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民主和集权问题 -- 慧诚

共:💬526 🌺4429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 正解
                        家园 希望如此

                        "寿数有限的人所造成的东西虽然没有可以永生的,但如果人们果真能运 用其自认为具有的理性的话,那么他们的国家便至少也可以免于因内发疾病 而死亡。因为国家根据其建立的性质说来,原来是打算与人类、自然法或使 自然法具有生命力的正义之道共久长的。所以当国家不是由于外界的暴力、 而是由于内部失调以致解体时,毛病便不在于作为质料(matter)的人身上, 而在于作为建造者(maker)与安排者的人身上,因为当人类最后对于紊乱地 互相冲突、互相残杀感到厌倦以后,便一心想要结合成为一座牢固而持久的 大厦;在这种情形下,一方面由于缺乏技艺,无法制定适当的法律使彼此的 行为互相一致;另一方面又缺乏谦恭和忍耐,不肯让自己现在这种庞然大块 的材料上粗糙而碍事的棱角削去,其结果没有十分能干的建筑师的帮助,所 砌成的建筑物就不可能 不是摇摇晃晃的;这种建筑物在他们自己那一时代就 很难支持,而将来则一定会倒下来打在他们子孙的头上。"

                        无论阶级也好阶层也罢,任何组织的的建立都在其生存的基础上,理论上是对内厌倦残杀冲突,对外寻求生存基础。问题是这些都是人组成的,当某阶层的不理性逐渐扩散到整体,必然导致内部紊乱,轻则自闭,重则疯狂。不过最后却与建立者的愿望相反了。

                        理性,承认自身的不完美,内外中正平和,永远有一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心。

                  • 家园 莫名的感动

                    花葡萄的雄文。

                  • 家园 换一种思考方向,会非常不同

                    有关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键性分歧,在于看待事物的动态性和静态性。

                    从我们今天已熟知的西方文化出发,静态分析遍及我们周遭的一切,即便是所谓的“动态”,事实上也是可以被拆分为静态的。静态的事物总是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分析得一清二楚的,故而西方人永远都在追求一种穷极可能的“精确”与“精致”,在现代工业化或科学界,体现为极度的数字化,而在人文社会领域,则追求一种尽可能完美的制度化。因此各种哲学哲思,各种学说假说,全部都事无巨细地去追究各种边边角角的可能性,以此达到“一切尽在掌握”。

                    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后,这种静态思维化具备足够的优越性,他能让白痴也可以对照着各类“说明书”成为各种“专家”“学者”“医生”等等等等,于是一直制约农耕时代的人才短板被迅速抹平,社会由此飞速发展。纯就“工业化”本身来说,并不是特别稀奇的事物,古代波斯,秦朝都搞过游牧和农耕版的工业化,不能带来社会巨变的缘故,与传承性差关系很大,组织模式和科学技术都很容易失传,而传承的关键自然就是教育和人才储备。古代中国在教育和人才储备上一直领先于西方,直到明清后,老本才吃光。

                    只是当人类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静态思维的弊端也终于开始显现了。科学技术也有个极限,究竟是人为科技服务还是科技为人服务,以静态思维来考虑,那么就需要判断一个时间点或百分比,即什么时候开始以人为科技服务为主,然后又持续到何时,以期达到科技反馈人类的目的,而这其中,又以多大强度地服务效果最佳?可以想见,对于一个基本无法预知的“未来科技世界”,怎么可能出具一份详细的“研究报告”来说服所有人。如果没有网络,那么工业社会的统治者大可继续西方深入骨髓里的歧视性教育政策,让大部分普通人“输在起跑线”上,来达到胁迫所有人走自己估计的那个“完美路线图”。网络时代,真知灼见比比皆是,教育垄断和信息控制的成本始终居高不下。于是静态思维自然走进了死胡同,因为不可能扔出一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答案,这个世界的“人”太多了,根本控制不住,想让多数人变成印度版的“双足羊”,难度太高。

                    那么什么是动态思维呢?这个问题很大,可能需要很大的篇幅,估摸着年后会写。中华文化,以西方的静态思维分析,那是很容易分析透的,可是换成动态的内核,自然也就别有洞天。一句话,动态思维不需要标准答案。

                    通宝推:苦药汤子在美国,
                    • 家园 说到网络联系下社会现实

                      del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娱乐至死

                        消费主义VS?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回旋镖,
                        • 家园 恐惧和期盼就是一回事

                          送花赞扬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害怕失去和希望得到,对于人来讲,都是不自觉的、强烈的想把身外、意识外的东西往自己那里拉,就象初生小孩不需要人教,也要把他身体外的东西向他那里抓是一样的。一句话,人,如果没有得到,就无法向自己证明自己的存在。

                        • 家园 脖子曼也只说对了一半

                          这两年奥威尔的预测在北非中东中亚也不能说错的,没有世界体系的伤口流血,哪来的其他地方歌舞升平娱乐至死?

