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综述】投机中国---纽约伦敦金融投机轴心的最后机会 -- 思想的行者

共:💬20 🌺6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综述】投机中国---纽约伦敦金融投机轴心的最后机会

    关于西方投机资金对中国的投机,对中国舆论以及对中国经济政策的误导,我发了很多的帖子,这里做一个综合性的阐述

    第一,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或者说大气候的角度来看,投机中国是纽约伦敦金融投机轴心的最后机会。

    “主流”的经济史认为,自从里根---撒切尔夫人上台以后,美国和英国实施了成功的经济转型,并且因此摆脱了长期的经济问题---滞涨

    但是从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政策来看,实际上是一种对本国制造业的疯狂的金融掠夺,并且暗藏着此后对日本和整个东亚的经济的收割的企图

    里根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政策的重要一点就是实行严厉的金融紧缩政策,他们严厉的收缩了自己国内的经济的流动性,难道他们不知道流动性的充足对他们的经济的重要性吗?

    他们知道:事实上,在19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以后,西方的学者就分别从流动性和有效需求的角度来探讨经济危机的成因,其中凯恩斯主义者从有效需求不足的角度出发,而货币主义者从流动性不足的角度出发,货币主义者并且认为扩大流动性实际上也就是扩大投资需求的一种手段,因此他们自己认为,从广义上来看,货币主义者其实也是凯恩斯主义者。

    为什么他们清楚流动性和有效需求(往往需要由政府来带头拉动)的重要性,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却实施了严厉的紧缩政策呢?

    因为

    第一,光依靠制造业的竞争,几十年的经济竞争已经说明了美英这样的国家难以与日本德国四小龙等等国家地区相抗衡

    第二,拉美国家在八十年代初受利诱,吸收了大量的美英金融界的贷款,提高利率将使得拉美不得不给美英更多更多的利息,并且因此导致整个拉美经济的主导权掌握在美英金融财团的手中

    第三,1985年,在纽约广场饭店签订了要求德国马克和日元升值的协定,即广场协定,由于德国特别是日本在军事上的受控地位,这实际上成为了投机日本的一个明确的保证,从此以后,大量的日元资金涌入美国,大量的投机资金涌入日本,美国实施高利率政策实际上保证了美国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投机日本,即日本资金因为美国的高利率而涌入美国,美国则转手将这些资金涌入日本地产和股市,并且潜伏于其中,耐心的等待着日元的升值

    第四,货币和财政的双紧政策有助于金融集团乘着制造业崩溃的时机而实施大量的收购整合

    第五,货币财政的紧缩和私有化,为此后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的误导形成一个示范作用。

    所以,可以说里根撒切尔夫人上台以后,依托自己的历史形成的金融优势(尽管当时世界十大银行绝大多数是日本银行,但是从广场协定以及此后的巴塞尔协议(该协议认定投资于制造业的贷款的风险权重为百分之百,而投资于房地产等等投机行为的风险权重为50%,即巴塞尔协议本身代表了美英金融集团对自身的金融模式的肯定和对日德东亚的金融模式的一个否定,巴塞尔协定造成日本银行为了扩充资本金(因为实业贷款的风险权重大,要求的资本金也就越多而不得不涌入地产股市,推动了日本股市和地产的严重泡沫,以后又造成了中国几大商业银行为了满足巴塞尔协定对资本金的要求,不得不低价海外上市融资,造成了中国几大商业银行的股票的严重的贱卖),为了收割拉美日本东亚经济,同时收割本国的制造业,而实施了猛烈的政策的转型,从此前的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的保证有效需求和流动性的政策转向为严厉的双紧政策。

    事实证明,由于他们的政策转向的隐蔽性突然性,他们收到了很大的效果

    1,拉美因此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中,美英金融投机资本趁机控制了拉美经济

    2,投机资金在涌入日本5年以后,推动了日本金融泡沫的膨胀以后,迅速撤出,成功的实施了对日本经济的掠夺

    3,1997年为了报复中国对香港的收复,而发动了对东南亚并波及整个东亚的金融洗劫

    4,造成美国制造业的大量破产,大量产业工人被抛入低工资的服务行业中,形成了所谓的“后工业社会”

