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净月澄华——从辽博展览说铜镜简史01 -- 一介书生

共:💬21 🌺10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净月澄华——从辽博展览说铜镜简史01

    全文链接在此

    外链出处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1、夏商周铜镜——写在最前

    世上本没有镜子,臭美的人多了,自然就发明了镜子。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表面光滑,具反射光线能力的物品都能成为一个镜面。这使得镜子历史很长,古代的爱美的女子端着一铜盆或瓦盆水就能够照见自己的倩影,这个叫做“鉴”。美中不足的是,淑女们总不能整天端着一盆水跑来跑去,美无法随时随地总是跟随在自己身边,于是,镜子就应运而生了。镜子的历史很古老,在我们祖先刚刚掌握金属冶炼技术不久,青铜镜就横空出世了。镜子的生命很漫长,青铜时代没落之后,青铜镜也保持着极为旺盛的生命力,几乎贯穿了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折射出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最古老的镜子出现在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约在前4500年的幼发拉底河畔,乌贝德人最早发明了青铜镜,几乎同时,埃及人也铸造出自己的铜镜敬献给法老。仅仅晚了不到700年,中国土地上就出现了第一面镜子,相对于当时与主要文明在其他方面的落后,中国人享受镜子这一发明的时间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出土的埃及第一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900年)的青铜镜

    1.1【夏代铜镜】

    中国最早铜镜是距今约四千多年原始社会末期齐家文化铜镜。迄今为止仅见的两面铜镜。其一是1975年甘肃广河齐家坪墓葬出土的素镜。镜面平坦,有光泽,背面无纹饰,中部有一拱形环钮。其二为1976年出土于青海贵南县的七角星纹镜。背钮已残并饰有不规则的七角星几何图案,角与角之间行斜线纹。这就是中国最古老的镜子。从此,青铜镜开始了矞矞皇皇轰轰烈烈的发展历程。

    中国人爱美是有历史的,看看同时期人们用珍贵的铜做什么吧:

    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制造了中国最早的铜片(白铜和黄铜),虽然不知道功用,可以权当礼器。

    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马家窑文化制造了中国最早青铜器是武器——小刀

    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齐家文化制造了中国最早青铜装饰品——镜子,指环。当然,齐家文化同时出土的还有刀、锥、凿、斧等青铜兵器和工具,同期的龙山文化制造了铜鬶、铜锥。

    至于青铜农具,那是需要等到商代以后的事情了…

    青铜器最早应用于兵器和礼器证明了一个真理:“国之大事,在戎与祀”。而青铜镜的出现证明了另外一条真理:“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华夏第一镜——齐家文化七角星纹镜

    1.2【商代铜镜】

    在初试啼声之后,青铜镜的发展很长时间内就是一片沉寂,以至于在本世纪初,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门普遍认为商代之前无铜镜的存在,毕竟,和免费的水面相比,用昂贵的青铜制造镜子实在是太豪奢了。做为天生务实主义者的商朝人大量铸造并留存至今的是精美的礼器、食器、酒器、兵器甚至还有乐器,唯独很少有镜子,这告诉我们另外一个真理:酒和色的排名是无比正确滴……

    在这种男人一统天下,好酒如命,万马齐喑的世界里,一个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有如恒星般光芒四射的女人出现了。她就是妇好。妇好,曾用名母辛、后母辛:性别:女,籍贯:河南安阳,商代有记载以来最杰出的军事将领,商王武丁的夫人。妇好同志生前武功赫赫,死后也是风光大葬,1976年考古学家对妇好墓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震惊世界的文物,其中就有四面商代铜镜,其中两面为叶脉纹镜、两面为多圈凸弦纹镜,一举打破了商代无镜的传统认识。要知道,至今出土和传世的商代铜镜总共也只有区区5面。从出土的商代铜镜看,均为圆形,形体小而薄,弓形钮,镜面微凸。纹饰用线条组成简单的图案,如叶脉纹,平行线纹等,无规范定型装饰。一言而敝之,就是极度的简陋,对比雍容堂皇、丰赡华美的商代青铜器,可以用寒酸两个字形容。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妇好墓出土的商代叶脉纹镜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妇好墓出土的商代多圈凸弦纹镜

