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来与重耳兄争鸣一下,揭开《诗经》的面纱---《周南》 -- 弦音醉舸

共:💬21 🌺11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您真是超过余秋雨的大师啊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 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 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中,分别指代“华”、“实”、“叶”。

                如果原文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将桃花收集,有益于家;收集桃子,有益于家中室人;收集桃叶,有益家人。

                这么描述,您能理解了么?读古文不应该先入为主,应当从文字本身出发,而不是想象。

                想当年余秋雨大师把“致仕”解释为“踏上仕途从政为官”,开创了古文今解的新境界。现在您把“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翻译为“将桃花收集,有益于家;” 真正是远超余秋雨大师啊。佩服佩服。

                • 家园 我觉得没必要吧

                  每一个字我都给你解释的清清楚楚,您愿意抱着自己原有的观点不变是您的自由,但何必挖苦讽刺呢,这就能显示您的正确了么,我怎么觉得是虚弱呢,学术就因此不能探讨了么

    • 家园 樛木》是古代对男孩健康的祈福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短短几句诗,历代解说分歧甚大:有《毛诗序》所倡导的“后妃逮下”说;有方玉润的“普通夫妇缠绵”说;有现代学者的“贺新郎”说。这三种解说均经不起仔细推敲,均未能说明葛藟缠树的程度在同一场景为何会发生从“累之”、“荒之”到“萦之”的变化,以及其分别对应的“绥之”、“将之”和“成之”的特定意义。

      要解说清楚,必须弄清楚几个概念:

      1、“樛木”是什么,《毛传》“木下曲曰樛”,为什么这首诗要选择这种特征的树木来和“葛藟”这种藤蔓植物对举,要知道自然界中,藤蔓植物更愿意攀援高大挺拔的树木。其实选择这个意象,有当时社会文化独特的文化内涵,这就是祖先崇拜中的“男根”崇拜,在现代西藏主庙门前的园子里,仍可见到男根木雕矗立地面,供人祭拜。目前考古出土的公元前2-3000年左右的“陶祖”正是当时社会男根崇拜的最好佐证,这正好是诗经成书时代。故而这种下曲的树木,正是男子生殖器的象征。见朻木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葛藟”是什么,不错,葛藟就是现在的葛藟葡萄(野葡萄),但这个植物在那个时代像菟丝子一样被赋予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葛藟又叫千岁蘽,千岁木,象征着长生。于是,“樛木”和“葛藟”的组合,同样取类比象于男性生命的长生祈福。

      3、再来分析一下“累之”、“荒之”到“萦之”的变化,以及其分别对应的“绥之”、“将之”和“成之”的特定意义。“累”字通纍(léi),作为动词,是接连成串的意思,而“绥”字通綏(suí),从糸(mì),从妥,“糸”与丝织品、绳索有关。“妥”表妥当、平安。合起来表示有了这绳索,人就稳妥了。 “葛藟累之”,“福履绥之”,也就是葛藟附生在樛木上,好比长生与樛木这个男根妥当平安的融合;《尔雅·释天》 “果不熟为荒。”,则当野葡萄开始结子的时候,福履“保养”(将)于男孩;当野葡萄长满枝头(萦)的时候,福履伴随的男孩顺利成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詩經一直想讀又看不進去

      詩經一直想讀又看不進去,有重耳和你的導讀,看來這書是可以再拿起來細看看了。

      呵呵,老鐵這個論壇最大的好處是找老師最方便,還不收學費,糊弄兩塊通寶就可以了,呵呵,呵呵,不亦樂乎。

      繼續,繼續。。。。。這個主題俺喜歡。

      另:小女三歲,給她放三字經錄音,小孩記性極佳,雖不知意,2/3篇章已可背誦。看你介紹,准備過段日子,給她放放詩經聽。

      自己求學階段,對這些傳統的東西一概鄙視之,直到大學快畢業時才有點啟蒙,現在年歲越大越感覺這些東西的可貴了。

      那邊忙總慢慢講易經,這邊重耳和你悄悄聊詩經。有師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呵呵,好!好極了!

      • 家园 您同样也是老师

        刚才看了您对王阳明的总结文章,给我了一个整体观,深表感谢。我成长过程中受嵇文甫先生《晚明思想史论》的帮助甚大,让我在迷茫的时候看到了人的多样发展可能性的存在,最近开始学习《王阳明全集》,看了五分之一就看不动了,有了您这篇总结的提引,估计我会咬牙继续坚持了。

        • 家园 这方面真是不敢称师。

          这方面真是不敢称师,以后不介意的话,就依河里惯例称你兄了。:)

          阳明先生的理论对自己影响很大,但他的书细看也就这一本《传习录》。自我体会入手老祖宗的东西,还是要在‘一’上用功夫。

          朱邦复老先生有个‘六国一统’的说法,就是 觀、感、心、腦、手、腳 统一为‘一’,最近再看“学而时習之”時,感慨頗多,知行合一,談何容易呀。

          於此原因,自己雖發心立志走這條路,但愈發不敢在此話題上多說亂講,為啥?做不到而去說,不就是偽君子假道德嗎? 自己給自己取象,就是張個大嘴的‘颐’,颐以養正,正者,止于一也。止都没能做到,还远着呐。

          若有人看過那些文字有心重新去學學國學,這也就是最大的功德了,別的現在絕對不敢多說,看到‘師’字很臉紅,更不敢再胡說了。要不就真成東北話里“老太太靠墻喝粥--背壁無齒下流”之徒了。

          也是基於這個原因,看到類似這樣的文字話題就很感興趣,看到有着丰富人生积淀的忙总讲易经就兴奋,看到老兄你从实践认识感悟的角度来讲中医谈诗经就高兴。这才是真的讲国学,讲传统。因为你们都有根,根深才能叶茂。

          另:

          河里对中医认识还是分歧很大的,免不了会有人挑你的刺,别到时候给气跑了。。。:)

          网址的事理解,不用挂心。

          http://www.talkcc.com/article/3346090

          一则的标题不合,改为 继续(二)或其他名称更贴切些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