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转载】游牧民族的终极亮剑——准噶尔汗国的崛起 -- 京华烟云AMIP

共:💬67 🌺73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转载】游牧民族的终极亮剑——准噶尔汗国的崛起

    鉴于许多朋友对准噶尔汗国感兴趣,那就再转篇好看的文章。

    这是我一位朋友的旧文,对于准噶尔汗国的历史写的相当详细,现在征得他的同意,在河里转贴一下,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再强调一下,原作者不是我,而是班布尔汗,他是天涯历史版的前版主,对于蒙古和元朝历史研究得相当深入,估计许多年纪大一点的朋友比较熟悉他。

    由于种种原因,他后来离开了天涯,我曾游说他下河,但答复不置可否,可我还是很希望将来这里能有他这样的高手。

    不过嘛,要是有人献花的话,我还是愿意代收的:)

    闲话不多说了,开贴。

    *********************************************************

    《一、扑朔迷离的建国》  

    准噶尔汗国的建立,是在什么时候?明清之际的所有蒙古汗国中,它的建立时间恐怕是最有争议的了。

    《蒙古民族通史》中,把汗国的建立定在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是以噶尔丹打败自己岳祖父鄂齐尔图彻辰汗为标志。

    法国蒙古史学家勒内.格鲁塞在《草原帝国》中,把建立时间推前到1634年(明崇祯七年),建立者是噶尔丹的父亲——巴图尔珲台吉。

    日本学者若松宽在《清代蒙古的历史与宗教》中,与勒内.格鲁塞说法相同,认为巴图尔珲台吉继承父亲哈拉忽剌的事业,在1634或者1635年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苏联学者伊.亚.兹拉特金在《准噶尔汗国史》中,也将汗国的建立时间定在1635年。

    日本学者宫胁淳子虽然在《最后的游牧帝国》中压根就不承认有“准噶尔汗国”的存在,只认为是“部”或者“珲台吉国”,但也认为其崛起应该从巴图尔珲台吉开始。

    学术问题是不能民主的,不能哪方人多便听哪方。但大多数专家把时间定在1634-1635年之间,总是有一定道理。

    游牧汗国的建立,其国名都是后世的学者为了叙述方便而加上去的。例如前文的叶尔羌汗国,其建立者是取名“Mamlakat-Moghuliye”,意即“蒙古国”,而与其差不多同时建立的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其名称是“Moghul”,也是“蒙古国”的意思。为了区分,便前者为叶尔羌汗国,后者为莫卧儿帝国了。

    因此来说,“准噶尔汗国”也是后世学者叫出来的,是对统治天山地区的游牧政权的称呼。而其建立者和之后的统治者,都称自己为“准噶尔”的可汗或者珲台吉。那么,汗国的建立,应该从准噶尔开始在天山崛起,成为主宰天山地区以及所有卫拉特部落的时代算起。那,时间必然要定在巴图尔珲台吉身上。

    也许这并不科学,但目前也只有这样的算法,看起来比较合理。

    现在,我们就以巴图尔珲台吉为分界线,看看准噶尔汗国的建立过程吧。

    故事还要从达延汗分封诸子开始讲起。

    卫拉特人在北元时代一度成为掌控整个蒙古命运的强大力量,几乎垄断了“太师”这一职位,对可汗都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力。到脱欢、也先父子时代更是登峰造极,也先甚至无视数百年“非黄金家族不得称汗”的传统,自立为汗。但所谓月满则亏,卫拉特人在也先之后,内部的统一不复存在,而蒙古正统派却迎来了自己的巾帼英雄满都鲁皇后以及中兴之主巴图孟克达延汗,对其进行了坚决有效的打击,卫拉特人一蹶不振,向西迁徙,离开了蒙古中心,来到了现在新疆北部和外蒙古西部地区。

    但离开中心,也不等于可以独立发展,被卫拉特人欺压了近百年的黄金家族继续向他们挥出复仇之剑。

    达延汗分封诸子,幼子格埒森扎的封地是在今天外蒙古一带,因为这里靠近新疆地区,便成为了与卫拉特人作战的前哨。

    格埒森扎的七个儿子在他死后继承了他的属民。而其中,第三个儿子诺诺和之子阿巴岱勇武绝伦,从十四岁起便频频率兵攻打卫拉特,到27岁时终于粉碎了卫拉特人的反抗,将他们纳入自己统治之下,派自己的儿子锡部古泰作为卫拉特人的监制官,以“珲台吉”作为称号。这本是“皇太子”的音译,但在此时,便是“副王”的意思了。

