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汉武帝年谱——七十年≈两千年 -- 江南水

共:💬340 🌺4072 🌵2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汉武帝年谱——七十年≈两千年

    汉武帝刘彻,在传统史书上,他是汉朝的第五任皇帝。他活了七十个年头,当了五十四年的皇帝,当皇帝后,打了四十多年的仗,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战争皇帝,死后的谥号为“武”,可谓是“谥”得其所。

    刘彻的这个“武”,代价是高昂的,最后阶段整个帝国都快崩溃啦(老美在阿富汗才搞了十来年就受不了了,他要是再忙活个三十年,会咋样呢?);成果是巨大的,郡县设置的范围达到了农耕时代的极限(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评价是负面的,传统史书为这个“武”说好话的……,好像真的没有;影响是深远的,一条曾经的丝绸之路,一句现用的“自古以来……”。

    在“武”之余,刘彻还抽空“文”了一下下,为后世创建了一个“外儒内法”的帝国治理模式。凭这一点点“文”,刘彻就足以傲视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文帝”,包括他的爷爷汉文帝。

    要我说,刘彻的谥号应该是“文武”,而不能单单是“武”。刘彻这么一“文”一“武”折腾下来,农耕帝国有了一个合适的治理模式,一个核心统治区域。

    历史唯物主义的说,中华儿女千千万,刘彻不干别人也会干。实事求是的说,如果没有刘彻,农耕帝国的治理模式和核心统治区域,得在黑暗中摸索好长一段时间。

    下面简单梳理一下刘彻走过的摸索之路,这还得从他出生说起。

    孝文后七年【前157年】(未出生)

    六月己亥(初一),汉文帝驾崩,享年47岁。

    六月丁未(初九),32岁(虚岁)的太子刘启即位,史称汉景帝,即汉武帝刘彻之父。

    水评:刘启做了二十三年的太子,然后顺利接班,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不多见的。

    文景之治进入不平静的2.0时代。

    孝景前元年【前156年】(诞生)

    正月,汉景帝下诏,允许民众自由迁徙。

    水注:自商鞅以来,秦国(包括后来的秦王朝)就不允许民众擅自迁徙(使民无得擅徙)。

    水评:

    秦末汉初,连年战乱,外加饥荒,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使得整个天下人少地多(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汉初继承商鞅的这一措施,还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随着近半个世纪(自前195年刘邦去世算起)的和平发展,人口大量繁衍,地域间的发展不平衡,也逐渐显现了出来:耕地少且贫瘠的地区,变得人多地少,大多数人吃不饱肚子;耕地多、水利便利的地区,则大体上还维持着人少地多的局面。

    景帝这个“允许民众自由迁徙”的政策,既保护了土地贫瘠地区人民的生存权,又维护了这些地区的社会稳定,不失为一个利国利民的好措施。

    景帝诏书原文:间者岁比不登,民多乏食,夭绝天年,朕甚痛之。郡国或硗狭,无所农桑系畜;或地饶广,荐草莽,水泉利,而不得徙。其议民欲徙宽大地者,听之。

    四月,匈奴攻入北方的代郡(今张家口一带)。景帝委派御史大夫陶青前往汉匈边境,重申汉将继续执行以前的友好合作政策(历史术语“和亲”)。(匈奴入代,与约和亲。……,遣御史大夫青至代下与匈奴和亲。

    水评:景帝派御史大夫(副总理,还是唯一的)去签城下之盟,无论怎么洗地,都洗不成一个伟光正的举动。不过呢,景帝也有自己的苦衷,匈奴人只是让他丢脸,国内的同姓王则可能会让他丢命。要脸还是要命,这应该是一道不难做的选择题。

    五月,恢复农业税(田租),税率由最初的1/15调整为1/30。

    水注:孝文前十三年(前167年),汉文帝取消了农业税。

    水评:

    汉初的税收,大体上可以分作三大类,农业税、人头税(算赋)、商业税。农业税用于支付各级官吏的俸禄(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人头税用于支付国防开支(汉仪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兵车马。),商业税用于支付各级贵族(包括皇帝本人)的花销(山川、园池、市肆租税之人,自天子以至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

