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苍狼与白鹿4中的历史 -- 五藤高庆

共:💬627 🌺3400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怪怪的绰号

      1370剧本,阿梯落克:丹麦国王。致力於扩张领土,但败给了汉萨同盟,在斯特拉尔松合约中被迫承认汉萨同盟的诸城市,可拥有特权。

      丹麦国王瓦尔德玛四世(Valdemar Atterdag,1320年-1375年,1340年-1375年在位)。丹麦国王克里斯托弗二世之子。青年大部分时间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路易四世在巴伐利亚的宫廷中度过。1332年荷尔斯泰因伯爵格哈德三世发动叛乱,推翻了克里斯托弗二世的统治。此后8年间,丹麦没有国王,国家被一些伯爵统治。直到1340年,丹麦国家英雄尼尔斯·埃勃森杀了格哈德三世,瓦尔德玛才回到丹麦即位。

      以出卖爱沙尼亚殖民地(1346)所得,巩固对日德兰地区的统治(1349)。1360年瓦尔德马从瑞典收回斯科讷省,至此全部统一了其父当年的王国。

      其侵略性的对外政策导致与瑞典、北德意志诸邦及汉萨同盟的冲突。1368年惨败于汉萨联合舰队,被迫接受条约,准许汉撒同盟各城镇有经商特权。

      尽管他有很多子女,但大多死得很早。他去世时,只有最小的女儿玛格丽特在世。玛格丽特一世与挪威国王哈康六世联姻,这使丹麦与挪威得以结成联邦。

      丹麦王位其外孙挪威国王奥拉夫四世继承,为丹麦国王奥拉夫二世。

      绰号Atterdag,阿道戴,翻译为又一天,又一个黎明,有褒贬两种解释。一种说法认为形容他浑噩度日,另外一种说法认为这是有为君王对时光飞逝的感叹。日本人就翻译成阿梯落克

    • 家园 一个有剧情的数学家

      倪克拉欧列,法国的经济学者。曾作为夏鲁路五世的经济顾问,对通货政策提出建议,重建了法国经济,立下了许多功绩。尼科-奥雷姆(Nicole Oresme)约1320年-1382年,法国数学家、自然哲学家。

      他早年就学于巴黎大学的著名学者J.比里当(Buridan),1348年以后在纳瓦拉学院(Callée de Navarre)学神学,1356年取得神学硕士学位.

      奥雷姆曾在学院管理财务,后来成为学院的主要负责人,直到1361年12月辞职.   

      他和当时的皇太子(1364年继承其父约翰二世成为国王查理五世(Charles V,1364—1380年在位)有交往.1356年,约翰二世被英军俘虏,皇太子摄政.1359年奥雷姆曾以国王秘书的身分签署文件.1360年被委派到鲁昂(Rouen)去为太子商谈一笔贷款.1361年奥雷姆被任命为巴约(Bayeux)的副主教,但没有赴任.1362年11月23日又被任命为鲁昂的牧师,1363年2月10日改任巴黎的圣沙佩勒(Sainte—Chapelle)的牧师.一年后(1364年3月18日)升任鲁昂总教堂教长.他居此要职直到1377年成为利雪的主教.不过他在1380年以前并未定居在利雪,而是奔波于鲁昂与巴黎之间.   

      中世纪的学者多半是神职人员,他们有充分的闲暇来研究学问,生活有保障,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种典籍文献.奥雷姆就是典型的代表.他还有一个优越的条件,即得到国王的支持.   

      查理五世于1364年即位,他十分重视学术研究,关心为政府服务的学者.奥雷姆受他委托,从1369年起,把亚里士多德的多种著作由拉丁文译为法文,其中有《伦理学》(Lelivre de ethiques d’Aristote, 1372)、《政治学》 (Le livre depolitique d’Aristote,1374)、《经济学》(Livre de economiqued’Aristote)等.后世对于这些译本评价很高,认为对法国语言文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数学之外,奥雷姆在别的领域也有不少论著.他的《占卜书》(Livre de divinacions)是为反对巫术和占星术而作.天文学方面,他在《球论》(Traité de la sphère)和《天空与世界认》(Livredu ciel et du monde)中阐发了他自己的宇宙观.他不接受亚里士多德的静止地球位于宇宙中心的学说,认为地球是动的,但未提出绕日的观点.

      奥雷姆曾从事财务管理及造币工作,写成《货币制度》(De moneta,约1360年写成,1484年出版)一书.查理五世改革他的财政制度,就是以奥雷姆的理论为依据的.因此他又被称为中世纪最大的经济学家.

        奥雷姆一生的著作在30种以上,不过大部还是手稿,其中一部分直到近、现代才刊行于世.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到,他是一个颇有辨别力的经院哲学家,常针对当时流行的学说进行论争,和一些神学家、占星术家及说教者对立.

