鹤亭于1971年3月13日在北京病逝。

    关键词(Tags): #军史钩沉
    • 家园 那架足以决定中国内战走向的美军运输机。

      1945年8月,苏联红军闪击东北,随后日本宣布投降。国共在平、津地区的争夺一触即发。此时,TG各大战略区领导和高级将领在七大结束后仍滞留于延安。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策。8月25日凌晨,毛泽东决定通过美军联络组,紧急使用一架刚从西安飞来的C-46运输机。秘密通知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滕代远、薄一波、张际春、陈赓、萧劲光、杨得志、邓华、陈锡联、陈再道、李天佑、宋时轮、王近山、聂鹤亭、江华、傅秋涛、邓克明20位党政领导和高级将领,上午赶到延安东关机场,不带参谋和警卫员。

      美国人也没问究竟是什么人乘机,就痛快地答应了。

      点看全图

      杨尚昆夫人李伯钊提议大家合影留念。陈毅诙谐地说:"要是我们摔下来了,将来就用这张照片开追悼会吧!"

      25日晨黄华前往机场照料起飞事宜,当他看清楚准备登机的这群人时,大惊失色,当即征得军委秘书长杨尚昆的首肯,冒险(机上只备有20副降落伞)以翻译的身份登机同行。

      关于这次难忘的飞行,杨得志回忆道:

      “飞机是绿色的,有两个螺旋桨,舱门很矮。给我印象很深的是飞机的大门关不严,起飞时螺旋桨还得靠人推动。机舱的小窗口底下是铁座位。机舱板是弧形的,坐下去直不起腰,头也抬不起来。在飞机上坐定后,我才看清了全部同机人员。看到在这样一架飞机中,集结了我们党这样多的高级党政领导和军事指挥,我的心情既兴奋又有些紧张。这除了说明任务的急迫,也表现了党中央非凡的胆略。”

      最后,飞机安抵山西黎城县长宁村临时机场。

      关键词(Tags): #军史钩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