    汉初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小政府时期,各级官吏的人数并不太多。农业税多点儿、少点儿,甚至短期取消,都没啥大不了的。

    多说一句,汉初的人头税,对广大女同胞来说,极其的操蛋:14周岁以上29周岁以下未出嫁的女性,一个人要交五个人的人头税(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MD,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一片顶五片”补钙片嘛。用阴柔(通俗说,就是好欺负)的女性来补帝国的钙质,真TMD是个天才的决定。

    可见,那年头剩女的日子不好过啊,除了要受wsn的骚扰,还得受帝国政府的经济盘剥。

    不过呢,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人口匮乏的窘境,帝国政府只好用流氓手段,逼着育龄女性早婚早育。

    有失也有得,汉初女性的地位那是空前的高涨,高层的太后们左右帝国的大政方针,下层的女性也能够时不常的得到朝廷的赏赐(赐女子百户牛酒)。广大女性也迎来了一个大解放的时期,伪离婚的女性可以生一个皇帝(汉武帝刘彻),跟别人私通的女性(女奴)也可以生出帝国的将星(卫青、霍去病),女奴也可以成为帝国的皇后(卫子夫)。

    再多说一句,很多很多年以后,大力提倡寡妇守节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暴增,算是原始的计划生育吧。

    孝景前二年【前155年】(1岁)

    秋天,再次与匈奴和亲。

    关键词(Tags): #汉武帝(铁手)#历史(homer)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empire2007,乌有用户名,金口玉言,浣花岛主,小河妖,oldnew,xhUserI,西伊,chaos,仙仙,被明月兮佩宝璐,temptemple,玉垒关2,曾自洲,积吉,方恨少,代码ABC,鳕鱼邪恶,某人a,履虎尾,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疑问】宋朝到底是怎么搞的?

      农耕时代,没有长城天险,农耕地区花钱买平安,也没啥大不了的。但是,我始终不明白,“仁宗盛治”那么辉煌,为啥没过几年就需要“王安石变法”了呢?

      我总觉得,应该是穷则思变,如商鞅变法、戊戌变法,真的想不出王荆公为啥富则思变,难道他老人家真的是“奸臣”,唯恐大宋天下不乱?

      • 家园 很正常,对外用兵就意味着军人地位上升

        看看狄青是怎么死的就知道文官集团是如何的不愿意让利。当时全国的财政收入1/6用于冗官,5/6用于养数量越来越庞大的禁军(禁军编制只能进不能出),这要不改革不久财政就得破产了。

      • 家园 简单说,汉武帝的出现也不是必然

        前一阵我看了《汉武大帝》电视剧,还有你的这个帖子,给我感觉是,固然承接文景之治,但没有汉武帝本人的开拓进取和对朝政的全方位掌控,那么也不可能取得对匈奴的战争胜利、宾服四夷。换做别的朝代,可能皇帝和朝臣们在一种吃喝不愁的状况下集体糜烂。

      • 家园 皇帝说了完全不算,被一群官僚控制

        官僚本质上是客卿,挖墙脚很积极,其他不积极。

      • 家园 仁宗朝???为毛我想起了一伙多过一伙的盗贼??
      • 家园 仁宗不是辉煌,是平淡

        紧巴巴的过苦日子,不过和之前的神经兮兮,以及之后的折腾相比,后人回想起来,还是那段平淡的日子最好。

        古代人,能吃上饱饭的日子就是盛世了,所以按这个角度,现在是前所未有的盛世

      • 家园 后人牵强付会出的盛世吧

        仁宗时财政已经很不好了,真宗早期才是最充裕的时期

        总的来说,宋廷如果不打仗尚可勉强维持财政收支平衡,王安石变法说到底就是把原来弥补地方财政亏损的收入集中到中央,加收免役钱经营青苗,然后以封桩的形式作为战争储备,但最后在战场上也是一败涂地