    5,来自于各个方面的红利最终使得美国走出了滞涨

    当然,美英金融投机集团还有几个利好一是苏东的崩溃,并且受诱惑实施了休克“疗法”,提供了大量的收购良机

    二是萨达姆入侵科威特(实际上萨达姆此前一直被美国之音吹捧为阿拉伯民主的明灯),给美国提供了控制中东原油以及因此控制世界货币格局的机会(依托原油交易的美元结算,美元的地位牢不可破)

    当东亚的国家陷入经济困境,德国等等制造业强国也举步维艰,苏东在挣扎,中国由于对美国经济模式的缺乏鉴别而效仿(例如表现为下岗政策,取消国企福利,私有化)而经济困难之时,美国似乎一枝独秀。

    华尔街充满了狂欢的气氛,他们再接再厉的推动了地产金融的“市场化”,建立在房地产信贷基础上的各种衍生工具繁荣了起来,华尔街大亨们整天忙着数钱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建立在投机基础上的盛衰更替更快,很快,华尔街大亨们发现自己坐在了火山口上

    火山终于爆发了。

    这个时候的美国政府实施的是什么政策呢?

    他们实施的是与里根撒切尔夫人的政策相反的政策即货币和金融的宽松政策

    他们很清楚,当年有世界经济和本国的制造业可以收割,可以实施紧缩政策,但是当危机在他们的脚底下爆发的时候,只能搬出当年拯救30年代大危机的举措,而不是所谓的休克疗法那样的货币财政举措,即扩大货币和财政支出。

    事实证明,1930年代后的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危机症结的诊断是正确的,2008年后美国依托历史经验而开出的药方确实使得美国经济避免了大爆炸的危险---一位中国预言家所预言的美国的更大的经济危机至少没有马上的出现。

    但是华尔街的大亨们很清楚,随着次贷市场由盛宴转变成噩梦,在美国的投机已经失去了更多的意义了,他们还有一个机会,那就是投机中国

    为了投机中国,他们多管齐下

    第一,大量的投机资金沿着多种渠道渗透进入中国,这些投机资金到底有多少?

    看一看中国的外汇储备的不正常的增加了多少就可以估算一个大概

    从中国近年来比较不稳定的领域来看,海外投机资金至少涌入了三个领域

    1,中国股市

    海外投机资金趁着2008年央行错误的紧缩政策互相勾结,大量做空权重股,造成中国2008年的股市一落千丈,中国股市几乎在全球表现最差

    2,中国地产

    3,收购中国紧俏物资并且囤积,制造人为的物价上涨

    第二,制造经济舆论,误导中国政府的决策

    1,攻击中央政府的凯恩斯主义政策

    仅仅从西西河论坛上,我们就可以看到三个论调来攻击中国政府的凯恩斯主义

    1),万里风中虎的凯恩斯主义就是与民争利说

    万里风中虎的与民争利说其实是国际上攻击凯恩斯主义的一个主流论调

    例如搜索挤出效应,这几个词,可以发现大量的链接都指向财政支出的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所谓的挤出效应

    而实际上,不管是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还是现实,都说明了政府的投资产生了乘数的拉动作用,而不是相反的挤出

    2),MRandson的扩大贷款无用论

    即用一种静态的方法来看待凯恩斯主义的主张,将国民需求看成为一个定量,因而,若这种观点成立,则显然的贷款的增加只能起一个十分短暂的刺激作用,而实施上凯恩斯主义的政策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激活有效需求,使得有效需求由静态向动态的增加的转变

    3),某ID转帖的克鲁格曼的“契约凯恩斯主义论”