    1.3【西周铜镜】

    武王伐纣,周代殷商,周人在缴获商朝财宝、美女、生活方式和冶炼技术之后,似乎也学会了商人的坏习惯,同样将青铜镜选择性的忘却了。目前传世和出土的西周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其他日用杂器等青铜器数十万件,而铜镜不过区区十余面。出土的西周铜镜均为圆形,镜面平直或微凸,镜身较薄,镜纽有橄榄形、弓形、半杯形、长方形等多种。西周时期以素镜为主,西周晚期,镜背的纹饰发生了变化。第一次出现了动物纹饰,打破了传统的风格。这一时期还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虽然夏、商就有青铜镜,《周礼考工记》甚至有了“金有六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这样详细的关于铸造青铜镜所需要的铜锡比例记载,但出土的铜镜大都是红铜而非青铜。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河南三门峡市土村岭虢国墓地第1612号墓出土的虎鹿鸟纹镜,中国最早动物纹的铜镜

    1.4【春秋战国铜镜】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这一变化也反映在铜镜上,就像寒武纪末期生命大爆发一样,青铜镜也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个辉煌时期,春秋早期还是很寒酸的铜镜到了春秋末期铜镜从数量到工艺终于追上了青铜器的发展步伐。主要表现在种类极大增加,款式丰富多彩,铜镜图案由素面镜和几何纹镜为主发展成为螭虎纹 、蟠虺纹等纷繁富丽的精美纹路,嵌错、彩绘、镂空等青铜器顶级工艺也应用到了青铜镜上,甚至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方镜。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战国时代青铜镜多姿多彩,精美绝伦。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战国薄漆方镜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战国透雕龙纹方镜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战国错金银狩猎纹镜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中国古人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是以堂前堂后,明镜高悬,存亡兴废,殷鉴不远。

    夏代之前无文字,当时的生活方式只能仅仅依靠出土文物和遗迹来推断臆想;

    商代有了甲骨文,铜器铭文很少,但至少有相对可靠的文字和物品作为参照,就是所谓的信史,遗憾的是,镜子这东西在微言大义的甲骨和一字千金的铜器上压根儿就没人提到;

    周代更好一些,铜器铭文更加丰富,史料记载也详尽了许多,甚至还出土了战国时期的彩绘和最早的帛画,只是提到镜子的依然少得可怜。虽然《诗经。荡》中就记载着“殷鉴不远”,不过这个词怎么看怎么像是在说“借鉴”这个词的引申意义。幸好,另一位不知名的女子拯救了镜子的历史,《诗经·邶风·柏舟》中总算提到了“我心匪鉴,不可以茹”。意思是我心不是一块明镜,不可美丑全都包容。这个大概就是中国历史上关于镜子的最早文字记载。铜镜终于堂而皇之登上了文学舞台,从此辗转于缠绵悱恻的字里行间之中,或用之明心,或用之寄情,或用之言志,或用之谕理。

    先秦古籍中涉及镜子的不多,《韩非子·现行篇》说“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楚辞·九辩》“今修饰而窥镜兮”,取材于战国史料,成书于西汉年间的《战国策·齐策》记载着邹忌“朝服衣冠,窥镜”都在说铜镜在生活中的功用。而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却记载另一个相似的故事,列精子高“因步而窥於井”,这似乎从另一个方面印证战国时期,铜镜使用还不是十分的普遍。

    葛洪撰著的《西京杂记》一书曾记载:“汉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现。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这就是秦王照胆的典故,这种传奇已经近神话了。