        在数学方面,奥雷姆有两项突破性的工作,一是为解析几何的创立开辟了道路,他的思想已接触到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曲线表示函数的图象,不过只着重讨论了匀加速度物体的运动;

      二是引入非正整指数幂的概念.他並引用指數律中的加法律和乘法律來處理幾何和物理的問題。

      总之,奥雷姆在多方面特别是数学方面有许多创新,在中世纪的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70剧本,用法国夏鲁路五世(查理五世)反击英国成功,可以加指标的。夏鲁路五世三项都加,倪克拉欧列政治提升

    • 家园 捉住 阿布汉母

      阿不汉母:以北非的都市脱雷幕先为首都的阿布多阿鲁圭多朝之君主。

      马格里布的统一王朝穆瓦利德朝灭亡之后,三分为摩洛哥的马林朝(顺便提一句,马林朝的首都是 非斯,不再是马拉喀什,暗荣也不知道改一下),突尼斯的哈夫斯朝和今阿尔及利亚西部的阿卜德·瓦德王朝(Sulalah‘Abd al-Wad,也称吉亚尼德王朝,Zayyanid dynasty首都特莱姆森。) 。这三国呢就成了今天摩洛哥、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的前身。不过和现在地图上的大小相反,哈夫斯最强,马林朝次之,阿卜德·瓦德王朝最弱。1337年之后,就败给马林朝成了附庸,不过王统持续到1556年才在北非海盗们和西班牙军队的夹缝中,彻底消灭(其地成为奥斯曼帝国属地)。

      1352-1359年,马林朝入侵,从1359年起,阿不汉母Abu Hammu II 或(Abu Hammu Musa II)开始在马林朝的压力下反复国家的复兴运动,四次被逐,五次夺回王位,统治时间分别为1359-1360, 1360-1370, 1372-1383, 1384-1387, 1387-1389。最后遭到亲生儿子的放逐,在深山里战斗而死。

    • 家园 呼娄华萨耳,最早的小报记者

      呼娄华萨耳

      法国的历史家。侍奉於英国及米兰的宫廷。被誉为中世纪最大的年代记作者,记录了在骑士道时代所发生的各式各样的事件。

      傅华萨,Jean Froissart,法国作家,约1333—1400。生于法国北部瓦朗谢纳地方的小市民家庭。年轻时即立志成为闻见录的作者。闻见录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历史著作体裁,但与编年史有很大差别。他曾进神学院学习,但直到晚年才接受了议事司铎的教职。

        他以毕生的精力写成的《闻见录》4卷,卷1记录1325至1378年间的英法战争;卷2叙述1378至1385年所发生的大事;卷 3从1385年写到1388年,主要记述作者在法国南部国境以外的贝亚恩地区的旅行以及当地郡主的宫廷生活。卷4写到1400年,记录了作者晚年的一些事迹。其中以卷1最为重要,它的内容涉及法国史上的“百年战争”前半期的几次大战役。编写这一卷时,傅华萨正在英国任爱德华三世的王后菲力浦·德·艾诺的侍臣。他采访了参加过侵略法国的英国远征军的将领以及被英国俘虏的法国军人,根据他们口述的材料编写成书。

      傅华萨所写《闻见录》都是直接利用采访所得的材料,不加辨别。主要是轶闻传说的记录,不是严格的历史著作。它的主导思想是歌颂日渐衰落的封建骑士精神,歌颂王侯将相的武功勋业,描写贵族生活的豪华、喜庆宴饮的盛况等。他所反映的是法国历史上战乱频仍、人民涂炭的悲惨时代。法国学者朗松在他的《法国文学史》中指出,傅华萨只看见贵族的狂饮,听不见人民的悲号。

        从文学的角度看,傅华萨的《闻见录》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他善于描写千军万马的战争,或豪华宏大的节庆场面。他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行文流畅自然,有艺术魅力。为了编写《闻见录》,傅华萨一生几乎不停地到处旅行,采访有关的人物,记录他们的谈话,甚至把谈话者的姿态神情都写入书中。因此,他的《闻见录》是一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故事录。

      傅华萨传世的作品还有25,000行诗和一部用韵文写的长篇小说。

    • 家园 德项,我不是踢球的

      德项:法国诗人。在夏鲁路五世时担任外交官,留下了以百年战争为题材的诗作。

      于斯塔什·德尚(Eustache Deschamps,约1346-1406),他是马肖的弟子,曾在宫廷中任职,担任外交官到过欧洲和东方的许多国家。他写过1400多首诗,开创了论辩体诗歌(影响了马莱布和高乃依)。他抒写切身感受,如生的欢乐与愁苦、旅行的厄运、病痛、激情与思索,常从《玫瑰传奇》中汲取灵感。

      有名的《悼念杜盖斯兰的挽歌》(就是同一剧本里的琉捷克蓝,因武功卓著从普通骑士擢升为军队统帅的法国将军)怀念具有“狮子般的心”的骑士,“完美无暇的军人”,反复咏唱“哭泣吧,为骑士之花哭泣”。

