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民国废柴蒋百里--给李肿捅凑个趣 -- 胖的卡门

共:💬165 🌺851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话就太大了。

                能与之匹敌也只有毛泽东了。

                蒋公不要气得跳脚呢。

                写书的人,读书的人,心比天高,可以在书里拿出一整套的理论来,比如说赵括,可是他却送葬了四十五万的赵军。

                陆游还一生概叹要复国,可是他到底出力几何?现在的穿越者,动不动就回到旧时代指点江山,到底又改变了什么?

                意淫而已。

                倒不如就老实一点,说蒋是个军事理论家,优秀的军事秀才也就罢了,还非得把他与太祖相并论,你这个论点,先去问问蒋公,孙立人,白崇禧这些国军统帅战将再说吧。

                另:

                为中国抗日出工出力者都是民族英雄。

                这话说得不好听,叫踩着尸山血海要功劳,因为国军抗战尸横遍野,后人不忍再多评点一下,只好这样说。可是这种情怀只适合在民间发酵,在正史当中,一字一句的功劳排定,那轮得到这样一句囫囵吞枣的话来决定?

                倒让俺想起改革开放之初,曾经有过一场关于‘守门的大爷是否应该分科学家奖金’的大争论,俺记得那时,政府是持批评论调的呢。

                这种大锅饭的历史功绩思维,怎么到了国军这里就说得通了?

                嗯,因为死得人多啊。

                可是,打仗,死得人多,还打了败仗,难道在军事史上会成为有功绩的资本?

                身为当时的执政党,身为当时的政府军队,拿人的命来堵枪眼,还一败千里,面对‘不能保国’之无能,不思悔过;面对‘随意牺牲民众生命’的残忍,不怀内疚,却在这里大谈‘与太祖并列’?

                不说还尊重他,说了,就只能得个‘呸’。

                可怜蒋百里,被你们这帮人当成了‘枪’。

                • 家园 类似可笑的逻辑还挺多,

                  拉个死人来评功摆谱,立一块牌匾打的是TG的靶子,但忘了最基本的逻辑是成王败寇。TG打下的江山纵然有万般的幸运,最基本的几条再怎么编都是无法回避的:民众的真心拥护、千万条生命和无数的鲜血、卓越的领导核心、那个时代最好的人才。所以看到为民国那个腐败政府吹捧我就要发笑,吹大了。

      • 家园 这话说的对,但是。。。

        百里鉴于自民国成立以来,无论哪一派当权,都是重军功而不重人才,一个粗犷、无文的武夫,为着忠于一人一系,立了一点战功,当局不管其懂不懂得军事和经济,就提拔做个独当一面的大员,以致误国误民。所以他在建议呈文中画龙点睛地着了一笔:“勇者受勋,能者在位”。主张以荣誉酬军功,务使能者在位,而不以位置为酬庸之典。

        。。。。。

        这话说的对,但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要拿 真金白银来犒赏有功之臣。钱从何来?

        以官位相酬,意思是,你自己想办法捞钱,你不忍心捞,那是你自己的事,与我无关了。

        • 家园 那个荣誉好像不单指真金白银吧,也可能是勋章之类的吧,犹豫

          中。老美是可以在工商企业中找到好工作?不过好像共产党也是勇者在位地说。可是共产党当年那些勇者当官不是为了一已私利,而你提到的国民党以官位捞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还是不同的吧。有点晕啊。

      • 家园 是啊,蒋百里还是有百里之才的,但是被捧杀成万里了

        棒子要打在那些故意甚至恶意捧杀蒋百里的人屁股上,蒋百里本人只是被无辜牵扯。

      • 家园 那个《国防论》不是吹嘘中的牛13,通篇就没看到日本两字。

        《国防论》更多的是军事理论书籍,军事科普读物

        原创思想更是少之又少,反正我读后,大失所望。与某些吹嘘的《国防论》指导了中国抗战胜利不太相符。

        或者是我的水平有限,不能理解微言大义。

        • 家园 嗯,论起可看性,还是毛主席的可看性高,

          嗯,论起可看性,还是毛主席的可看性高,不过您说原创性不高,我可不敢苟同。斗胆做一下国防论第一章的读书笔记。那个,下面引用的部分,不全是蒋百里先生的原话啊,有的是我自己归纳的,如果有错误,全是我个人理解错误啊。