    在现代人看来,摄影是光的艺术,在古代人看来,镜子就是光的魔术。

    这一时期青铜镜流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出现和流行的主要是素镜、纯地纹镜、花叶镜、四山镜、多钮镜等。一般都是体薄而圆的,上有桥形小钮。辽博展览中最早的一面铜镜就是春秋时期的斜线三角纹镜。

    战国中期流行的花叶镜、山字镜、菱纹镜、兽类镜、蟠螭纹镜、连弧纹镜等以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为主的镜类,后期还出现彩绘镜、金银错纹镜等特种工艺镜。

    战国晚期至秦末,前时流行的素镜,羽状地纹镜、禽兽纹镜等已很少出土,流行山字镜、蟠螭纹镜、连弧纹镜继续流行,纹饰层次分明,主纹地纹相衬托,还出现了三层纹饰重叠的布置法。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春秋 斜线三角纹镜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战国早期云雷地纹镜。弦钮。镜背通饰圆形与三角形相间的云雷纹,属纯地纹镜,内外围各有绳纹一周。素缘。 纯地纹镜出现较素镜略晚,云雷地纹镜出土量尤为稀少。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战国 羽状地纹镜。羽状纹和云雷纹是商周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大多也是作铺底纹饰。纯地纹镜始见于战国早期,流行于战国中期,晚期已少见,羽状地纹镜中的羽状纹,是由一个个彼此平等的长方形花纹组成,每个小长方形有羽状、涡料粒状躯体合成,是为缩小的蟠螭纹,有人称之为“变形兽纹”,纹饰为凸起的涡纹和交错的细条组成的精美图案。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战国 羽状地纹镜。羽状纹的一个变种,其装饰图案的组织和结构都不讲求对称,由环纹、羽毛纹、鳞纹、云雷纹、涡纹、三角形雷纹构成极为复杂的图案,涡纹的中心凸起成乳钉状。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战国早期四山镜

    四山镜是战国时期铜镜中最经典的一款。四山镜镜钮座四角或每边中点各伸出的是一片桃形叶子,叶尖微微翘起,并有狭带向上伸展,靠近边缘处再各连结一个相同的桃形叶,这样就将镜背分成四等分,主纹山字均匀地分市在每—等分内。四个山字均向左旋,每一山字中间一竖顶住镜边,其余两竖之顶端,各有向里转折的尖角。地纹为羽状纹,填以主纹的空隙处。“关于山字纹的寓意,有专家认为山字镜纹饰“是从东周青铜器上的勾连雷纹移植而来。如果把勾连雷纹截取一小段,除去雷纹,则是斜形的山字纹。”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战国中期的四山镜,山字明显变得瘦削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八叶座钮细菱形花纹镜,战国中期,底纹为方连纹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蟠螭纹镜。主纹为四方连续蟠螭纹,底纹为方连纹。

    螭是一种没有角的小龙。战国时期的蟠螭纹在器物上应用较多,圆眼大鼻,双线细眉,猫耳,颈粗大且弯曲,腿部的线条变弯曲,脚爪常上翘。身上多为阴线勾勒,尾部呈胶丝状阴刻线。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方蟠虺纹细地战国式镜

    蟠虺纹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虺是传说中水中的小蛇, “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蟠虺纹镜生命周期相对比较长,从春秋一直绵延到了西汉。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蟠虺纹镜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涡纹地蟠虺纹战国式镜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蟠虺菱纹镜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蟠螭纹镜,兽纹钮,兽目出现了两个小洞,以雷纹和细点纹作为钮座的地纹,外围浅凹圈带,并有一周凸弦复线。主要纹饰为复杂文连的蟠螭纹,浅平雕,其形蟠旋环转。地纹是雷纹和细点纹。整个构图线条活泼流畅,结构富于变化。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蟠虺纹镜

    关键词(Tags): #青铜器#铜镜#文化#历史通宝推:原味酸奶,南方有嘉木,
    • 家园 【原创】净月澄华——从辽博展览说铜镜简史03

      2.7【博局纹镜】

      “刻具博局去不羊”。博局纹是汉代铜镜最具有代表性和时代特征的纹饰,最早出现于西汉武帝年间,在两汉极为风行。过去国内和日本学者称之为“规矩纹”,欧美学者则习称“TLV纹”。