      在《巴黎》一诗中,他历数巴比伦、开罗、大马士革等历史名城,然后赞颂巴黎:这是一座冠于全球的城市......哪里都比不上巴黎豪华。诗人的眼界十分广阔,他已经具有现代人的意识,能够理解城市在现代文明发展中的价值。他对巴黎的赞颂不仅看到了这个历史名城的繁华,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它是个商业城市,这里有无数的商贾店家,“开遍百艺之花”。

      德尚的爱情诗写得十分大胆,甚至有些色情,《美丽的少女》以少女的自白写出:“我乳房结实高耸起,/长手臂,纤细的手指,/论身材我苗条舒展”,“我有迷人的腰部、/秀肩、巴黎人的屁股,/大腿小腿富有曲线”,“谁敢大胆向我求婚,/谁就将是我的恋人,/把如花的小姐独占:/告诉我,我是否漂亮”。

    • 家园 神学家-地理学家

      艾易:法国的神学家。在神圣罗马皇帝西吉斯蒙所召开的康士坦士公会议里,扮演了主导的角色。

      Pierre d'Ailly 译作皮埃尔-德阿伊(1351-1420),法国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占星学家、红衣主教。生于法国北部的贡比涅,求学于巴黎,在巴黎大学执教。

      他在统一天主教会的康斯坦茨会议上是重要的神学家。但是他今天为人们所熟知,更主要是因为他的地理学贡献。他的《理想世界论》(Tractatus de imago mundi),在大航海时代里译作世界样貌,总结了中世纪的地理学知识,他反对印度洋是个封闭海洋的观念,指出非洲南部应当有开放的海洋;他的著作里采用了较小的地球周长。这些为达迦马和哥伦布的航海提供了理论依据,他的书很早就印刷出版,是大航海时代探险家的指导书。

      由于他在地理学和天文学上的贡献,他的名字被用来命名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

    • 家园 伦敦九杰

      中世纪欧洲的文人也和中国一样犯“十景病”,但是却不一定凑十样(人家不一定崇拜十全十美),cchere里有人介绍过所谓的“九个完美男人”(赫克托尔殿就是九个完美男人之一哦)“九个完美女人”。地方上也就有了各种九杰的版本。

      下面的这位就是伦敦九杰之一,虽然他根本就不在伦敦活动。

      后客伍特:英国的佣兵队长。率领着被称为“白色兄弟团”的部队,被佛罗伦斯及米兰公国所雇佣,甚为活跃。

      其实这个人名头很大,看过《新概念英语》的都知道(什么,你没看到第三本?那还好意思说)。这就是高贵的暴徒,约翰-霍克伍德爵士,意大利人叫他“乔凡尼·阿库托”(Giovanni Acuto)。

      早年经历扑朔迷离,一般公认,他是英国艾塞克斯-斯拜尔赫丁翰(Sible Hedingham)地区的一个制革工人的次子,后来在伦敦开始做过制革学徒。一说他在参军之前是一名裁缝

      百年战争的第一阶段,霍克伍德是在法国作战的英军战士,据说在1356年的普瓦提埃战役表现出色,黑太子爱德华授予他爵位。

      在1360年的布列丁尼条约(Treaty of Brétigny)签订后,英法暂时停战. 霍克伍德到勃艮第,参加雇佣军兵团;后来晋升成为白色军团(White Company)指挥官。

      1363年霍克伍德受雇于蒙特费拉特侯爵(Marquis of Monferrato)手下时,翻越阿尔卑斯山参加攻打米兰的战斗。此后,霍克伍德和他的手下们就留在了意大利,在之后的几十年间曾受雇于意大利多个政治派别并且多次在战争中倒戈。

      霍克伍德总是把他的雇主和敌人玩弄于鼓掌之间:他可能受雇于一方但同时又向另一方索取钱财(以求不被攻击),也可能在拿了雇主的钱后又倒向另一方。有时候,一个政治派别仅仅为了霍克伍德不倒向自己的敌人而雇用他的军队。当霍克伍德需要钱的时候,他会以叛变或劫掠平民的方式要挟他的雇主。

      通过这些方式,他在罗马涅和托斯卡纳都拥有了不动产,在蒙特其维斯邦尼(Montecchio Vesponi)拥有一座城堡。并且和米兰公爵博纳博·维斯康蒂(Bernabò Visconti)的私生女冬妮娅结婚。

