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谈美国的再工业化 -- 晨枫

共:💬92 🌺385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四米的大部件都能做了

            就是北航搞的。叫做激光增材制造。这种办法做得东西节省原材料,金属晶体结构保持的好。但是做大了不容易,因为容易有热应力的问题,一做大就容易开裂。

          • 家园 这和我们这里所说的3D打印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 家园 3D打印是以奢侈品为目的么?

          3D打印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1.小批量

          2.个性化

          3.价格的昂贵 (材料与设备)

          这三点无疑容易让人与奢侈品联系起来。

          但是第三个特点是所有新技术刚出现时通病,随着时间的进步,是不是价格仍然是个主要因素?如果价格下降到非常低廉,这里说如果,那么前两个特点完全可能与生活必需品联系起来。不一定到达自己打印iphone的地步(这个比较难以置信),但是许多生活用品都是可能的。这时,第二个特点,个性化,就会发生很强的效果,甚至影响经济规律。

          本质上说,个性化是3D打印的一个必然结果,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对品牌行业的冲击,个性化的设计在普及性的参与下,小批量的生产,影响的不只是说供应链这些传统制造业,最主要的是对市场划分的冲击,是不是仍然是现在这样按必需品与奢侈品来划分呢?甚至说奢侈品与必需品的重新定义,3D打印个性化的价值链存在于哪里,是材料与设备,还是设计?设计的信息化与不依赖于物理地理距离,会对全球品牌与价格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冲击?这个价值空间有多大?

          如果可以打个比方的话,可以这样看,youtube与itune的出现让音象制作业不得不向高制作高投入上游发展,因为今年我买的TV几乎里面youtube,hulu,crackle都成了必备,真正看有线电视台的反而之一部分。youtube的万民牌家庭制作当然不可能与好莱坞大片相比,但是大的network台在我个人的收视率上无疑却是下降了许多。

          3D打印自然不可能取代工业制作,就比如个人电脑也没有取代大型主机一样,但是分流的确是发生了,从社会到经济的更个方面的变化也是不容忽视的,而且互联网的兴起都与个人电脑的普及分不开,这些正在重塑每个人的生活,我认为这些是分析3D打印的主流。

      • 家园 如果我告诉你,中国已经开始向美国出口3D打印机,你怎么想

        “激光3D打印机”在湖南长沙下线并出口美国外链出处

        • 家园 如果我说出口的这部分是价值最低的部分,你相信么?

          对于3D打印,成本基本上包括:

          1.软件

          1.13D建模软件,这部分不外maya,3Dmark等。这部分目前看国内还没有。

          1.2"打印机"控制部分,这部分用来控制3轴或者多轴上的步进电机运行,这部分国内也没有。

          2.硬件

          2.1 框架,不锈钢,铸铁一类的

          2.2 步进电机,一般是日本的,国内的有一些,不知道质量如何。

          2.3 丝杆/光轴,国内的有一些

          2.4 轴承,目前看国内的质量还不行

          2.5 步进电机控制器,国内组装,芯片外购

          2.6 传感器,定位器等等。

          2.7 激光器,不清楚详情

          目前国内还处于组装阶段,还需要向上攀几年科技树才能够。在理念和核心技术(模拟电路,材料)深入研究一段时间才能够赚取利润的最大部分

          • 家园 抓住总成绝不撒手,就已经是很大的胜利了

            就有了从低级向高级转班的本钱。我懒得自己打字说明了,这里有2个很好的论述:

            TG是很大的赢家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656911

            组装是一切产业的基础, 绝对不能放弃: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3580855

            • 家园 前途是光明的,但是目前看并不是很乐观

              模拟电路和材料部分是国内最薄弱的部分,而且这两个部分都是需要深入研究,而且是清心寡欲的那种年复一年的研究。

              如果我们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再多的投入也只能够到达一个错误的目标。国内很少有人和团体,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来研究基础部分,最重要的是理论上没有能力突破了。实际上我们现在都是用国外的标准,国外的仪器,国外的流程重复重复再重复。有便宜的东西为什么还需要自己进行研究呢;自己研究出来的东西还不能够达到别人的10年前样子,所以就没有人做了,也没有人用了。

              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龙芯和海思。

      • 家园 但是你在1990年能够预测到中国2010年的情况么?

        美国的IT在90年代玩到登封造级。M$,Yahoo,CISCO,Google等等纷纷出现或者发达。俨然有可能出现一个新文明了,结果后来怎么样。在2008年后,高科技仍有人气很足的苹果,脸书,加上不太露脸,但是思路和经营都很好linkedIn,Salesforce等等。但是他们影响的仍然是相对少数人的工作机会。用在客户那里,增加了效率,但是也排挤了传统的就业机会。钱在IT新贵和相关投资人手里。同样也有大量的前世大公司比如HP,Sun,(还可以算上加拿大的Nortel)等等有的在萎缩,有的在被收购,有的在倒闭,裁人。IBM在美国裁人,把很多工作都转到第三世界国家。所以美国IT的领先地位,对于美国摆脱危机似乎影响不大。

        因为21世纪的信息化,不可能在出现过去那种大英帝国vs大清那种一家文明发展而另外一家不知道的情况。对于美国目前的政治经济技术,要跟踪起来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情。中国的山寨,技术含量不高,但是有效地抵制了人家把同类技术含量的东西白粉价暴利卖我们。