      博局纹来源于汉代博戏。“六博”这种作为游戏和占卜,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楚辞招魂》篇说:“昆蔽象棋,有六博些。分曹并进,遒相追些。成枭而牟,呼五日些。至汉代博戏盛行,老幼皆知。《汉书五行志》记载 “汉哀帝建平四年夏,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阡陌,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博弈,男子之事”。《西京杂记》卷下《陆博术》:“许博昌,安陵人也、善陆博,窦婴好之,常与居处。其术曰:‘方畔揭道张,张畔捐道方;张究屈玄高,高玄屈究张,’三辅儿童皆诵之。”善博者在社会上受人尊敬,西汉王朝还专门设有博待诏官。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汉代博戏俑

      晋人张湛对《列子》的注里头,引了一段《博经》,具体记载了小博的玩法,是至今找到博戏最详尽的纪录:“博法︰二人相对为局,局分为十二道,两头当中为"水",用棋十二枚,古法六白六黑。又用"鱼"二枚,置于水中……二人互掷彩行棋,棋行到处即竖之,名为"骁棋"。即入水食鱼,亦名"牵鱼"。每牵一盔,获二"筹",翻一盔,获三"筹"……获六"筹"为大胜也。”六博玩法似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山东汉代博戏刻石

      博局源于式盘,故与占卜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也充当占卜的工具。司马贞《史记索隐》即谓:“棋者,筮之状。”江苏东海尹湾6号汉墓出土的9号木牍一面为神龟卜蓍法,一面即为博局占,博弈棋盘蕴涵着古代哲学中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圆地方、十九农节气、三百六十周天之数等等含义,其变化丰富,意韵深远,魅力无穷。所以博局纹就被作为祈福纳吉,去除不祥的厌胜功用。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汉代博具实物

      2.7.1【尚方四神博局镜(东汉)】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圆形,圆钮,四叶纹钮座,座外方格内环列十二枚乳钉分隔十二地支。八乳及博局纹划分的四方八极内,分别饰青龙配鸟、朱雀配青羊、白虎配蟾蜍、玄武配独角兽。近缘处饰一圈减字铭文“尚方做镜真大好,上有仙人知老,渴饮山泉食枣”及一圈栉齿纹,镜缘处饰一圈锯齿纹,镜缘饰一圈流云纹。

      【四神博局镜(东汉)】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圆形,圆钮,柿蒂纹座,在博局纹截成的界格内、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各据一方,外环一圈栉齿纹。

      2.7.2【四神博局镜(西汉)】

      圆形,圆钮,钮外方格内环列九枚乳钉,在博局纹截成的界格内、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各据一方,外环一圈栉齿纹、一圈锯齿纹,一圈变形兽纹。

      尚方鸟纹博局镜(汉)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圆形,圆钮,四叶纹方钮座,座外博局纹截成的界格四方分列两两相对四组鸟纹,镜上铭文为“尚方御竟(镜)大毋伤、寿敝金石如侯王”。

      尚方鸟纹博局镜(汉)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圆形,圆钮,四叶纹钮座,座外方格内环列十二枚乳钉分隔十二地支。八乳及博局纹划分的四方八极内,分别饰一鸟纹。近缘处饰一圈减字铭文“尚方做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如侯王兮”及一圈栉齿纹,镜缘处饰两圈锯齿纹。

      上泰山见仙人四神博局镜(汉)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圆形,圆钮,座外方格内环列十二枚乳钉分隔十二地支。八乳及博局纹划分的四方八极内,分别饰青龙配、朱雀配鸟、白虎配青羊、玄武配蟾蜍。周围一圈铭文:“上太山,见神人,食玉英,饮醴泉,驾文龙,乘浮云,君宜官秩保子孙贵富昌乐未央。”

