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文明只有63岁——《大目标》后记 修正技术错误 -- 马前卒

共:💬216 🌺1256 🌵2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不敢苟同了

          考虑英国工业化的时候,英国考虑其统治的殖民地区域人口。

          日德?起步阶段他们确实人口有限,但后来通过铁血政策,获得了外部的殖民地人口……

          这三个国家都是通过剥削殖民地来为自己国内实现工业化的典型。

        • 家园 中国是工业后发国

          这是现时国际政治里一个很重要因素。前面说大一统是最重要的一笔传统政治遗产,如果中国也是先发工业国,那产能早就可以超过其他先发国的总和了。工业国相对农业国的发展曲线是指数增长,这是一个在忽略横向工业国之间代差的纵向理想模型,但考虑到先发国对后发国的领先优势和政治压制,后发国相对先发国付出的努力和代价水平可能也是指数级的。中国作为后发工业国,如果没有传统政治遗产作为基础,前面那个架空,就是今天没有实现政治统一的欧洲在后发国的一种投影,而且还是缩微比例的投影。只谈后63年,不谈前两千年,就和只谈后30年,不谈前30年一样,第六个馒头吃饱了,前面五个馒头的功劳都不算了。

          金砖国里各国人口:毛子约1.5亿,巴西约2亿,这俩属于一个量级,毛子吃前朝老本吃得差不多了,巴西是个什么样子督公你在书展上也说过了;三哥约12亿,和中国相当,也是被你作为反例的;南非4千多万属于打酱油的异类且不谈。

          • 家园 还是只看到结论没看到逻辑

            中国作为后发工业国,如果没有传统政治遗产作为基础,前面那个架空,就是今天没有实现政治统一的欧洲在后发国的一种投影

            我的确看到这个观点第二次被认真地用键盘敲打出来了

            • 家园 逻辑很简单呀

              就是现在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样子,是因为哪些关键因素ABCD,而ABCD中哪些是先天的,哪些是后天的,这个不难区分吧

      • 家园 他那个调调就是河殇换了个马甲,到底不愧是做过民运的。
      • 家园 督公本质上其实还是斯大林主义共产党人。
    • 家园 督公 毛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怎么区别?
    • 家园 好像公知也是这么认为的

      只不过和督公这个正好是相反的另一个极端

    • 家园 如果真的只有63年的历史,那想超过美国是很难的

      如果真的只有63年的历史,那想超过美国是很难的。美国本身就是一个数千年北非欧洲文明的新生。

      • 家园 如果这个63年的历史是美国近现代历史的映射,还是可以赶上

        中国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美国(比如从2000年起再花上50-100年)。

        为什么要说是63年历史,仅仅是起始于1949年以来的历史?或者是156个项目以来的历史?

        那么这个156个项目里面有多少是从美国人那里转批过来的?

        比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设备是苏联原装货还是美国二手货?

        英国的英语English,顾名思义是一个从欧洲角落里来的语言,同繁荣的地中海文明相比,英格兰文明曾经是个后进的文明,而演化成今天引导世界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潮流的主导文化。

        English——古英语Englisc “来自‘钩形’地区的人的语言”Anglo-Saxons 盎格鲁-撒克逊人English中的eng暗含“钩、弯曲”的含义。

        English 这门语言是来自世界一角的语言,来自角落的语言。

        从何说起呢?英伦三岛的第一批印欧居民是塞尔特人(亦作凯尔特人)。原先岛上可能还有更早的居民,但是人烟稀少,所以没有留下多少遗迹。塞尔特人是古印欧人的一支,大约在4500年前离开他们在东欧的故乡向西迁移,公元前1000年时,(相当于我国商朝末年,西周初年)他们成了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麓的一个强大民族。公元前500年左右(相当于我国春秋时期)他们开始向西迁移,后来到了英伦诸岛,这是印欧人第一次“入侵”。

        印欧人的第二次入侵是在公元5世纪中叶,当时生活在现在德国和丹麦交界处有两个部落,一个是石勒苏益格Schleswig 的盎格鲁Angles,另一个是霍尔施坦因Holstein的萨克森Saxon。霍尔斯坦因和石勒苏益格现在是德国最北面的两个州,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丹麦那里“取得”的。这两个部落从那里跨过北海,占据英格兰,原来的赛尔特人很快后退到威尔士、爱尔兰和苏格兰高地the Highland。

        English 一词就源于Angles,原意为“角落”,意即他们来自欧洲大陆的一角。在古英语中,Angle写作Engle,他们的语言叫做Englisc。古英语中“sc”读作“sh”,如sceap读如sheep。塞尔特Celt中的c可以读作/s/, /k/,所以也叫“凯尔特”美国人中有很多来自苏格兰和爱尔兰,所谓的“美国腔”可能就是凯尔特口音。

        这个说英语的民族逐渐占压倒性优势的过程是怎样完成的?

