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文革中学生人数统计表看“文革耽误了一代人”的谎 -- 天棒

共:💬715 🌺2233 🌵25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8
下页 末页
      • 家园 送花送宝了。实践出真知。今年春节回去,无意中翻出以前我父

        亲他们文革下乡推广土化肥土农药的材料,真的是简单实在,初中生拿最简单的陶罐杆秤就能搞成啊。这是真正的面向对象的实用主义。可是话说回来,高端的教育与研究也确实糟蹋的不像样子,这方面不是拿一个袁隆平能掩盖的。如果能把前后三十年的优点结合好了,中国真就是势不可挡了。

        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 家园 对高端的科研的判断举点反例。。。

          人造猪胰岛素(人类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青藁素(从有效的中药方剂中找出有效成分用西药研究制造方式制成的奎宁之后的治疟疾的特效药),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以及参考近几年国家科技大奖得主的主要成就取得的时间。。。其实历史真相并不是那么难获得的

          • 家园 人造猪胰岛素的成功是在1965年,与文革毫无关系。

            青蒿素研究的主要时间在文革中,但研究青蒿素的起因并不是文革,是为了支援越南,虽然成功时越战已经打完了。开始研究青蒿素是在1967年,正是文革中武斗最厉害,最乱的时间,如果不是老毛为支援越南而下令,并主要由受文革干扰较少的解放军领导,在当时根本开展不了工作。把青蒿素当做文革的功绩更不如说青蒿素是广大科研工作者艰难地排除了文革的干扰而搞成的。

              顺便说一句与主题无关的话:

            从有效的中药方剂中找出有效成分
              开始搞青蒿素的寻找方向是从中药古籍中来的,但传统入药的青蒿中基本不含青蒿素,反倒阴差阳错地从不入药的黄花蒿中提取到了有效成份。事实证明,作为主要攻关方向的那些中药方剂对疟疾无效,否则当时直接把中药方剂给越南就结了,不用费了那么大劲还没赶上时间。

              汉字激光照排的研制工作始于1974年8月,那时正是邓小平二次上台拨乱反正的时候,第一次能整版输出八开报纸样张是在1979年,造出原理性样机是在1981年,第一家报纸用上是在1987年。

              你举的这些例子,除了杂交水稻外,其他的实在说不上是文革的功劳。

          • 家园 你说的那些成就,都是文革前毕业的大学生搞出来的吧
          • 家园 历史真相可不是什么好词呀:)回归没有必要走到良青历的反面

            父辈们的生活体验与我自己的阅读判断,都足够我确信自己是知道历史的基本框架的。

            毛泽东思考的深入与远见很让人佩服,但是不论毛泽东发动文革动机如何,超过了国家经济水平与干部群众的认识水平,结果就是灾难。呵呵,这方面我不可能被说服。我也没想过要说服其他人,所以,求同存异吧。

            • 家园 真是有点无奈了。。。

              “历史真相”这词本来没有任何贬义的,活活的被某些人糟蹋了,很努力的避免使用还是不小心用上了。。。其实“专家”,“教授”,“学者”等等何尝不是如此?

              但是我觉得,一个有理性思考(对不住了,理性和思考放在一起似乎又不是什么好词了)的人,是不应该说出“不可能被说服”的话的,活到老学到老嘛,古人还说“朝闻道夕死可已”呢。。。

              • 家园 呵呵,我的真正意思看来你还没有完全理解。历史真相这个词

                需要很谨慎的使用。大家看到的,很多时候只是历史的一个侧面而已。不能随便说我的全对,你的全错。但凡这样对自己过分自信,想揭露历史真相的,不论左右,最终通常只是证明了自己的偏颇。

                至于你说的理性思考的人,当然对事情要不断的认识和提高。但是我已经说过了,我只是在文革“这个方面不可能被说服”。因为这个方面,我的父母双方家庭都有刻骨铭心的感受。那不是书上的文字,而是亲人血泪的描述。不论毛泽东的动机如何良好,实际结果就是弊大于利。我自认为对于历史问题是足够客观的:如果你希望用具体的实例与数据说明文革中也有亮点,我完全赞成。文革当然不像有些哭哭啼啼的知识分子说的那样全无是处,但是说文革好大于坏,乃至重新涂抹成完美世界,对于真正了解历史的我等来说,实在有些过于难为了。

                有的年轻人总会按自己的理解寻找历史证据,右派的良青历就是典型,我希望号称真正深入人民的左派,不要从另外一个极端,犯同样的错误。

                • 家园 很高兴你在线,这么快就有回复了

                  现在讨论文革似乎还不是时候,看看本楼的讨论就知道了,很多人有情绪化的表现。如果个人家庭在文革中有不公正的遭遇,有情绪我是充分理解的,对于你,我觉得还是比较能理性思考的人,我们也有很多共同点,其实对文革,我的看法要比有某些亮点更高一些的,这个不必强求完全一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共勉吧。

                  我对自己的期许,也未必是什么左派,或许是如强坛的数学和愚蠢小猪那般的右派更准确一些吧。。。

      • 家园 你指的是岗位培训

        现在搞的不会比以前少。学校特别是中学是干什么的?为整个社会这个阶层打基础的。我们现在搞的非常差的还是职业教育,包括大学阶段,但这不代表文革的休克有什么意义。

        同样一批人,同样的岗位,大学的,中学的,小学的,哪个进步快?这是不言而喻的。

        的确,你小学毕业的母亲在化学上肯定比许多高中毕业乃至大学毕业的人强,但如果你的母亲是高中乃至大学毕业,这还算个事么?

