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超发货币的悲剧,美国更悲催! -- 俺老孫

共:💬111 🌺756 🌵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您谈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市场经济下的现代社会结构是由契约来缔结的,因此信用是最基础的砖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甚至是可以量化的,既可以作为商品也可以作为担保品。损害了自身信用等于损害自身利益,所以很少有人去干这事。但在中国由于市场经济体系初创,整个社会经济还处于半计划半市场的阶段,因此普遍缺乏重视信用的观念。违反合同约定、绕开监管法规等行为只要对自身有利,就会毫不犹豫去做,只要打点好政府或者监管机构的相关人员就可以了。于是就产生了您说的现象,权力寻租在各行业都不同程度产生了挤出效应,产品做的好的拼不过会做公关的,导致大家都要拿出一部分资源去搞公关。典型正如建筑行业,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靠挂靠接工程项目的人存在?首先就是有建筑资质的企业不重视自身信用。有关系的人借用专业企业的资质,然后转包3、4道去做工程,利润经过这么多层分流,哪还能够保证工程质量。最后真正做工程的队伍和业主也没有契约关系,当然更不会重视质量和自身信用。这些问题我认为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是会逐步得到解决的。

                        • 家园 花!

                          说点我关于标准与质量的观察,我感觉质量标准这个事还是和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不是想提上去就能提上去的,甚至即使立了法也没用。

                          所以当市场需要高质量产品时,才会有高质量产品,标准的提高是顺势而为。

                          当然回到保温,恐怕过几年以后才会出现对高质量产品的要求,至少要过几个冬天吧。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察,不敢保证一定就对。

                          • 花!
                            家园 关于质量和标准

                            你说的也有道理。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政府要设立标准,二是政府检验标准的实施。这是因为企业以利润为目标,在很多产业中,消费者没有能力查验产品质量而必须依靠政府的强制性才能保证质量。建筑业就是这样一个行业。

                            大致说来,从政府到民间,大家都不守规矩。比如说,从底层看,行人不走斑马线,法不责众也就罢了;企业层面公然蔑视国家标准而质检部门不作为;前政府的首要巨额收入不明,税务部门噤若寒蝉。中国没有法律法规吗?有法规条文而不执行,我认为这是中国和欧美国家的主要差距之一。这样搞法,GDP再高也没有用啊。

                            • 家园 谢谢回复!花!

                              借您的地方再说说乱,我记得若干年前,有些研究文章就提到过,当人均一千到三千的时候会很乱,记得陈郢客的帖子里也提到过,后来这个数变成三千到五千,不是数变了,而是美元贬值了,大体还在那个范围,这些都不是说的中国,而是对别的国家某一发展阶段的总结,这范围到今天恐怕已是五千到一万,我们正在其中,还得要将近十年,至于具体怎么做,我觉得还是要顺势而为,拣成熟的改。

                    • 家园 抬个杠,兄台莫怪

                      机电出口的增长能说明中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科技含量的提升吗?如果去海关总署的网站好好看看,就会发现中国的机电出口主体70%是外资企业,70%是加工贸易...

                      刚刚去中国海关统计网看过,外链出处

                      2012年1至12月,中国出口贸易总额20,489.5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8,627.8亿美元,大约占42%,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0,227.5758亿美元,占大约50%;进口总额18,178.2557亿美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8,712.4921亿美元,占大约48%。和兄台的两个70%相去甚远,当然这里算的是全部贸易,没有查到机电产品的数额,还望赐教。

                      此外,谈论“外资”企业的时候,是不是还要考虑外商独资、外商控股、外商占股的区别,前面的统计数据给出的是“外商投资企业”,这个外资企业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还需要明确才好。退一步说,即便是外商独资的,是否就可以用来否定“中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科技含量的提升”呢?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不是中国产业结构的一部分、外资企业产品科技含量的提升和中国人没有关系么?恐怕不是这样。否则的话,吉利汽车全资收购了沃尔沃,那么,能不能说瑞典的汽车出口的主体是中国企业,所以瑞典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科技含量不怎么样呢?这无疑是不成立的,反过来对中国也是同样。

                      关于中澳货币互换、北斗/华为/三一、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可以从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去看待这些成就,其实就是半杯水的问题,说它空也可以,说它有也是对的,把兄台和楼上的两个帖子放在一起看就完全了。确实中国现在还没有资格轻视美国,但指出这些成就并不是为了证明现在就有资格去轻视美国,而是指出了这样一种趋势:中国正在上升、正在追赶美国、正在逐渐赶上美国、将来完全有可能超过美国,到那时才有轻视的资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些成就虽然微小,还远远不够,却代表了某种未来,某种不可限量的未来。当然,即使真的到了那一天,即便是有了轻视的资格,还是不要轻视为好,而是要继续重视,认真研究对方的每一个长处,严防被反超。

                      说了这些,并不是反对兄台的结论,恰好相反,是赞成兄台的说法:

                      低估美国的潜力是非常危险的

                      中国和美国的差距还很大,只有认清美国到底强大在什么地方,美国为什么能保持人力资源优势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并且认真学习借鉴,中国经济才有出路

                      这里不过是要补充一下:不要轻视美国,也不要轻视中国,低估中国的潜力同样是危险的,我们需要的是正视,正视中国,不但正视中国和美国的差距,而且正视中国已经取得的成就,正视美国,不但正视美国强大的现状,而且正视美国衰落的可能。

