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西行漫记(1)_出发 -- 虎头

共:💬382 🌺3344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西行漫记(19)_抛锚在半山腰

      刚回到家里,乘机、转机折腾了三十个小时,时差还没倒过来,就来看这个贴子,非常感谢njyd转来的《使君入藏追龙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九月二十二日,波密到林芝,行车232公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1、到波密是晚上,县城内灯火通明,是上高原后遇到的最灿烂的一个县城,比地级市昌都还要繁华。波密的海拔比较低,只有二千七、八百米。这可能是波密繁华的原因,毕竟人是需要氧气的,毕竟海拔低的地方气氧多,就算上生长在高原的藏族也不例外。

      在高尔寺时俺就注意到,扎西爬上二楼时也跟俺们一样喘。在拉萨,天天的朋友,在西藏公安局工作了多年的一警察,从青藏线出藏,宁可赶夜路也尽可能地避免在那曲、安多这样高海拔的地方住宿。虽然俺的高反很轻微时间也很短,到了波密还是感觉空气温润很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2、今天是中秋,俺们希望能在拉萨过这个中秋节,领海的如意算盘是到了拉萨,梳洗打扮一番,帅哥状,找一酒巴,在满眼晃动的MM的围困中一度良宵。

      出波密不远,就是通麦天险。厢式钢梁铁桥上面铺着木板,很容易让人想起战争年代,想起泸定桥,不同的是泸定桥会晃,通麦桥不晃。桥很窄,仅能单向通行,武警战士在桥头指挥车辆鱼贯而过,秩序井然。过桥后的道路沿咆啸的河而行,右侧是望不到顶的崖壁,路面窄且是沙石路面,据说前几天有一汉兰达掉了下去,五个人一直没找到。二个方向的车小心翼翼地开着,好在车不是很多。在一拐弯处一辆挂青A牌的大货车占了俺的右道,俺的左边有足够的宽度让他通过,他死活不走了。领海下车,问咋回事,他说左边路基不好,车重容易掉下去。这么僵着也不是个事,俺倒车,移到了靠河的左边,他才肯通过。这次倒车让俺付出了代价,倒了三四米,感到车底被石头挂了一下,当时心里正怨青A牌的司机忒胆小了,没停下车到观察究竟挂在啥地方。跑了一百多公里之后,才发现后牙包的盖撞裂了,漏着油浑然不知地开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3、通麦天险确实险,但是并非前所未有的险。虽然是沙石路面除了个别路段坑坑哇哇,多数比较平整。山顶云罩雾绕,阳光从云缝间照射过来,气象变化万千。大约半小时之后,318就变成了油路,俺有点困,换上领海开。出了峡谷,车窗外帕隆藏布蜿蜒曲折随路而行,风光美丽。俺知道,鲁朗就在前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4、俗话说有眼不识泰山,俺们是有眼不识南迦巴瓦。快到鲁朗镇时,就见有一气度不凡的雪山远远地立在路的尽头。过了鲁朗,一座冰雪完全覆盖的雪山展现在眼前。俺对领海说,318的纬度低,印度洋的暖湿空气带来的雨雪最先到达这些山峰,比较317见到过的雪山,雪更多一些。但是,俺们万万设想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南迦巴瓦。不论是网上还是雷主任都说,南迦巴瓦终年藏身于云雾之中,难得有机会一露真容。一座一览无余的雪山就在眼前,俺们没想到有如此好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5、GPS显示,八一镇还有四十九公里时,俺们再一次停车,这次是停在了色季拉山的半山腰,雪山离俺们更近了,光线从天空的顶上倾泻下来,山际线被照亮了。俺拍了几张后估计后面还有更好的角度,回到车里。这时,车外的领海说,车在漏油。俺想当然的吸了吸鼻子,没闻到汽油味。领海再次在车外叫:虎头,车在漏油!俺下车见领海蹲在车后,指着牙包外说,这里在漏油。俺一看,傻了眼。牙包处黑色的机油正一滴滴地往下滴。打电话,问4S,是王经理接的,他说,这种情况应该是牙包漏了,建议不要再开了,即使有车来施救,为了保护四驱偶合装置,应该让车背着走,千万不要拉。这是自从拥有欧蓝德以来第一次它把俺扔在了路上,而且是扔在了海拔近四千米的山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6、俺们有一份西藏旅游图,上面有各地的修车厂电话,照图上的电话打过去,没人接。今天是中秋,人家上不上班难说。等了一会儿再打,接了,说明情况,人家说可以,可以派车来背,五十公里,收费一千八。俺不知道这里拖车的行情,一千八是贵了还是便宜了。想起母亲说她的学生的叔叔是林芝地委某部长,打电话向母亲求救。母亲打电话联系Y部长时,俺又打通了地瓜的电话,地瓜说全车险应该包括施救。再打人保电话,人保说,施救在保险范围内,马上会找人来救俺们。母亲的电话也打通了,说Y部长马上会与俺联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7、经过一大圈的电话联系,Y部长的司机来了,人保的救援车也可以出发了。俺不知道哪家合适,只好将电话给了Y部长的司机,让他与人保林芝公司商量一个办法。很快人保说你们联系的厂救援也行,费用合理我们都认帐。因为是中秋,实在不好意思让Y部长的司机跟俺们一块呆在山上等救援车,就把他劝回去了。

