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北大清华农村生源仅一成 寒门学子都去了哪》偷换概念的文 -- 大匠

共:💬176 🌺792 🌵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俺是85后,呵呵,前辈您好

              差不多比您读大学晚20年吧。

              要说有多少人能做到不花钱把书读完,俺手头没有直接数据,只能举举身边的例子。至少俺和俺家LD都是这么把书读出来的,俺LD读的大学也很好。俺身边的绝大多数朋友,高中的大学的,虽然家境有好有坏,但是也都是自己努力读书读出来的。俺和俺LD的大学班上都有及其及其有钱的富二代(这些人自身也很聪明很努力),也有家境苦寒的贫困生,但是更多还是普通家庭子弟。我的普通家庭子弟的定义是没有缺钱到要靠打工维持的地步,也是每个月的生活费也支撑不起任何奢侈活动,往往出去打个牙祭就要精打细算了。

              现在教师的名声好吗?你说你要多优秀,心里素质多好才能走完这十来年呢?

              从小学读到高中,或多或少都会接触一些对不起教师这个职业的老师。猪头老师每个人都会碰到,但是要拿这个作为孩子成绩不好的理由,那就纯粹是借口。俺小学的时候就近入学,学校里有很差劲的老师,俺最后两年老是无缘无故被一个猪头老师拿教鞭打,弄得我有一阵子还怕去学校,但也没影响到俺最后考初中的成绩。俺LD说起为啥语文学不好,也总是归咎于童年时代的语文老师及其不待见。

              你的观点错误,就在于把孩子的成绩和花钱的多少联系在一起,而且主观上认为两者是成正比的,钱砸得越多,孩子的成绩就应该更好。这一阵子给老师买的礼品多,孩子的成绩就应该直线上升,不然就是老师势利眼,嫌给的钱少。说句不好听的话,其实班上真正的几个好学生,对老师来说,简直就是心尖尖,哪怕自掏腰包也会好好呵护。

              成绩的好坏,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一位的,只要小孩愿意读书,啥都不是问题。其他作用,比如说送礼,好坏都很难说。我们小学原来班上就有一个家长一天到晚和班主任套近乎,但是成绩一塌糊涂的同学,反而会被大家疏远。大家都觉得他是狗腿子,什么事情老师都偏向他,玩啥都不带他,现在想想也蛮可怜的。

              看您的回帖,孩子应该在读初中了,遇到一堆烦心事,所以怨念极深。就俺的经验看来,给老师的礼物您还是照买,求个心安(家长的心安)。但是您更多的注意力还是放在孩子身上,多陪陪您孩子。就孩子的成长来说,钱的用途绝对没有你想的那么大,家长的重视和以身作则才是第一位的。

              • 家园 谢谢开解。其实你误会了,我所谈的并不是自己的遭遇。

                我自己虽然谈不上富裕,但也勉强算是中产吧。孩子的教育费用也还掏得起。之所以谈到教育不公的现象有些气愤,一是家庭也算是教师世家吧,自己早些年也从事过教师有关的工作。二是亲朋聚会,谈起来这方面的事情,确实是众口怨言。亲眼见过好几个很好的孩子因为家庭无法支撑学习费用而放弃了上好学校的机会,甚至辍学。我并没有认为孩子的成绩和花钱的多少成正比,但不可否认的是孩子的成绩受钱财的影响很大。好学校的学费贵就不说了。当年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都是下午、晚上、甚至周末免费给所有的学生补习,资料很多都是老师亲自刻好油印的。现在呢,这都是钱!如果你没有这些,成绩会不会受影响?还有拿钱买加分的问题等等。所有这些对孩子人生观的影响更是我所痛恨的。如果靠家长重视和以身作则就能避免的话,又何来孟母三迁的故事呢?

                现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位也是很热门的。据我所知,很多学校的职位的都是竞岗,但不是靠才能啊。比的是关系和钱。这些上岗的教师能不贪钱吗!就您文中所说的自掏腰包呵护学生的老师,我承认有。但最近几年从来没见过。

              • 家园 应该这么说,能读完大学的,都不算穷人

                就是你所说“普通家庭子弟”,都不能算贫困家庭——很容易理解吧?你四年大学多少学费?再加上3年高中的学费辅导材料费补习费等等呢?再比较一下真正贫困家庭的全年家庭收入,你就知道了。至于异届修仙说的那些地下的额外费用,虽然不是正常花销,但是也不可否认还是存在的,最起码我知道在很多学校,校外补习费是不少学生都得花的钱。

                江浙一带这些年确实好了很多,起码穷到读不起书的家庭越来越少了(虽然一些家庭还是得省吃俭用积攒孩子学费),但是内地边远地区的一些贫困家庭,你求学这几年的费用对他们来说还是天方夜谭。

      • 家园 这段引杨东平的数据很奇怪。

        关于杨东平的研究结果,文章主题是“寒门子弟获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重点高校)越来越少,同时“教育学者杨东平的研究显示,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普通地方院校与专科院校”而,到了LZ嘴里却变成了“那么,这个研究结果其实不也可以说明,农村进入大学的比例增加吗?”。LZ再一次把文章主题“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偷换成了“大学”,并质问作者“军事和师范院校不好吗?”

