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发展与变革 -- wild007

共:💬53 🌺14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发展与变革

    发展和变革一直是人类社会的两个主要话题,只要面临转折的关口,有关两者的争论就会不绝于耳,我们今天又到了这样的一个关口。当工业化、左与右、政治与经济等等诸多名词汇成各式各样的观点,对于人类未来的方向在今天变得扑朔迷离,虽然很多人斩钉截铁地表示人类的未来已经是个定数,只是对于一个个定义背后的具体内容,以及社会发展的详细路径,听者恐怕多数还是云里雾里。就象目前经常说的国家资本主义,谁又能真正理解此资本主义对于身边事物的影响和之前的各种主义有何区别?我们渴望了解社会,但是在今天信息膨胀的世界里,被不了解的信息带到沟里,那又是稀松平常的事,该相信谁?该如何甄别?这是个问题。

    文字很多时候都是薄弱的,即便是当文字堆砌成山的时候,但是我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最佳媒介却又恰恰是文字,否则人类社会不见得会比猩猩社会强多少。这就要求我们用尽量短而直白的文字去表述这个世界。或许我们不需要那么多定义,或许大部分真理都能从身边事得到佐证。而即便没有现实的参照,我们依然有着逻辑,只是这世界当然不会只有一种逻辑,在选择逻辑时,要学会包容,这样这个世界才会真的变得具体,这大概就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吧。

    本文将试图从哲学、历史、医学、艺术等多种角度解构我们今天的社会,务求多几种观察世界的途径。由于是即兴的写作,故而思路会比较散,希望可以在一定的互动基础上把补丁打完整。鉴于今天的世界,两分法盛行,而两分法又的确是最直观也是最容易理解的思维模式,故而本文也会采用大量的两分法,要是能够因此让人发现一些两分法的弊端,进而过渡到多分法乃至不分的境地,那就善莫大焉。

    • 家园 【原创】漫谈宗族化社会和工业化社会(二)

      本文是前文离题万里后的一种重新归纳,其实应该算是第一章节,不过既然已经写了前文,那就将错就错吧。

      宗族化社会是一种将简单的关系复杂化的社会,与尽可能将社会条理简单化的工业社会似乎完全两个方向,如果说工业社会更象机器人的话,那么宗族化社会无疑更象人一些。或许很多人认为宗族化社会是一种落后文明的产物,但是当美国人开始修家谱,花街流行着政治联姻,宗族化早已在异国他乡悄然回归,或者这本来就不是中国特有的“愚昧”。

      传统社会经过中国近两千年的发展演化,其传导和反馈机制已经变得相当完善,就象人体一样形成致密、错综复杂而又切实有效的神经血管网络。在医学上,即便我们拿着解剖图,可是当真正用手术刀切开人体后,绝大多数人都会彻底晕菜,图例上鲜明的主动脉和神经血管,即便挑到你面前,你也不一定认识。社会也是一样,故而要说明宗族化社会的前世今生,必须选取一个突破口,本文选取的突破口就是所谓的“农民起义”。

      如果翻看过相关的中国历史,会逐渐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大体上最让统治者揪心的阶层不外乎三个,其一是军头,分封的王、节度使、出征的元帅等皆在此列;其二是贫民,这个也很好理解,“穷乡恶水出刁民”嘛;其三则是“吏”,或者说“僚”,亦即今天多数“公务员”的前身,这个我想很多人都没想到。不过就象2008年以前多数人都没想到花街竟然会和美国同床异梦,我们也总想当然地认为“官僚集团”也是铁板一块。历史上陈胜、刘邦、宋江、李自成等都在“吏”的位置上起兵做乱,自然这里面肯定有玄机。