    其观点是由于中国政府的“垄断”,造成了“契约精神'的缺乏,因而在中国实施凯恩斯主义不可能成功。

    人们知道在美国媒体,克鲁格曼发表了大量的以中国为例抨击美国经济政策的文章,但是真正面对中国受众的时候,克鲁格曼抛出了契约论

    事实上,克鲁格曼的观点恰好应该反过来看,正是因为中国政府的”垄断“---例如土地的国有化,造成了中国的高速铁路在中央的四万亿财政刺激下大发展的事实

    而美国尽管也认识到了凯恩斯主义的必要性,但是由于财团间的利益争斗,特别是不愿意多纳税的华尔街投机集团的阻挠,凯恩斯主义的实施非常困难,这也正是在美国媒体上克鲁格曼不断以中国的成功来抨击美国政策的原因

    克鲁格曼的观点是非常的有选择性的,当他面对着不同的受众的时候

    中国的铁道部长刘志军的下台,或许也与美国策动的对中国的凯恩斯主义的攻击有关,因为刘志军部长是实施凯恩斯主义实施得最好最得力的一位

    2,攻击温家宝总理们确立的货币宽松政策

    2008年随着货币紧缩政策的实施造成了流动性的严重匮乏(喜感的是2007年吴敬琏提出中国流动性过剩说,2008年两会时,有记者要求吴敬琏解释下流动性过剩的意思,吴敬琏说流动性过剩就是货币购买力太大),温家宝等中央政治局领导到东南沿海调研,不断听到企业家对货币紧缩造成流动性资金不足的抱怨,经过几次会议的拉锯后,温家宝政府直接确立了宽松货币政策。

    投机集团遭到了一次挫折,表现在中国股市上,就是中国股市终于回暖,原因很简单,当央行实行紧缩政策时,中国本土资金力量严重受限,而投机资金进入中国不断的转换为人民币,投机集团手中的人民币是充裕的,而本土财团的资金则严重不足

    海外投机集团为了让已经进入中国的投机资金以及即将进入中国的大量的投机资金能够以最低廉的价格获取最多的中国股票,需要压低中国股市,他们需要在中国股市上对中国权重股进行来回倒仓,不断压价,而当中国本土资金拥有了相当实力的时候,他们的抛出的低价的筹码将被中国本土资金的拥有者所获得

    因此,当央行在温家宝政府的直接干预下实施了宽松货币政策以后,中国股市马上转暖

    相反,沉迷于”经济理论“的周小川们每一次提高准备金率,提高利率,都造成中国股市的下跌,因为那有利于海外投机集团的做空行动

    奥巴马为什么到中国来要接受《新财经》的专访,就是企图为新财经等经济媒体制造的舆论推波助澜,或许出于掩护新财经们的舆论的真实目的的意图,最后奥巴马取消了与《新财经》杂志的采访活动

    自从吴敬琏抛出流动性过剩说的2007年起,鼓吹紧缩政策的舆论甚嚣尘上,其最终的理论根据其实就是萨缪尔森的理论

    问题在于萨缪尔森的理论建立在非常非常粗糙的假设的基础上

    学过一点数学的人都知道假设对模型的结论的客观性的重要性

    例如,如果我们假定,0可以做除数,那么我们可以证明任何两个数都相等:

    证明如下:

    a*0=0

    所以a=0/0

    b*0=0

    所以b=o/0

    所以:a=b

    由于a,b都是变量,即可以取任何数

    因此由以上的证明可以得出,任何两个数都相等

    显然这是一个谬论

    稍微有一点理论基础的人,例如学过初等数学的人都明白,以上的证明得到一个荒谬的结论的原因了假定0可以做除数

    萨缪尔森的观点是物价仅仅与央行的货币总量相关,就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即建立在货币流动的平均速度相等这样一个假设的基础上