      1381年,英王理查二世任命霍克伍德为英国驻罗马教廷大使。

      在14世纪90年代,霍克伍德在对抗米兰城邦首领姜-加莱佐阿-维斯康蒂(1370剧本 的将德 Gian Galeazzo Visconti)的扩张战争中成为佛罗伦萨军队的总司令。同时代的佛罗伦萨人认为,霍克伍德是“在抵御米兰侵略扩张战争中维护佛罗伦萨独立的救世主”。因此佛罗伦萨给予霍克伍德公民身份和退休金,1394年3月16日约翰·霍克伍德爵士逝世于佛罗伦萨,享年74岁。随后佛罗伦萨人以“无比骁勇的战士、无比杰出的领袖乔凡尼·阿库托爵士”的荣誉称号为他在大教堂(Duomo)举行了国葬。

      佛罗伦萨人委托保罗·乌希洛(Paolo Uccello)为霍克伍德建造墓碑。墓碑上绘有壁画,至今仍然矗立于大教堂(Duomo)内。

    • 家园 佛罗伦萨人都跑到别处去了

      1370剧本 威尼斯 撒介题:意大利佛罗伦斯的小说家。其著作《三百物语》为描写当时市民生活的杰作,非常有名。

      以下文抄公:

      弗朗科-萨凯蒂 (Franco Sacchetti,1332?-1400),出生于佛罗伦萨的商人家庭,自幼喜爱文学、音乐,成年后遵从父亲的意愿从商。后来又弃商从政,担任过佛罗伦萨共和国的一些重要职务,并多次受命出使其它城邦,得以周游各地,阅历人生。

      萨凯蒂的文学活动大约始于1350年,正值彼特拉克、薄伽丘的文学创作活动为意大利文学缔造了欣欣向荣的局面的时期。他受彼特拉克的影响,开始写作诗歌。他的诗作题材和形式相当广泛,有抒情诗、叙事诗、政治诗、伦理诗、狩猎歌等,大多采用十四行诗、短歌的形式。它们继承文艺复兴初期诗歌的传统,歌颂爱情,充满热爱生活,懂憬幸福的情趣,风格清新、自然。这些诗歌都收入《萨凯蒂诗集》。他还出版过散文教诲作品和《书信》。

      后来他转而创作短篇小说。《故事三百篇》(三百物语啦)是萨凯蒂最重要的作品,1385年左右开始构思,其中大部分写于1392至1397年间,但流传下来的仅223篇,有一些是残存的片段。

      他的短篇小说描写受到薄伽丘的影响。作者在“自序”中说,这些故事的素材采自日常生活或民间传说,都系作者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趣事、奇遇。故事中的人物全是普通的市民、手工艺者、民间艺人、小丑、仆役。萨凯蒂热情歌颂这些虽然出身低贱,但有着许多美德,聪明、善良、豁达、明智的下层人民,或抨击君主的专横、愚蠢,或挖苦富贾的贪婪、冷酷,或讽刺僧侣的伪善、龌龊,或_嘲弄各种丑恶的人和事。

      《故事三百篇》生动地描写了十四世纪佛罗伦萨的风尚习俗和生活环境,勾勒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经济、精神生活画面。作品中洋溢的强烈的反教会的民主思想,人的高贵不决定于他的出身与地位,而在于他的才能和品德的观念,都抒发了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

      萨凯蒂曾注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贺拉斯的《诗艺》,又先后发表了论传奇体叙事诗、悲剧、喜剧的著作,批驳了对阿里奥斯多传奇体叙事诗《疯狂的罗兰》的攻击,阐明了这一新型诗歌体裁的特征和作用。他创作的《奥尔比凯》等九部剧作,以流血的事件,强烈的戏剧冲突,撞击观众的感官,来进行道德教育。他的戏剧理论与实践,推进了意大利古典戏剧的发展。

    • 家园 贝尔特卢特,谁的火药在飞

      中国的历史普及书籍一直在意淫四大发明在西方引发的爆炸性影响,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人才不会为自己改进的技术认东方祖宗呢

      这也就决定了贝尔特卢特(Berthold Schwarz)在中文材料里注定籍籍无名。

      贝托尔德 施瓦茨(Berthold Schwarz)传说中的一个精通黑色魔术的修道士, 寻找智者宝石(魔法石、点金石)的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生爆炸而偶然地发明了黑色火药。不过也有人认为他只是个传说人物。但是大部分西方人,尤其是他故乡弗赖堡的人当然不会这么认为,在1855年西方人认可的火药发明500周年,弗赖堡人为他塑铜像纪念。

      贝托尔德 施瓦茨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著名的由塞巴斯蒂安·明斯特尔(Sebastian Münster)撰写的《宇宙学》中,书中记载了他于1354年发明黑火药。意大利编年史作者称贝尔特卢特为“Bertholdus Schwarz oder Niger,alias Konstantin Anklitzen, ein Deutscher aus Freiburg.”(译为:贝特霍尔杜斯·施瓦茨或尼格,别名康斯坦丁·安格立岑,来自弗赖堡的德国人。)

