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史记》之太史公家谱 -- 天煞穆珏

共:💬349 🌺187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字数超过了,补发最后部分《秦始皇本纪》

        秦三十三年再派人攻取桂林,南海,高阙等地,秦三十四年时把那些不忠于职守的官员派去修筑长城和调往南越地区。在这一年里,发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因为这个事情,始皇帝在这千年来便坐实了‘专制’的名声。这件事便是:焚书。

        其实这个事情首起于仆射周青臣的拍马屁,然后淳于越据理反驳。但是分析这两个人的话,则是周青臣说得对,而淳于越虽然忠心耿耿,所建议的却是错误的。周青臣说:

        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淳于越的反驳:

        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始皇帝对于淳于越所说的‘子弟为匹夫,权臣高临’的现象肯定也是担忧的,但是立郡县是国策不可能更改,如何能取得两全齐美之策呢?所以他就把这个事情发给群臣去商讨。在这场讨论当中,李斯提出了‘焚书’的建议,在说这个建议的理由时,他是这样说的: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意思就是以前各代的制度其实也是不重复,不承袭的,但这并不是因为故意要彼此相反,而是因为时代改变了,所以法令也要因应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现在天下已定,法令出一,老百姓自然应该出力务农,士人则应该学习秦王朝的法令。至于周青臣与淳于越的言论,李斯则是倾向于周青臣,从而对师古而非今的士人提出批评: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

        李斯的意思是说古代天下散乱,不能统一,所以诸候们要各自寻找治国的出路。但是所说皆是以古制来祸害当今,用花言巧语来祸乱现实。人们只擅长以自己所学的知识来指责朝廷所建立的制度。现在始皇帝已经一统天下,黑白是非已经有明确的分辨标准。可是私学却依然一起非议法令,听到法令制定下来,就以各自的理由,学识、观点来非议法令,在朝堂上就在心里指责,在市野则街谈巷议,在君主面前夸耀以求取名利,用奇端异说来抬高自己,在民众当中带头制造诽谤和谣言。象这样却不禁止,在上面君主威势就会下降,在下面朋党的势力就会形成。

        如果对照当今中国的乱象,李斯所言则比比皆是。所以最后他提出了‘焚书’的建议。把所有阐述异类思想的书都烧掉,只留下技术类的书籍存世。他这个建议放在千年后的现代社会,其实就是习近平刚刚才提到的‘保持党员纯洁性’,其实也就是美国一直以来坚持以‘基督教’精神立国,坚守资本主义执政纲领的精神。说白了就是统一世界观,统一执政思想。这跟当今世界各国的执政思维其实完全一样。惜乎是在千年之前。至于说‘焚书’后是否当真不再有异义思想存世,从现在我们仍然能够读到‘庄老儒墨’等书来看,并不是这样的。而从千年之后我们再也找不到,找不全秦国史书和法典来看,真正丢失了的古代典籍,却正好是秦国的治国法典。

        秦三十五年,始皇帝营建上林苑和阿房宫。本来天下初定,身为皇帝不该如此奢华浪费,但始皇帝若一点错误都没有,也就是圣人啦。劳民伤财为一私,千古帝王皆如是。现今中国也有不少劳民伤财之举,不过比之过去封建王朝进步的是,那些形象工程到底不是一人所用,而能与百姓共享。所以像重庆在315后禁止市民在广场上唱歌跳舞的行为实属不智。不愿意唱的人政府不要强求,但民众自发的活动为何要禁?

        这一年,为始皇帝求仙的卢生因为找不到灵芝仙药,而为自己找理由推托,始皇帝对他信任如昔,对他所有的谏言都听取了,但是这个卢生最后居然逃跑了,他的逃跑可以说最终触怒了始皇帝,从先前徐福出海,再到这个卢生搞什么‘亡秦者胡’,再到这一次因为求仙无着而最终害怕受到惩处而逃走,这一下令到始皇帝从徐福开始给这些招摇撞骗的方士算总帐。而在这件事当中,始皇帝最恨的是什么呢?