          研究高深兵学的人,一定要深入的研究历史。只有从纷乱的历史脉络中找到要点,成立一个一贯的系统,并由此了解一个民族的传统精神,才能以此为基础,考虑建设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军队。中国数十年来创造新式军队,事事只知请教外人,结果只学得外人的皮毛(因为外人有外人的传统精神,不是中国人所能学的,)不能深入国民的心性,适应民族的传统,以至节节失败,原因有一部分就在于历史没有研究好。

          古时的中国民族,当他走进农业经济时代,就遇着游牧民族的压迫,可是他能应用治水术,编成方阵形的农田(即井田,)以拒绝骑兵及战车之突击。这一个方阵,成为一个最小的抵抗单位——同时又成为共同劳作的经济团体。所以中国古代军制即包含于农制之中,所谓“寓兵于农。”春秋两季更有大规模的打猎——有收获的秋季演习——或运动会,这种寓兵于农的精神之发展,后来又造成了长城与运河,这长城与运河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利用农民的乡土观念,做精神力的基础,其结果有一个缺点,就是战术上防守性强而进攻性弱,但是随着经济力的自然发展,他的攻击性是变成迟缓的自然膨胀。如汉、唐、元、清之于陆;唐、明之于海,所以中国国民的军事特色,就是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的一致。

          比如曾国藩的成功:他知道乡土观念是富于防守性的,所以第一步要练成一种取攻势的军队。政府叫他办团,他却用办团来练兵。他一面办团,利用防守维持地方,保守他的经济来源;同时又借着与太平军天天打仗的机会,练成一种能取攻势的兵。生活上之和平与战斗结合的很好,所以他成功了。

          我个人认为,毛主席的根据地建立,也暗含他的这位湖南老乡办团练的故智。土共建立根据地,发动当地的农民在不断的与日本鬼子的战争中,逐渐培养了一支坚定的,有攻击力的队伍。而在中国的经济、工业力量不如日本鬼子的前提下,采用地雷战,地道战等形式给予日军重创。而自身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壮大。而蒋介石呢,他的所作所为则违反了这个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的一致这个原则。特别是在解放战争中,他以为装备了美式武器就是美军了。可是他的汽车他的大炮甚至他的冲锋枪,全部要大量的后勤支持,在未工业化的乡村大地上,打现代化的战争,再加上老百姓的选择,他的汽车,就是比不上解放军挑夫的肩膀和脚板。最后一败涂地。

          蒋百里先生认为而现在中国近来衰弱的原因,在于知识与行为的分离。读书的人一味空谈。不适事实;做事的人一味盲动,毫无理想。因此将我们祖先的真实本领(即经济生活与战斗生活之一致)丧失了。而现在我们要作的是如何能使学理与事实成密切的沟通。 姑就军事来举一个简单的例,不到十年前一字不识的人可以做大元帅,做督军,他们自然具有一种统御人的天才,但一点常识也没有,在现在怎样能担任国家的职务?反之在今日南京各军事学校当教官的,十之七八还是终身当教官,没有直接办事的经验。
          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还是很中肯的。比如说,王明、博古的马列主义理论说的头头是道,可是让他们反围剿,他们就不成了,造成根据地大面积的丢失,不得不进行长征。而毛主席不是,他是深入农民的生活之后,在研究了中国的历史之后,特别是经历了失败之后,才慢慢地总结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的。这就是知与行的完美统一的结果。不但是战争年代是这样,就是现在也是这样。对于中国的历史没有了解,并没有踏踏实实地做调查研究,大谈什么民主,什么宪政,这些JY就是蒋百里先生所说的空谈的人,指望他们做什么事,那才是妄想呢。