    • 家园 【原创】净月澄华——从辽博展览说铜镜简史02

      2、两汉铜镜

      随着铁器的广泛应用,青铜器在汉代逐渐走向了没落,但青铜镜由于其无可替代性,在多次多彩的战国青铜镜的基础上,反而迎来了新的繁盛。

      两汉时期的铜镜图案式样丰富,制作精巧。文景之治以前,社会处于经济恢复时期,经过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摧残,社会生产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十不存一,刘邦连四匹毛色一样的马都凑不齐,文帝想花百金做一个高台都要反复思量,这种时候即便是地主家也没余粮,更别说研究和改进铜镜了,这时候所制造铜镜仍沿用战国的风格,镜面小,镜壁薄,弦纹小钮,纹饰多见变形蟠螭纹和蟠虺纹。马王堆汉墓出土铜镜就是其中代表。此时铜镜铭文开始出现,托名周代姜太公所著,汉初广为传抄的《六韬》中记载,武王伐纣前在镜子上刻下自省的铭文 “以镜自照,见形容;以人自照,知吉凶”体现的就是这个变化。

      汉武帝以后,国力逐渐增强,这现在铜镜铸造工艺上进步,其镜面更大,镜壁更厚,钮墩圆厚平滑。山东淄博齐王刘襄墓出土的长方形夔龙纹多钮大铜镜,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镜长115.1厘米,宽57.5厘米,背部有五个环形弦纹钮,两短边又各铸二钮。每一环钮四周饰柿蒂形纹。背又饰有夔龙纠结图案,卷曲交错自如。这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铜镜。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汉代铜镜上战国时期那种抽象的纹饰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颖的草叶纹、星云纹、博局纹等。多用四分法把纹样分成四等份并且围绕镜钮组成同心圆的多层连续图案。内容与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羽化升仙、祥瑞辟邪说法相吻合。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条带式的铭文,都是祝福式的吉祥韵语。这期间青铜铸造工艺有了极大进步,甚至出现了透光镜这种特殊铜镜。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辛延年的《羽林郎》中冯子都赠胡女“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更说明当时铜镜是普遍流行的贵重闺阁之物。

      东汉时期,装饰图案上的人物和动物已普遍流行。在技法上,多采用减地平即和高浮雕来表现物像,与汉代画像石同步,神兽纹和画像纹逐步开始出现,以粗线条和大轮廓以及高度的形体夸张,表现出古拙奔放的艺术风格,同时也更能够贴近和反应当时的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在武氏祠汉前石室画像石刻着女仆侍候女主人图中.女主人头戴五梁冠,正伸手欲接面前侍女递过来的一个盘,盘下方地上放置一奁,侍女身后三女仆,一个抬手,一个端碗,一个递镜。此图再现了女主人盥洗时的情景,反映出汉代铜镜的使用。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铜镜可钟灵性,汉代黄老之术盛行,神仙方术直说尘嚣甚上,鉴形照影的铜镜渐渐地增加了神秘性,成为了法物之一。东汉郭宪在《洞冥记》里这样描述:“有金镜,广四尺,照见魑魅,不获隐形。”大概是最早的照妖镜的描述了。

      铜镜可以寄情,秦嘉镜有前时结,东汉秦嘉所做的《赠妇诗》据说是最早的五言诗,秦嘉、徐淑夫妇经历过缠绵悱恻的生离死别,“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款诚。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而秦嘉镜的典故也成为相思寄情的代言。

      铜镜可作像兵。《后汉书》记载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陇西先零别种滇零与钟羌起兵叛乱,由于缺乏武器,“或持竹竿木枝以带戈矛,或负板案以为楯,或执铜镜以象兵,郡县畏懦不能制。”(有的拿着竹竿树枝当兵器,有的拿着板子当盾牌,有的拿着铜镜以使敌人远远望着以为人数很多。)颇有些草木皆兵的味道。但从陇西这样相对偏僻的地方能够搜罗如此之多的铜镜,另一方面反映说明了当时铜镜使用的普及。