      1380-1400年间,在弗赖堡一带确实出现了发射石弹的铁质火炮

      一篇大概于1380年左右就写成的旧文证实,石火炮在这段时间里发明了,此文被收录在大约1400年由一位不知名的军械专家编写的《火器书》中,这种炮可以把石制的炮弹最远发射到2.5公里的射程。这种重型火炮的发明者被叫作“ 尼格-贝特霍尔杜斯”,就是贝托尔德 施瓦茨(尼格 就是黑 是绰号)。这种火炮比中国人使用的火炮威力大,据说就是因为贝托尔德 施瓦茨发明了更为强力的火药。

      贝托尔德 施瓦茨作为伯恩哈德教派的修道士,由于进行被教会法规禁止的实验,被当作异教徒,于1388年在布拉格被国王法庭判处火刑。

      也有人说,贝托尔德 施瓦茨为威尼斯人铸炮,要价太高,威尼斯人就把他告到宗教法庭,处死了他。

    • 家园 隐藏的 不死 小强

      1370剧本 德国(不一定,他是最晚出的人物之一,可能跑到别的地方)系特贝加:德意志的将军。曾参加鄂图曼土耳其的军队,但在安卡拉之战被帖木儿军俘虏,后被解放回国。

      这个人网上很多成四将军列传里都没有,因为他出场的实在太晚,指标又很一般(平均61,总和183,刚及格)

      但他实在是个不死小强,否则怎么会“德意志的将军。曾参加鄂图曼土耳其的军队”呢。Johann Schiltberger(1381-1440),出身于德国贵族家庭,1396年作为匈牙利国王(后来神罗皇帝)西吉斯蒙德的军队成员,参加了著名的 尼科堡 大战,这也是最后几次十字军之一。十字军联军大败,因为之前十字军杀俘,奥斯曼苏丹巴耶济德盛怒之下,杀死了近一万名战俘,Schiltberger当时很年轻,侥幸被赦免,加入了巴耶济德的军队(估计被迫改信了)。1402年他随军参加 安卡拉 大战,再次被俘,又在帖木儿军中混了一段时间。后来他设法逃到君士坦丁堡,几经辗转,1427年回到巴伐利亚的老家。他的游记记录了所经历的东方各国的情况,是重要的史料。

      通宝推:五藤高庆,
    • 家园 原则上我只找冷门人物,中国那些武将应该大家都知道的

      1370年剧本 英国 帕西:英国的将军。活跃于对法之战。因其脾气暴躁而被取外号为霍兹帕(莽撞之意)。之后反叛国王亨利四世,战死沙场。

      这小子是最晚出的人物之一,他在历史上没啥地位,但在文学上(不是自己写,是别人写他)挺出名,亨利·潘西·霍茨波,诺森波兰伯爵的儿子,莎士比亚《亨利四世》的主人公之一。霍茨波或霍兹帕(Hotspur热马刺,想到这个词了吗,托特纳姆热刺足球俱乐部就是从这里来的)是绰号,因为他老爹诺森波兰伯爵也叫亨利·潘西。

      个人认为《亨利四世》是莎翁最好的历史剧,亨利·潘西·霍茨波和哈利王子(后来的亨利五世)的对手戏是特别精彩的。

      他的家族因不满意国王的封赏,勾结苏格兰人发动叛乱,但被亨利五世击败,据说他被亨利五世亲手杀死。(莎翁把亨利·潘西·霍茨波和哈利王子写成年龄仿佛的少年英豪,虽然霍茨波38岁,比亨利四世还老

      通宝推:五藤高庆,
    • 家园 坞斯一家

      1357年,金帐汗 札尼别 攻入大不里士,灭伊尔汗国,结束了两家百年的争端,但是 札尼别 随即生了重病。被儿子别儿迪别毒杀;别儿迪别的弟弟忽里纳杀兄篡位,小弟纳兀鲁斯Nawruz Beg又杀忽里纳,金帐汗国陷入仇杀内战,迅速瓦解。金帐汗国正支 拔都 家族的统治结束,在1360-1380短短的二十年间就有十八个可汗,被势力最大的权臣马麦左右。

      金帐汗国 有两个附属汗国,分别是拔都长兄 斡尔达 建立的白帐汗国(份地在今哈萨克斯坦)和 拔都五弟 昔班 建立的青帐汗国(份地在今白帐汗国以北,西西伯利亚)

      马麦,出身于青帐汗国的一位万户,相传他是前辈权臣 那海 (1271剧本,农盖 Nogai,也译作诺盖)的孙子,他是别儿迪别的女婿,他主要控制乌克兰与克里米亚,以当地的实力为基础,任意废立可汗;但是1380年他在顿河 库里科沃原野 大战中,败给莫斯科大公 德米特里,失去了实力;1382年 白帐大汗 脱脱迷失攻下 喀山,马麦战败逃亡克里米亚,被 原来的盟友 背信弃义的热那亚殖民者 杀死