      在中国传统的官僚文化中,官和僚的分界是相当明晰的,出身不好的僚想要进入官的阶层,其难度并不比民入官低多少。新版水浒第一集中,宋江混入官的骑队努力试图平等对话,结果被嘲弄并弃于道旁,很好地揭示了这一“内幕”。在科举制度尚处于鼎盛时期的北宋,官和吏的分界即如此明晰,后世不断被蚕食的科举选士制度还有多少可信度可就真是天知道了。据说古时经常有“状元”世家,大体上父子叔侄总会接二连三地中状元,这些状元的成色是真的出类拔萃,还是可以类比重庆的“六连号”,不能不说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军头的反叛在宋后随着崇文抑武之风逐渐式微。贫民的反叛则破坏大于建设,较少有建设性的作为,故而民心丧失很快,历史上真正的“农民起义”不是被迅速扑灭,就是被人篡夺了领导权。而其实只有“吏”的反叛最具有隐蔽性,也是成功率最高的。我们常说“官逼民反”,其实民反不反,统治者大体是不太在乎的,因为民很短视,给点糖就容易散伙,只要没有强势外族的参合,民再怎么闹也是死路。在西方,大小格拉古也给出了类似的答案,单纯的民力是最不靠谱的力量,民众的诉求统一很难且昙花一现,本质上属于乌合之众。只是在中国古代,最能掌握民力的不是什么“保民官”而是“吏”这一阶层。作为所有行政事物的直接执行者和一线反馈者,由于上有仕途天花板,下为民怨的直接承受者,吏所受的压力是很大的,基本一直处于两头受气的状态。而偏偏民间精英的最好归宿恰恰又是吏,这就使得“怀才不遇”的感慨最容易发生在这一阶层。可以说一旦掌握着基本的暴力机关、担负王朝经济和政治的微神经微血管的吏阶层的“吏心”开始与统治者分道扬镳,那就真正意味着王朝更替成为定局。也因此,我们常说的“官逼民反”大体可以拆分为两句“官逼民怨,民怨吏反”。

      不过吏的地位当然还是高民一筹,所谓“不怕县官,只怕现管”,吏自己的屁股也不完全干净,要想吏反,可真不是件容易事,故而还需要看看吏反究竟有些什么样的具体条件。下回分解。

    • 家园 【原创】漫谈宗族化社会和工业化社会(一)

      当我们总是感慨官僚的强大和周期律的无奈时,总是刻意忽略了自己的不作为。按照西方的观点,这是人的“劣根性”,或者说是“人性”,故而成为一个无解的迷局。但在古代的中国,即便官僚再强大,他们也不敢欺小民太甚,因为总有一些豪侠刁民让他们伤透脑袋,最后不得不妥协。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人都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以才能从官僚集团里虎口拔牙,但是,今天的社会,这句话更是家喻户晓,为何我们见到贪官污吏就老是强调自己的弱小了呢?

      中国“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或者说“周期律”的兑现,主因多半是人口突破了土地的承受极限,而官僚的腐败和王公贵族的过度膨胀则加剧了这一过程。而在此之前,社会就已经很不“和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尚处于“盛世”之中,还远不到土地承受力的极限。但就是这样的情况,各色人等就变得很不安分。衣食无忧,家境宽裕的宋江因吏不能变官的阶层局限,一步步走向社会的反面,成为“土匪头子”;李逵一个“淳朴”的山野村夫,“成长”为杀人不眨眼的武夫;杨志因丢失官僚的不义之财而落草;晁盖一个自给自足,极有民望的乡绅,却一门心思当强盗;等等等等。仿佛那时代到处都是“亡命徒”,而且有一大票都是衣食无忧,甚至从经济条件来说足可以媲美今天的富翁的人物,他们似乎都不太“爱惜”自己的性命,整天活在刀口上。而据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崇文忌武的社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社会需要一定的制衡,而制衡必须有实力作后盾,法律就算制定得再完善,没有执行力也就是一纸空文。在古代的中国,虽说“刑不上大夫”,但龙头铡、虎头铡铡起官僚贵族来可不见得是稀罕事。一句“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足可以让任何大员掉了脑袋,这当然不是单纯的统治阶层爱惜羽毛,而是他们知道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在今天西化盛行的社会里,我们已经很不理解老百姓的这种力量究竟来源于何处,因为临时缩头已经是整个社会心知肚明的共识,连见义勇为这种最起码的道德行为都变得稀缺,又谈何进一步的惩恶扬善呢?比起那个几乎被公认的“羸弱”的宋朝,今天的我们真有资格“鄙视”宋人吗?