        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

        朝廷所费数以巨万,终不得药,今又谤我,重吾不德。而在卢生与候生算计逃走之时所说的话,无非都是害怕被法律惩处。自己无能就不要去求取荣华富贵,可是偏偏要上窜下跳。做不到的时候,就只怪法律法规过于严苛,全不检讨自己乱法在先。其中有一段说到始皇帝执政的事情很有意思: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千年之后,又有一君也如此勤政,便是如今清粉口中的‘四爷’雍正。但在当时,雍正也倍受士人诽谤造谣,甚至编造出‘江湖侠女吕四娘,夜闯皇宫割其头’的野史来。现如今,在二月河的小说和央视的电视剧的清洗之下,雍正在普通百姓眼中,才算有了比较客观的面目,惜乎始皇帝千年啊。这件事的后果,便是后世骂之不绝的‘坑儒’。不过要是对比一下不过百年后的汉武一朝,罪案听审,动辄牵连万人,始皇帝所阬四百六十馀人,真算是明正典刑,遵守法治之举了。

        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

        而且在这场审讯当中,诸生传相告引之丑态,千年如是,读书人在危难当中,狗咬狗骨,兼相出卖他人以求自保的劣根性,千年不变。在这场审讯当中,长子扶苏对始皇帝进行劝告,却惹恼了父亲,被贬出咸阳。在这里应该能看出,扶苏虽为长子,但在当时并没有被立为太子,民间口传‘太子扶苏’应当不确。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

        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

        始皇帝于七月份崩于沙丘平台,这个七月,应该是指秦三十八年七月,享年五十一岁。实岁五十。后面的事情就不说了,二世胡亥在位三年就死了,秦国一统天下之后,国内其实一直都有反抗,但在始皇帝在位之时,帝王手段得保江山,但是他一死,儿子被人摆弄,大秦帝国自然就病去如抽丝,兵败如山倒。李斯腰斩,胡亥被赵高逼得自杀,项羽再于咸阳,一把大火烧却阿房宫,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秦王族竟至灭族。

        观太史公所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帝所作所为实难以暴君之名而视之。他当然不是一个不杀一人的圣人,但他的杀伐决断也并没有超过历代帝王之所为。甚至比起百年之后的汉武帝刘彻,他可能还算是较为仁慈的君王。他的‘暴君’之名,全在于他灭了六国,再推行法治的外在时势所至。以一国得罪天下,所有的指责便注定由他一人来承担。

        赢氏自项羽灭族,是否还有后人?相必旁亲还是有的,但向无听说过。不过有意思的是,在佛山南海黄飞鸿狮艺武术馆前面的黄氏宗祠前,有这样一副对联:黄门传俊彦,嬴姓纪宗元。不知是何意?

        秦朝的最终灭亡是有很多原因的,大致来说,六国后代的不断反抗,导致秦王朝在统一六国后仍不断用兵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则是秦王朝在统一天下后搞基础建设搞得太急太多面积太广:修道路,修长城,修宫殿,修皇陵,大面积的迁居人口。以当时的科学实力以及物质条件,修建如此之多的东西,难免有强人所难之嫌。前几年有一本小说《大秦帝国》很红,随后又出了一个纪录片叫《复活的军团》。里面介绍说秦国当时的科学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就算这是真的,反而更加让人沮丧。秦统一六国之后,所占之地是如此的广阔,完全靠秦人去做事是不可能的。以秦国之治国做事标准,让其他六国百姓紧密跟随,确实有赶鸭子上架的嫌疑。看看现在的中国,公务员在办公室里待得久了,让他们上一下街,巡一下逻,都能叫苦连天,那就不用说还要他们做根本就不懂的各类技术工作了。秦王朝在统一天下之后没有给老百姓一个喘息的空间,没有无为而治,也是逼得天下人想尽办法对抗的一个原因。第三个是法令过于严苛。而这,是导致陈胜,吴广,刘邦走上造反道路的直接原因。他们三个人都是因为送人前往咸阳服傜役,担心过了归期被杀头,所以干脆造反的。第四个其实也可以说秦王朝是亡于意识形态之争。秦国自商君变法,走的一直是法治的道路,但是其他各国在这方面应该是远远落后于秦国的,还是一种贵族奴隶制,贵族享有‘自由’,而这种‘自由’在秦统一天下后被打破,这种剧烈的意识形态之争,也是导致江山不稳的原因之一。

        秦国世系:出自《秦本纪》。

        颛顼帝→孙女女脩→大业(子,娶妻女华)→大费(大禹治水的助手,会调驯鸟兽,妻为姚姓,应该是舜帝的宗族,舜赐姓嬴氏)→大廉(鸟俗氏)、若木(若木袭氏为费,从这里开始分枝)。

        若木→玄孙费昌:去夏归商,给商汤驾车。(这个‘玄’按上下文看应该是‘玄之又玄’之玄)