      坞斯,一般译作兀鲁斯(Urus Khan)是白帐汗,他的事迹不多,可知的是他打败并杀死脱脱迷失(Tokhtamysh,特库达密休)的父亲禿亦火者斡黑兰;脱脱迷失逃入河中,投奔帖木儿,帖木儿对脱脱迷失特别好,几次派兵支援他,并且把讹答剌城(就是花花守将杀成吉思汗商队的地方,交通要地)给他做根据地。

      1377年左右,坞斯死了,儿子Toqtaqiya(拖刻塔器雅,脫黑脫阿)继位,接着和脱脱迷失掐架,脫黑脫阿打败脱脱迷失,但随即就死了(可能是战伤),在位不满一年。坞斯的另一个儿子Timur-Malik帖木儿灭里接班,1378年脱脱迷失设计,在咸海以北打败并杀死帖木儿灭里,夺了白帐汗国大位。脱脱迷失随即进军东欧,打败马麦,压服莫斯科大公(攻陷焚毁了莫斯科),合并金帐汗国。

      脱脱迷失羽翼丰满之后,攻击乃至偷袭暗算他的恩主帖木儿,帖木儿报复,大举进攻脱脱迷失,并立Timur-Malik帖木儿灭里的儿子帖木儿·忽格鲁特Temur Qutlugh为金帐汗,以白帐汗国曼吉特部首领也迪古(Edigu,1352年-1419年)为宫廷侍卫长辅佐他。1392年,帖木儿终于在伏尔加河中游昆都尔察河谷大败脱脱迷失;1395年,帖木儿再次讨伐脱脱迷失,破坏金帐汗国首都萨莱,脱脱迷失大败投奔立陶宛大公维陶塔斯去了(1370年剧本,波兰的将军)

      1399年,帖木儿·忽格鲁特和也迪古在立陶宛伏尔斯卡拉河再次打败脱脱迷失。但脱脱迷失如不死小强,仍然逃走了,而且他的儿子之后不久还暗算杀死了帖木儿·忽格鲁特。也迪古先后立Timur-Malik帖木儿灭里的儿子沙迪别汗和不剌汗,并最终在1405-1406年在西伯利亚的秋明一带杀死了脱脱迷失。(1419年,脱脱迷失的儿子又杀死了也迪古,混战继续......

      通宝推:五藤高庆,
    • 家园 伊尔汗国

      伊尔汗国(Il-khanate),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1256年由旭烈兀建立。主要属地涵盖大部分大伊朗。伊尔汗国在建立后迅速中东化和伊朗化,各种宗教冲突交织着国家冲突使伊尔汗国内争不断,而中东化的另一结果是伊尔汗国有着绿教各国的严重痼疾。各色军事贵族的崛起使得伊尔汗的权力逐渐削弱。同时因为后期伊尔汗国军事压力较大,又胜少败多。导致伊尔汗的权力虚化,最后被各路军事贵族架空,最后末代伊尔汗不赛因(Abu Sa'id)沦为傀儡,伊尔汗国解体,为三个互相攻杀的地区性小王朝取代。伊尔汗国传国79年,大部分时间内国土较为稳定,使得伊朗从蒙古西征时的破坏中恢复过来。而伊朗文化也有了一定的复兴。

      出现剧本: 苍狼的末裔

      阿巴孩:阿八哈(Abaqa)。旭烈兀的儿子,伊尔汗国第2代君主。伊尔汗国最能干的三位君主之一(另外两位是旭烈兀和合赞)。他将伊尔汗国的首府定在桃里寺(现称大不里士Tabriz)。伊尔汗国正式的统治严格意义上是从他开始的,他的统治期里伊尔汗国外患极重,北部的钦察汗国,东部的察合台汗国和西部的马木留克王朝都是他的敌人,但是阿八哈本人极富军事外交才能,先后挫败各路强敌。在科尼拉斯平原会战以寡敌众一战大破八喇汗。同时娶了拜占庭帝国皇帝米哈伊尔八世的私生女玛丽亚佩利奥洛吉娜(Maria Palaiologina)。与拜占庭帝国结盟,制衡马木留克朝,随后在北方和钦察汗国长年进行激烈的拉锯战。阿八哈一生戎马,在他的指挥下伊尔汗国达到了极盛,领地一时之间扩展到地中海东岸。但是由于他的对手如马木留克算端贝巴思都不是等闲之辈,而严重的外患牵扯了他的精力,使得他无法把他的地盘扩展到大伊朗之外。阿八哈在任内积极鼓励各种学术,使得伊朗文化从蒙古西征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伊尔汗国也在他任内伊朗化,使他成为伊朗史上的英雄。