        王安石变法有很多内容是完全脱离实际,并且造成重大恶果的,比如保马法,北宋后期就对其有很深刻的反思

        经济上讲,北宋农民的赋税从来没有低过,垦殖愿望也不强,北方大量荒地得不到开发的情况下没有拓土热情这是很正常的

        • 家园 同意

          王安石变法最主要目的就是解决财政问题

        • 家园 仁宗时期的社会危机范仲淹其实说的很明白了

          范仲淹的答手诏条陈十事在开篇就很好的点明了仁宗时的窘迫境况

          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 八十年,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 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里面还专门提到了两浙在仁宗时甚至不如五代

          臣于天下农利之中,粗举二三以言之。且如五代羣雄争霸之时,本国 岁饥,则乞籴于邻国,故各兴农利,自至丰足。江南旧有圩田,每一圩方 数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门闸。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涝则闭闸 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又浙西地卑,常苦水沴。虽有沟河 可以通海,惟时开导,则潮泥不得而堙之。虽有堤塘,可以御患,惟时修 固,则无摧坏。臣知苏州日,点检簿书,一州之田,系出税者三万四千 顷。中稔之利,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计出米七百余万石。东南每岁上供 之数六百万石,乃一州所出。臣询访高年,则云曩时两浙未归朝廷,苏州 有营田军四都,共七八千人,专为田事,导河筑堤,以减水患。于时民间 钱五十文籴白米一石。自皇朝一统,江南不稔则取之浙右,浙右不稔则取 之淮南,故慢于农政,不复修举。江南圩田、浙西河塘,大半隳废,失东 南之大利。今江浙之米,石不下六七百文足。至一贯文省,比于当时,其 贵十倍,而民不得不困,国不得不虚矣

          两浙在北宋的几个主要农业区中是个什么水平?如果不计开封的话,两淮是第一,然后就是两浙了,剩下的基本上都不如前朝,也不如后来的明清。

          北宋的问题不是中央收不上税,而是由积贫积弱引发的社会危机,这根本不是古代士大夫阶级的知识结构可以处理的

          • 家园 这一点表现的是地方政府在经济方面的不作为吧?

            但这样的不作为,原因何在?这一点范仲淹将其归结为“没有压力”,似乎不太说得过去,特别是在“积贫”的经济环境下。

          • 家园 【讨论】中央政权根本是虚的

            这个结论很正常,从晋代开始,中央就没有实权了。

            所以越是分裂,地方经济越发达。

            • 家园 未必如此啊

              你这结论跟一般研究的结果不太一样啊,宋代固然积贫积弱,比起五代还是好不少的。古代文人写东西,虚张声势居多,不会太跟数目字较劲,读起来需要多思考。一般来说分裂了,市场一般就割裂了,流通就受到影响,经济好不到哪去。米价低的另一种可能原因就是部分地区米流通性不大。同时期的北方经济也要比较比较,才谈得上有个结论吧。

              • 家园 江南已经很不错了

                北方更糟

                总得来说北宋的几个农业区,东强与西,南强于北。其中两淮最好,甚至强于后来的明清之前的汉唐,两浙京东次之,开封本身也不错,这些可能比前面的汉唐强点但都不如后来的大一统朝代

                至于其他地区,比如

                自京以西,近自许、郑,而远至唐、邓,凡数千里,列郡数十,土皆膏 腴,古之赋输,太半多出于此。自两汉以来,名臣贤守,所以为民兴利除 害,沟洫畎浍之迹往往犹在。而荆棘成林,无尺寸之耕,狐狸豺狼之所 嗥,而逃兵罢士之所窜伏

                苏辙<<御试制策>>

                如果觉得那时文人的描述有夸张的成分,也可以对照北宋时的耕地统计数据四五亿左右,近代学者估计的北宋可能耕地面积八亿亩,还有张居正时期清丈出的八亿亩,万历三十年的十三亿亩,大清一统志的相关的近十亿亩统计记载,跟这些比北宋确实远远不如

                谈何盛世,比五代强点罢了

              • 家园 【讨论】分裂与流通

                米为什么要流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