        这是那篇文章引用的杨东平的研究

        教育学者杨东平的研究显示,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普通地方院校与专科院校。以湖北省为例,2002~2007年5年间,考取专科的农村生源比例从39%提高到62%,以军事、师范等方向为主的提前批次录取的比例亦从33%升至57%。而在重点高校,中产家庭、官员、公务员子女则是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子女的17倍。

        首先,这里用的是湖北省。但我们知道地区差异在中国有多大。如果用江苏省的数据,肯定不一样。

        再看他说的,专科和军事、师范类农村学生比例增加。但这个增加是什么导致的?有没有可能是扩招后,本来没有机会读大学的农村子弟有机会读大学导致比例增加?而且是“提前批次录取”。提前批次录取的学校一般都是分数较高,比较好的学校,那这提前批次里边农村子弟比例增加到底是说明他们上了好大学还是相反?

        最让我奇怪的就是这句话

        而在重点高校,中产家庭、官员、公务员子女则是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子女的17倍。

        这说明什么?如果说城乡无业人员,失业人员和中产家庭、官员、公务员数量是相等的,那么,后者子女入学数量是前者17倍是个很吓人的数字。问题是,他们是相等的吗?任何一个想要稳定的国家,无业人员和失业人员都要控制在一个很小的比例吧。

        另外,这里边“提前批次录取的军事师范院校”和重点高校是有交集的。那么,杨东平先生先是说农村学生集中在专科和地方高校,接着给的数据是提前批次录取的农村生源比例增加,这是不是矛盾。当然了,这很可能是文章作者引用问题。但我说的就是这文章的SB之处。

        这次是LZ自己树立了靶子自说自话,文章里从未提到什么“有几千万的资产,才叫改变命运”。文章只是说“不平等的起跑线”和“越来越窄的向上通道”——这没错吧?不能否认读个大学比低等教育程度更有利于个人发展吧?可是LZ把“向上通道”硬是偷换概念成了“有几千万的资产”以便于批驳

        至于名校与不是名校之间的差别,我说不好,只是大家当年用功苦读的目标,是名校呢还是个普通学校呢?你会告诉你的孩子,“不用那么用功只要上个学校就成,别管是不是名校”吗?

        我知道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我也十分赞同那倒霉加分制度该取消。但是,不是清华北大,依旧是向上的通道。而这篇文章恰恰就一直拿清华北大的数据做文章——虽然他不停的说重点大学,但却在用清华北大的数据。

        另外,每个人的资质不同,目标不同。如果我有了孩子,我要首先看他的能力到哪里再帮他定目标,而不是非要他盲目的考清华北大。

        另外,我本来以为这SB文章就一个写出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可取之处,但还有一个我没在意,就是加分导致不公平。我非常痛恨加分和保送生制度。

        我同意这文章的观点,但从文章的论据看,依旧是片面的数据。文章本身依旧是SB。[QUOTE][/QUOTE]

        • 家园 回顾一下过去,什么家庭的子女上重点大学的比例最高?

          什么家庭?

          答案:教师。

          所以,一切都明了——这个问题不是什么阶级分化、社会矛盾的范畴,纯粹是一个家庭环境、成长环境问题。

          以一个小县城为例,县委书记、县长、局长、乡长的“阶级成分”肯定比中学教师、小学教师“高”吧?问题是,哪个群体的子女上大学、特别是上重点大学的比例更高?

          所以,问题的关键,关键的关键,是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原因。在这个因素面前,官员子弟也罢,富商子女也好,“寒门子弟”也罢,都是一视同仁的。

          PS: 顺便介绍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至少到2000年为止,越往基层走,那些基层官员的子女,但凡考得上好大学的,十之八九,父母至少有一个人是教师出身……因为在过去,教师是基层最重要的干部后备资源。

      • 家园 感谢你看完我的帖子。

        因为是很激动写下的,里边有些很不严谨的东西。成功人士的确是我自己树的靶子。

        但首先呢,请你搞清楚,我骂的是这篇文章SB。我并不是说农村考生如何

        那SB文章也就这一段可取了,至少说出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问题是下一句又开始犯傻:

        像抽水机般吸纳当地及周边县城最优秀的学生与最优秀的老师,每年几乎垄断了其所在省份北大清华的名额。

        看见没,超级中学吸收优秀学生,你不能上超级中学是你不够优秀,还有什么好说的?这记者就写这玩意?也TM太好当了吧。我平时写个关于学生打架的情况说明材料都比这严谨。

        我这最后一段话并不是说农村学生不优秀,而是说这SB文章的作者写的不严谨,前后矛盾。

        但这篇文章里边依旧是偷换概念。

        其次,文章明明写的很清楚,

        ……

        记者只是把清华北大作为重点大学的一个例子和标题而已,文章里已经很清楚的写清楚了主题说的是“国家重点大学”并且附有“普通高校”的数据

        好吧,我们来看下数据。

        不仅仅是北大清华。教育学者杨东平主持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调研得出,中国国家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开始不断滑落。

        这是提到重点大学的部分,注意,他说的是比例不断下滑,但没有给出任何数据。

        2008年12月,总理温家宝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也感慨,“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本来经济社会发展了,但是他们上高职、上大学的比重却下降了。”

        提到大学的比重,没有说下降多少。温家宝网上的简历是1960年进入大学,那个时候中国农村人口的比例我没查出来,目前好象是4:3,农村人口的比例应该是下降的,温家宝这里没提到这个前提,也是TM信口开河的东西。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

        这里又提到中国重点大学,但数据用的是北大清华的数据。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

        北大数据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科2010级王斯敏等几位本科生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那年的高考考场里,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

        清华数据。

        不仅仅是北大清华。教育学者杨东平主持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调研得出,中国国家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开始不断滑落。

        国家重点大学,但光说滑落,没有提任何数据。

        以上是这篇文章里边提到农村考生比例下滑的数据。奇怪的是,拿出的都是北大清华的农村考生下滑的数据,而没有其他学校的。那么是国家重点大学就等于北大清华呢?还是北大清华的数据能代表全国的重点大学?

        如果我写篇文章,说中国人均收入增加,然后举出的数据都是公务员收入增加,那我就是个SB,纯的。我都能想到读者用什么样的字眼骂我。那么,这里提出重点大学农村生源下降,而给出的数据是清华北大的,和用特定人群收入增加数据来代替全国收入增加数据有什么不同?怎么会被你认为是写清楚了“重点大学”呢?怎么会被认为不是偷换概念呢?

        其他的统计数据:

        教育学者杨东平的研究显示,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普通地方院校与专科院校。以湖北省为例,2002~2007年5年间,考取专科的农村生源比例从39%提高到62%,以军事、师范等方向为主的提前批次录取的比例亦从33%升至57%。而在重点高校,中产家庭、官员、公务员子女则是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子女的17倍。

        向上流动倍感艰难的不仅仅是农村少年。2004年,厦门大学教育学院课题组对全国34所高校的生源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普通工人阶级子女考入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的比例分别减少了7.9%与5.6%。

        用湖北省的数据来说明全国,更好玩的是,突然冒出了2004年的数据。我倒要问问,为什么在一片大部分都是08~10年数据的文章中,突然出现了2004年的统计数据?是不是只有这一年的数据最能反映作者的观点?2004年之后数据是如何变化的?你认为这是严谨的做法吗?2004年,阿娇还是玉女呢。

        最后要说下我的观点,下边一堆人说我这个那个的,说我JY说我会遭到报应的,麻烦你们看清楚,我骂的是这篇SB文章。对于农村生源问题,我自己也有接触,但我接触的只是一个小小的部分,在全国统计数据没有人给出的情况下,我会闭上嘴。而不是靠感觉或个人接触到的部分数据胡说。

        那么我想请问你们,如果你们认为农村生源下降,靠的是你们的感觉还是实际的数据?如果你们喜欢数据说话的话,是不是喜欢一篇偷换概念的文章里的数据?是不是喜欢用清华北大的数据来代替全国的统计数据来说话?这个数据不难统计,都是有电子表格的,只要找到足够的人手,把它排序合计就可以了。

        如果你们说就喜欢用清华北大数据代表全国,那我无话可说,既然你们喜欢用公务员收入增加代表自己的收入增加。如果你们说就喜欢用感觉来判断,那我只能说我也感觉你们是SB。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别有用心的人理他干嘛,昧着良心说话的人迟早会有报应的。
      • 家园 听一个老师说过,现在读大学的农村孩子越来越少了

        不过说实话,的确读不起了。一般的大学,读出来工作机会也不大。

    • 家园 南方这帮货不过想为背后主子造势

      教育是为数不多的尚未被瓜分的地盘了,不过这已经有朱校长前车之鉴,后人想必会走的更顺畅点。教育是要改革,不过顺着南方那帮货意思非给带沟里不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