      铁儿孩:塔剌海(Taraqai),旭烈兀的儿子,阿八哈的弟弟。对他的历史记载很少,之所以能载史册是因为他是第六代伊尔汗拜都(Baydu)的父亲。

      铁克迪尔:贴古迭儿( Tekuder),旭烈兀的儿子,阿八哈的弟弟。在其兄死后成为伊尔汗国第3代君主。阿八哈时期实行宗教宽容政策,但是阿八哈本人信佛教,受妻子影响也比较偏好东正教。朝廷中这两派较为流行,形成了一个保守派集团。而贴古迭儿却信绿教,上任后就宣布改信绿教,自号算端阿合马(Sultan Ahmad)。同时此人狂信偏狭,强要自己部属入教,又废除了早年旭烈兀-阿八哈的政策而要和马木留克朝交好,这造成保守派集团对其统治非常不满。保守派集团推举其侄子阿鲁浑为首领,按照蒙古帝国的规矩向宗主忽必烈申诉,被忽必烈判为有理后,阿鲁浑举兵进攻贴古迭儿,由于贴古迭儿狂信偏狭,不得人心,结果聚集不起来军队,最后被阿鲁浑杀死。

      阿尔贡:阿鲁浑(Arghun),别号阿尔贡(Argon)。伊尔汗国第4代君主。阿八哈之子。其父将其封在呼罗珊,他是一个佛教徒,因此受到保守派集团的青睐,被推为保守派集团的首领。贴古迭儿乱政后,在保守派集团的推举下,他起兵反抗,杀贴古迭儿,继位为伊尔汗。上位后开始实行保守派路线,外交上引欧洲人为盟友对抗马木留克王朝。履行伊尔-欧洲联盟政策。向欧洲各国派遣使节,希望结成联盟进攻马木留克,甚至许诺一旦占领耶路撒冷就皈依极毒教。但是欧洲无力再进行十字军事业,特别是在马木留克朝逐渐拔除十字军残余据点后更是兴趣缺缺了,所以阿鲁浑的要求没有实现。阿鲁浑执政时期依然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同时大力引入民政代替原来的军政。在他治下伊朗依然有较大发展。阿鲁浑由于遣使欧洲,在当时封闭的欧洲引发了巨大的文化想象,他的名字也异化为阿尔贡,成为欧洲人常用的男孩名字。

      该哈特:乞合都(Gaykhatu,也被翻译为海合都)伊尔汗国第5代君主。阿八哈之子。其兄阿鲁浑死后继承王位。此人昏庸无能,精于挥霍,花天酒地,大玩娈童。由于大量使用景教徒作为官员。在乞合都在位期间,极毒教得到了国家最慷慨的资助。1294年,乞合都为了填补由于他自己挥霍无度和一场大规模的 牲畜瘟疫导致的国库亏空,在他的幕僚建议下决定效法元朝发行纸币(鈔)。乞合都的计划是让纸币成为市场流通的主体,从而重新充实国库。但是由于国库空空,纸币发行没有本金保证,所以人民不接受 纸币,导致这场试验变成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1294年爆发了集市暴动(bazaar riot,又名巴扎骚动),市场经济活动陷于瘫痪状态。乞合都被迫中止了纸币的使用。集市暴动后不久,乞合都 由于亲基督教的宗教政策和失败的统治而被亲绿教的蒙古貴族推翻。1295年3月24日被人以一种“不流血”的方式用弓弦勒死。

      拉希德:拉施德丁-哈马丹尼(Rashid-al-Din Hamadani,又翻译为拉施特哀丁或者拉希德丁),这两个都是他的称号而不是名字,意思是哈马丹来的拉施德丁。拉施德丁是徽号,意思是宗教的正义。犹太人,中世最著名的历史学者。1247年生于哈马丹,其祖父是旭烈兀的医师而受赏识,因伊朗-印度文化圈世卿世禄的特点,其父也成为医生。随后他也继承祖业成为医师,负责为阿八哈配药。因此成为阿八哈的近臣,后来在合赞汗上台后,受到他的赏识,当了他的的大维齐尔(宰相)。奉合赞的命令编纂文书,他借机会整理了大量史料,编成了著名的《史集》(Jamial Tarikh也叫《集史》)。这是中世最好的历史书籍和研究蒙古帝国治下的各地区最重要的史料。《史集》分三部,内容涵盖自萨珊王朝始到伊尔汗国时期的大量内容,全书卷帙浩繁、内容丰富,范围涵盖整个蒙古帝国和其四大汗国治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乎所有地区,所选史料多为一手材料,其历史价值世所罕见。被称为“历史百科全书”和“中世纪最重要的文献”。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文化瑰宝。该书成书后被多次再版和翻译,其最早的抄本现在保存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托普卡庇萨莱图书馆。是联合国指定极珍贵人类文化遗产。拉施德丁精通文化,老于政务,历任合赞,完者都两朝而不倒。但是他也生活奢侈,贪污腐化,以受贿而致富。晚年又陷于汗国内部政治斗争。在完者都死后他被政敌诬陷,受腰斩之刑而死。