      2.1【蟠螭纹镜】汉代蟠螭纹镜上承战国,多见于西汉中早期。

      2.1.1【千秋万岁蟠螭纹镜】(西汉)。汉代早期的蟠螭纹镜保留了战国铜镜流行的蟠螭纹的许多特征,同时又采用了双线或三线式的新的主纹表现手法。双兽纹钮座外围以铭文带一周“大乐富贵,千秋万岁,宜酒食”。主纹为四组蟠螭纹,中间以四方配置的火焰形图案相隔,螭头居中而甚小,体躯作复杂的蟠旋虯结状。无地纹,使它有别于战国时期的蟠螭纹镜。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2.1.2【博局蟠螭纹镜】(西汉)云雷纹地,钮座外围以双线方格,方格内配置铭文“大乐贵富,得所好,千秋万岁,宜酒食。”方座每边连接 “博局纹”。博局纹间配置有主纹蟠螭纹,蠕体躯呈弧圈形线条。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2.1.3【常年富乐方格蟠螭纹镜】(西汉)云雷纹地,弦钮,主纹是相互缠绕的蟠螭纹,蟠螭纹图案的中部,被一圈方格纹所截断,方格纹四角上有对称的四乳钉,方格纹内有两对对称铭文“常年富乐”。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2.2【蟠虺纹镜】同样流行于战国时期,蟠虺纹镜生命力远远超过蟠螭纹,西汉后期仍有发现,汉代蟠虺纹与战国相比,多用线条纹地,圆钮。

      2.2.1【四乳四虺纹镜】(汉)线条纹地,圆钮,钮外为弦纹圈,主纹虺身作凹形,两虺间用乳钉间隔。主纹外围以连弧纹圈。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2.2.2【四乳虺纹镜】(西汉)线条纹地,圆钮,钮外为弦纹圈,主纹蟠虺呈~形,两虺间用乳钉间隔。主纹外围以连弧纹圈。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2.2.3【虺纹镜】(西汉)线条纹地,弦钮,钮座外围素带和斜线纹各一周,主纹为流畅的细线条组成的相互缠绕的四虺。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2.3【草叶纹镜】半圆钮,钮座外方格内配置一圈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方格四角向外伸出一株双叶花枝,方格四边外中部,分别饰有乳钉一,每乳钉左右各有一草叶形纹。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2.4【星云纹镜】

      2.4.1【星云纹镜】(西汉)连峰钮,钮座外为内向十六连弧纹,主题纹饰为28枚的小乳钉,用曲线相连,其形状很像天文星象图,故习称星云纹。星云纹图案分为四组,其间有乳钉四枚,乳钉外均围以连珠纹。边缘亦作内向十六连弧纹,与钮座外的连弧纹相对应。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2.4.2【星云纹镜】(西汉)博山钮,钮座外为内向十六连弧纹,主题纹饰四组24枚小乳钉构成星云纹,其间有乳钉四枚,边缘亦作内向十六连弧纹,与钮座外的连弧纹相对应。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2.5【乳钉禽兽纹镜】

      2.5.1【四乳鸟兽纹镜】(西汉)

      圆钮,柿蒂纹钮座,四乳钉四方配置,将主纹分为四组,每组有双钩云纹线条贯穿其间,环饰双钩鸟兽纹图像。主纹外围以连弧纹圈,双线锯齿纹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5.2【四神四乳镜】(东汉)

      圆钮,用带座四乳钉将主题纹饰分隔在四个区域内,乳钉间四方配置线条纹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汉代称之为四神、四象。主题纹内外各环绕斜线纹各一周。四神本是指示方向的星宿,早在周代之前“四神”即作为瑞兽的说法。《礼记曲礼》说:“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靑龙而右白虎”,其疏曰:“朱鸟、玄武、靑龙、白虎,四方宿名也。”《论衡物势篇》:“东方木也、其星仓龙也;西方金也,其星白虎也;南方火也,其星朱鸟也;北方水也,其星玄武也。”汉人以四神为吉样的守护神。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2.5.3【四神纹镜】(汉)