    阿巴岱征服卫拉特人后,在原蒙古帝国首都和林修建额尔德尼召,并接受前来拜谒的三世达赖喇嘛赐予的封号,开始称汗,他的子孙从此世代便是喀尔喀左翼的土谢图汗。

    但卫拉特人也绝非被打败后便认命的的羔羊,1588年,阿巴岱汗去世,卫拉特人群起反叛,抓住了统治他们的“珲台吉”锡部古泰,恢复了独立。

    左翼土谢图汗部没有强人可以镇压,他们的长兄部落,格埒森扎的长子阿什海之孙赉瑚尔出兵进攻卫拉特,获得胜利后,四部卫拉特于1606年被迫签署和约,承认自己是赉瑚尔的属民。赉瑚尔及其子孙便世代成为喀尔喀右翼的扎萨克图汗,他也学习阿巴岱,派自己的堂兄弟硕垒乌巴什统治卫拉特人,仍是以“珲台吉”为称号。

    统治卫拉特人的珲台吉政权一般被称为“托辉特部”。而在与俄国交往时,一向自称“阿拉坦汗”,因此在俄国历史学者的记述中,均把其称为“阿拉坦汗王朝”,硕垒乌巴什便是第一任“阿拉坦汗”。

    阿拉坦汗王朝的历史长达61年,强盛时期,不但卫拉特人要受其统治,而且归并了整个南西伯利亚。

    而准噶尔汗国便是在反抗阿拉坦汗王朝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1620年,准噶尔部首领哈拉忽剌率先对阿拉坦汗王朝发动了反击,但这次反击因为没有所有卫拉特贵族的参与遭到惨败,哈拉忽剌和他的儿子们仅以身免,损失大量部众,亚梅什盐湖附近的牧地落到了阿拉坦汗手中。

    这次反击虽不成功,但却奠定了准噶尔部在四部卫拉特中的崇高的威望,原本是四部卫拉特盟主的和硕特部,反而退居其次了。

    1623年,内部纷争不已的四部卫拉特,终于团结在一起向阿拉坦汗王朝发动大会战。双方都投入数万骑兵,打得难解难分。混战中,“阿拉坦汗一世”硕垒乌巴什被冲进自己阵中的卫拉特勇士赛因色尔滕吉撞见,无奈进行单挑。赛因色尔滕吉虽然一口一个“殿下”,叫得恭顺有礼,手下却是毫不容情,最终将硕垒乌巴什一枪刺于马下。

    统帅战死,阿拉坦汗军大败,部队主力和大量属民仓皇东撤。卫拉特人从此摆脱了自己头上的宗主。而在这次战役中,哈拉忽剌一直冲在第一线,获得重要战果,将阿巴坎河至叶尼赛河流域的吉尔吉斯人纳入自己统治之下,而这些人原本是向阿拉坦汗王朝缴纳贡税的。

    经过此役,因为“始终站在卫拉特诸侯的最前线,是宁愿粉身碎骨的人物,是卫拉特独立的承担者”,哈拉忽剌领导准噶尔部成为卫拉特最强大的势力,这为他的儿子巴图尔珲台吉建立汗国奠定了基础。

    会战之后的11年间,哈拉忽剌凭借着自己的威望和扩充的实力,逐步推行统一卫拉特的行动。统一,必然是要依靠暴力,于是便出现了“恃其强,侮诸卫拉特”的情况,1628年,土尔扈特部不堪其扰,举族西迁,来到伏尔加河流域自成一体。

    而到了1629年秋末,卫拉特盟主,和硕特首领拜巴噶斯在家人争夺财产的内讧中被杀,其弟图鲁拜琥继承了首领之位,这就是著名的顾实汗,和硕特的实力进一步衰弱。但顾实汗是以“聪慧”著称的首领,从不与哈拉忽剌硬顶,处处退让,并与之配合对外发动战争。刚继位不久,顾实汗便与哈拉忽剌一起组织卫拉特联军第二次发动了对于阿拉坦汗王朝的会战,“阿拉坦汗二世”鄂木布额尔德尼再次战败,天山草原几乎完全成为卫拉特人的牧场。

