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布兰登的自杀谈谈神童和少年班 -- 淑女司令

共:💬54 🌺2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毕业学生谈

      以下来自中国科大BBS,作者Miller_Zhou(来来)

      走在钢丝上的少年班

      来来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句话用在

      少年班上是再合适不过了。虽然身在其中的我们所看到的

      也只不过是这么平平常常的几位老师,一些同学,平平常

      常的少年班办公室,机房,以及实验设备,但SCGY在

      外界的名声可不一样哟! 尽管时间可以抹煞我们最初的

      荣誉感,自豪感,但没有人能否认她对一个身在其外的适

      龄少年的吸引力,以及一个局外人对她的崇拜和艳羡。从

      副总理的慨然特批到总设计师的欣然颌首,从杨振宁的专

      程来访到李政道的慷慨题词,翻开少年班创班最初的历史,

      谁能不感到心潮澎湃? 谁能不感到热血沸腾?

      这么多年过去了,少年班走过了大红大紫的时代,也

      走过了默默耕耘的岁月,经历了辉煌又经历了失落,走出

      了尘嚣也走出了迷雾,终于长成一株成熟的小树。每一个

      少年班人也渐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再以“天之

      骄子”自居,而要以实际行动来为少年班添砖加瓦。

      然而外界的视角似乎还没转变的这么快,也许是心太

      切的缘故吧,这个当初的“新生事物”早已被炒得纷纷扬

      扬,一提起少年班,便是“科技神童的摇篮”,便是“未

      来科学家(当然现在又多了一个企业家)的发源地”。正

      如这些绰号所说的,少年班似乎生来就是干这件事的,如

      果不培养出几个高斯或杨振宁就是少年班办班的失败。

      多少人的眼睛在盯着我们,盯着少年班,想看看这朵

      “教育园地的奇葩”究竟能开出多少令人称羡的花蕾。那

      么多统计数字,出国率,考研率。。。如一把把严格的刻

      度尺,在以挑剔的眼光衡量着这个班的成败和命运。

      少年班因此而背上了重重的负荷,为了实现这个办学

      的初衷,为了达到世人的期望值,她不得不采取特殊措施,

      强化教学,密集训练,同时又不能造成人为高压的印象,

      否则难免有“拔苗助长”,“摧残少年”之嫌。

      少年班走在理想和现实的夹缝里。

      在我初次听说“少年班”这个词时,还并没想到其中

      赋加的这许多含义,只是以为,少年班重在“少年”这两

      个字,她理应为像我一样有着共同自身特点和弱点的许许

      多多少年,提供一个比普通本科更加优秀的去处,更有利

      于成材或自我实现的机会,更适合于这个年龄段生长的生

      态环境。

      然而进大学后的经历告诉我,无论是主观上追求完美

      的努力,还是客观上外界不容忽视的要求,事实都证明,

      对于少年班这个特殊的教育学试验来说,“鞭打快牛”不

      仅是难免的,而且是必需的。既然来到了这里,便如同进

      了专业球队一样,我们的目标是在走出少年班之后的作为。

      而这里,并不是我们可以随意小憩的地方,紧张的大学时

      代只是今后激烈生活的预演。

      可以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习惯于这种特殊轨道。虽

      然少年班作为一个整体是指向学业的,其中每一个少年班

      人的早慧却未必都指向学业。只有外在的强有力的引导,

      才能使绝大部分人的精力得以聚焦。然而,我们是否可以

      深问一句,我们如何能排除主观和客观上的干扰,使我们

      每一个少年的才能发挥到最佳,实现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

      那个辉煌的梦想--认识你自己?

      这也许是走在钢丝上的少年班得以存在的真正价值和

      理由。

    • 家园 关于谢和宁

      来自中国科大BBS

      作者:Tian_Nan

      谢彦波曾作为少年班第一期年龄最小的大学生引人注目。他11岁进少年班

      前,是个从小学五年级直升高中的小“神童”。

      正在科大读博士的谢彦波,和我谈起他目前在专业上的思考和研究,滔滔不

      绝。怕我不懂,他在口袋里掏了半天,掏出一张纸片,认真地写下一行术语

      :假设一个铜氧化合物样品在液氮是超导,则机制一定是电声子相互作用,

      并且超导波是S波......“许多细节很重要,需要进一步求证”,谢

      彦波低着头,反复将术语看了几遍,口中念念有词,似乎沉浸在他神秘“超

      态”中。

      我真有些不忍打扰他。但关于谢彦波的一个个“迷”,涌上心头。

      “当年你在美国留学时,为什么离开获诺贝尔奖的导师,学位没拿到就回国

      ?是不是因为你们之间的关系太僵了?”

      谢彦波的头微微抬起,两眼越过我的头顶,似乎看着很远的地方说:“这个

      问题很复杂。我和导师没分歧。那时我还小,与人相处能力可能还不强。”

      少年班毕业生如今最大的也才32岁,大都还在继续深造,且不说急功近利

      是人才培养大忌,就是真的一时未能解开什么谜,那一份努力和探索,难道

      就能轻易说一声“不值”吗?

      和小谢交谈很累,不知采访和他并称为“神童”的宁铂,会不会也是这样?

      宁铂曾是由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批示,以优异成绩考入科大第一。18年过去

      ,宁铂也可说是毁誉最多的新闻人物。问起当年他为什么拒绝报考研究生,

      为什么放弃出国的追求?宁铂淡然一笑:“有人说我害怕考试和压力,越混

      越惨,我本来就是不愿生活在大压力中的普通人。”

      宁铂坦言当年幼稚、虚荣,想以不考研不出国也会干好,证明自己本来就是

      “神童”。后来连考三年托福,却因种种原因未如愿。留校任教后,他曾弃

      教跑到南方“下海”,但干了一段时间又回校继续任教。

      宁铂不久前调到教务处工作,干得很出色。他刚刚从西安参加全国工科教学

      研讨会回来,会上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学部委员柯俊提出的“工科学生应素

      质全面,要有平民意识”的多元人才观。

      问起以后的打算,宁铂说:“一是更多的了解宇宙、人类,用我自己的方式

      研究理论物理;二是尽职尽责,一切随缘,不妄语、不说假话、不做无聊之

      事”。

      看着语带“禅”机的宁铂,忽然间眼前闪现这样一幕:少年宁铂出口成章,

      谈笑间,“逼”方毅副总理棋盘称输......

    • 家园 司令讨论的好

      我是说前半部分。

      后半部分关于宁铂和谢彦波的,我保留我的意见。

      • 家园 老叶兄,谢谢你转了这么多文章

        宁铂与谢的事绝不是谣传,谢的事细节上可能略有出入但大多是对的.

        • 家园 司令

          宁同学还在科大,问问那里的老师和学生,或者去电教中心问问老在那里蹭游戏的他儿子,甚至于只要打个电话就知道了。谢同学的细节正是没人知道的,因为所有在场的都只有,他,他导师和李先生,没有第三者的东西,它的可信度,呵呵。同样,可以看看谢同学自己的说法。

          而文章最后加颜色那一段,也正是作者所混淆别人的地方,“不少”,嗨,我接触的不少少年班出来的都感谢那段生活,包括我的同学、师弟、师妹们。

          我的意思是,如果从结果上,大多数还是成功的。尤其在中国,很少有跳级,教育制度又局限。至于是不是适合于每一个个体,那不见得。

          • 司令
            家园 叶兄你查了就知道我不是瞎编的. 关于最后一段

            可能有偏颇,恰好我熟识的里面都持这样的观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