      凡事有果必有因,今天的社会无限拔高生存权,其引申的涵义就是用死来胁迫所有人听命。当舆论的主流变成“谈死色变”乃至“谈伤色变”,人们也就变得畏首畏尾。今天的人既妒忌又看不起富二代,认为他们都是贪生怕死,不堪重任的纨绔。可是看看富二代的生活:飙车、磕药、赌博、登山、圈养猛兽等等,虽说很多“不健康”的成分,但危险性却是远超平民的生活。真要说贪生怕死,这一点上恐怕今天的平民根本比不过贵族,但凡一涉及到“死”或者“伤”,平民大多就“怂”了。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舆论引导是一方面,社会繁荣度也是一方面。古代中国人其实可以很容易体验到“生活的真谛”,对“富贵如过眼云烟”是可以在短短的一生中有切实的体验的,故而成功的官僚和乡绅一有机会就拼命散财,对有“前途”的年轻人更是不惜倾力提拔。应该说拥有丝绸、茶叶和瓷器的古代中国一直都比较富裕,其生活水准基本可以比肩今天的美国,故而富裕和小康生活对古代中国人压根不是什么稀奇事,祖上几代多少都是富过的。于是中国人除了在东晋时闹过昙花一现的“钱神论”,钱财的话语权是每况愈下。

      • 家园 观察当世和审视历史的时间尺度不同

        当我们总是感慨官僚的强大和周期律的无奈时,总是刻意忽略了自己的不作为。按照西方的观点,这是人的“劣根性”,或者说是“人性”,故而成为一个无解的迷局。但在古代的中国,即便官僚再强大,他们也不敢欺小民太甚,因为总有一些豪侠刁民让他们伤透脑袋,最后不得不妥协。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人都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以才能从官僚集团里虎口拔牙,但是,今天的社会,这句话更是家喻户晓,为何我们见到贪官污吏就老是强调自己的弱小了呢?

        观察当世和审视历史的时间尺度不同,所以可能不太好厚古薄今或是相反。另外,社会生产力水平虽然不一定能决定国家的管理水平,但肯定影响暴力机关的控制能力。

        • 家园 其实民力和暴力机关的力量是可以同步增长的

          甚至民力和暴力机关其实是相关的(暴力机关可以为统治者所用,亦可为民力所用),只是今天西化的大环境把民力分而拆之,变成一个个“细胞”,才反衬暴力机关无比强大。

          我已经找到了民力匮乏的根源,后面会逐步展开。

          • 家园 分化,收买,挑动内斗

            分化,收买,挑动内斗是一些基本招数,但其效用必然取决于一些更深层次的因素。找到根源,才能有对策。就象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一样,剥削的根源一旦被揭露,无产阶级革命立刻风气云涌。

    • 家园 【原创】(四)解析蚕茧型社会

      本文承接谈一谈工业社会

      对于中国传统的蚕茧型社会,看来今天的人很难理解,也许我们太习惯于用一个个个体来看待社会中的“人”了。按今天的思维,社会是由人来构成的,故而人是社会的最小单元,如果把整个社会看成一个活体,那么人无疑就是细胞。

      可是蚕茧对应的是一条条丝线,并不存在很明晰的细胞,这里其实就有着一个东西方对人类社会理解的根源性差别。在传统东方世界里,人并不仅仅代表个体,在他出生的那刻,他就和父母兄弟乃至亲朋邻里联系在了一起。换言之,按东方的人文观,“人”是一种处在一种纠缠态的生物,很难以类似于细胞的个体来单独进行考量。