    经过此战,准噶尔气势愈加灼人,和硕特处于下风,卫拉特内部彻底大洗牌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1634年,哈拉忽剌去世,传位于长子巴图尔,达赖喇嘛赐封号为“额尔德尼巴图尔珲台吉”,从此便以巴图尔珲台吉之名出现在中亚历史上。

    巴图尔珲台吉继续父亲的统一政策,甚至与顾实汗起了激烈冲突,及至刀兵相见。幸亏顾实汗不带随从前往巴图尔珲台吉的大帐相见,提出和解,双方才偃旗息鼓。但是,一个要建立统一的汗国,一个是联盟的盟主,最后的决战,可说是不可避免的。

    而历史终究没有让这两个英雄人物来场对决,他们共同信奉的藏传佛教格鲁派此时遭了大难,统治西藏的噶玛政权对格鲁派步步紧逼,甚至组织了“反黄教联盟”,准备彻底铲除格鲁派。五世达赖和四世班禅派遣使者携密信来到卫拉特,面见顾实汗,希望他能负起“持教法王”的重任,前去援救。

    是留下来等待未知胜败的决战,还是去保卫教主并独立发展,两者之间顾实汗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他向巴图尔珲台吉征求意见,巴图尔珲台吉也想尽快摆脱这个绊脚石,便欣然同意,并亲自协助。

    于是,1636年,顾实汗和巴图尔珲台吉以及几乎所有的卫拉特贵族率领军队南征青海,击败了“反黄教联盟”的主要成员绰克图台吉。顾实汗率部留在了青海,继续完成护教大业,而巴图尔珲台吉则在得到大量珍贵的礼物并迎娶顾实汗的女儿之后,返回了卫拉特。

    卫拉特联盟至此完全瓦解,拥有力量的首领们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汗国。顾实汗日后在拉萨建立了囊括青、藏、康区的和硕特汗国,土尔扈特首领和鄂尔勒克在伏尔加河建立了土尔扈特汗国,而巴图尔珲台吉虽然还要和顾实汗的侄子鄂齐尔图用“合约尔台吉”的名义管理卫拉特,但实际上已经“成了所有卫拉特领地的专制执政者”。

    准噶尔汗国便是在此时,正式诞生,也就是1636至1637之间。

    通宝推:敲门,老顽童,云意不知沧海,桥上,五藤高庆,玉垒关2,常识主义者,dahuahua,奔波儿,履虎尾,SleepingBeauty,可爱的中国,
    • 家园 《八、博硕克图汗之死 》

      1691年,待带着一路的风尘和损失惨重的沮丧回到科布多时,噶尔丹发现自己几乎无家可归。

      在他与清军血战的时候,策妄阿拉布坦偷袭了科布多,不但将财物、牛羊抢掠一空,还将他的妻子阿奴、丹津鄂木布等人全部俘虏带走。

      双重打击之下,噶尔丹完全陷入困境。

      所幸,有一个值得依赖的同窗好友,在他最困难的时候雪中送炭。

      西藏的第巴桑杰嘉措在得知噶尔丹的境遇后,立即开始了援助行动。命令青海的和硕特诸台吉对噶尔丹进行援助,青海的博硕克图济农为首的台吉们,通过阿拉善的巴图尔额尔克济农将粮食、牲畜和其他物资源源不断送到科布多。同时,派遣使者为噶尔丹和策妄阿拉布坦调解。

      有教廷作为调人,原本可以进一步趁火打劫的策妄阿拉布坦也不得不坐到谈判桌上。叔侄二人约定各守其地,不再起争端,策妄阿拉布坦归还了噶尔丹的妻子阿奴以及部分人畜。

      获得了援助的噶尔丹为了重整旗鼓,命令各鄂托克的宰桑率领部分民众,到乌兰固木、空奎、扎布干、察罕色浑、扎布罕哈萨克图等地从事农牧业生产。

      他不服输,要继续向清帝国这个庞然大物亮剑。

      而康熙皇帝也没有忘记这个曾经震动京师的大敌。于1692年5月在多伦诺尔会盟喀尔喀诸部,正式将喀尔喀蒙古纳入统治范围,设32旗,分左中右三路。成吉思汗的直系子孙,至此全部归顺满清,而清帝国的边界也扩张到与噶尔丹近在咫尺,规模不等的卡伦、哨所开始大规模建设。