    理论很简单,因为速度V不变,

    而货币流动速度乘以平均物价等于总货币量,所以,平均物价也就只有随着总货币量的增大而成比例的增大,随总货币量的减小而减小

    盖达尔们因此认为只要他控制了总货币量,就可以控制通货膨胀了,但是事实与他们预计的相反,俄罗斯的物价迅速的成了燎原之势,短短几年,物价上涨了一千倍。

    其实只要稍微的进行深入一点的分析,就可以解释俄罗斯在控制总货币量以后的严重的通货膨胀,深入一点的分析首先意味着需要抛弃那个货币流动的平均速度不变的假设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货币分成三种

    一种是用于生产的投资交换货币(H1)一种是用作流动资金即暂时不做交换的货币(H2),一种是用于投机的货币(H3)

    这三种货币中,唯一与物价相直接关联的是H1,而H2和H3将随着物价的增长率的增大而增大(即由于物价的上涨,导致实业的利益下降而转入到投机行业中)

    可以用数学式子表示如下:

    H1=P*S

    (式中,P为物资量,S为物资的平均价格)

    H2=k1(dS/dt)

    H3=k2(dS/dt)

    k1>0,k2>0

    H1+H2+H3=H

    (H为总货币量)

    对以上几个式子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可以知道,当物资供给量减少的幅度大于H2,H3增大的幅度的时候,这个时候,物价将要上涨。(相应的事实可以看俄罗斯休克疗法时期的物资匮乏和物价飞腾)

    当然以上的分析也是极为简略的,因为投机本身对价格也是有着很强的影响作用的,当涌入投机领域的资金增多达到某个临界点的时候,将造成物价增速极大的增加,即H1,H2,H3,S,P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错在一起,显现出严重的非线性关系,

    实际上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当投机比较少的时候,主要是需求和供给两个变量的函数,即物价主要与需求和供给的差和需求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有关,在这个区间内价格弹性基本上保持为一个恒定的值

    而当投机猖獗的时候,物价主要与投机量相关,而是需求供给之间的差值,以及与经验化的价格弹性数字无关

    这个可以从原油市场上的投机猖獗导致的原油价格飙升,但是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基本上不变,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

    所以,要保证物价的稳定,需要做的首先就是提供物资总量的稳定,而为了物资总量的稳定,需要提供充分的流动性

    温家宝总理的宽松货币政策是正确的,美国和日本的宽松货币政策也是对的,真正错误的以周小川为代表的中国中央银行的一帮所谓的”专家“们

    由于美国策动的中国经济媒体对温家宝们进行了猛烈的围攻,并且利用了投机资金的囤积活动造成了物价上涨的恐慌,试图造成是宽松货币政策带动的物价上涨的普遍印象。

    实际上货币紧缩政策就是一道勒在所有的企业的脖子上的一根绳索,就是想卡死那么多的企业,从而造成企业普遍的休克死亡,剩下的企业以及中国居民的有效需求这样的巨大的市场蛋糕将被与海外投机资金相勾结的企业例如当年与凯雷集团勾结的企业给夺走

    中国将与当年的俄罗斯一样遭到休克,鉴于中国相对于俄罗斯的人口密集的特点,一旦被休克,绝对会成为一个巨大的不断发生爆炸的火药桶,而且这个火药桶的爆炸主要的死者和伤者都是中国人。

    小结:

    美英自从与德国、东亚的实业竞争失败以后,从里根撒切尔夫人政府时期走上了投机立国的道路,并且给除中国以外的世界各经济体以严重的打击,美英自己也进入了次贷危机的泥潭,他们还剩下的唯一的机会就是以投机和欺骗来掠夺中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再次紧缩,周小川真想成为中国的盖达尔?真想搞休克“疗法”

      2008年,央行确立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温家宝们到沿海调研,听到出口企业的怨言,多次开会,周小川们一再以维护政策稳定性为理由拒绝更改

      最后温家宝们直接下令实行宽松政策

      2009年--2010年,确立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中国媒体上大小“经济学家”一起反对,周小川们利用一切可能的时机进行紧缩,实际上把温家宝们确立的宽松货币政策修改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0年,为了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的表现,国内外投机资金大举囤积物资,进行投机,在个别民生物资领域造成了涨价,周小川们再次建言要紧缩

      终于2011年确立了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1年发生食盐投机,周小川们再次紧缩,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历史新高,也就是说达到了比当年实行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存款准备金率还要高的比率

      请问周小川们你们的信用在什么地方?你们是不是真想成为盖达尔式的抽紧企业的资金链条勒死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的侩子手?