      救援车三个小时后才到,随车来的赵师傅与小谢说,今天是中秋,中午全厂聚餐,吃饭时间长了一点。俺一看,来的是一辆老款的切诺基,没法背俺的车,有点生气。赵师傅看了看车说,还在漏油嘛,说明牙包里还有油,没关系,可以开的。俺想了想,这个说法也有道理,牙包里就是齿轮,只要有油能润滑就行。于是,开上车在前面走,切若基跟在后面,小心翼翼地开到了八一镇的修车厂。已经是下午六点多了。

      从色季拉山下到林芝,沿路、沿河二边的杨林一片金黄!这是俺们在新都桥时梦想的景色。但是,车坏了,心情也坏了,没有将这些景色的冲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8、给了赵师傅与小谢每人一包烟,俺想让赵师傅与小谢加个班,将车修好,明天一早好继续赶路。但赵师傅说,这种牙包盖没备件,连夜焊也没焊工。只好作罢。

      第二天一早,俺们去了修车厂,已经有一个小师傅在拆牙包了。小谢说,肯定没备件,要从成都空运,二天后才能到。俺说,拆下来焊吧。折下来的牙包盖果然有一裂缝,小谢开车,俺跟着车去找焊工,俺知道这种事,不跟踪一下,每个环节耽误一点一天就过去了。找到焊工时正在打牌,看了一眼说,没电。俺说,焊铝不要电吧。焊工很不情愿地放下牌,焊了起来。

      焊好的盖拿回修车厂,小师傅迅速地装了回去,加油后不漏了。俺很高兴,找到徐老板,交了一千元押金,让他从成都订一只新的盖,等俺们回来路过八一镇时再装。

      可以上路了,这时是上午十一点。

      关键词(Tags): #波密-通麦桥-南迦巴瓦-色季拉山-林芝(雨僧)#U(雨僧)
    • 家园 使君入藏追龙踪

      (这是一碗佳肴拿到虎头拍的照片后,据此发表在《新发现》上的文章。杂志从弟弟那里拿回来后,发现扫描仪的外接电源又被人借走了,只好用相机拍下来再OCR,最后一页对比度不够,OCR出来的正确率是1%,这部分只好手打。

        文章中把虎头的真名写出来了,暂时联系不上虎头,只好把真名隐去。

        文中除了配上虎头的照片以外,还配了两张国外恐龙脚印的照片。)

        西藏的昌都地区位于拉萨与成都之间,这是雪域高原的另一个世界,是锁在横断山脉深处的一片净土,孕育着神秘、恢弘、古老而独特的高原文明。这里不但拥有青藏高原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昌都卡若新石器遗址,还是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产生和流传的主要地区,我要讲述的则是昌都城外一处有名的神迹——“大脚印”。

        2011年1月15日,我与美国、加拿大古生物学者一道,首次揭示了“大脚印”遗址是来自侏罗纪时期的大型恐龙足迹,这是西藏恐龙足迹的首次记录,对研究西藏恐龙的分布、古环境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个有趣的发现背后,更多的则是妙趣的见闻,艰辛的路途,还有牛气的友情。

      缘起格萨尔王留下的神迹

        莲花生大师化身格萨尔王,骑着那神勇的红马,扬善抑恶,弘扬佛法,传播文化,成为藏族人民引以为豪的旷世英雄。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忠实地记载了这一切,也因此名扬四海。格萨尔王一生戎马,足迹遍布藏地,西藏与格萨尔王有关的遗迹,景观可谓不计其数,其中一处位于昌都镇的“大脚印”遗迹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大脚印”遗迹闻名昌都,它位于西藏国道214线距昌都镇20公里处。在路边的悬崖上.至少8对“脚印”自上往下而行.一对脚印最长达1.7米,近观犹如巨人光着脚丫踩在泥泞上留下的印迹。