      圆钮,钮座外围以双线方格,主纹为浮雕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乳钉分隔。主题纹外环绕斜线纹各一周。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2.5.4【永平七年尚方镜】(东汉)

      圆钮,南朝梁简文帝在《望月》一诗中写道:“流辉入四堂,初照上梅梁。形同七子镜,影类九秋霜。”这面永平七年尚方镜,就是著名的七子镜。钮座外分置八乳钉,主纹为七乳禽兽纹,七区图纹为朱鸟、鼓瑟吹芋、豢龙、龟游莲叶、天禄、白虎白鹿、蟾蜍等汉代盛行的祥瑞之物。“鼓瑟吹芋”图纹清晰地再现了当时百戏表演的一个场景,与《盐铁论散不足》所载“今富者钟鼓五乐,歌儿数曹。中者鸣芋调瑟,郑舞赵讴”完全一致。纹饰中的龙,可能是被汉朝人视为四龙之长的黄龙。两汉书中关于黄龙的记述特别多,辑录汉至南朝初年祥瑞传说的《宋书符瑞志》更说:“黄龙者,四龙之长也。不漉池而渔,德至渊泉,则黄龙游于池。能高能下,能细能大,能幽能冥,能短能长,乍存乍亡。”将如此神通广大、变化无穷的黄龙图像入镜,以为攘灾除祸的护身符瑞,是很自然的。“龟游莲叶”中的龟是祥瑞动物灵龟。汉朝人认为灵龟是长寿的神物。《史记龟策列传》说:“龟千岁乃游莲叶之上。”《宋书符瑞志》:“灵龟者,神龟也。王者德泽湛清,渔猎山川从时则出,五色鲜明,三百岁游于蕖叶之上,三千岁常游于卷耳之上。知存亡,明于凶吉。”作为镜纹,它有祝福长寿之意。至十其他四种样瑞动物图案,也无不生态盎然,喻意吉祥。主纹外有铭文“尚方御竟大毋伤,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羊,朱鸟玄武顺阴阳,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永平七年八月造。”主纹外至边缘上又有多层圈带,配置短线纹、三角锯齿纹、流云纹、双线波折纹。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这一年,班固受诏撰《汉书》。这面七子镜,已经度过悠悠1947个春夏秋冬。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2.5.5【家常富贵四乳镜】(西汉)

      圆钮,主纹饰被带座四乳分为四区,各区均有一字,字两旁装饰有云状纹,铭文为“家常富贵”。 主纹内外围以连弧纹圈。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2.5.6【见日之光铭文镜】(西汉)

      圆钮,主纹饰为一圈铭文 “见日之光,天下大明”。主纹内外围以连弧纹圈。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发了大概四分之一,喝口水,土鳖抗铁牛

      关键词(Tags): #青铜器#铜镜#文化#历史
    • 家园 【原创】外一篇【镜与鉴】

      镜与鉴,功能相似,含义相近。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饶有兴味的一件事情。《说文》里解释镜“景也。”对鉴的解释就是古代盛水的大瓦盆,后来用铜制作取水照形的也称作鉴。

      与镜相比,鉴的历史要久远得多,最早的陶鉴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与铜镜相比,铜鉴的历史却要短的可怜,铜鉴在商代始有铸造,先秦时期是铜镜与铜鉴并用。照容时将水盛在陶盘或铜盘里,以水鉴容。先秦鉴、监两字通用,甲骨文“监”字写作[提示:原图站已失效](见),像人睁着眼睛,跪坐在水盘之侧,从水里看自己的面容,当即监字之本意。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青铜镜的逐步流行,铜鉴主要变为了盛水盛物的容器,鉴容作用渐渐消失。西汉初年,广州南越王墓考古发掘同时出土了铜镜和铜鉴,其中各种铜镜数量高达39面之多,造型也十分精美,铜鉴当时已经是用做盛放猪、牛、羊、鸡等食物的容器了。西汉以后,铜鉴逐渐消亡,到西汉末班婕妤《自悼赋》“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而问诗”,已经是镜鉴并提。三国时的《广雅》和南朝梁时的《玉篇》更是将镜、鉴混为了一谈了,铜鉴仅仅在文字功用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铜鉴的作用有三:一是盛水以为镜子之用,《诗经邶风柏舟》中的“我心匪鉴,不可以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最典型的要数商代铜鉴。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商代铜鉴,其实就是铜盘,盘底中央有一蟠龙纹,龙纹周边有12条鱼纹环绕,十分精美。