        大廉→玄孙孟戏、中衍(身体长得像鸟,但说人言。两人生活在太戊帝时期)→中潏(中衍的玄孙)→蜚廉(善走)→恶来(有力,死于武王伐纣)、季胜。

        季胜→孟增→衡父→造父(善于驾车,平定叛乱立下功劳,缪王以赵城封造父,由此为赵氏)→春秋晋国大夫越衰(后代)。

        恶来→女防→旁皋→太几→大骆(妻申候之女)→非子、成(善于饲养繁殖、因为造父受宠,承蒙恩荫住在赵城,姓赵氏)

        非子(获得秦地作为封邑,接管嬴氏的祭祀,号称秦嬴。)→秦侯→公伯→秦仲(秦仲在位时,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他奉命征讨,失败而亡)→五个儿子,长子庄公(伐西戎,破之)→庄公有三个儿子,长男世父、次男襄公,另有一男不知名,女儿缪嬴。

        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直到秦襄公的时候,因为救天子有功,秦国才正式成为诸候国。从秦国先祖的工作可知,秦国一直是走技术派的道路,再加上与周平王有誓约,从此也走上了以军功立国的道路。打仗才是最大的技术活。以现代的眼光看,放眼世界各国,军工企业都是发展得最快最先进的。所以秦国最先走上以法治国的道路也能理解,祖宗就是搞技术的,总有一天能集大成,自然要以实践当中的法规做为立国的基础。秦襄公之后的世系都很清楚了,就不再总结了。

        拨开千年迷雾来看秦王朝,会惊奇的发现这个国家与当今世上的一个国家非常相像,但这个国家却并不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是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

        这篇文章从两会开始时读写,中间发生的事情令人感叹。在阅读当中看到千百年来,我们国家都没能成功建立法治之国,也无法不心生感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陈王奋起,
        • 家园 始皇帝的想法很好,可惜可行性不高

          别的不说,就一个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就难以为继。而且只靠律法,难以维系庞大的帝国。一旦首领出问题,立刻土崩瓦解。与秦崩溃可比的只有隋的崩溃,但隋末反王的出身可比秦末的强太多了。

          • 家园 千年前能有这个想法反而是超前,所以也难以为继.

            春秋战国是乱世,但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能活下来的基本上都是自由自在,甚至放纵,无法无天的一辈子活着,所以对于秦朝事事讲法律的世界实在是膈应的.秦国人又不一样,至少他们成熟的守法就已经守了一百年,从商君变法就开始了.所以守法也成了习惯.两种截然不同的习惯最后碰撞,你说是六国的遗民多,还是秦国的守法人多啊?再说秦国人里面也有不愿意守法的人呢.所以秦王朝建立之后面临很多急需时间解决的尖锐问题.

            如果始皇帝像武帝一样能活到七十岁,有没有时间给他扭转局面?我个人觉得也不太可能.因为始皇帝的为人过于刚烈,越老越辣,他年青时候其实真算得上是一个仁慈又有才能的皇帝,但是随着功业越大,滥杀的个案就越多了.比如太史公记录他因为内侍向宰相传话,就把身边的近侍全杀了.这里面的过程也有意思,他先也是派法官去审案,但是近侍可能与他相处得时间长,个个骨头也硬得很,居然没有一个承认此事.结果当他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时,他也怒急攻心的违法了,利用皇帝的权力把所有近侍都杀了.

            以他的性情,整个秦国也只会越来越刚烈,刚极必折.

            对于中国人来说,感情是不可少的.所以现代的中国,如何在人情与法律之间找到接入点,是个难题,但这个难题只怕是一定要趟过,不然,不可能建立起一个真正的法治国家.

            只看重人情必然乱法,绝不可取.但是如果完全采用泯灭人情的态度去立法,也必然是阳奉阴违的多.

            法治也大打折扣.再一个,就是法律一定要能管束所有人.

            秦国的法律看来也无法完全有效的管束皇帝,所以始皇帝才可以下旨诛杀所有的近侍.