      朱瓦泥:志费尼(At-Malek Jovayni,又被翻译成志费因尼)。中世最著名的历史学者。这个称呼也不是名字而是称号,意思是志费因来的父王。阿塔是突厥语,意为父亲,长官。马立克是阿拉伯语,意为国王。志费尼意为志费因人,志费因是伊朗呼罗珊地区的一个城市。

      1226年志费尼生于志费因(Juvain)的一个官宦人家,其父早年任末代花剌子模沙扎兰丁-曼古伯惕的财务官(sahib-divan),后来扎兰丁灭亡后,转而投奔窝阔台,也续任财务官,奉命监管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地区的财务,倍受其赏识。因伊朗-印度文化圈世卿世禄的特点,志费尼早年承袭祖业,学习财务和民政。后来承袭父业,被封为窝阔台下属阿姆河地区异密阿鲁浑的的财务总管。随后他侍奉旭烈兀,成了他的秘书和财务官。曾经两次访问哈拉和林,并随着旭烈兀一起西征。在访问哈拉和林期间受友人激励,立志著书写史。1252年开始写作他的名著《世界征服者史》(Tarikh-i Jahangushay-i Juvaini)。这部书选材优异,所选史料多为一手,其中包括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传说,而且行文华丽,读起来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对于成吉思汗西征的过程,志费尼是第一个予以完整、详尽写作的史家,蒙古西征的历史也多取自于志费尼的描写,同时《世界征服者史》内录入了大量中亚和波斯史,其中包括花剌子模和西辽的兴亡以及那些地方的蒙古统治者,如成帖木耳、阔儿吉思、阿儿浑、 舍里甫丁等等,后来因旭烈兀剿灭刺客派,他随军而行,因此记入了刺客派的历史。其历史价值独一无二。对后世的历史书如《史集》也有很大影响。志费尼本打算写成三大卷,但是因为政务繁忙,他断断续续的写了八九年,仅完成第一大卷和第二大卷的一部分。在旭烈兀攻克巴格达后,志费尼被任命为整个下美索不达米亚和胡泽斯坦的政务总管。繁忙的政务导致他无法继续写下去。伊尔汗国成立后他又被任命去管辖亚美尼亚地区的牧场政务,他在就任途中因病去世。其著作得到多次再版和转抄,其中最早的一个抄本现存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是联合国指定极珍贵人类文化遗产。

    • 家园 捉住纳休邦得

      “伊斯兰的宗教家。侍奉於帖木儿帝国的第2代苏丹哈力尔。在中亚的城市布卡拉推广其教义。

      应该就是苏菲教派的实际创始人纳格什班迪耶。哈力尔通译哈里勒。布卡拉通译布哈拉。”

      网上已经有人给了这样的修正,只需我们细化一下。

      纳格什班迪(al—Naqshibandi,1314~1389)

        伊斯兰教苏菲派纳格什班迪耶教团的创始人。本名穆罕默德·伊本·白哈丁·布哈里(Muhammad ibn Baha’al-Dinal-BukMri)。因其信众在举行宗教仪式时默颂经文并在胸前画线,表示净化心灵,故白哈丁被人称为“纳格什班迪”,意为“画家”。生于中亚布哈拉附近巴维丁村(Baveddin),塔吉克人。

        早年曾师事巴巴·赛玛希(Mullammad Bahs’al-Sammasi,?~1354)和库拉勒·布哈里(Amir Sayyid Kulali al-Bukhari,?~1371),同时与一位名叫哈利勒(Khalil)的突厥苦修者交往甚密。

        1363年,哈利勒当上了河中地区的素丹,白哈丁成了他的门客。1370年哈利勒垮台后,白哈丁返回布哈拉农村,重新开始其一度中断的传道活动。有的学者认为,纳格什班迪既非该教团的创始人,归之于他的道路也并非由他开始,而应追溯到艾布·叶尔孤白·优素福·哈马达尼(Abu Ya‘qub Yusuf al-Hamadani,?~1140),几经传授才到了白哈丁。白哈丁没有创立组织,而是在自己周围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信众。这些人遵循麦拉马提学派主张,不注重宗教仪式,如礼拜仪式等,而强调内心修炼,主张低念“迪克尔”,正如白哈丁本人所说:“表面是为了世人,内心则为了真主”。

        纳格什班迪死后葬于布哈拉附近的巴维丁村,其陵墓为中亚苏菲派朝谒的重要圣地。

      这里的哈利勒,或哈力尔,都应该指的是 合不勒沙(Khabul Shah,?-1370年),察合台汗国分裂后,西部第5代可汗,燕只吉台的孙子。忽辛在河中地区拥立的傀儡可汗。他本是个隐修者,帖木尔和忽辛把他拉出来当作傀儡。1369年,帖木尔杀死忽辛,控制了合不勒沙,第二年又把他杀死,另立 昔兀儿海迷失为傀儡可汗。

      通宝推:五藤高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