          蒋百里先生还认为,如何能使国防设备费有益于国民产业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太穷了,应当一个钱要发生二个以上的作用。
          所以蒋百里先生认为中国应该仿效德国。比如说,德国修路的时候,路基修的非常的结实,平时可让汽车开的快一点,而且由于修的很结实,之后的维修等费用也比较少;到了战时,这就是天然的炮兵阵地。所以是一举二得。而法国修在地下的马其诺防线,修的固然很结实,但是和平时代不得不闲置,这就不如德国的公路划算了。他还认为中国各省修路标准不一,质量不一,看上去是省了钱,其实后来的维修费用已经足够修一条合格的好路了。

          所谓国力的原素(战斗的与经济的是同样的。)可以大别之为三种:一曰“人”,二曰“物”,三曰人与物的“组织”,中国亦处于有“人”有“物”而组织不健全之第三组,而中国之生死存亡之关键,完全在此“组织”一事。不过人类总是有群性的,而经济生活总是由彼此互助而发展,这里面本有天然的组织性。如果仔细考察,就可发见新组织的办法。这种办法不外乎两条路,而应当同时并举。一条是地域的组织,一条是职业的组织。

          农民之爱土地,可说是爱国心的根苗。土地依天然之形势,自有其一定之区划,顺其自然之势,而国家所注重者,只在这许多个重要的神经结。这个神经结在军事上名之曰战略要点,然同时又必为经济中心。在中国幅员广阔的国家,这几个神经结应该由中央直接管理,而其余的地方不妨委之于地方自治,而中央为之指导。自治之单位应从地方之最小单位起,而提倡每单位间之共同利益,及单位与单位间之互助,为政府指导之大方针。

          职业的组织应以固有的同业公会为基础:(1)凡业必有加入公会的义务。(2)业必须由国家分类,其数不可过多。(3)公会办事员应由同业选举,而秘书长应由中央选任。(4)各地秘书长应隶属于国家最高经济会议。

          以上这二段是蒋百里解决中国的组织问题的方法。好或不好,或可有商之处。但是组织,绝对是一个国家在战争中的很重要的一环。这一点,他说的不如毛主席。毛主席的三三政策,很好的解决了抗战中的农村各方面的关系,保障了战争中的经济来源;蒋百里先生说的地方自治,则流于表面,我个人很怀疑会不会引起军阀化。

          • 家园 跟毛主席英雄所见略同

            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或许代表了国民党内部的一种思考。可惜这种思考没有占到上风。

          • 家园 《国防论》前几章还是很多自己的思考,特别是国防与经济

            国防与经济的关系,对我印象最深刻。我以为,这是中国军事真正近代化的理论基础。毕竟,以前我们延期处于农业社会,对经济的依赖和工业社会还是根本的不同。

            至于谈到如何养成战斗力,讲了“里打外”和“外打里”,理论上这么回事,但总觉得书生气太多,也有与蒋没有直接带兵经验的局限有关。

            《国防论》的很多章节,都在介绍西方的军事理论前瞻性课目,其实这东西对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那些制空权没太多的用处。我们的主要假想敌日本也没有形成制空权的作战理论与作战实践,有点科普的意思。

            贴个我读《国防论》的初感笔记,当时是因为听了萨苏说中国抗战就是靠《国防论》打赢的,并且书中介绍了中国的抗日方略,以“三阳”为核心,等。当时听后,非常震惊,觉得那就是个巫师一样的存在。如果真如是,为何以前很少听人宣传,粉他了?如果真的牛B,台湾还不把他吹上天?

            我知道蒋百里,是因为钱学森,是因为钱学森的夫人,是高中时就知道的。所以知道蒋百里,但从没听过其他的东西。

            但有天在河里听人说“三阳”防御体系并非出自《国防论》,“持久战”的提法在《国防论》中也没出现几次,这让我有种混乱,说实在,我是有点粉萨苏的,对他的说法不会怀疑的,所以,决定去读一读。

            【原创】读蒋百里先生《国防论》初感链接出处

    • 家园 谢铢钱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 家园 驳废柴论6

      对了,淞沪会战也是这家伙竭力主张打的。。。。

      其描述抗日战争,翻来覆去就是一句:俺们是有办法的,有办法,有办法,有啊有办法!