      • 家园 难道采取宽松政策,中小企业就能拿到cash?

        作为一家创业企业的cfo,可以肯定的告诉你,现在中小企业拿钱反而容易了。为啥?不是宽松还是紧缩的问题,而是政策导向的问题。社会上的钱是足够的,关键是流向哪里。前几年钱倒是多,都去房地产了;今年开始,我足不出户,很多银行找上门来提供中小企业贷款。

        您的论点有些武断的奇怪,难不成是美分党?开个玩笑,别当真

        • 家园 你的观点只能证明目前打压房地产的政策起到了一定效果

          即把房地产的钱给挤出来

          采取宽松政策,如降低利率,将减小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如减小存款准备金率,直接的推动贷款总量的提高,当然有助于中小企业的资金的筹集了

          这是宏观上的看法,从更微观的角度来说,释放出来的流动性的分布不是均匀的,所以从个别行业看来,也许流动资金紧张的情况不明显,但是从全国的角度来说,流动性减少就是减少了

          2008年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困境,当时的存款准备金率还没有今天这么高

          融资难、订单增致中小企业资金趋紧

          在央行多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后,人民银行临沂市中心支行近期对当地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和融资环境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普遍认为,随着银行新增贷款投放空间缩减,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微型企业融资环境将会趋紧,融资难问题将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借款成本将进一步提高。

          孙凤池说:“去年以来,央行几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中小企业的资金确实紧张了,过去很多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但现在他们的贷款额度被下降或者放款时间推迟。”

          不过,孙凤池也认为当下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也与近期经济环境持续向好、订单增加有关。“原来一些中小企业对今年的市场需求预估不足,但事实上今年他们却接到了更多的订单

          外链出处

          • 家园 补充一下

            货币总量就像一个大池子里的水,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果是水比较多,但是修好的水渠,把水都引往麦田里了;现在是水稻缺水,需要建渠道(也就是政策)把水引往水稻田。我的观点是,现在水池子里面的水够多了,还有国外的水源源不断的灌进来,眼看就要漫堤了(房地产泡沫,物价飞涨,游资讲究的就是快餐式的炒作),采取紧缩政策是必要的。池子里水少点没事,够用水稻田的就行,关键是要把沟渠修过去。

        • 家园 这个比较关注

          可否讲下详情吗?

          • 家园 我也没具体数据,都是感同身受

            去年以及之前,北京的小公司去银行开个银行账户都很困难,曾经有数次,朋友公司去银行开户不成,托我找熟人疏通。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银行纷纷对小企业有了专门的政策和部门(比如交行和招行),小企业贷款也方便多了,有个抵押(特别是房产)借个几百上千万都不是什么问题。。。我相信这里面肯定有政策因素在里面。。。当然,银行对地产风险的判断肯定也有影响

    • 家园 打击粮食囤积---迫切需要反投机法的立法

      刚刚在河里看到一条消息,关于限制央企囤积粮食的帖子---大概在视野新进板块,一直进不去,系统提示要登录才能进去但是一直无法登陆成功。

      问题在于现在的中国政府可以限制央企对粮食的囤积,但是无法限制私企特别是外企对粮食的囤积,这体现了目前的中国对付投机行为的方法的有限性。

      为什么方法有限,根源还是在于法制手段没有跟上去,而法制手段没有跟上去,首先体现为相关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的立法没有跟上去。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对投机行为的限制是国际惯例,例如在美国,涉嫌市场操纵对一个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指控,因此中国也需要相应的立法