      心有余力不足的博硕克图汗噶尔丹,对这一切只能冷眼旁观。从1692至1694年,一直在休养生息,积蓄力量。

      1695年,恢复了元气的噶尔丹决定再次东进。这一次,他不再寻求和清军的决战,而是积极煽动喀尔喀和漠南蒙古各部反清,并决定发挥游牧骑兵的优势,进行运动战,敌少则歼,敌众则退,以此来疲痹清军,迫使其退出喀尔喀。

      是年2月,噶尔丹将所有人马召集在空奎、扎布干一带,计有20000余众。这相对于第二次东征的时候,实力已经大大不如,久经战阵的老战士也已不多。而已进入老年的噶尔丹仍然壮心不已,他也许还会向自己的战士喊出自己刚回到草原平定叛乱时的那句话:“汝等视吾枪所向!”

      5月,噶尔丹率军从科布多出发,途经塔密尔,进入喀尔喀。为了争取喀尔喀民心,噶尔丹命令不得抢掠喀尔喀各地台吉,但因为先前的战争,仍造成喀尔喀各地的恐慌。

      9月,噶尔丹大军驻扎在克鲁伦河源头的巴彦乌兰。

      可这时的清廷也早已做好的迎战的准备,经过侦查,于9月破获了噶尔丹在内蒙古地区的间谍网,伊拉古克三活佛的徒弟卫征喇嘛及罗布藏端罗卜、尼尔巴格隆、尼克塔鄂木布等众多喇嘛被清政府逮捕处决,从此,噶尔丹对于清廷的动作完全失去了掌握。

      这是第一回合,噶尔丹失去了先机。

      12月,康熙皇帝做出兵分三路突袭至土拉、克鲁伦河歼灭噶尔丹所部的决策,命费扬古为“抚远大将军”,率领50000人为西路军,由宁夏和归化城出发,在翁金河汇合后向土拉河推进;康熙皇帝亲自率中路军30000人从北京出发压向克鲁伦河;东路大军15000人由萨布素率领在克鲁伦河下游阻截噶尔丹。清廷在全国进行了战争动员,征发军用大车5000余辆,牲畜20000余头。

      1696年4月1日,康熙皇帝率部从北京出发,噶尔丹料定清军三路前来,主动撤离土拉河,并下令烧毁土拉河的布尔察克10里之内的草原,以阻挡西路军。自己率军驻扎到达尔罕敖拉一带。

      4月末,康熙皇帝的中路大军到达离达尔罕敖拉仅五十里之处,为稳住噶尔丹等待西路军汇合,将长史多禅公主(贴者按:莫非此女便是蓝齐儿的原型?)及大量礼物送至噶尔丹军营,表明并无剿灭之心。噶尔丹照单全收,但仍在5月7日西走巴彦乌兰,准备迎击西路军。

      西路军本是三路清军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但因为行军路线长,且要穿越沙漠,所以也最为疲痹。5月3日到达土拉河时,仅有先锋部队14000人,正好符合噶尔丹敌少则歼的战略。

      5月13日,在肯特山南、土拉河北、汉山之东的昭默多,噶尔丹率军与费扬古决战。

      这一回,准噶尔军在噶尔丹指挥下首先发起攻击,主动围攻清军阵地。

      而吸收了前两次大战经验的清军此时配备了大量火器,数十门大炮轮番轰击,噶尔丹军尸横遍野,伤亡惨重。

      见众军畏缩不前,噶尔丹的大妃阿奴为鼓舞士气,“披铜甲,配弓矢”冲锋在前,被清军火炮击中阵亡。这个女人与噶尔丹相濡以沫20年,无论丈夫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忠实追随,可以想见,她的死对噶尔丹的打击何其巨大,对这场决战的前景也蒙上了不祥的预兆。

      大妃战死,准噶尔军更加同仇敌忾,奋勇搏杀,可战争的胜负绝不是勇气所能决定。噶尔丹麾下宿将戴巴图尔宰桑、博罗特和硕等相继战死,两军战至傍晚,仍然未分胜负。

      清军统帅费扬古深知,自己的后续部队最早第二天早上才能赶到,在人数上处于劣势的清军如果再这样消耗下去,很难固守阵地。

      为了扭转劣势,费扬古趁两军胶着之时,派一支奇兵偷袭了噶尔丹后营。

      抄袭后路,攻敌不备,原本是噶尔丹惯用的战术,但也许是因为大妃、爱将相继战死让他一味猛攻而忘记了敌人完全可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噶尔丹大意了。