            • 家园 法家到韩非子时候出现了阿附君王的危险倾向

              主张君主再暴政也是君主,臣子再有才也是臣子(冠虽穿弊,必戴于头;履虽五采,必践于地),和商鞅时法无遗漏刑至太子有了质的差别,无限制的加强君主权力而削弱臣僚制约必然出现滥用法令,汉反思了秦的教训加入了儒家的一定平衡,儒法并用遂成为后世统治法则。

              • 家园 官僚体系的权力是从君主那拿来的

                封建制是上下级交易,我吃喝费用来自我的领地。你要去打仗,我出人出力,你要打谁我打谁,但战利品我除了交上点意思意思,其它的就是我的了。土地什么的,老板多半是开空头支票的,我觉得老二黑那地头不错,他也一直和我们不对付, 你跟我这么久也该有块自己的地盘了。赶明找个机会,你挑个头把他作了,我一定罩着你。要兑现通常还要一刀一枪的抢回来。领主当然觉得老子自己流血流汗抢来的东西, 我自己地头上的事您就少操心了。地盘多了,觉得自己腰板硬了,老板家办流水宴的大锅也觉得能搬回自己家办办了。奥林匹克什么的其实就是部落大会流水宴后的余兴节目。

                集权法家其实是依附权力的家臣,他的权力来自君主的认可,人多了,每次利益冲突不可能都要君主亲自解决,这种居委会大妈式的集权会把君主累死。白纸黑字的写下来,三儿子,外室,好哥们,谁都一样处理。家臣干活自然是代言君主的权力越大越好干事,拿出来的理论也是一套套等级分明,拼命拍君王马屁的干活,什么要像狮子一样凶猛,要像狐狸一样狡猾之类的。 有不喜欢给个太监拿出尚方宝剑,地方大员跪满一地那种威势的君主吗?

                两套权力系统自然不可能和平转换, 反反复复来回碾转消耗的自然是各类的改革家们和祖宗之法不可改的反动派。

                • 家园 是,但君主的权力不能乱用

                  对一个已经失去控制的君主放纵的结果是政权颠覆,那就可能连起码的饭票都保不住了,李世民的纳谏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 家园 权力本身就是少数真实的人类幻想成真的东西。

                    大多数人相信权力有用,那权力就真的有用。没人相信,那所谓真命天子,也就是个妄想狂。所以滥用不滥用,就是看幻想成真是不是能形成正循环。

        • 家园 大赞!!!实在是读的舒服,把始皇帝的基本履历说了一遍.

          我是极其喜欢秦,无论秦的文治武功都是赞美不已.向来就不信所谓的信史.中国的信史都是为本朝书,为灭国者隐.大秦可以在300年的混战中一统天下,他的君主怎么可能不是空前绝后的明主?他的臣子怎么可能不是傲气才气纵贯宇宙的人杰?

          实在是喜欢秦喜欢极了,终于看到这么一篇深的我心的文章.

        • 家园 嬴姓是大姓,黄氏和秦朝皇室理论上不是一家

          广东黄家理论上应该是出自黄国,伯益之后,和秦、赵同祖不同支系,不过实际上黄国大概是商周之间淮河流域诸东夷国家之一,是否真的有关系不知道。

        • 家园 以对外战争消弭内部矛盾

          没丈可打了,还搞原来那套,自然就死了

          秦亡于始皇,没错

    • 家园 【原创】心念王立军,读《循吏列传》

      原想在写完《留候世家》之后写《 萧相国世家》的,但最近因为重庆王立军一事,颇有些意乱心烦。读这一章《循吏列传》很有些感慨,便先把这一章写下来。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太史公开宗明义是反对严刑竣法的。这种态度多少是与汉武一朝喜欢任用酷史,而自己也深受其害有关。他说法令是用来开导民智,刑罚则是用来禁止奸邪之事的。当一个国家文治武功皆不完备的时候,良民依然能够听从法令自我约束,是因为朝廷的官员没有乱来的缘故。太史公说的这一点确实是很有道理,他追究到民众不听法令的根源,其实就是朝廷的官员不守法,以致上梁不正下梁歪。所以太史公说只要官吏奉公尽职按原则行事,就可以用它做榜样治理好天下,没有必要用严刑峻法。这话放在千年之后的现代,依然是道理。如果能用心的为人民服务,那么就并不需要采用高压、甚至持枪镇压的手段来维护社会的稳定。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於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孙叔敖的这个‘政缓禁止’一直到千年后的现代中国,都是一个令人慨叹的存在。我国的法律现在已经是多如牛毛,但是我国的人民也都知道,国家最大的问题是无人执法,法律都只是纸上文字。所以孙叔敖这个执政宽缓不苛却有禁必止是多么的可贵。另外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千年前我们国家一些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运载木头在当时也没有什么好的工具,而是采用秋冬砍伐,春夏的时候再依靠上涨的河水把木材运出山外的方法进行处理。

      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後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梱。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这两个故事一正一反。