      当然中国不能仅仅是亦步亦趋,美国虽然有打击市场操纵的法律,但是美国本质上是华尔街投机集团控制的国家,因此对很多的市场投机行为美国法律是宽松的。

      而中国与美国相比,严重得多的是粮食安全风险,因为中国人口比美国多太多了。

      当然中国的证券市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上也存在着严重的投机,都需要立法。

      立法不能仅仅给出一个原则,还需要给出具体的判定标准

      首先,就拿囤积粮食的企业来说,是否企业囤积了粮食---这实际上还涉及到一个囤积的概念的问题---怎么样判断企业是进行囤积而不是储藏粮食,是否企业囤积了粮食就构成为投机的违法行为,当企业囤积量多大构成为轻微违法,囤积量多大构成严重违法?

      其次,如果确定了企业法人有投机违法行为,那么对谁进行处罚?处罚罚金以及其他有什么处罚措施?

      中国目前有一个严重的司法漏洞是当企业违法的时候,不是对企业法人进行处罚,而是对企业的法人代表进行处罚,这造成了违法的主体---企业法人而不是企业的法人代表之间的错位,造成责任追究的不准确,从而造成法律的威慑性严重受损。

      例如如果一个企业法人违法,那么根据国际惯例,需要对该法人进行高额的处罚(动辄千万的罚金)而不是对企业的法人代表进行处罚

      为什么要对法人进行处罚而不是仅仅对企业的法人代表进行人身的处罚?

      因为企业并不仅仅是企业法人代表一个人的,例如如果一个企业是股份公司,拥有众多股东,从法律的意义上来说,所有的股东都拥有监督该企业运行不违法的义务,如果仅仅只处罚一位法人代表的话,那么企业的那么多东股东的责任怎么追究?

      因此处罚企业法人而不仅仅是处罚法人代表可以产生更有效的威慑作用,更能够体现法律的作用

      中国由于缺乏处罚法人的司法习惯实际上造成了诸如商业贿赂盛行(体现为看病难、公务员被普遍腐蚀)足球造假、食品安全、“热钱”涌入、股市投机、粮食囤积、铁矿石谈判失利(实际上当时完全可以对贿赂我官员的某国外企业施加高额的商业贿赂处罚金,而不仅仅是把他们几个买办代表一关了事,人家根本就不怕你关他的中国代表啊,反正可以招聘别人)、恶性竞争、违反劳动法剥削工人等等一大堆的问题

      由于中国法律的重拳打的位置不准确---更何况常常还不是重拳,例如对于股市投机,人家动辄几亿的违法所得,你处罚人家几十万甚至只限制人家不得进入股市算什么东东呢?因此中国现在的经济秩序严重的缺乏规范,严重的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的质量。

      再次,确定了处罚对象---企业法人---即不仅处罚那些头面人物,还处罚其背后的股东,需要确定的是处罚的力度,而对企业法人的处罚,可以有两个措施

      一处罚金

      罚金原则上可以与他们的违法所得相等,也就是可以使得他们不能通过违法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问题在于这是一个概率论的问题,法律处理一个问题是给全社会看的,法律处理一个违法法人是要让整个社会都看到违法成本比违法收益要大

      而对于一个社会上的潜在的违法法人来说,他们的违法成本是什么呢?

      考虑到潜在违法者或者违法者的被抓获概率,因此他们的违法成本等于罚金乘以抓获概率

      如果抓获概率仅为1%,那么这就意味着要使得违法收益小于违法成本,罚金应该是每一个被抓或者的违法所得的一百倍。

      如果不考虑抓获概率对违法成本的影响的话,那么人们出于违法的低概率性,是敢于冒险的。

      当然,违法者还应该加倍的付出,所以违法罚金的金额可以为:违法收益*2/抓获概率

      还有一个处罚手段是降低该法人和法人代表的信用评级,现在中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得很不完备,需要大力完备起来---关键还是一个领导重视不重视的问题。