      在西方,私有财产私有领地不可侵犯,因为个体的人就象细胞一样必须有自己的空间,也就有一层细胞膜把彼此区分开来;而在东方,人的社会性更被看重,个体在与其所依附的群体冲突不大时才有独立空间,更多的情况下,人表现为一种千丝万缕下的共同体。故而在古代东方,“私”这一概念一直发展不起来,大体上一个人活着就必须为群体考虑,故而家族可以干涉个体的大部分事物,甚至包括备受现代人诟病的爱情和婚姻。当然西方也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只是东方更喜欢给类似的故事加一个美好的结局,因为东方人倾向于认为两方都没错。

      东西方由于对于“人”的看法南辕北辙形成了很多迥异的差异,其中住宅观念就很突出。西方的住宅很强调私密性,房间和房间的隔断总是很严密,而东方在家族或村落内部的住宅隔断是很稀疏的,“夜不闭户”乃至干脆就是一层布帘也是常态,只有对外才讲究高墙壁垒。在医学领域,西方是从细胞开始考量人体,而东方则从“五脏六腑”“奇经八脉”角度出发,大致也是同样的路数。今天的国人无不把拥有一套独立的大房子作为最高诉求之一,而得到房子后,却又只把房子作为休息室。串门是件辛苦活,“客厅”的使用率其实并不高。于是人与人之间开始产生信任危机,类似于西方的细胞膜开始包裹在城市里的中国人身上。

      如果说住房影响了中国人对传统的回归,那么另一项西化得更彻底的特性无疑更值得我们深思,那就是教育。传统的中国人把教育看做自己生命一种延续,故而很强调因材施教,但首重人品。而现代西方观念,大众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育细胞,只有精英教育才值得因材施教,至于精英嘛,以前靠智商,目前主要靠资本来进行甄别。故而我们今天的所谓“素质教育”也好“应试教育”也好,着眼点其实昭然若揭。说白了,在美国的全球资本体系下,目前的教育基本只产生两种人:为工业化服务也就是间接为美国服务的螺丝和直接为美国服务的高级移民。不过这倒不完全是坏事,至少螺丝(现在)和高级移民(未来)将成为反嗜美国的主要力量。

      今天我们早已没必要完全回归传统,但是我们在西化的路上走得太远了,中西合璧这条路,如今关键点在于如何认识东方的思维,西方思维其实我们已经太熟悉了。要想树立自己的文化核心并反攻美国,千里之行,当始于当下。

      PS:今天的美国其实“东方化”的程度相当地高,甚至超过今天的中国,这可以看做一种东西方文明的殊途同归。但本质上美国是在西方的基础上不停地“模拟”东方,只是这条路如今越来越难走。不过相关论述还没有完全想到合适的视角来简单说明,故暂不展开。

      通宝推:海峰,
    • 家园 【原创】(三)厚积薄发与厚积厚发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很推崇厚积薄发的,“忍”“谦虚”等等都是很好的写照。大体上中国人的淡泊名利与歧视“奇技淫巧”,都与推崇厚积薄发的人生态度有关。故而中国人自古都是不屑于过分推销自己,事实也证明,沉稳的人是古代中国成功人士的基本要素,就算是机关算尽的智神诸葛亮,终究也要栽倒在稳扎稳打的司马懿面前。只是当历史演进到现代社会,一切似乎都起了变化。

      与厚积薄发相对的无疑是薄积厚发,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意识到这不算是个好词,但是偏偏今天很多的人和事,还就都围绕着它发生。最早在中学的时候,男生的武侠小说开始出现“奇遇”,大意就是主角一不小心跳崖,结果就很狗血地获得了武功秘籍和灵丹妙药,于是脱胎换骨成为那个世界的NO1(武功不够RP补),于是呼风唤雨,金钱美女信手拈来。女生的言情小说要“现实”一些,说得浪漫一点是王子与灰姑娘,说得土一点就是钓金龟婿。但凡受过这类作品“毒害”过的青少年们,潜意识里多少对于薄积厚发就有些刻意忽略了。于是在一步一步的潜移默化中,我们今天的社会就变得极其浮躁,数载暴富,借“势”成功,推销神话等等等等。虽然大家都明白真能成功的是少数,但是在大量光鲜的传言和攀比中,今天的多数人恐怕都开始相信“双赢”“共富”并不是啥遥不可及的梦。因此薄积厚发作为一种“手段”一个“过程”也就被广泛地认同了。只是薄积厚发到底不那么让人觉得靠谱,于是一种全新的“厚积厚发”理念开始占据了多数人的脑袋,虽然这个词对大家都还是陌生的,不过其实这一概念已经被大体归入了“中国特色”中。