      他喵了个咪的他就是不说办法是啥!

      为啥民国大师多早死?因为死的迟了,就要露馅。。。。。。

      这个,不好意思,蒋百里先生说了。

      1934年,蒋百里更坚定地指出:"中日战争一旦开始,必是一场持久战;中国抗战重心肯定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刘仕平:蒋百里军事思想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2005.第255页。)

      像1935年春,蒋百里向蒋介石建议:"中日必有一战,要警觉日寇模仿八百年前蒙古铁骑灭南宋的路线,即由山西打过潼关,翻秦岭,占领汉中,再攻四川与湖北。彼计若成,(我)亡国无疑。必须采取抗战军'深入腹地',建立以陕西、四川、贵州三省为核心,甘肃、云南、新疆为根据地,拖住日寇,打持久战,等候英、美参战,共同对敌的策略,方能最后胜利",并认为,"修筑西(安)汉(中)公路实为建设后方抗战核心的根本之举。"(熊尚厚、严如平: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民国人物传(第十一卷).中华书局.2002.第352,354-355,355页。)

      所以麻烦您把这段话从“废柴”论里删除。谢谢。

      从以上我找到的资料可以看出,“废柴”论可以休矣。“祥瑞”倒可以成立:凡是不听蒋百里先生指导的,统统失败,听他话的,连抗日这么难的事儿都可以成功。

      我明白您出这个帖子的目的,是为毛主席争“论持久战”的第一人。我个人认为,中国一直都有“速胜论”,“速败论”也有“持久战”的种种说法。

      蒋介石对此也有一定的认识,

      比如:“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反对孤注一掷的作战方法,强调对日作战是一场长时期持久的战斗。他反对“一线配备”与“一次决战”,认为那样做,一败之后,将永无复兴之望。
        
      “以时间为基础,与敌相持,在久而不在一时……我们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作长期不断的抵抗,他把我们第一线部队打败之后,我们再有第二、第三等线的部队去补充,把我们第一线阵地突破以后,我们还有第二、第三各线阵地来抵抗,越能持久,越是有利…… ” ——选自1932年4月蒋介石在南昌军事整理会议

      这是蒋介石最早发表的关于“持久战”思想的论述,从这个论述可以看出,对日“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在蒋的思想中已经基本成型。

      “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

      略者。”——选自1936年6月蒋介石对英国人李滋罗斯的谈话

      蒋的这段讲话,说明其对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已经基本系统化,而且其后中国的八年抗战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来走的。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国家生存。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选自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著名的“最后关头”演说
      当抗战全面爆发后,蒋介石的“持久战”战略思想又把“全民抗战”作为了“持久战”思想的补充形成了比较完善系统抗战理论。

      所以说,根本没有什么第一人,只不过是蒋百里先生和毛主席把这个“持久论”阐述的十分清楚,让广大人民坚定了抗日胜利的信心而已。

      PS:就如网友所说,真要追寻持久战源头,那曾巩的《熙宁转对疏》:“如是而用之以持久,资之以不息,则积其小者,必至於大。”岂不是更早了。

      • 家园 蒋的那些讲话,只是讲话而已,并没有落实到执行上。等于没说

        蒋的那些话,再把他日记对着看,你会发现蒋是一个旷古绝今、雄才大略、神如巫师式的完人、伟人!

        但如果一不小心地和他的实际做法对比,你会发现,你out了,你泪奔了

        我想,导致出这种现象可以用忙总说的,董事长在于掌握矛盾的平衡感。即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什么时候干,怎么干……对比一下,蒋在哪个阶段,不是一目了然吗?可行性与必要性是董事长必须去考虑的,蒋的可行性论证在哪里?

        贴一个忙总的贴,可以看到蒋的问题所在:日记强国,地图开疆的症结何在?

        管理短篇N则:十五、什么是智外链出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