        那么,这些“脚印”是如何发现的?据当地政府记载,这处遗迹发现于1999年初,当时工程队正在修建昌都邦达机场至昌都镇的公路,修路放炮时炸出了这些“脚印”。“脚印”发现后,当地佛教信徒认为如此巨大的足迹定是神灵所为,于是传说是格萨尔王留下的足迹。也有一些民众认为是工程队此举动惊吓了当地的山神,山神一怒之下远走他乡留下的“脚印”。

        此后.当地信徒与民众便将“大脚印”奉为神迹,凡经此地.不少信徒都要敬上一条哈达,所以现在“脚印”周围都是人们敬献的哈达。而昌都地区政府为了保护这处古遗迹.也在大脚印周围布置铁围栏,为“脚印”涂抹了保护剂,并顺势将此开辟为当地的一大旅游景点。

      “君可为我入昌都否?”

        那昌都“大脚印”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是格萨尔王,是史前巨人,是山神,还是什么神秘之物所留?

        早在2003年夏天,我便来过成都,辗转抵达昌都地区,考察了当地发现的恐龙化石点。在经过“大脚印”遗址时,也作了简单的测量并留下了影像,认为应该是蜥脚类恐龙所留。2004年,四川大学的考古专家经过初步考察.认为这些昌都“大脚印”可能为侏罗纪时期古脊椎动物的遗迹,其年代距今约有1.5亿年。

        但由于此后学业、工作繁忙,我便将这个发现束之高阁。直到201O年,两个机缘巧合促成了新的考察。当时我正在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研究四川古蔺地区的恐龙足迹,需要对比周边的发现。遗憾的是,2003年使用的还是普通的胶片傻瓜相机,成像并不理想,但路途艰难,又难以再入昌都。碰巧,我在某论坛上认识的一群摄影兼旅行爱好者中,有一位虎头兄弟跳出来说,近期要自驾去西藏一游,我赶紧联系他,问:“君可为我入昌都否?”远在海南的他满口应承下来,引发了此后的诸多艰辛与乐事。

        虎头后来回忆说,最开始听到我的请求其实有些担心,心想隔着半个地球的一个素未谋面的人,竟然说千里之外有一行亿年前的脚印让你去拍。但当时他之所以信了我,是因为读过了藏地著名女作家马丽华的《藏东红山脉》一书,里面就提过这些脚印,说这些脚印是目前海拔最高的早期恐龙脚印。

      在神奇的天路上寻找大脚印

        自从接受了我的“重托”.虎头没少折腾.先熟读了我提供的《恐龙足迹的野外考察指南》,跑了大半个海口,买了米尺,双面胶,记号笔.粉笔等器材,然后就开着SUV,带上老婆,与友车一起出发.渡海北上川藏线了。

        “9月19日,即将达到昌都,行车230公里,一路上磕长头者络绎不绝。”虎头在日志上写道。沿着当年十八军奉命进藏的路线,自乐山、雅安、康定、新都桥、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虎头一路势如破竹。虽然已经过去了60年,路况已是天壤之别,一路的艰险仍然能体会当年十八军将士的不易。

        19日下午2点,虎头到达昌都,雷主任前来迎接。雷主任何许人也?这要从恐龙足迹拍摄的需求说起。昌都的恐龙足迹“挂”在90度的崖壁上,位置较高,拍照的时候又需要平视,最好是要有梯子。虎头最初吓了一跳。心想让俺从海口带个梯子去昌都,难度可不一般。后来我联系了一位支教的朋友,叫陈劲。陈劲从成都去德格某乡支教已经有很多年了,他离不开那片纯净的土地和可爱的孩子,而他恰好有一个舅舅在昌都电视台工作,就是雷主任。

        雷主任给虎头推荐了一家实惠干净的旅馆,午饭照例是藏餐:酥油茶、糌杷、牛肉饼,奶包子和炸牦牛排等。吃过午饭后,虎头见到了雷主任,说明来意后,雷主任就联系安排了第二天用的梯子与车辆,并带虎头去了一家熟悉的修车厂,检查车辆。修车厂很尽责地维护着,把SUV在矮拉山上颠松了的部位都加固了.而掉了的左后雾灯由于没配件,也只能如此了。