                      最后,多说两句基础科研和人力资源。现在这两项的优势都在中国一边,而不是美国。基础科研不是象牙塔里蹦出来的,而是基础工业撑起来的,金字塔的底座越大尖顶才能越高,这方面中国具有巨大的优势:2012年,俄罗斯、中国和美国的航天发射次数分别是28、19和13,中国连续第二年超过美国;中国正在把南极科考站的数目从3个增加到5个;中国自主建造了世界上最深的载人型科学考察深潜器--蛟龙号;依托大亚湾核电站,中国科学家发现了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没有具体工业活动支持的基础科研只能是空中楼阁。在人力资源方面,中国目前具有高等学历的人数大约是1.3亿,而美国是6千万,中国每年增加350万大本、310万大专和200万成人高教,其中超过一半是理工生。因此,基础科研的未来在中国,中微子振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些发现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大头还在后头呢。

                      通宝推:删ID走人,慧诚,查查,terron,我来也,老调重弹,崇山彩云,
                      • 家园 有很多假外商投资企业哈

                        很多企业,为了避税,披了一件外商投资的马甲。

                      • 家园 中国无疑正处于上升趋势,但问题同样存在

                        感谢您认真的回复。关于机电产品中加工贸易所占比例,出自商务部产业司司长张骥09年接受采访的发言

                        http://www.gov.cn/gzdt/2009-07/30/content_1380077.htm
                        ,其中提到了2009年1-6月机电产品出口总额3066.8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1966.5亿美元。之前也有人提出了拿09年套13年情况是否不妥,但我实在找不到更近期的可靠数据了,想来不到4年时间也不会发生根本性的结构变化。当然,正如您所说,中国处于上升趋势,美国目前来看是在衰退。但我们不要忘了,美国历史上多次衰退,多次又从衰退中走出来,而美国在经济上曾经的对手都一一落马。因此我们更应该思考美国保持长期竞争力的原因以及中国目前的不足。我在链接出处这篇帖子里谈到,高端人力资源并非可以简单与高校毕业生划等号,关键还在于要有创新的企业。政府鼓励企业创新的手段不是过度介入微观经济,而是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解除对生产要素的种种束缚。这些方面政府还有很多改革的工作要做。正如李克强总理去年末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所谈到的,中国前三十年由人口红利带来的经济增长动力已近耗尽,未来我们需要依靠改革红利,重点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厘清政府和企业边界。

                      • 家园 有对手挺好,澶渊之盟就把契丹和大宋都养成了肥猪
                    • 家园 确实。

                      西西河弥漫着一股盲目乐观的情绪,以为美国老大,中国真的是老二了。

                      他们没有意识到中国目前还处于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因为低成本成为世界工厂,所以有较高的经济增长。

                      但是要达到欧美那样的整体经济指标中国还要多长的路要走?是否存在足够的资源?

                      • 家园 关键因素在人

                        但是要达到欧美那样的整体经济指标中国还要多长的路要走?是否存在足够的资源?

                        我认为一国的根本竞争力还在于国民素质。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什么?我认为是高端人力资源,谁能提供这种资源,其在全球产业链当中就能占据主导地位。典型如日本,几乎没有任何自然资源,但靠着高端人力资源仍然在全球利润分配中切下一大块蛋糕。因此,如何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就应该成为政府各项政策的最终目标,我想这也是中央提出以人为本观点的重要因素。中国人口智商肯定不低,但怎么把人口智商转变为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这是一个难题。撇开教育改革不谈,接受高等教育后的人才怎么才能转变为可用的高端人力资源,我想这个过程主要是在就业单位里完成的(就我而言,在工作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培养的能力恐怕超过在学校的10倍不止)。那么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的问题又转化成了提升产业结构的问题,因为简单的加工制造无需创新,给你图纸照着做就可以,员工的素质当然无法提升,只有企业开始搞研发创新了,员工素质才可能跟着提升。于是产业结构的问题又转化成为怎么鼓励企业研发创新的问题。其实在尽可能公平公正,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有自发的动力去创新,政府要做的是怎么给企业创造这种环境。我国政府目前正在进行的有关土地、户籍、政府结构等一系列改革都为为此,最近动静最大的可能就是铁道部的改革了。

                        通宝推:寂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没看出来这些措施怎么能促进创新

                          于是产业结构的问题又转化成为怎么鼓励企业研发创新的问题。其实在尽可能公平公正,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有自发的动力去创新,政府要做的是怎么给企业创造这种环境。我国政府目前正在进行的有关土地、户籍、政府结构等一系列改革都为为此,最近动静最大的可能就是铁道部的改革了。

                          土地、户籍、政府结构包括铁道部的改革,怎么能促进企业创新呢?除了瓜分利益之外,我咋没看出这些举动和企业创新之间的关联涅?

                          • 家园 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等于瓜分利益?这什么神逻辑?

                            那中国搞市场经济是为什么?推荐你看看李克强总理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外链出处

                          • 家园 他那些说法就是

                            照着媒体经济学家所鼓吹的华盛顿共识所希望在中国干的事情。

                            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为主)缺乏进行自主研发的动力和实力,有实力的除了各国的国企以外就是跨国垄断巨头。这些论调总是说国企垄断,却避而不谈跨国公司的垄断,实在是奇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