                      • 家园 其实工业化后人类社会的巨变可以比较容易表述清楚

                        那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的主体变化了,工业化后,生活物资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使得人口暴涨,但是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却让位给了特定的组织或集团,换句话说,表面上“人”口是增多了,事实却是拥有类同价值观或利益集合体的“组织人”却并不多,甚至与农业时代相比,真正意义上的“人”是急剧减少了,这才使得雅典的精英民主化重新有了一定的存在意义。

                        如果这句话表述得还不够明白的话,那么对于一个公司来说,真正可以被称为“人”的只有董事会的那几个,甚至干脆就是董事长本人,其他的都是细胞,必然会向“现实”低头,服从公司的意志,否则就要被清洗,恰如细胞的新陈代谢。在农业社会,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地域,由于组织或集团的力量从没强大到如此地步,故而普通人总有足够的反制手段来保证自己“人”的属性,所谓官逼民反是之。今天的工业化,却是在全力消除这种普通人的意志的,传统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濒临绝迹,工业化恰如让所有人吸毒,从此只有“公司人”、“组织人”、“集团人”,而不再存在个体的人,公司、组织、集团的掌权者则成为这些“人”的“大脑”。

                        在这里引入网络,其实如果没有网络,那么靠传统媒体和各种单一价值观教育的持续洗脑,工业化消灭传统人类社会的任务早就可以完成了。故而说网络是统治阶级加强统治的工具基本可以认为是无稽之谈。至少网络给了普通人一线希望,让我们可以跳出从小所受的单一价值观教育和传统媒体那种对民智的赤裸裸的蔑视。只是网络毕竟是一个工具,工具的好坏要看用的人而非工具本身。民智胜还是工业化胜,这将会渐渐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旋律。我们生存的目的究竟是为什么,当多数人开始思考这一问题时,那么变数的时代自然也就到来了。

                        通宝推:jyzh,夜如何其,拈花虎,葡萄,
                        • 家园 网络,难道真的是所谓的草根的网络吗?呵呵。
                        • 家园 老布的“奶头乐”理论

                          摘自维基百科

                          "奶头乐理论(tittytainment,英语titts“奶头”与entertainment“娱乐”的拼合词)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提出来的理论,要使全球80%“边缘化”的人安分守己,20%搭上全球化快车的人可以高枕无忧,就需要采取色情、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解除被“边缘化”的人的精力与不满情緒。例如,制造热闹的选战,各种丑闻无休止的口水战。"

                        • 家园 我花你最后一句

                          不过感觉你还是小看了个体人的能动性了。

                        • 家园 看了您这几段话。

                          突然明白,葡萄说的,这个时代没有隐士的意思了。

                          同时也明白了,他引述的,国外研究者所说,文革是人类最后一次挣扎的说法。

                          • 家园 文革算是西方文明的最后一次挣扎目前算是成立的

                            西方那种透支型的,薄积厚发的文明的确到文革基本可以认为已经死亡了。这种死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而是组织模式的死亡,以后就算有地域做得比文革更彻底,但从文革所揭示的东西已经预示这种文明发展模式根本经不起人心的波折。西方社会如今深层次的绝望和种种末日情结多少都与此有关。

                            文明其实本质上并无优劣之分,只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文明皆有自己的优势一面,如今一直强势的西方文明即将走向波谷,所带来的巨变自然将会影响到今天世界所有的人和事。

                            • 家园 谢复。

                              您说到组织模式,算是说到我心中百思不得其解处。

                              望不吝笔墨,愿闻其详。

                              • 家园 这个话题本来是要开系列文的

                                不过发现关注度不高,而且耗时也很久,干脆偷懒算了,呵呵。

                                组织模式是依附于文明的目的的,西方现代文明说白了,就是不停地以一个又一个“成功”来掩盖成功背后的代价,摩尔定律如是,毛公的超英赶美亦如是。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进去,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根基是石油,而石油是几千万年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造就的,故而可以说整个现代文明是建立在把地球几千万到上亿年的积累迅速变现来实现的。可以说一旦现代文明遭遇到能源危机,土崩瓦解几乎指日可待。现在看似无往不利的工业化的致命软肋也在于此。于是核聚变成了工业化的最后稻草,可是如果相信能量守恒或因果律,那么所谓的可控核聚变也将是镜中花水中月,因为所有现实的科技必然都能从自然界中找到蛛丝马迹,可惜可控核聚变这种类似永动机的构想,实在和自然界是相悖的。

                                于是乎,西方文明在转了一个圈后,注定将回到那个最不起眼却其实最高效,成本最低的能源来源——人力。而要想让人力赶上机器,无疑就需要高度的组织化。可是文革却告诉西方人,想让人力高效发挥是很难持续的,即便是在一个神话般存在的领袖领导下,人心依然不能长时间保持,并定时重启。没有永动机(印度这台永动机效果如何呢?)就只能指望定时重启,而1976年这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美国人走向醉生梦死的享乐型社会,其实算是一种自暴自弃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