        次日.雷主任派来了一个叫罗布的司机。罗布说“大脚印”离此地不太远.也就二十几公里。而等这一行人到了“大脚印”处,才发现雷主任费心找来的三米梯子高度并不太够,到了最高处,也只能站到悬崖的三分之一处不到.但此时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按照我2003年老照片的标示,虎头顺利找到了几个巨大的足迹。紧接着.虎头给钢尺背面粘上双面胶,爬上梯子去,由于已经风化了10年.悬崖上的岩石已经风化了,双面胶粘在上面居然能一片片地将岩石粘下来,让虎头担心不已,怕这样一片片的掉下来,最后“大脚印”都掉没了。布置好参照物之后,大约ll点,天气晴朗光线正好,虎头也就开始摄影与测量,并一口气把能拍的地方全拍了一遍。

        工作结束后,虎头谢过了罗布并告别,然后重新登上征程。车上与雷主任通了个电话,谢谢雷主任的帮助,雷主任得知拍摄很顺利也很高兴。

        “9月20日下午,任务完成。从昌都‘大脚印’到八宿,行车242公里”。虎头在日志上写道,世界之大如恒河之沙.人与人的相逢是机缘。几个‘大脚印’把我们这些原本毫无关联的人绑在一起,一道接受了一面破悬崖上亿年前恐龙要遗留、传递给我们的信息,着实很奇妙。这一万多公里路.也就这一件事是对社会有益的了。”

      搬开昌都大恐龙之迷雾

        虎头回到海南,即刻传来了大量的图片信息与数据,我们的研究工作也提上了日程。从足迹推断,这些留下足迹的恐龙可能长达18米,这几乎等于两辆公交车的长度!而初步的分析表明,已经暴露出来的蜥脚类恐龙行迹至少有8对,分为3道,行走方向基本一致,地质年代约为早-中侏罗纪。从形态上看.这批足迹可以归入雷龙足迹(Brontopodus)。雷龙足迹是一类著名的恐龙足迹.全世界日前已发现的蜥脚类恐龙足迹大半都属于此类。

        蜥脚类是恐龙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些恐龙最令人难忘的是它们的体型。它们在侏罗纪与白垩纪持续演化.发展出庞大的体形,如身长45米的易碎双腔龙,高达18米的波塞东龙,体重80~100吨的阿根廷龙,等等。如今唯一可以在体型上与它们匹敌的动物是海洋中的须鲸类,如蓝鲸。

        蜥脚类大多成群结队地生活,所以足迹数量在全球都发现不少。典型的蜥脚类足迹非常容易辨认,这些标本基本都由较小的前足迹和大型的后足迹组成。这些沉重的恐龙通常把足迹跺成一个个大坑,变形的沉积物在周围形成突起的脊状边缘。

        从骨学上看,蜥脚类的前足有5指,它们通常仅在第一指上有一个大型尖爪,其他指则为蹄状爪。大型尖爪可以起到防御或者抓地的作用;而这个大爪连同其他短粗的蹄状爪还可以稳住自身庞大的躯体,防止在行走时打滑。由于蜥脚类的掌骨以束状排列,它们的前足迹往往呈半弧形或马蹄状。从大小上看,前足迹多数情况下仅为后足迹的一半,甚至更小。蜥脚类的后足也有5趾,其各趾并不象前足那么退化,所以后足迹往往呈椭圆形坑,并留下清晰的爪痕,足迹一般长90-100厘米,最大能达150厘米以上,当然,也有一些更小型的足迹,不排除是幼年个体所留。

        而昌都“大脚印”上“上下颠倒”的,也就是说后足迹在上,而前足迹在下,这是由恐龙的行走方式决定的,这些原本留存在平地上的足迹,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动,沧海桑田,如今变成了绝壁。更有趣的是。“大脚印”的前后足迹保存的相当靠近,甚至重叠,这时候就出现了类似人脚的形状,这也是大脚印被认为是巨人足迹的原因。

        那么,具体是哪一类蜥脚类恐龙留下的“大脚印”呢?从雷龙足迹以及较宽的行迹来看,很可能是大型的巨龙形类留下的。整体而言,蜥脚类的行迹存在加宽的趋势,早期的较窄,后期的较宽,而早-中侏罗纪时期就出现较宽的类型,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罕见的,这让昌都“大脚印”变得颇具学术价值。