      抛开字面的意思不说,厚积厚发在今天的现代世界的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甚至按劳分配也可算是厚积厚发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一切都开始数字化精确化的今天,积与发之间达成一种黄金分割比例似乎也不算什么难事,只要“设计”并“控制”得足够巧妙,积累多少就得到多少当然是可期的。今天我们社会里各种证书、档案乃至很多人推崇的信用评级(最终连扶老奶奶过马路也能被纳入的信用评级),就是这种思维的典型表现。不过由于现代社会终究是“不完善”的,故而还有一种不太精确的积累手段被广泛纳入,那就是“人脉”。即便是西方的科幻电影里,人脉的比重也是相当可观的,比如冷不丁就会冒出一个可以完全信赖并恰好能解决问题的“老朋友”。

      在东方世界里,厚积薄发是正道,积和发就象建筑的基础与上层,除了佛塔东方很少有那种一飞冲天式的建筑,相反西方就比较张扬,哥特式建筑直插云天可谓主流了。与此相对应的,西方从古至今都推崇一种小概率的“借势而起”,其典型思维就是集合一系列“恰到好处”的特长干成惊天动地的壮举。在西方搞笑电影系列《惊声尖笑》的某级中,主角被禁闭在一个充满各种乱七八糟的工具的房间内后突然灵光闪现,短短几分钟,一辆威猛的拖拉机就被组合出来然后破墙而出。这算是西方人对自己投机取巧到极致后的一种自嘲。只是真正让我们感受到西方人开始反思的还是最近的《碟中谍4》,在本片中,汤姆克鲁斯终于开始“犯错”了,在红场被狼狈地炸晕,爬摩天大楼时,高科技手套失效,跳窗时竟然撞头,最后的决斗也完全失去了各种优雅,可以说,阿汤哥的RP似乎在前3部用光了,只是在本片中,导演终于开始宣扬一种以往的好莱坞片几乎从来没有的理念,那就是“精确”其实是小概率事件。虽然这一结论是那么的普通,但是在好莱坞一贯灌输的理念里,巧合才是主流,所以永远不要对小概率丧失信心,只要“坚持”,小概率一定会出现。看起来,这似乎在宣扬厚积薄发,但是电影里从来不会表现厚积的过程,港片里至少还会出几个英雄落难的特写截图,而好莱坞片里却从来是一句简简单单的XX years later,故而它实际在推崇什么其实一目了然。

      在谈金融的时候,我说过一个稳健的货币政策是衡量增发,可惜几乎所有国家和组织的货币政策都倾向于超量增发,因为只有此时,“双赢”才会成为主流,换言之,衡量增发的货币体系是个不稳态体系,它总是会被迫向“现实”低头。在“积与发”的问题上,其实也与此类似,厚积厚发是个很完美的事物,但是它与现实很难调和,当你选择了厚发,后面往往就由不得你了。就象今天,我们总在喊经济软着陆,但是GDP增长始终还就是在10%附近。今天我们多少还能调侃地说一句,“步子别太大,小心别扯着蛋”,只是当无效商品越来越多,各种为了创造岗位而工作,拆了建,建了拆的类“富翁吃屎”事件越来越频繁,终有一天我们就和美国佬半斤八两,真面临薄积厚发的窘境了。

    • 家园 【原创】简评方法论(外篇)

      方法论牵涉到我们如何学习以及如何认识世界,没有合适的方法论,我们将一直在黑暗里摸索,故而合适的方法论是很关键的。但是我们当然知道这世上有很多方法论,因此我们很需要找个切入点来理解各种方法论的应用和优缺点。