      大意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准噶尔军的后营被清军轻易攻破。妇女儿童哭喊之声震天动地,战士无心恋战,全军大乱。清军趁势掩杀,获得完胜,曾经横扫中亚的准噶尔军被彻底击溃,战死2000余人,被俘3000余人,损失牛羊60000余头只。

      噶尔丹在50名护卫的保护下突围撤走,后与丹济拉、丹津鄂木布、伊拉古克三呼活佛汇合,收拢5000余人马,到塔密尔一带休整。

      这时的博硕克图汗,几乎拼光了全部实力,运动战也无法进行,因而决定在杭爱山一带游击。丹津鄂木布、杜噶尔阿拉布坦等人对前途丧失希望,率部叛走,噶尔丹仅剩不到3000人马。

      墙倒众人推,是政治不变的法则。

      8月,康熙命清军把守住各处前往青海的必经之路后,派理藩院官员二郎保到青海各部传达“不得对噶尔丹进行援助,否则将视为敌人”的诏书,原本对噶尔丹持同情态度的青海诸部首领们全部奉诏;9月,噶尔丹在南疆最后一块根据地哈密的伯克额贝都拉达尔罕谴使进北京表示归顺,并积极协助清军捉拿噶尔丹;而策妄阿拉布坦也派兵封锁了边境,严防噶尔丹返回准噶尔本土。

      在确保了噶尔丹一切外援都已经断绝后,康熙皇帝在10月派卫拉特人曼济、阿旺丹津对其招降,噶尔丹严词拒绝。

      劝降遭拒,清军的围剿更为严密,噶尔丹的部众四处转移,不但缺乏粮食、马匹,连火药也将用完,全军靠打猎维持生计,而离开大部队狩猎的人往往成为敌人捕杀的目标。其独子塞卜腾巴珠尔奉父命在巴尔库尔山打猎时被额贝都拉达尔罕的哨探发现行踪,被捕后送往北京。这对于噶尔丹来说,无疑又是沉重的打击。

      妻子儿子都已不在身边,四处转移的行军生活又极为艰苦,年老的噶尔丹在内外夹攻下病倒了,人终归是人,无论什么样的强者在命运接二连三的打击下都是无法一直傲然挺立的。

      在最后的岁月中,只有女儿钟察海的照料能给这个老人不多的安慰。而疾病和穷困却没有摧毁他的意志。11月,康熙皇帝再派员外郎博什希、笔帖式阊寿劝降,噶尔丹予以接待,但让其远坐,不准靠近。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此时的噶尔丹已经重病缠身,形容枯槁,不愿被敌手的使者看到。而对于投降,他的回答仍是拒绝。

      1697年2月26日,对劝降丧失希望的康熙皇帝亲自到达宁夏,组织对噶尔丹的合围。

      清军不再担心噶尔丹会有什么激烈的反击了,这次调动声势浩大,毫无掩饰。得知消息的噶尔丹离开过冬之地撒克萨图库里克,准备前往额黑阿拉尔。

      然而,也许是命运不忍心再捉弄他了。当他率部于4月4日转移到达科布多地区布彦图河畔的阿察阿穆塔台时,一代雄杰在数日“饮食俱废”后,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享年53岁。弥留之际,他也许会见到父亲、母亲、老师、兄长和同窗好友,他曾是他们最为热切的希望,但却在如此凄凉的境况下看着一切归于泯灭。

      当晚,丹济拉火化了他的遗体,将骨灰交给了策妄阿拉布坦,带着噶尔丹的女儿钟察海以及所剩部众归降清朝。

      正史总是说噶尔丹是绝望自杀,以显示天威临头,宵小无所遁形,只能自绝。而以清军的将领来说,围剿多年的大敌竟是自己病死的,实在很没有面子。虽然不能亲自擒获或者杀死,将其逼迫自杀也是个挽回面子的好办法。就如日后太平天国的天京陷落前,天王洪秀全的死也被说成是服毒自杀,隐晦其早已病重,医治无效的实情,原因也大抵如此。

      1698年秋,策妄阿拉布坦将噶尔丹遗骨送往清廷,康熙皇帝在城外练兵场上集合军旅,当着诸大臣、将军和兵丁的面,将噶尔丹骨灰迎风扬撒。以此来宣布,这场两个男人之间的战争,自己是最终的胜利者。

      (噶尔丹部分至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关注)

      通宝推:常识主义者,桥上,
      • 家园 这个时代已经接近火器为主的年代了!