        此外,古生物学界此前一直认为,昌都地区的恐龙动物群与四川盆地蜥脚类动物群有着大致相同的构成,但四川盆地在侏罗纪时期没有出现任何巨龙形类恐龙,这就说明两地的动物群不仅有相同点,也存在重要的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足迹附近还发现了大量的泥裂和波痕,暗示了昌都“大脚印”的保存环境。可以想象,当时的大型蜥脚类恐龙漫步在水畔,在泥泞的地面留下足迹,随后水退去,地面干裂。从地质时间上来看,昌都地区当时正处在海陆交替的阶段,这些大恐龙说不定正漫步在海边呢。

      关键词(Tags): #昌都(嘉英)#恐龙足迹(嘉英)#大脚印(嘉英)#西藏恐龙足迹(嘉英)#恐龙(嘉英)通宝推:嘉英,
    • 家园 【原创】西行漫记(18)_我们看到了旗云

      请假条

      下午出差,去的地方不知道上网条件如何,不能保证继续发贴,请各位同学谅解。二十六日回来,到时再与同学们一块讲西藏的故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九月二十一日,八宿到波密,行车216公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1、八宿的早晨,山顶上云蒸雾绕,阳光从云下透过来,照到青稞地里。我们离开骑士驿站时,昨晚到的骑士有二位已经上路了,其它的还没起床。二位出门时遇到了俺向他们竖着大姆指,他们向俺笑了笑,上路了。离开海口前,强哥说盖子准备去骑行新藏线,新藏线是进藏路线最艰苦的一条,开车的都视为畏途,何况骑车,当过警察的人就是勇敢,想必如今已经凯旋归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2、在拉萨家庭旅馆琅赛人家的老板娘葛姐给俺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位五十六岁的老爷子,单人单车骑行新藏线,为自己规定的行程是每天五十公里,每天只花五十块钱,居然脏得象乞丐似地到达拉萨,居然出现在葛姐的门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3、葛姐的红烧肉在住过琅赛人家的旅客中是有口碑的,第二天,老爷子拆了自行车,包装好,准备让葛姐帮他寄回去,吃着红烧肉,葛姐无意中调侃说,老爷子,您要再把川藏线骑完就园满了。听了这话,老爷子肉也不吃了,把包装好了的自行车重新装上,去骑川藏线了。俺们在拉萨时,老爷子给葛姐发来短信,到墨脱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4、翻前几年进藏的贴子,骑车的多数是老外,现在一路上遇到的多数是国人。三十年来,俺们一直在山寨老外的产品与技术,如今进藏路上,有一群人正在山寨老外的精神。当年漂流长江时,俺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尧茂书的死是不是值得?如今有了体会。这是一股孕藏在社会各个角落里的精神,平时以一种没事穷折腾的形式表现出来,一旦有事,会以一种让人感动、震憾的形式爆发出来。回程俺们路过汶川,二年了,汶川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这种精神的力量是多么巨大,车从汶川的街道上穿过,俺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滚落下来,模糊了视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5、318在通过安久拉山时,几乎感觉不到是在翻一座四千六百米的山,路是从一块广阔的盆地间穿过去的。但是,到冬天,安久拉的雪从山上崩下来,常常将车辆埋没在大雪之中。317是地方公路部门在维护,318则是武警部队在维护,路况比317好很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6、然乌,一个让俺魂牵梦绕的名字,此刻就在眼前。然乌湖被人称之为东方瑞士。进入然乌镇之前,一排排人工制造的隧道横在路上,直立的悬崖不时有碎石落下,这框架可以挡碎石挡冰雪,但是挡不了塌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7、然乌镇里,向西去的方向,停着一排车,有经验了,一看就知道是限行,在检查站打听了一下,修路,晚十点放行。有了邦达放行的经验,俺们问有没有可能提前?没有。当时是中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8、从海口出来时,除了领海还捡了一个人,是个MM,叫天天。她的假不够,只能陪俺们走半程。在拉萨等俺们。离开海口时,天天说千万不要一下子把好地方全走完了,留一点回来的时候走。然乌就是计划留着从滇藏线回程时走的。现在有半天的时间,不能闲着,俺们去了然乌湖。后来,俺们从青藏线出藏,然乌的限行让俺们少了点遗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9、去然乌湖的路就在镇东头,路口立了一块牌子,正在修路请绕行便道。便道得向俺们来时的方向走一公里,上一小坡,绕过山包,就是一片田园风光的盆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10、云在天上飘,牛羊在天的下面吃草,不时有藏民走过,让人觉得一不小心闯进了世外的桃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11、所谓便道,只是一条走的人多了从草地里踩出来的路,中间有小溪流过,不深,车能过。俺们信马由缰地开着车,过草地过小溪,看着车外的山、水、云、路,远外是雪山在阳光下闪烁,近处是牛羊,仿佛能听到嚼食青草的声音,刚断的草茎流出草汁,清香无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12、车行近到盆地的边缘,一处小溪汇成的小河处,路断了。领海说可以涉水过去,俺看看了湍急的河水,估计小河有点深度,不敢冒这个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13、藏民一直看着俺们的车在草地上来回折腾,俺们问然乌湖咋走,他只是友善的笑,不回答。看来是不懂普通话。俺给了他一罐红牛,很高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14、从小河回到盆地的中间,肚子有点饿了,决定就在这片草地里野餐。野餐主食是方便面,副食是方便面调料。出发前,强哥赞助了一个烧油的炉子,拿出来,装上,发现阀门处漏油。不知道是不是也患上了高反,没法用。只好从暖瓶里倒点热水将面泡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15、没见到然乌湖,俺们不死心,回到镇东的路口,不管修路绕行的牌子,开车进去。果然,然乌湖就在不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16、然乌湖远不象俺想象地那样美丽。湖水既不清也不兰,是泥浆色的。后来俺才知道,这种颜色是冰碛湖的一个特点。俺们沿湖走了六、七公里,到一修路处掉头,算是结束了然乌湖之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17、从然乌湖出来,见一牌子上写着蓝湖驿站,开车进去了。这是一旅馆,看上去条件不错,俺们没有在这住下的计划,就在大堂前的藏式帐篷里很休闲地发呆。这是俺们上高原之后,最休闲的一段时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18、雪山,隐身于乌云之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19、回到检查站前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找个地方吃晚餐,准备赶夜路。路边一家店写着墨脱石锅,老板娘说石锅是一个朋友花了1000元从墨脱背回来的。进去点了半只鸡,一百六,很贵!味道也很鲜。刚吃完正剔着牙,车队动了,放行了!赶忙上车。