      二是盛冰,《周礼天官凌人》中载:“春始治鉴”,注中解释:“以盛冰,置食其中,以御温气。”可见与后来的冰箱功用是一样的。最著名的要数曾侯乙冰鉴。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曾侯乙冰鉴,几乎是最早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

      三即沐浴盥洗用。《庄子·杂篇·则阳》中记载“卫灵公有妻三人,同鉴而浴”。代表为吴王夫差铜鉴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想想西施在里面洗澡的样子,吴王宫中水,曾洗凝玉脂,YY口水中…….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西汉上林铜鉴,直口,平底,双附耳,腹部有突棱一周。在两耳之间的腹部有铭文二十九字:“上林铜鉴,客五石,重百册二斤,鸿嘉三年四月工黄通造八十四枚第撒卅三”。

      • 家园 这只是铜镜吧了,他们啥意思都没有

        这只是铜镜吧了,他们啥意思都没有,没有文明包含,也没有文化包含,我在家仓库里的那个破盆都比他们有意义

      • 家园 您忘记有名的一段比喻了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 家园 多谢多谢

          没忘,可是我已经在第一段里用过了......

          • 家园 为什么古代用鉴而不是镜作比喻呢?
            • 家园 那要看多古了

              年底就是非常忙,第二段两汉的写了不太满意,又没时间修改,所以就顿了下来。

              其实这篇小文就是以辽博展览为引子,将中国历史中跟铜镜有关的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串联一下。

              在前文中提到过,在东汉以后,基本上镜鉴不分了,您提到的那段有名的比喻发生在唐代,“以人为鉴”,那是《新唐书》的提法,“以人为镜”,那是《资治通鉴》的记载,编撰的分别是欧阳修和司马光,时代都差不多,在那时候,镜与鉴都用来作比喻的。

              至早,在战国时期《墨子》中就已经用镜作比喻了,所以,古代镜、鉴都是用来作比喻的,如果说用鉴多些的话,更多的是因为鉴有借鉴和审查的意味吧。

              商代和西周多用鉴(古代鉴通“监”)作比喻,也是和当时铜镜使用范围有关,当时铜镜是稀罕之物,毕竟商代和西周出土连同传世的铜镜拢共不超过三十面。

            • 家园 估计被哈哈镜折腾过

              镜子做不平就容易出问题,可水面总是平的

              所以早期鉴比镜可靠,后来为啥“镜鉴”并举呢?

              那是工艺水平提高了

    • 家园 木兰辞里面的“对镜贴花黄”就是指的铜镜
      • 家园 布高興梅投瑙聶隱娘故事裡

        也有個製作鏡子的鐵匠 - 原始最早的 organometallic 專業人仕哈

        噢抱歉就是忽然想到也真沒仔細查考看

        • 家园 错的不是一点半点

          首先那个故事里是磨镜少年而不是制镜,磨镜的技术含量很低,大致和今天擦皮鞋磨剪子的差不多,所以聂隐娘父亲对她选择这个夫婿大惊。其次镜子是铜镜不是铁镜,铜镜发黑可以磨拭,铁镜只有生锈,没听说能擦亮的。磨镜是走街串巷的职业,要说兼职也是和卖小百货相关,和有固定作坊的铁匠风马牛不相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