        英语的前身同汉语同样经历了5000多年的演化--别以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深长,英伦民族也有同样长的历史---其实人类从6万年前从非洲出走以来,大家的经历都差不多一样长。

        为什么在5.5万年左右,大家都开始形成各自的语言文字体系后,技术和文明的发展就开始出现明显分野了呢?

        纵观各种文字起源,考古学家发现都有一个象形文字的阶段,然后发生了分化,一大部分象形文字继续演化化变成字母文字而另外一些象形文字就固定下来形成当今特有的方块字。

        从原始的象形文字变成字母文字就是一个创新的行为,而在原始的象形文字基础上进行修改而演变成方块字是一种山寨或改良但不是创新。

        不知何故,中国文字发展为何在象形文字向字母/拼音文字的过渡中停顿了下来。

        这个停顿非同小可,绝对不是何新这样的“国师”可以理解的。

        • 家园 英国文明和中国文明同样持续了几千年?

          我怀疑这个。

        • 家园 这个语言上的演化可真好啊,以至于

          西方人为了读懂老祖宗的东西还不得不花费老大功夫,去接受专门的古典学训练。作为补充为了搞清自己文明的传承,还得再进一步接受日耳曼语文学和罗曼语文学这两大主要分支的训练(对西欧人来说)。

          当然好处就是,易于区分贵族与平民,把知识垄断起来。当然长期恶果就是整个文明的受教育程度持续下降。

        • 家园 为何在象形文字向字母/拼音文字的过渡中停顿了下

          三个字答案是书同文。两个字答案是变法。官僚机构不可能每个管理区都配备翻译,抄写员。部落氏族可以独立发展出自己的文字。帝国形态的都会出现官方文字。就是帝国崩溃后,几百年后再出现的下代帝国的拼音文字很可能和上一代完全不同。下代帝国的开国皇帝很大机率是上代帝国下的野人。 中文的巧合就是象形文字没转成拼音文字前就被帝国固化了。每次新帝国开国最多来次简化,重立文字是不可能的, 把原来手下都变成文盲的机会成本太大。 手下原来就都是文盲,自封为王,自立文字的例子不是没有。 满文,蒙文,维文就这么来的。

          • 家园 我觉得象形文字的固化远早于帝国

            中国历史上,帝国历程的特点不仅仅是政治体系继承,同样重要的是民族起源迥异的政治集团的融合。不管把周朝还是秦朝做为帝国的开始,当时的社会已经拥有了丰富的象形符号体系和以之为基础的成熟文化。另一方面,虽然我们已经知道现代中国人在人类学上来自从南北分别进入东亚地区的两支智人的融合,但面临起源和记录方式迥异语言的竞争时,基于象形文字的汉语始终完全胜出,而不是融合,中华文化有很多支流汇入,但是只有一个决定性的起源。

            我对汉字强势的进化论解释就是基于大家反复提到的明显文化现象:汉字这个象形符号体系虽然复杂、庞大,在前工业化时代,基于汉字的信息复制保真度却非常好,甚至可以说最好。或许,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往返迁移、分居各地,此过程中,语音和文化逐渐发生分化,但是他们之中没有哪一个群体迅速发展出压倒性的经济、文化优势,而且应该都继承或接触到同一种基于象形文字的记录方法,这个过程并不排斥拼音文字的出现。我认为象形文字胜出的决定机制可能是这样:语音和文化的高速高度分化决定了拼音记录法必然随之分化,这在现代语言是一样的,但象形文字由于表意本质不必同步分化,更由于其逐次累积的复杂性越来越难于分化,与此同时,生产和文化发展程度不同的各地居民却必须一直保持密切的物质和信息交流。口语不通可以笔谈,使用象形文字的优越性因此非常明显。

            我认为,帝国雏形在中国出现的时候,象形字已经战胜了其他所有拼音文字,延续下来的拼音记录法实际上必须依存于象形符号,起到必要的支持作用。当代汉语仍然是这样。拼音符号的确大大简化和加速了汉语教育,抛弃汉字却必然损失大量的、宝贵的独特信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