      吃鸡时,一只小猫趴在桌下,让俺与LD又想起了咪咪。咪咪,爸爸、妈妈此刻已经到了然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20、沿河一路风光明丽,可能是鸡吃多了,需要消化,不想动相机,只是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22、天快黑时,前面一处雪山矗立在头顶上,云从山顶飘过,赶紧停车,换上长焦,一气拍了十几张。回到车里一看,飘在山顶的云居然是旗云!

      旗云,是风从积雪的山顶吹过时将积雪吹起的景象。能看到旗云是需要一点运气的。

      俺们是晚上八点多到达波密的,进波密之前,犯了一个错误,加油时进错了加油站,在一民营的加油站加了一箱油,之后,车在怠速时抖,一直抖到俺们回到海口。

      关键词(Tags): #八宿-然乌湖-波密(雨僧)#U(雨僧)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老沛,jellobean,廖石,
      • 家园 旗云大概不是吹起的雪。

        水蒸汽饱和的空气,压力突然降低时会析出水份形成云雾,高能物理实验中检测高能粒子用的云雾室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高空中气温低,水汽经常是饱和的,饱和水气吹到山的背风面气压降低,于是就出现云雾。

          你加的那箱油可能是含水量太高。

          

        • 家园 是不同海拔坡面覆盖物不同形成的对流性积云

          以珠穆朗玛峰为例 海拔7000米以上碎石表面 5000-7000米则是冰雪覆盖 比热容不同 造成地表与大气温差不同和局部环流

          http://www.8264.com/9212.html

          • 家园 你说的这个是高空空气湿度大的原因。

            如果空气中绝对湿度不变,在低海拔时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低。当风带经过高山时空气被推高,温度降低,相对湿度就会提高。如果原来就有一定水汽的空气到高空就会达到饱和或超饱和。

              但同样的高度气温基本是一样的,为什么同样的绝对湿度的空气体迎风面没云,背风面有云,这应该是两边气压不同的原因,否则同样湿度同样高度,云应该盖住整个山头。

              珠峰突出在众山之上,风压的作用最明显,象天山、昆仑山那样的一大片差不多高的山脉,就是一大片云罩在山顶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