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父亲村庄的变迁 -- 小戎

共:💬101 🌺48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您说的很有道理

        农机缺少应该是一个原因,当时中国所有物质都应该存在不同程度的短缺,包括当时的人民币也一样,您不觉得当时1斤1毛多的油对于农业生产队来说是一个很重的负担吗?

        • 家园 农机使用柴油。在安全性上,汽油不易存放

          农机使用柴油。在安全性上,汽油不易存放。

          那时3 5分一斤的柴油 对农民来讲 性价比还是很高的,有农机的生产队也是用得起的。

      • 家园 70年代价格哪怕低,可是需要凭票供应吧?

        一般农民到哪里去弄这个东西

    • 家园 集体化合作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村的发展整合有两条道路,都是降墒过程,需要外界能量投入:一是市场演化形成的资本人力组合,即西方的农场经济模式,需要资本的投入。另一是毛泽东提倡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自组织。这是不同于市场演化,需要非资本的投入才能实现。这个能量在毛时期通过人的思想体现出来。

      毛担心,如果任由农村经济自由演化,会造成贫富差距,同时不能为新兴的中国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可庆幸的是,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工业终于有能力在世界市场上争取利润而不必依赖农村。同时中国工业以世界市场为目标而生产保证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这从另一个方面为政府对农村的补贴提供了财政来源。

      因此,虽然邓小平政策的一个主要错误是把农村集体化合作化的状态降解成无组织的小农状态,其后果和影响还需要仔细评估。

      通宝推:老老狐狸,小戎,新手爱学习,
      • 家园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355页)提到

        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

        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

        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

        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这个论述现在来看是有远见的。

        农业的规模经营,有发达国家的前车之鉴。当下的城市化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污染问题等等诸多,要破题,也必须走这条路。

      • 家园 【讨论】不能以静止,片面的眼光看社会的发展

        其实关于政治人物所做的事情,无法用文字上的对与错去衡量,只能用为这个国家所获得的利益多少来衡量,政治家天生就是为公的,所以他所制定的政策好坏,就看这个政策使这个国家获得了多少利益。国家只要能获得最少七成利益,这个政治家就是合格的。邓公功过七三开没有问题。

        但这和农民生活的提高不是一回事。什么是贫穷?在美国人眼中,最贫穷专制的朝鲜人民也能用上手机了。

        中国现在也相当有一部分人说,现在农民有饭吃,有房子住,比过去好得很啊。

        但是这种比较完全是孤立的,仅以中国农民过去的标准对比现在的标准,而视而不见整个社会的生活标准都在提高。

        当整个社会生活标准提高后,农民的生活与当代生活标准差距却越来越大的时候,农村的政策就应该要重新调整。

        使农民的生活水平能追赶得上这个时代的进步。

        同理,一个国家的发展也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当中国的产品已经能覆盖全球的时候,要考虑的就是你所获得的资源是不是真的能满足你的工业化带来的给这个国家人民的利益。

        很明显其实不是的,中国一直到现在都是以牺牲中国人的生活福利为代价来实现工业化的。

        过去牺牲农民,现在牺牲农民,工人甚至城市的小资产阶级的生活。

        • 家园 在推行联产承包这一条上,真的没法找出褒义词的

          这个对农村自身的生产力发展几乎找不出正面作用。从推行那天起就注定了未来出现“三农问题”。

          看看楼主的系列“二”吧,在很多人所谓的“牺牲农民”的年代农民们自己能干出来的事情,后三十年还有能力干出来吗?

          通宝推:qq97,
          • 家园 【原创】我能够理解在政治上,有些事情无法用褒与贬来判断

            有些事情可能就是当时必要的要去做的。有些事情可能是当时认识不到后果,而事后看来走了弯路的。

            不过确实不管怎么说,单打独斗不论是城市居民开公司还是国家之间的来往都是不好的。一个孤家寡人式的国家看着也让人心惊胆颤。

            农民也有权利享受城市居民所享受的体育设施,医疗设施,电影文化设施,不能只是一栋住的房子,其他啥都没有。

            而这一切的获得,确实靠个人能力是实现不了的。联产承包在最根本上挖掉了农民享受现代生活的通路。

            在国家没有办法带领农民奔向现代生活的情况下,还人为的拆除掉农民自己的集体组织能力,从正面来说是中央短视,从反面来说是中央恶毒,农民,工人是共产党的根基呢。

            根基散了,共产党也就完蛋了。这一点,当年韩丁曾经指出过的。

      • 家园 农村根本不需要集体化合作化

        综观国内外,没有那个农场是需要集体化来进行生产的。

        只有工业才需要集约化。

        • 家园 基本同意你的看法。

          这里的农业要限定一下,是指种植业和部分牧业。

          以世界范围来看,以家庭为单位的自耕农模式是主流。而企业化的农场,不管是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还是所谓社会主义的都不成功。封建主义的,比如拉美的庄园,在衰落。资本主义的农场,在19世纪,是经济学家(不管是左派(比如马克思)还是右派)普遍预测的未来,但是在20世纪,就是没有变成现实。所谓社会主义的,不管是苏联还是中国,全失败了,活下来的,大约只有以色列的基不兹。

          为何会这样?