        老鹰的确有时候会比鸡飞的更低,不过老鹰所能飞翔的高度是鸡永远也望尘莫及的。

        毛泽东认为中学学力加上实践中不断学习理论和技术,从长远来看是不比专业大学生差多少的。这个论断对不对?反正不能简单地说不对(比如工业革命中很多发明创造都不是大学生做的)。如果他们能够一边实践一边学习理论来提高,成就一样会很大。

        第一个,现在还是工业时代么?爱迪生因为数学不好排斥交流电也已经是多少年前得事情了。

        第二个,你这个太理想话了。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不能缺乏连续性,否则效果会很差的。如果你说的是这种情况,中学以后搞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我举双手。

        第三个,文革中他们进行的什么劳动?强度很高的体力劳动。这对职业培训没太多益处。

        所以看人才是否耽误了,不能看大学生数目,而要看是否生产发展所需的相关知识因为缺少人才而有欠缺。

        这是个很奇怪的标准。中学念书不上课也是耽误了。

        • 家园 错了。我指的是终身教育。

          1) "的确,你小学毕业的母亲在化学上肯定比许多高中毕业乃至大学毕业的人强,但如果你的母亲是高中乃至大学毕业,这还算个事么?"

          你的逻辑我看不懂。既然我母亲化学比很多高中毕业乃至大学毕业的人强,如果我母亲是高中乃至大学毕业,那么当然有很大可能比她现在的化学差。因为她很可能就是前面所说"很多高中毕业乃至大学毕业的人"之一,比如在做销售(因为缺乏工业的实践机会)。

          还是那句话,关键是实践机会。

          2)"你指的是岗位培训"

          错了。我指的是终身教育。要知道,大学才四年,而工作的时间比这长得多,如果能够建立结合实践的终身教育体系(工作同时要学理论,相当于终身的与时俱进的大学课程而不是岗位培训),那成就比四年敲门砖要强多了(现在的大学教育确实主要是敲门砖的作用)。

          3)"第一个,现在还是工业时代么?"

          现在当然还是工业时代,推动生产力的依然是工业机器和科学实验(不要被那些无意义的GDP骗了,好多都是没用的东西)。现在的大学生缺乏逻辑缺乏科学精神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尤其是文科生和艺术生。问问他们懂不懂现代工业,他们其实真是非常无知的。如果中国人是有像德国人那样的工业精神和逻辑能力,那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你只重视人才,重视一小部分精英,而我更重视人才成长的土壤,更重视大众的工业精神和科学精神(我感觉这一点其实比起文革后期是有倒退的,至少产业工人数目要比那时少,劳力和民工不算产业工人。工人钻研技术的风气也比不上当时。我爸的技术革新是上了市里的报纸的)。

          4) "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不能缺乏连续性"

          错了,可以中间间隔。台湾男子在高中之后或者大学期间都要军训几年再继续上大学,没听说就比大陆差多少。

          5) "文革中他们进行的什么劳动?"

          在文革时期我爸妈,我岳父母都是有技术的工人(分别是机修工、钳工、机械工人、油漆工,现在我小姨我老婆那些大学生要修葺一下房子或家具还都要问我岳母如何做油漆工作)

          当时能出现袁隆平主要是有天才出现的土壤,而不是他个人能力。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3292999

          就水稻品种的研究和改良来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的科研部门和科技工作者以及众多人民公社、生产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其优良成果获普遍推广的先后也有十几种。例如,我国科技工作者运用花粉单倍体育种方法,培育出水稻“花育一号”、“花育二号”以及“单丰一号”、“牡丹一号”等新品种,都使产量获大幅度增长,亩产都达千斤以上。其中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实验方面,吉林省海龙县(梅河口市)河洼公社社员李贞生(朝鲜族),于1967年就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是新中国最早培育出杂交水稻的人。1968年他与海龙县农科站、海龙县“五七中学”又一起培育出杂交水稻种子,同时还培育出玉米稻、高粱稻、葵花稻等。如果说有“杂交水稻之父”的话,那也应该是李贞生和他的同事们。他们的试验成果为中国的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李贞生等人的成果,当时作为教学内容编入吉林省的中学教材,还拍了科教电影。。。然而,在当时我国从事水稻品种培育和实验的并不只有袁隆平小组一个。同期培育水稻新品种的,全国约有十六七个科研单位和上百名研究人员,有上万个农村公社、生产队的农民参与,他们都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成果。各地的新品种的实验如百花争艳。在那时水稻亩产600多公斤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1978年国家农林部在海南岛崖县召开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杂交高梁(当时被称为“三杂”)育种推广工作会议上,有十多家单位介绍了经验。

        • 家园 文革摧残教育的另一个做法是平均主义。

          这个做法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初,涨工资不凭技术,只凭年限,你技术再好不比别人多拿工资,造成没有学技术的动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