        如果美国要在别人(中日欧俄)全然不知道的情况下创造把别人甩开的一个新文明,似乎需要超自然的魔力。

        中美的差距,2010年肯定是比1990年小得多。信息化并没有拉大中美的距离,反而缩小了。

        • 家园 这个问题可以这么看

          中美的绝对差距目前肯定是比十年前要小,而且在信息化时代,对减小这个差距也是有很大作用的,不过这里面有两个前提:

          1. 现在的发展不是均速的,而是在信息产业本身具备的加速度下促进下发展的。 这个差距在不同的加速度下是放大还是缩小目前还很难下结论,因为没有人对这个加速度有个量化的衡量,事实也很难。不过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比如现在人在数字化上的“代沟”已经存在于传统的年龄代沟之间了,火车飞机时代的交通方式“代沟”与年龄代沟基本同步,现在就拿互联网与智能手机这些大家都了解的来看,比如说西西河里四十岁以上的人有多少人经常使用facebook(美国),智能手机更明显,甚至可以细分前爱疯时代,爱疯出现后的安卓时代等。我们身边的人就可以按照年龄段从二十到五十这个一代人的时间里分出三四个数字代沟。

          这个还是可以明显看到的,放到社会经济问题上,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一些产业革命问题本质上说不是专业领域问题,根本上就是将会影响到社会上每一个人的问题,因为没有讨论什么芯片什么算法问题,但是你可以试试与家中的spouse谈谈,是不是会被当作是疯子。因为社会中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这个目前的社会结构与知识才能习惯性的认为仍然是可以持续到他们退出社会的时候,新的事物只是刚从学校里出来的人才会热心的事。这样的“意识代沟”本来是我们在与父母那代人沟通才会产生的,现在你却可以从工作的场所到朋友圈中普遍遇到,而完全采取对社会正在发生的巨变视而不见的态度。

          2. 第二点就是政治上国家层面上可能会发生的与此有关的变化,比如

          如果美国要在别人(中日欧俄)全然不知道的情况下创造把别人甩开的一个新文明,似乎需要超自然的魔力。
          一个前提是国际秩序仍然在目前的环境下发展,但是这个除了美国能够控制,目前别的国家都没有条件可以对全局产生影响。这种可以对竞争对手捣乱而人为制造发展环境差距的能力,算不算上是超自然的魔力呢。比如,中日间目前的紧张就很让人不解,这算是哪一出呢。如此,他跑一百米别人却要跑一百米障碍赛,即使别人知道但是也于事无补。

    • 家园 美国现在悲观的很,不过同时也没忘了吹泡

      今天给几个朋友传这个文章,很残酷但很真实: 《Young people are screwed… Here’s how to survive》,后面的评论更精彩。

      http://pandodaily.com/2013/01/09/young-people-are-screwed-heres-how-to-survive/

      当然所有人都能看得到的事,美国的精英们更会看得到,联系最近这段时间在自动化(包括计算机业的吹泡行动),很有一股猛吹机器取代人的风潮在暗涌,虽然说的都是未来,但为什么对这种事会有这么大的兴趣呢,分析下来大概有这么几点:

      1. 炒作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包括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吸引高科技投资的热点向这两个方向转移,而不是在移动与互联网上继续吹泡。寄希望与再一次重现2000年时的互联网大潮那个数量级的全面升级,对民生经济发生提拉作用。

      2.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加快技术开发力度,或者抛存货的速度,控制舆论导向为这个加快速度打破障碍,比如今天一个消息说斯皮尔伯格的新电影《Robopocalypse》暂停制作,我第一个念头就是此举是担心这个电影会加强社会对自动化进一步实现的恐惧。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在中国类似的社会伦理障碍比美国要小,舆论导向可以更多的控制,比如生物上的一些在西方不能进行的发展在中国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从而超越美国。

      3. 制造业回归美国这种事明眼人谁都明白是不可能事件,除了公关就是一部分在中国人工上升与美国人工下降到达一个平衡时的自然反应,但不可能是大规模的,对于美国工作的大面积增加作用不大。一个明显的事实上美国经济的回升因为自动化的普及没有带来相应的工作机会增加,因为这次是类似19世纪Luddite事件那个时期的产业换代的结果,不同的是这次是一个以加速度长期持续的变化,而且其速率到了近期已经加快到被淘汰的人都没有机会重新适应社会。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低薪工作有所增加但是高薪的工作反而减少。而更深远的问题是下一代人将如何适应的问题,本质上现在许多工作职业已经不是去了中国印度,就是被自动化取代了,乐观的看法是产业革命当然会有新的工作出现,但是在转型期中的人就比较痛苦了。

      4. 中国肯定也有决策人认识到这点,因此我们将会看到中国从爬科技树到山寨的各个方面都会加快速度,从美国的概念出笼到中国出现类似产品甚至产业都会缩短时间,比赛已经开始。美国的目标当然不是把制作业从中国再搬回去,这个做了二十多年的工作是有其意义的,但是美国自己需要提高并保持自己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就需要有比制造业具有更高产值的产业,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下一次吹起的泡泡能否像2000年那次那样成功,而且这次是在中国差距与美国之间更小的情况下,中国借助美国的泡泡更上一层楼的希望也不小。当然印度也不会闲着,尤其印度在软件业有很大优势,这个近水楼台接触到的东西介入的程度也会更接近。

      5. 美国这个泡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次目前还看不到可以惠及99%的途径,至少在转型期中这个问题是存在的。因此美国短期政策,从奥巴马上台看来,应该就是劫富济贫了,加大富人税与增加富人定义覆盖面可能会成为一个长期国策,同时也给美国在道义增加力量,用来攻击其他国家的贫富分化,甚至动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