        再往后游牧民族的锐利将被工业化的军队所淹没了!

      • 家园 关于这个“长史多禅公主”

        据说她本名道克欣,是康熙皇帝堂兄庄亲王博果铎的女儿,当时康熙为了在西路大军到来前稳住噶尔丹,决定使个“美人计”,把从京城特意带来的长史多禅公主送给对手。

        康熙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696年阴历五月四日,皇帝将长史多禅公主连同暖帽、蟒袍、妆缎衬、纯金钩、巾缨带一条、币十端、银二百两,由中书阿必达送往噶尔丹的驻地,事见《清圣祖实录》中“康熙三十年五月”。五月六日,噶尔丹派卫拉特丹济拉率领一千多人,到颜土库列图,迎接长史多禅公主。

        据说这位公主在战争中活了下来,噶尔丹死后,她又嫁给了统治内蒙阿拉善的和硕特王爷阿宝(显然不是那只熊猫)。

        与噶尔丹的女儿钟齐海一样,此女似乎也是无数腐女穿越时的首选角色——如果她确实存在的话。

        • 家园 穿越时可得小心,万一历史发生点什么小变化就危险了

          • 家园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并不存在这个长史多禅公主

            而是对史料的理解错误,所谓“公主长史多禅”,是指一名叫“多禅”的官员,其官名为“公主长史”,他和另一名官员阿必达一起去给噶尔丹送礼以稳住对方,但并没有送公主。

            按照这种说法,后来嫁给阿拉善和硕特蒙古王爷阿宝的那位公主,其实和“公主长史多禅”没啥关系。

            姑且列之。

            • 家园 从这些动作来看,康熙帝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对手

              彻底消灭才罢休,虽然有点幸灾乐祸,但是我还是觉得把那个什么伊拉古克三呼活佛车裂了是太应该了,这个人才是最吃里爬外的卖国贼,不杀一儆百,总有些人心里不服

    • 家园 班门弄斧,贴个图

      链接出处

      不过主要是康雍之后,以外蒙为主,除了几个地名,没卫特拉什么事了。

    • 家园 "顾实汗"应该是“固始汗”的谐音吧

      感觉四卫特拉总体上彼此间关系还算是融洽,大家没有像刺猬一样挤在一起,直至最后为争夺生存空间大打出手。相对而言,也就杜尔伯特稍微面一点儿,没有啥光荣事迹可以青史留名。

      另外,和冰雨感觉一样,如果能稍微配上地图就好一些了。毕竟,普通人比如俺这样的,对很多地名还是稀里糊涂的,看文章的感觉,就是这帮蒙古汉子真能折腾。

      • 家园 是固始汗

        其实这俩词都是汉语“国师”的谐音,前面好像有朋友也提到过。

        杜尔伯特正因为面,最后反而保存的最好,准噶尔被清军整个灭种,和硕特和土尔扈特也没剩下几个人,所谓强弱都在一念之间,不知是福是祸。

        地图尽量吧,那时期的边界太模糊了。

        • 家园 土尔扈特回归之后的后裔在哪里?

          维基上说那些留在伏尔加河流域没有回来的土尔扈特人现在就是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的居民,那我们这边的土尔扈特人在哪儿呢?

          • 家园 土尔扈特人被清朝分裂为几部分

            当时准噶尔人已被清军灭种,土部首领渥巴锡便请求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也就是乌鲁木齐到伊犁一带,但乾隆不同意,他将本来就没剩下多少人的土部又分割为几部分别安置,以完全断断卫拉特蒙古东山再起的可能性,其中比较大的一部最后住到了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

            • 家园 其实我有点不明白渥巴锡为什么要回来?

              看到准噶尔被清军彻底屠灭的惨状,竟然还敢不远万里顶着沙俄的前堵后击跑回满清的治下,就不怕才出狼窝又入虎口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