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说一个医药相关近况的细节 -- 葡萄

共:💬215 🌺1314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对于这个价格应该这么看

      86块钱的15%是国家规定的医院药品加成。17%是增值税。3-5%是营业税等。30%以上是营销费用,给医生的各种回扣,做活动和请大牛讲课等等都是。10%是招标的成本。10%是省级流通公司的。剩下的才是做大包的自己的。这里面还包括进医院的费用,疏通各方面的关系的费用。现在大包日子远远没有10年前好过。也就是维持一个温饱。

      国家医改方向就是压缩大包们,在流通环节给几个公司垄断,基本上是国药、上药们。这样也就压缩掉顶多20%的费用。

      在药品上面打主意,一直是我国传统。98年医改搞招标,就是借鉴西方的以及市场的逻辑,就是大批量采购来压低采购成本。可是实际执行中,出现招标死的情况,结果是招标一块成为公关成本。背后是“海虹”的崛起。葡萄你应该知道它的背景。事实上换届后海虹就风光不在了。

      本次医改,依然在药上打转转,基本药品目录等等。压缩流通环节。公立医院改革等等。不过,我们看到博弈重重,光当年方案就是9个之多。到现在5年快过去了医改仍然迟迟不动,陈竺压力很大。为什么?

      医疗系统包括全民医保体系的问题其实大家都知道,但是盘根错节的利益让施政者无从下手。

      说到底,别的价格我不知道。药品价格的问题从绝对零售价看,以后真正在临床上用的降的不会太多的,只不过老百姓会感觉负担轻,是国家承担。不过这样的制度若干年后会不会成为包袱,美国这样的没有全民医保的国家,医疗支出也占GDP21%,这是我们不能承受的。

      从国际经验而言,在世界发达国家在二战后陆续建立全民医保后,药品定价体系就变了。各大医药巨头通过种种游说影响政府,获得对自己有利的定价,成本在医疗行业是个秘密,没有人说得清。这样二战后几十年间,各国发现自己几乎都承担不起原有医保制度了,除了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外,医疗费用的急剧上涨是主因。

      在中国除了这样的未来潜在因素外,我们的传统是建国后压低医生的技术收入,并且用赤脚医生来迅速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提高医生的供应量)这样的成就在WHO是专门向世界推广的,改开后,赤脚医生失去执业资格,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有的行政拨款无法应对医疗体系运作,于是用药品的部分加价来保持医疗体系的运作。因为医疗资源的集中和分布的极端不均衡,于是事实上的学术上的垄断和行政上的垄断(卫生部各地卫生局领导几乎都是下面医院领导上来的),卫生部部长几乎成为全国总医院院长。这样的结果是,资源向优势医院集中。这样的情况下,医疗体系和教育体系一样,资源分布极为不均衡。所以,大医院的医生那是非常之牛。而原来的三级体制,最下面的社区乡村医生几乎不起作用。

      看病难的问题愈演愈烈。

      一句话,现有的实际情况是现存的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级医院事实上处于地区或者全国的垄断地位。这样的地位在原有体制下获得大量的垄断的收益。任何改革都必须解决这个垄断利益补偿的问题。这样的垄断是自然垄断,是口碑和历史形成的,不是中石油中石化那样的垄断。

      于是招标要么招标价格高,因为医院需要高价药。高价药加成高,要么招标价低,进了医保,就死掉。一轮轮药品降价过后,实际医疗费用在上涨,就是明证。

      必需正视医疗资源绝对稀缺和高度集中的问题。这样的现状,不管是公立还是私营都是资源集中到这些医疗机构身上。即使药品加成没有,流通体系压缩,强势的医院会自然的获得应得的垄断利益。用行政命令没有用的。

      一个小故事,当年全国打收回扣,苏州一个脑外科主任作为典型被抓,据查几百万,按律班房不免了。结果半年后市长大人亲戚要手术,此人又放出来,没办法他这把刀苏州无人能比。现在还在手术一线救死扶伤,只不过不是主任了。

      通宝推:钱二,为什么不可以,牛得很,xtqntd,
      • 家园 就看病而言绝对不是便宜的医生就真的省钱

        这段日子医院跑了不少次,尤其是鼎鼎大名的协和。

        个人体会就是,看病还是要找好大夫,即使挂号贵点,距离远点,但是他们可以很快确定病症,该检查检查,该吃药吃药,问题就解决了。

        贪图便宜或者厌烦跑路,就进找些普通三甲医院看病,拖上好几年,花上很多钱,病症还是不好,甚至还要发展,绝对得不偿失。

        另外协和现在实名制挂号,不过票贩子还是很厉害,普通专家号三百,特需专家号一千。

        • 家园 ...