      楚王推行币改,但是效果不佳。孙叔敖作为国相,应该是一开始就知道楚王要推行币改的,至于币改的效果到底如何,他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但至少他并没有一开始就反对。有些事情确实是需要通过实践,通过事实来说服,才能令人回头修正政策当中的错误。所以孙叔敖等了三个月,看到朝廷推行的币改确实效果不佳,就向楚王进言了,而楚王也很通情达理的收回了币改的政策。我曾经在《《佞幸列传》及《韩信卢绾列传》》中说:这世间的事是相辅相乘的,有好的领导者,还要有好的部下,才能真正赢得天下。而孙叔敖和楚王的搭配也可以很好的说明:有好的部下,也要有好的领导者,才能赢得美名。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如果公孙敖事前也并不知道币改的结果不佳,所以同意推行币改,但在实行了三个月之后发现效果不好,便果断的请求停止,这种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态度才真是难得。但同时也说明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少啊。大多数人可能都是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甚至逃避的态度去对待错误的发生,以致发展到后果无法收拾。这样想着,便想起了海瑞海刚锋同志,他之所以能受到万千百姓的爱戴,最重要的原因可能便是当他看到帝国面临的错误和危险,选择了迎难而上,力求拨乱反正的行为和精神。

      第二件事里的公孙敖,并没有质疑楚王的命令,但是他也注意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政策虽好,但是如果朝令夕改,对朝廷的威信也会是个影响,所以他采取了迂回的手段来帮助楚王推行政策的实施。这两件事,一是说明了公孙敖的施政眼光;二呢,其实是说明了公叔敖与楚王之间的相处是如鱼得水。这就说明了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也是一个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的人。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兒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子产治郑,太史公并没有记录他的详细事例,但是当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时,郑国人的啼泣却是令人忧恐:“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这样的话放在王立军的身上,恐怕重庆人民也是感同身受。那么很多人就会跳出来说这就是人治啊,就算再怎么盛世也会人亡政息啊,要长治久安就一定要法治啊。可是法治这个东西也是很玄妙的,法治有一个‘法律是谁定,又为谁定’的核心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那么就会出现无人守法,无人执法,甚至暴力抗法的现实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有圣人出却是对黎民百姓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所以人治与法治,其实也是不能割裂各自表述的。对于现代的中国来说,如何用好人,走好法治的道路,还任重而道远。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嗜鱼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公仪休的前两个故事还是说德政,但最后一个故事则提到了一个与经济学相关的动作。虽然在这个故事里,他的老婆比无辜。他吃了蔬菜感觉味道很好,就把自家园中的冬葵菜都拔下来扔掉。他看见自家织的布好,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家门,还烧毁了织机。他说:“难道要让农民和织妇无处卖掉他们生产的货物吗?”如果各位联想到美国副总统拜登对太子表达的不满,不知会如何联想公仪休的经济学动作。在国人看来,可能不同之处在于公仪休考虑的是如何让本国百姓吃好穿好,而我们国家对欧美等国的大量出口,却是以牺牲本国人民的利益换来的吧。但站在拜登的立场,拜登同志可能也觉得很委屈。我们美国拔了菜田,烧了织机,拿钱来买中国的产品,中国才有了今天GDP排名世界第二的荣耀,中国不能在美国现在有困难的时候过河拆桥。如何把握好美国人民的需求和中国人民的需求,看来是压在太子肩上的重担啊。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这个故事说的是忠孝难两全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并无大盛,可见忠孝之说并不是儒家提倡之后的结果,而是一直根植于中国人的血脉当中的。而石奢之自刎而死,也可见远古中国人的刚烈。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虽然在千年之后的时代,人们已经很宽容,不会要求一个判错案的法官自杀以赎罪。但是做为法官,听一听李离说的这些话,还是应该的:“臣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于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看看现在我国的法官,判错案不道歉,甚至故意藐视法律,不遵守法律,随心所欲在法庭上更改法规的行为,实在是愧对李离啊。

      最后想说的是,最近因为王立军的事情,让我不由得想起海瑞海刚锋同志。翻看关于海瑞的负面新闻,说的都是他饿死小女和出妻之私德之事,便想着当年他所面对的,也是一个强大的为一已私利疯狂谋私的官僚集团体系,有如现在王立军面对的一般。那些自由派们是如何疯狂的向王立军泼污水的啊,所以也恍然明白加诸在海刚锋身上的到底是什么了。当真是:大人素谨无过,而床第易诬。

      贴一张黄志忠演的海刚锋照片,他这个形象就似真身一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桥上,巫师唐望,天白,presario2200,dahuahua,积吉,笑熬浆糊未糊,子承父业汪文轼,网海,amazon,中关村88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