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以及我们的希望在哪里——第一篇:死局 -- 酥油茶

共:💬5 🌺2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以及我们的希望在哪里——第一篇:死局

    不同文化民族之间思维观念的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缺乏探究的问题。

    说他重要是因为,人类越发展,面对的问题越复杂,就越可能因为自己的思维定势陷于死胡同里面。

    陷入思维误区不能自拔的人我们都见识过,如果一个国家或者民族集体陷入已有的思维定势中,对外部变化不能采取及时和正确的反应,其后果也是灾难性的。

    历史上可以举出的,某个民族、国家或者城邦因为思维定势或者已有价值观与现实不相容直接导致集体精神崩溃而自我灭亡或者束手就戮的事例,如崖山一役之后的集体自杀以及印加人在进攻的西班牙士兵前面集体心理崩溃,就不止这一件两件,这还是最极端的事例。

    更长期的过程,例如整个文明走入死胡同,文化衰退,这样的过程更是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

    如果用进化生物学来打比方的话,目前地球上的许多物种,几亿年来几乎没有变化,而最近发达的哺乳类以及灵长类动物,恰恰是近数百万年来变化最快的。

    如果我们相信,人类终究是应该进步的,那么研究历史,特别是文化史和思想史,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借鉴历史中的失败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对目前的局面和未来的发展,有一个全新的视野。

    关键词(Tags): #人类文明谈
    • 家园 第二篇:文化到底有什么用?————指向自身的有限性文化

      文化到底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可能直到一百年前,也没有几个人敢问。因为大家都生活在一个体系下,从走路的姿势到一年的节日,从画梅的笔法到斟酌的诗句,都有章法可循,其上也寄托了几乎所有中上层的人除了生存之外的一切超越性需求。对一百年前的中国人来说,文化对其就像水对于鱼一样,他无法离开其而存在,却又自然到从没有觉察到这种存在。

      但老毛发起的文化大革命,塑造了几代只知道有个孔老二的中国人,也同时用最现实的手段向我们演示了——文化其实不是什么东西,都扔了也是一样活。

      这个想法本身是激动人心的,因为它是属于中国人的,独一无二的精神财富,欧美弯弯们学都学不来,所以本文一定不能翻译成洋文或者繁体,以免泄露天机。

      当然,很多人看到这里又要嘀咕了,文化不是东西?完全没有文化的话,人和动物园的猴子有什么区别?

      那么,就修正一下好了,绝大部份的文化里的陈规陋俗都不是什么东西。

      不少人看到这里又要摇头了,那就好好地摇吧,这话听上去颇为胆大,其实后有老毛背书,前有西学一脉撑腰,实在不是什么新面孔。

      那为什么不是东西呢?

      因为人就不是什么东西。

      人,说到底,无非是灵长类哺乳动物的一个分枝而已,能获得今天的地位,是从身体特别是双手具有更高的操控性开始的,而这种优越性的获得,也是因为在路径依赖的进化过程中,走了那条幸运的道路而已。

      “劳动创造了直立行走的人”的说法没有考虑过,是其它物种不愿意劳动,不想劳动么?“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他绝大部份物种,每时每刻都在劳动,还绝无拖延症,抑郁症,和不良情绪。

      中国人,更是黄种人的最多国家代表,其他两个人类亚种或者地理种,我们对之是颇有微词的,因为我们和他们分别万年后,发展下来的心理状态和文化特征,是他们所毫不具备的,所以,不同种族发现之后,人的地位不得不继续下降了,因为现在人可以在没有廉耻,忠孝,节义,不勤劳,善良,简朴,也就是说和禽兽无异的情况下,继续要求“人权”,我们也得承认他们是人,还得给予比对自己还好的人权,那么,和畜生一样的人的人权,与本来就是畜生的畜生权,应该有很大差别么?如果答案是是的话,我们还可以继续考虑俾格米人,神农架野人,混了尼安德特血的人,倭黑猩猩,黑猩猩的人权或者兽权。如果答案是否的话,恭喜,其实西方动物保护主义者也是这么想的,虽然“所有动物的权利都该被保护”这种想法也应该包括人,但它拉低了人和动物的权利级差,事实上,在西方宠物权,野生动物权和普通人权的差别,似乎还真没有多大。

      所以,现代科学和人类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不是什么东西。

      而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来自于人,发展于人,从人本身出发为人服务的思考结晶。由于人本身的局限性,也就决定了从人为主题出发这种思维的局限性。使其一开始就不能走得很远。

      例如,如果金丝猴能发展出语言文化的话,一开始,肯定是记载板栗怎么怎么好吃,猕猴桃怎么怎么好吃,雌猴的美丽,雄猴的强壮,猴王的统治如何千秋万代,副手们如何忠心耿耿,试图挑战权威的年轻猴多么大逆不道。如果它们吃饱了还有空的话,估计还会记载如何荡过十米以上的空地,如何跳过悬崖,如何发现猛兽,等等等等,但写下或者记住这些,已经把猴子当下及其后代的生命挤占的差不多了。

      如果,猴子部落要求每一代小猴子都活学活用掌握这些知识的话,每一代猴子要花两三年学会这种符号,再用三五年的时间记下这些知识,再用三五年的时间教给下一代小猴子,那它们的一生很快就过去了,也只是勉强做到了传承而已。

      关键词(Tags): #奇思妙想
    • 家园 期待深入

      The fear to loss is a path to the darkside.

      fear leads to anger

      anger leads to hate

      hate leads to suffering

    • 家园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进步?——集体和个人

      这也是一个很可以考虑的问题。文化或者文明究竟是什么?

      首先,文化和文明往往和器物之积累联系起来,但又不仅仅于此,泰姬陵,金字塔或者长城旁边的农民,恐怕和这些古老文明难以扯上多少关系,废墟旁边的玛雅人,也对祖先的壮举懵懵懂懂。

      所以一般来说,文化必须包括个人及社会(生产主体)器具(生产工具)以及这两者互动的总体。单独地、分离地讨论个体和工具都是没有意义的。

      近代以来,每个像样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系统都足够它的实践者把所有的时间占满。

      例如周礼,又如可兰经上的训导,如果按照规则执行的话,一天下来什么也不用做了。

      这恐怕也是诸多文化发展,发展,消失的原因,它们都遇上了人的一天只有24小时,一生只有70年清醒日子的瓶颈。

      但任何独立的人类群落都有保存文化的本能,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往往会有一小部分人被拣选出来承担这样一个负担,原始时代里他们是巫师,吟唱诗人,医生。后来他们被称为知识分子。

      而其他人也不是没有文化了,他们的“文化”被自己社会里的知识阶层代表。而后者就像蚁后一样担任了文化的繁衍和传播之任务,并把成果提供给个人。

      所以,在任何发达一点的社会,文化是属于集体而非个人的概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