          ....

          • ...
            家园 看过不少报告了

            最后还是要转向现金补贴为主,可能一些大城市会走在前面。

          • ...
            家园 上海在去年推进的基地培训应该就是这个铺垫

            业内统称基地生。说说业内基层的声音。

            上海推进这个改革时候,到目前为止,可以说基层的声音是被压制着的。卫生局在去年开协调会时候,从学校到院方都是一头雾水,下面的反对意见被无情压制,一句话,要的是执行。

            医院里面的基地生人满为患,在原有体系中,各大医院就有进修生、本科实习生、硕博士研究生在临床各科室,现在基地生不是本家住院医生,管理上还在摸索。

            为了照顾基地生情绪,上海卫生局希望基地生基地合格出来时候,能拿到四证,住院医师合格证、医师执照、研究生毕业证书和临床专业硕士学位证书。这个过程中,说实在的,基层的医学院校和医院是不理解的在执行,这是TG特色吧。现在基地生的培养方案还搞不出来。

            上海版本交给交通大学附属医学院搞,原二医,复旦大学系统是不买账的,复旦仰仗自己是部属院校,自行其事。

            这个政策好是好,但是在执行中,失于操切。

            今天听到某院长的抱怨是,3年时间临床轮转压力就很大,还要拿学位,那么培养全科医师的临床目的必然偏废,时间就那么多,如果走过场给学位,那么辛苦读硕士、博士的情何以堪,学位教育岂非儿戏?

            最近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就在自己的微博上疾呼:“今是高考,唯告学子:要有尊严,别学医!”对如今医疗体制可谓讽刺。

            • 家园 ...
              • ...
                家园 你是说全科医生吗?

                全职医生?医生兼职?赤脚医生?

                小弟不明白,呵呵,请见谅

              • ...
                家园 今天一个老院长公开发牢骚

                医生培训能培训出来?医生是做出来的。

                现在各执行部门都抱着看笑话的态度严格执行住院医师基地培训这个事情。

                有人在准备若干年后打脸。

                这个都是不明真相的基层的人的想法。客观看待。

                不是我本人的话。

                • 家园 问题是你不经过培训这一必然阶段,哪个病人敢让你“做”?
                • 家园 他是不是忘了自己早年是怎么培训的

                  早期的正规培训,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那是终生获益的。

                  以前一个在上海读临床本科的马来华裔,回国接受住院医师培训,之后再来上海时和我说过我们的实习太低水平了。

                  不重视基本功,恐怕是三级医院的一个重要软肋,培养出来的医生只知自己一亩三分的东西,出了自己的小专科,就两眼一抹黑。当初上海某著名神内科的研究生,碰到自己的病人合并胸水,居然都不会抽。

                  我是坚决支持建立这个制度的,医学发展、专科细分,不是医生丢掉基本功的理由。

                  • 家园 恰恰相反,上海三甲大医院小医生基本功是过硬的

                    西医强于中医,附属医院强于非附属医院。这个你不要争的。谁都知道,争的就是不明白的,属于白扯。

                    实习和住院医师培训两码事的。住院医师是白天黑夜干的,上海原来的住院医师体系是相当规范的。

                    尤其是二医系统一脉相承教会医院的传统。相当的到位。

                    他们查房都是英语查房,病名是英语。这个传统。

                    这点除北京外,远强于内地。

                    • 家园 非也

                      不是自己亲身经历,但绝对是自己身边的事,前同事碰到的,他帮那个研究生去做的胸穿。

                      还有一个例子,我原同医院的一个同学,经过努力,现在博士毕业后留在读博士的医院(当然比我们原先那个好很多,全国名院),快升副高了。虽然已经慢了,有些同学已经可以升正高了。他就体会说和本院医生相比,在前面那个医院积累的经验帮了他大忙【其实前一个医院的培养不是很规范,比如真正的24小时住院总到2000年才开始(1个老主治陪我一起对倒)】,但是因为每个科都要独立当班,所以遇到问题时处理能力更强。

                      以我的观察,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三甲医院中顶尖的,新医生早早定了小专科,还需要同时读学位,所以在基本功(这里说的是非本专科的基本功)上花的功夫不够。

                      还有硕士研究生培养,3年时间里,临床型最多2年的临床轮转,科研型只有6个月,这样的人出来,在临床工作中是一定要补课的。

                      • 非也
                        家园 我说的是本科毕业就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

                        这帮人一般住院医师培训完才出来读硕士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