      在我们的启蒙教育时,都经历了差不多的过程,字母,字型部首,实物对照等等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基本手段。这其中,文字显然是抽象的事物,而实物(包括图片信息)则是具体的事物。在我们此后的生涯中,抽象和具体总是伴随着左右,只是在具体的应用顺序上,东西方开始出现了很明显的分野。西方人从抽象走向更抽象,学科中很多理论性的东西甚至在自然界里不可能存在,而东方始终讲究理论联系实际,故而显得更实用一些。

      从东方视角出发,西方这种通过极端抽象然后反馈实用的方法,就类似于“邪派武功”,失败率很高,风险很大,但是能瞬间爆发,威力惊人。东方的抽象——具体交替应用的方法则是“正派武功”,慢,但是稳妥扎实。在实际过程中,现代科学的学科大多都极其抽象,与现实脱节很大,故而屡屡有大学生被一线工人嘲笑的事。在面对大型机械时,多数人都只懂得根据数据按固定的按钮,因此虽然数据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但数据背后的原理和奥妙,真懂的人寥寥无几。这一方面是现代科学的确复杂到单一人脑在有限时间内很难融会贯通,另一方面,现代科学也确实在制造大量的带文凭的“科技盲”。

      在人类近现代史中,科学方法的发现无疑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早期的科学家都还是扎扎实实边做实验边设计理论,牛顿是这一层面的代表人物。但到后期,纯理论型科学家开始占据了主流,爱因斯坦算是典型。一个理论型科学家总会有一大批实验型科学家跟进,此时话语权的争夺在科学界变得至关重要,因为谁得到话语权,谁的理论就会优先被实验型科学家去证实。由于设计实验的成本越来越高,话语权的争夺也就变得愈发激烈,这是今天科学界逐渐与工业革命时代的百花齐放愈行愈远的重要原因。换句话说,今天科技研发的成本已经基本杜绝了单一科学家或科研所获取象他们前辈那样成功的可能性,科研已经从全面进攻进入到重点进攻阶段。

      如果我们摒弃掉字面上的褒贬涵义,那么显然我们今天看到的现代科学方法论基本都属于“邪派”方法论。那么什么是现代科学的“正派”方法论呢?很遗憾地说,正派方法论还没有成型出现,华罗庚可能算是开了个头,但文革让这一过程提早终结。河里老说“土共土共”,其实“土”恰恰是正派方法论的特征,不下基层,只会指挥别人的专家,固然有真才实学的特例,但就象邪派成材率向来低下一样,可持续性并不高。葡萄很是说过一阵子“科层社会”,虽然具体所指不明,但如果是指类似于西方近现代的那种科学家架构,可以说可持续性是很差的,因为寄希望于少数天才人物的社会,无法应对大的波折,终究还是要一不留神就走向末日。

      抽象和具体在现实中是始终纠缠在一起的,我们可以暂时通过抽象来更好地认识事物,但当理解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把抽象还原成具体进行知识升华,虽然这一过程会相当缓慢,但是对于人类社会的未来来说,倒是时候“省”着点过日子了。与其让一票“邪派高手”肆意挥霍天量物资赌未来,不如把资源细水流回民间,将科研真正用回到民众中间,而非继续去赌那些个虚无缥缈的未来,防止开除球籍,乃至防外星人入侵地球等等。

    • 家园 【原创】(二)医学的启示

      人类社会是由人与人群组成的,故而必然带有相当多人的特性。而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也能从人身上找到一些端倪。在这其中,医学无疑是与人关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

      现代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人体,而如果我们足够细心,就会发现人体与人类社会已经足够类似了。中央政府好比人的大脑,公路铁路是血管,汽车象红细胞运给养,国安公安是免疫系统等等等等。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从今天医学里一个极为常见的病症入手,来慢慢揭示一些问题,这个病症就叫——癌症。