          农业与工商业有很大的不同。1.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对于企业,风险难以估算。2.农业生产受季节影响大,农闲与农忙,工作量相差巨大。3.农业的劳动难以量化,难以核算。4.农业生产者的生活与生产的联系更为紧密。迁移、转业的成本比非农者高。

          所以农业在种植和部分养殖放牧等环节,很难产生分工,没有分工,没有真正的核算,也就没有资本主义企业,没有资本主义企业,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反叛继承者——社会主义企业化农场(或公社)。在传统农业可以产生分工的环节,比如肥料制造,就可以被资本主义所吸纳,从而从农业中分离出去。所谓社会主义的农场,实际是在干一件资本主义没有实现的事,把农业企业化(当然是公有制),但是这个企业内部实际无法进行真正的核算,也就没有合理的激励和约束,良好的管理自然不会有。同时国家又需要农产品,所以不管苏联还是中国,都只能依靠国家的权力,对农民定任务、定价格、限制迁移、转业自由,进行类军事化管制,这种模式显然不能长久。

          这就是为何自耕农模式占主流的原因。

          • 家园 至于农村的乡镇企业,

            这个问题,现实已经给了答案。

            在市场或类市场经济(比如我国8、90年代)情况下,在市场竞争下,必然会产生优胜劣汰。不管是公有还是私有,都会大部分死掉,这在我国90年代已经演化完成了。在我国非市场经济下,由于一直处于短缺经济中,还没有到最后的结局,只能猜测,结局要么被纳入国家体制内,要不被国家砍掉。但谁被砍掉,谁又被纳入体制呢?是以经济绩效,还是政治态度,还是领导人的好恶呢?不知道。

        • 家园 我看你这个说法很片面

          农村根本不需要集体化合作化

          综观国内外,没有那个农场是需要集体化来进行生产的。

          只有工业才需要集约化。

          在人少地多且机械化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你的看法能完全适用于“从播种到收割”这个阶段;条件变化了你的看法就不适用了,简单想想:一个人搬100块砖和十个人搬1000块砖,效率可以完全不同。

          还有,农村必须全等于第一产业吗?

          农民们就不可以凭借集体的积累和人力进入制造工业、运输业、销售业?

          在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集体化合作化难道不优于单干?

          在市场信息调查上,单干、集体化合作化,力量孰强孰弱?

          • 家园 盲目相信集体化正是56年开始的人民公社的错误

            集体化代表着什么?代表分工合作。而农业实际上是一个基本上不需要分工合作的产业。

            一个人播种100亩和十个人1000亩能有多大效率区别?要追求效率,唯一出路就是机械化。也许你没在农村呆过,你能说出哪个农活是需要大集体合作的吗?

            农村当然可以组成集体进入制造业,但这就不是农业了,而是工业需要集体化。然而你能想像全国大部分工业都是由小队、大队、公社这种单位组成吗?这不是开玩笑吗。工业有工业的特点,是根本工业的特点来集体化合作,而不是先组成了集体再发展工业,综观改革开放以来,成功的集体只有大邱庄等少数几个,多数的社办企业队办企业都垮了。

            水利道路等建设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当然是集体优于求单干。但就像上面所说的,你要进行水利道路建设时,完全可以组成临时的集体来做事,而不是给集体一直找活干。无数事实证明,没有人民公社也是可以干成水利道路的。

            至于市场信息等方面,我还真没看出集体能优于个人的地方。中国改开发展起来的能人,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低于他们原来所在的集体吗?

            众所周知,在化肥大规模应用前,中国就是个小农社会,人民公社的作用除了一个水利,其他就没说嘴了。但水利在江南建一年可以用几十年,而河南的水利建设也有溃坝造成大灾难的事实。年复一年的水利建设在后期边际效益降到接近零。有很多调查报告都指出,农村水利建设近三十年毫无寸进,但是粮食产量下降了吗?

            讨论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把人组织起来搞农业就是瞎胡闹。只能扼杀人的能动性,而对生产毫无帮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