      信用评级的建设需要打破部门分割,当一个人在某部门的违法导致的评级下降导致他在其他部门的事业也受到影响例如交通违章造成他贷款利率上升,保险金上升,企业注册资金最低限上升等等,他就会更加的约束自己的行为。

      综上所述,虽然中国有着资本项目的管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界的投机,但是由于中国的法制的不完备,特别的体现为中国的经济立法的严重的不足,造成了中国的经济法制的威慑力严重不足,对经济违法法人缺乏威慑力难以维持经济秩序,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频繁的发生,而最为迫切的就是粮食的投机。

      再不改革中国的司法体制,中国面临的投机的冲击的风险就会越来越大

      中国,需要重拳出击了

    • 家园 花这一句

      中国的铁道部长刘志军的下台,或许也与美国策动的对中国的凯恩斯主义的攻击有关,因为刘志军部长是实施凯恩斯主义实施得最好最得力的一位

    • 家园 这几天想到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首先把整个经济体分成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经济实体三个部分。

      然后设定初始状态:中央银行发行了1000元货币,都存在商业银行里面,其中200元属于商业银行,800元属于非银行经济实体,没有任何贷款存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为2%,贷款利率为5%。

      第一步,商业银行向非银行经济实体贷款800元,非银行经济实体将这800元存入商业银行。这是非银行经济实体在商业银行里有存款1600元。

      第二步,商业银行收回800元的贷款,同时得到800*5%=40元的利息。然后付出1600*2%=32元的存款利息。商业银行净赚8元。

      此时商业银行拥有208元,非银行经济实体拥有792元,即商业银行从非银行经济实体中赚了8元。

      重复第一步和第二步,每次商业银行都从非银行经济实体中赚取8元,100次以后,商业银行拥有1000元,非银行经济实体拥有0元。

      非银行经济实体没钱了,靠什么来进行商品交换呢?当然商业银行可以继续贷款,但是下次还钱的时候,除了800元的本金外还需要还40元的利息,请问这40元从哪里来?

      结论一:商业银行对非银行经济实体有吸血效应,如果货币总量不变(1000元),随着时间的推移,非银行经济实体的钱会被商业银行吸光。

      结论二:中央银行必须不断的增发货币,以保证非银行经济实体的钱不会被商业银行吸光。更确切地说中央银行平均下来每年增发的货币不能少于商业银行从非银行经济实体赚取的利息。否则迟早会面临最后这“40元”无处寻找的问题,引爆金融危机。

      有了以上的结论,那么紧缩只能作为一种短期措施,长期紧缩的话就是找死。而且现在如果紧缩几年,后面几年将面临报复性宽松。

      从长期来看,宽松是主旋律,而且必须宽松,即使保持不变甚至宽松不到位也是找死。

    • 家园 对房产紧缩是必须的
      • 家园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允许房产紧缩

        中国需要的不投机的房地产的发展

        所以关键在于扼杀投机,而要实行扼杀投机和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两个目的,中国需要效仿的是新加坡模式,即利用大量的公营国营企业来提供大量的廉价住房,以公营企业提供的大量的廉价住房来维持整个房地产价格的稳定(由于公营企业提供的住房的价格的低位,事实上使得投机者无法进行价格投机,因为他们一拉高物价,消费者就不买他们的房产了)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中央没有意识到利用国有的房地产企业来大量建造廉价房屋,通过这种手段来抑制房价,在此基础上使得房价软着陆的必要性,由于政企分开、私有化等等舆论的误导,中央现在不敢直接对企业提出明确的要求---例如明确的要求国有企业降价,也不敢在房地产行业中实施国有力量的大扩张

        中央不敢打那张牌,也就使得中央失去了调控供给这一个最重要的手段,而是试图压缩需求,问题在于中国经济的成长,中国城市化的需求使得中央的压缩需求的办法基本上无效

    • 家园 呵呵,我也认为,所有经济理论成立的前提是假设正确

      可假设嘛,总是会被推翻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