      普通人当然是谈癌色变的,当然我这里也没什么灵丹妙药,只是要死也要死个明白,还是需要把癌给说得通俗一些。人体是从一个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而来的,正常的人体,各个器官都会相对精确地生长成固定大小就会停止生长。只是这种“停止生长”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静止状态,事实上人从胚胎开始就象是一部高速运作的生物机器,不停地新陈代谢。停止生长的器官只是在基因的大致控制下达成了一定的代谢平衡,故而使我们认为它们“不再生长”。而如果基因或某个传导环节出了不可逆的变化,造成平衡被打破,原本停止生长的组织重新“焕发生机”,就象程序进入了死循环,那就出了大麻烦。如果此时,还有最后的某个反馈机制起了作用,当变异组织长到一定大小时达成了新的平衡,这就表现为良性肿瘤,如果不压迫神经血管的话,切不切都问题不大,有时切了反而影响了未知的反馈体系。而如果没有反馈机制能制约,那就是悲剧了,人摄入的营养物质被大量应用于制造无效组织,更要命的是这些组织还将占用正常器官组织的空间,并迟早威胁血管神经进入恶性循环。

      本质上所谓的“癌细胞”都是正常细胞,只是接受到错误指令而异常增生的,即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位置生长的人体细胞。故而所谓定向杀灭癌细胞基本都属于无稽之谈。癌症治疗的关键是终止错误的生长指令,可是这一环节目前真没什么办法,甚至未来恐怕都不见得很有办法。其实对待坏的机器,我们也大多提议换个新配件,而不是对老配件进行修理。现今的化疗和放疗之类的癌症治疗,其实就是优先解决压迫神经血管的情况下,用物理放射或化学反应来赌一把解除死循环,自然病人是九死一生,那怕赌中了,由于体内已经被破坏得不成样子,鬼知道原本好的组织是否也受到影响,多数病人都死于各种并发症。现今的致癌物是有一定根据的,至于抗癌物嘛,我想看完上面的文字你应该晓得是怎么回事了。话说中国医院两大创收病症,其一曰感冒,其二就是癌症了。

      回到人类社会的话题,人会得癌症,社会其实也会得癌症,在古代,癌细胞就是王朝末期泛滥的王公贵族,而今天,癌细胞往往就是军工和金融大亨。工业化加剧了个人得癌症的几率,因为新的未知的致癌物不停地被从化工厂里制造出来,当然这些东西也让我们享受到更多的生活乐趣。同时工业化也让社会得癌症的风险大幅提升。我们今天都听过一句话,叫赢家通吃,衍生的还有一句叫唯快不破。这本质上就是用癌细胞的方式,迅速占满空间压迫别人。工业化使得物资短缺几乎成为过去时,但是过度生产却成为家常便饭,欧美人每次通过强行收割别人的给养来供养自己的癌细胞,这终究有个头,现在这些癌细胞终于要展现他们的威力要与机体同归于尽了吧,就看欧美人选择化疗呢还是选择放疗。

      社会和人体都是“活”的事物,人不可能起死回生,社会也无法经由“休克疗法”来重新启动。休克就代表着一个王朝或王国的离逝,好比人的死亡。人有生老病死,周期律则是社会的生死轮回。西方创造出吸血鬼这一生物,试图突破永生的魔咒,但就象他们自己给吸血鬼加诸的各种弱点,吸血鬼型社会一样也逃不脱,今天的美国可谓既找不到血也已经见了光,看看还能支持多久吧。

      • 家园 人体是复杂的巨系统

        各个子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复杂的协调、制衡,维持整个系统的平衡,使之能够经得住自然选择的压力,这里面有太多的秘密。相信其中有很多机理也同样适应于人类社会这样的复杂系统,只是看人类能否清醒认识自我,发掘自身隐藏的宝藏了。

        良相和良医,真的有相通之处。

        • 家园

          个人感觉未来人类社会与人体的某些机制会越来越相像,社会脉络会比较明晰,但具体环节会盘根错节。分工和合力会以纠缠态共存。

      • 家园 医学属于自然科学,不属于人文科学,呵呵

        对这个比喻其实我没有意见。

        另,医学规律是有可重复性的。在一定条件下也有最佳选择,最佳嘛其实一般都是有条件的。

        “最佳”的定义一般都不是绝对的,不能理解成绝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